伊斯瑪儀派

伊斯瑪儀派(al-Isma‘iliyyah),伊斯蘭教什葉派主要支派之一。亦稱七伊瑪目派。它是什葉派中的一個極端派別。在中世紀伊斯蘭教史上,伊斯瑪儀派在思想、政治、軍事上均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現在,伊斯瑪儀派的信徒約計700多萬,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巴基斯坦、印度、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地。

簡介

伊斯瑪儀派是伊斯蘭教什葉派主要支派之一。亦稱七伊瑪目派。

歷史  

8世紀中葉,什葉派第六代伊瑪目賈法爾·薩迪格以長子伊斯瑪儀酗酒為由,剝奪其作為繼承人的資格,另立次子穆薩·卡孜姆為伊瑪目繼承人。而伊斯瑪儀的追隨者,則要求維護伊斯瑪儀的伊瑪目地位,而引起內部意見分歧。伊斯瑪儀去世時(約760年後),其父曾召集各方面名人,公證伊斯瑪儀的死亡,然後下葬。儘管如此,伊斯瑪儀的追隨者拒不承認穆薩·卡孜姆是合法的第七代伊瑪目,並不認為伊斯瑪儀已死。他們認為,即使伊斯瑪儀已死,繼承權也應屬於伊斯瑪儀的長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765年賈法爾·薩迪格死後,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的擁護者形成了伊斯瑪儀派。

名稱來源

899年,該派的支派卡爾馬特派在艾卜·賽義德的領導下,在波斯灣西岸巴林建立卡爾馬特共和國,在敘利亞、波斯、阿拉伯半島南部以及中亞地區有廣泛的影響。893年,葉門的伊斯瑪儀派宣教師艾卜·阿布杜拉·海珊到北非傳教。 909年,賽義德·本·海珊以歐拜杜拉·馬赫迪的名義到達北非,建立了法蒂瑪王朝。969年,法蒂瑪軍隊占領埃及,該派領導中心隨之遷到埃及。

活動

從法蒂瑪王朝開始,伊斯瑪儀派不斷分裂,產生許多派別,如印度、葉門的波豪拉派;敘利亞、黎巴嫩等地的德魯茲派;敘利亞、土耳其的努塞爾派和波斯、土耳其等地的崇真派等。尼扎爾派的後代阿迦汗在印度孟買建立中心,並為世界上現存的絕大多數伊斯瑪儀派承認為教主。中國的塔吉克族穆斯林,屬伊斯瑪儀派系,有阿迦汗的信徒。而堅持早期伊斯瑪儀派傳說的是波豪拉派。

宗教哲學思想

簡述

10~11世紀初,伊斯瑪儀派的傳教師納薩菲、哈米德丁·基爾曼尼,吸收了新柏拉圖主義流溢說、穆爾太齊賴派的唯理主義和畢達哥拉斯派的數論,使該派的教義更加哲理化和神秘化。教法學家努爾曼著的《伊斯蘭教基礎》,完善了該派的教法學理論。該派的宗教哲學思想主要是:數字“7”神聖說、宇宙流出說、《古蘭經》隱義說、隱遁伊瑪目即將復臨說。

數字“7”神聖說

該派為了論證其信仰的7位可見伊瑪目和隱遁伊瑪目即將復臨的信條,給數字“7”賦予神聖的性質,把宇宙的生成和歷史的進程均以“7”進行分期,從而推演出該派的聖職歷史傳系。該派認為,宇宙是從安拉流出的,宇宙的生成經歷了7個步驟:安拉+宇宙精神+宇宙靈魂+原始物質+空間+時間+大地和人的世界。與宇宙起源論相適應,認為歷史發展的周期也經歷7個時代,歷史周期發展到第7個時代結束時,人類歷史遂告結束。每個時代開始都有一位由安拉所授命的納提格(Natiq,即發言人)出現,作為新時代開始的標誌。這7位納提格是:阿丹(亞當)、努哈(諾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伊薩(耶穌)、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納提格是世界理性的體現。每個時代的納提格之後有7位薩米特(Samit,即沉默者),薩米特是納提格的特別助手,由他們把安拉啟示給納提格的經典的隱義秘傳給信眾。各時代的薩米特有伊斯瑪儀、哈倫(亞倫)、彼得、阿里、阿卜杜拉·本·麥蒙等,每個時代的第7位伊瑪目(薩米特)品位逐步提高,成為下一時代的納提格,他們廢除前一代先知所立的律法而代之以新的律法。納提格去世後其靈魂仍然存在,它要轉到新的納提格身上。第六周期的納提格穆罕默德和薩米特阿里已去世,他們的靈魂繼續存在,到第七個循環周期時,這些靈魂分別轉到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和阿卜杜拉·本·麥蒙的身上。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是第七位薩米特,並將重現而成為第七位納提格,開創第七個歷史時代,而且將廢除原有的律法,帶來新的啟示經文和對隱義真理的全面揭示,他將結束物質世界,對人類進行最後審判。在他未復臨之前,由12位霍加(即宣傳領袖)將代表他主持教務。

