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綜合徵

代謝綜合徵

代謝綜合徵是指人體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發生代謝紊亂的病理狀態,是一組複雜的代謝紊亂症候群,是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其具有以下特點: ①多種代謝紊亂集於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發生率和高胰島素血症,這些代謝紊亂是心、腦血管病變以及糖尿病的病理基礎。可見糖尿病不是一個孤立的病,而是代謝綜合徵的組成部分之一。 ②有共同的病理基礎,目前多認為它們的共同原因就是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所造成的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症。 ③可造成多種疾病增加,如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甚至某些癌症,包括與性激素有關的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以及消化系統的胰腺癌、肝膽癌、結腸癌等。 ④有共同的預防及治療措施,防治住一種代謝紊亂,也就有利於其他代謝紊亂的防治。

基本信息

概述

代謝綜合徵(metabolicsyndrome,MS)是多種代謝成分異常聚集的病理狀態,是一組複雜的代謝紊亂症候群。引起代謝綜合徵的危險因子主要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以及高尿酸與凝血因子不正常等。它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其集簇發生可能與胰島素抵抗有關。

發現

1920年,瑞典醫師Kylin發現高血壓、高血糖及痛風常出現在同一病人身上。
1947年,Vague發現上半身的肥胖常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相關。
1988年,Reaven提出SyndromeX的概念,並認為代謝與胰島素抵抗有密切相關。

定義沿革

代謝綜合徵的定義曾經多次改動,目前(2012年)仍在使用的定義也有好幾種,其差異可能來自於不同的切入點。影響力較大的幾種定義如下:

1998定義

代謝綜合徵形成圖
代謝綜合徵形成圖
有以下情況二者及以上者,即為代謝綜合徵:

1、肥胖(男性腰圍除以臀圍比率大於0.9、女性大於0.85),或身體質量指數在30以上者。
2、脂質代謝異常:三酸甘油脂大於等於15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男性低於35mg/dL、女性低於45mg/dL)。
3、血壓大於140/90毫米汞柱。

4、微白蛋白尿,指白蛋白的尿液排除率大於20μg/min。

2005定義

具有中心肥胖,再加上以下標準其中兩種以上者,即代謝綜合徵:
1、三酸甘油脂大於150mg/dL。
2、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40mg/dL、女性低於50mg/dL。
3、血壓大於等於130/85毫米汞柱。
4、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00mg/dL。

發病機制

胰島素

代謝綜合徵代謝綜合徵形成因素
代謝綜合徵的核心是胰島素抵抗。產生胰島素抵抗的原因有遺傳性(基因缺陷)和獲得性(環境因素)兩個方面。基因缺陷可發生在胰島素受體和受體後信號轉導的各個途徑,獲得性因素包括胰島素受體抗體、某些升糖激素、胰島澱粉樣多肽、慢性高血糖、高血脂毒性、生活方式西方化以及飲食結構不合理等。

脂肪代謝

內臟脂肪堆積是代謝綜合徵的重要特徵。一般認為內臟脂肪含量受遺傳背景的影響,亞裔人群就具有脂肪容易堆積在內臟的特點。在內臟脂肪堆積的個體中,首先受累的臟器是肝臟。過多游離脂肪酸的沉積即可導致脂肪肝,並會引起肝酶水平升高,甚至肝臟結構的改變,進而影響代謝。

危害

代謝綜合徵與糖尿病的關係
代謝綜合徵與糖尿病的關係
有多種危險因素聚集者的危險大於僅有一種危險因素的患者,而且其效應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協同加劇。代謝綜合徵使發生糖尿病和冠心病與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險明顯增加。

對冠心病

資料顯示有代謝綜合徵者發生冠心病總數約25%。無糖尿病者具有代謝綜合徵的一般人群10年冠心病危險不大於20%。

對血管疾病

代謝綜合徵加速冠心病和其他粥樣硬化性血管病的發生、發展和死亡危險。

對糖尿病

分析糖尿病男女發病病例,不論男女代謝綜合徵對糖尿病的發生都有預告意義。人群糖尿病特異危險近半數可用代謝綜合徵來解釋。

診斷標準

2005IDF的新定義
診斷代謝綜合徵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代謝綜合徵

1、中心性肥胖(歐洲男性腰圍≥94cm,女性腰圍≥80cm,不同種族腰有各自的參考值);
2、合併以下四項指標中任二項:
⑴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應治療;
⑵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1.03mmol/l),女性<50mg/dl(1.29mmol/l),或已接受相應治療;
⑶血壓升高:收縮壓≥130或舒張壓≥85mmHg,或已接受相應治療或此前已診斷高血壓;
⑷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g/dl(5.6mmol/l),或此前已診斷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應治療。如果FPG≥100mg/dl(5.6mmol/l)強烈推薦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但是OGTT在診斷代謝綜合徵時並非必要。