(2)宇宙流出說

這個學說於10世紀時由該派傳教師納薩菲所提出。認為安拉是唯一的最高的實在,安拉既不具有一定形象,也不具有任何屬性和名稱,它是超乎人的理解力的,超越一切存在和非存在物的。安拉按自己的意旨(或神智)創造了宇宙理性,它是第一原始實在,是安拉的神智的表現形式,從宇宙理性中流出宇宙靈魂,由宇宙魂中產生7個擁有眾星的天體,各天體各有星宿並各自運轉,通過天體運轉,其乾、濕、冷、熱等因素(或性質)混合一起而形成土、水、空氣、以太四元素,這些合成物結合在一起,就產生有生長靈魂的植物,從植物中產生有感覺靈魂的動物,從動物中又產生有理性靈魂的人。這個宇宙體系強調了物質是從精神派生出來的,小宇宙的人和大宇宙的物質世界類同,精神、星辰和物質世界統一於安拉的創造。11世紀初,傳教師哈米德丁·基爾曼尼(?~1021)提出了略有不同的宇宙論體系,他把宇宙形成分成10個理性階段,強調了精神的重大作用。

(3)《古蘭經》隱義說

該派為了論證其教義是以安拉啟示的神聖真理為依據,以確立本派的宗教權威,提出了《古蘭經》隱義說。該派認為,安拉啟示的《古蘭經》具有表義(Zahir,即扎希爾)和隱義(Batin,即巴頹尼)、外延和內涵的區別。表義包括對經文的明義公認的解釋以及根據經文所確定的教法;這種解釋和教法,隨先知和時代的不同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隱義是隱藏在經文和教法中的內在的奧義,隱義是經文的真正內涵,才是伊斯蘭教的真理。隱義是任何時代也不會變更的,它只有通過受秘傳者的闡釋或用譬喻、暗示、象徵等方法加以解釋,才能揭示出其奧義,達到領悟內在真理的境界。而闡釋這種隱義,唯有賴於獲得對經文字母和數字隱秘含義的神秘方法的秘傳。由於經文中關於宗教真理的內在含義被表面的形式所掩蔽,沒有受過秘傳的人,不能揭示它的帷幕,無法探究宗教的奧秘。該派的傳教師和經注學家,為了給此說尋找根據,他們對《古蘭經》的章節編排、章首的縮寫字母、各章節經文的內容,均作了附會其教義主張的解釋,並論證了其教義的來源是《古蘭經》的隱義。

(4)隱遁伊瑪目即將復臨說

該派發展了什葉派的伊瑪目學說,認為該派所信奉的第七代伊瑪目伊斯瑪儀或其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是暫時隱遁的伊瑪目,他們具有安拉賦予的神智和隱秘知識,他們即將奉安拉之命,以馬赫迪(即救世主)的身份復臨世間,懲治邪惡,揭示新的真理,主持正義,開創新時代。在隱遁伊瑪目未復臨前,由“霍加”代行領導教務。後該派的分支派別首領,多神化自己,確立其宗教權威。法蒂瑪王朝的創建者歐拜杜拉自稱是馬赫迪,是隱遁伊瑪目的代表;第六代哈里發哈基姆進一步神化自己,自詡是世界靈魂的體現,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是現世的伊瑪目(即活主)。尼扎爾派第四代謝赫哈桑·本·穆罕默德,自稱是從安拉那裡得到無限權力的伊瑪目,他是真理的代表,甚至宜稱世界末日已經到來,他奉安拉之命行使末日審判權。

教義特點  

伊斯瑪儀派支派較多,宗教思想諸多分歧,但其主要的共同點在於:

①“7”是神秘的數字。該派認為安拉說“有,它就有了”,是由7個阿拉伯字母組成的,代表7個歷史時代的7位受命先知所傳天啟經文的原型。認為整個宇宙的發展周期是7個時代,每個時代開始都有一位納提格(代言者先知)出現,作為新時代開始的標誌。6個時代已經出現了,6個先知分別是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薩、爾撒和穆罕默德;由於在每位先知所受的天啟經文中都有一般人不能領悟的隱意,所以在每位先知之後都有解釋經文隱義的 7位伊瑪目出現。第一位伊瑪目被稱為“撒米特”(沉默者)。各代的第七位伊瑪目品位逐步提高,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先知,他們廢除前一代代言者先知所立的教法而重立新法。在穆罕默德的時代,阿里是“沉默者”,哈桑未被列入伊瑪目之列,而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是第七位伊瑪目,並即將重現而成為第七位先知,開創第七個歷史時代,而且將廢除伊斯蘭教法,帶來對隱義真理的全面揭示而沒有表義的教法。按教義,他將統治世界並結束物質世界,對人類進行最後審判。

伊斯瑪儀派教義中的“內學”,據說是分等級而秘傳的,而這種秘傳也分為7級。他們把《古蘭經》分為14個由7章經義組成的單元和14個單獨的章以及另外兩章。

②天啟經文的表義和隱義。該派認為一切天啟經文和教法中有表義(外學)和隱義(內學)兩種學問。表義是對天啟經文的公認的解釋和經文規定的教法,是隨不同的先知而變更的;而隱義是隱藏在經文和教法中的關於安拉的知識,是一貫不變的。只有安拉的知識是拯救靈魂的法寶,而這些知識只有伊瑪目才能使人們獲得。

③宇宙流出說。10世紀初,伊斯瑪儀派傳道師納薩菲創立了一種源自新柏拉圖主義的宇宙流出說。安拉被認為是超乎人的理解,超乎任何形容詞或名稱,超乎存在與不存在的。通過他的神智“命令”創造了能動的理性。它是第一個原始實在,是宇宙理性從理性中流出宇宙魂;由宇宙魂流出7個擁有眾星的天體;通過天體的運轉,它的各個因素及特性如乾、濕、冷、熱等混合在一起形成合成物:土、水、空氣和以太。當這些合成物混合在一起後,產生有生長靈魂的植物,從植物中產生有感覺靈魂的動物,從動物又產生有理性靈魂的人。這個體系特彆強調精神、星辰和物質世界的類似,強調作為小宇宙的人與作為大宇宙的物質世界的類似。

④伊瑪目為安拉之所在說。法蒂瑪王朝時期,關於伊瑪目的問題發生了混亂。歐拜杜拉開始自稱是伊瑪目的重現──馬赫迪,說賈法里之後的伊瑪目不是伊斯瑪儀而是他的另一個兒子阿布杜拉。但不久又恢復了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是被期待的伊瑪目之說,並承認其為自己的祖先。又說是在穆罕默德與歐拜杜拉之間有 3個隱遁的伊瑪目。而他們的哈里發是隱遁伊瑪目的代理人,也是伊瑪目。把穆罕默德作為救世主重現於世的日子,定在法蒂瑪王朝第七代伊瑪目之後(即所謂穆罕默德時代的第2輪7位伊瑪目滿期之後)。然而由於法蒂瑪王朝在七傳之後沒有發生什麼變化,重現之日不得不一再推延。較晚時期的一些現象表明,伊斯瑪儀派中一部分人有“伊瑪目就是安拉之所在”的思想;法蒂瑪王朝第六位哈里發哈基姆有自認為是安拉的化身的傾向;而尼扎爾派第五任伊瑪目也提出,每個時代的先知都承認伊瑪目是安拉之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