CDS的診斷標準

代謝綜合徵代謝綜合徵
備以下5項組成成分中的3項或全部者:
1、超重和(或)肥胖 BMI≥25.0Kg/M2;
2、高血糖 FPG≥6.1mmol/L(110mg/dl)和(或)2hPG≥7.8mmol/L(140mg/dl),和(或)已確診糖尿病並治療者;
3、高血壓 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和(或)已確診高血壓並治療者;
4、空腹血TG≥1.7mmol/L(110mg/dl)
5、空腹血HDL_C<0.9mmol/L(35mg/dl)(男),<1.0mmol/L(39mg/dl)(女)。[1]

IDF標準

1、6≤年齡<10(歲):肥胖:腰圍≥第90百分位
代謝綜合徵漫畫
,不診斷為代謝綜合徵,但腹型肥胖者建議減肥;而有下列家族史者建議進一步檢查:代謝綜合徵、2型糖尿病、血脂紊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肥胖。
2、10≤年齡<16(歲):肥胖:腰圍≥第90百分位;若成人界點較低則取成人界點,同時至少2項:
⑴FPG≥5.6mmol/L(100mg/dL)(建議葡萄糖耐量試驗)或已是2型糖尿病;
⑵收縮壓≥130mmHg(17.3kPa)或舒張壓≥85mmHg(11.3kPa);
⑶HDL-C(mmol/L)<1.03;
⑷TG(mmol/L)≥1.70。
3、年齡≥16(歲):肥胖:腰圍值因人種、性別不同,同時至少2項:
⑴FPG≥5.6mmol/L(100mg/dL)或已是2型糖尿病;
⑵收縮壓≥130mmHg(17.3kPa)或舒張壓≥85mmHg(11.3kPa)或已確認為高血壓並治療者;
⑶HDL-C(mmol/L)<1.03(男),<1.29(女)或已調脂治療者;
⑷TG(mmol/L)≥1.70或已調脂治療者。
不同種族的腰圍參考值
中心性肥胖很容易通過腰圍而獲得,下表是按照性別和種族(不是居住地)分組,IDF認為這些綜合各種不同來源的切點很實際,而且我們還需要對這些數據不斷更新使腰圍的切點更能夠充分反應代謝綜合徵的危險性。
為了將來更好的對相關數據進行比較,歐洲起源的人口的流行病學研究應該採用歐洲和北美這樣兩個切點。
雖然美國在臨床診斷代謝綜合症時對所有種族的人群均採用較高的切點,但是我們強烈推薦在流行病學調查和病例分析時對於不同的種族要使用不同的腰圍的切點。同樣,日本或南亞人採用的腰圍的標準也適用於移居國外的日本和南亞人,而與其居住地無關。
不同種族的腰圍參考值如下:
歐洲國家:歐洲(在美國臨床操作中仍會採用ATPⅢ的參考)男性腰圍≥94CM。
亞洲國家:來處中國、馬來西亞和亞洲的印第安人,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中國,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日本,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90CM。
其他地區:同種族的中南部美國人,暫時參考南亞的推薦值;亞撒哈拉非洲人,暫時參考歐洲的推薦值;地中海東部和中東地區,暫時參考歐洲的推薦值。

備註

1、iDF關於代謝綜合徵的新定義與ATPⅢ的定義最接近,包含有完全相同的參數:中心性肥胖、TG、HDL-C、高血壓和高血糖。其主要區別是新標準以中心性肥胖作為基本條件,且腰圍值低於ATPⅢ標準,並有種族地區的不同。
2、IDF關於代謝綜合徵的新定義中血壓和血的切點沒變,但空腹高血糖切點採納了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最新的空腹血糖異常標準。新定義不包括任何胰島素抵抗指標的測定,高血糖也不是一項必須指標,這不同於WHO和EGIR。
3、iDF關於代謝綜合徵的新定義的核心是中心性肥胖,腰圍切點歐洲人男性≥94cm,女性≥80cm,中國人、日本人及南亞人不同。美國人仍採用ATPⅢ標準,男性≥102cm,女性≥88cm。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群腰圍切點的確定,主要基於中國上海市和香港的流行病學資料,男性≥90cm,女≥80cm。
簡便、全球統一的標準有助於全球範圍內的廣泛套用,為全球範圍內的臨床實踐和流行病學研究提供了方便,有助於我們對不同研究資料的直接比較,對了解代謝綜合徵所有組份對心血管危險的確切影響;如何在不同人群中能夠更好地確定代謝綜合徵高危人群;不同危險因素集聚與心血管終點之間的關係以及對代謝綜合徵及其各組份的最佳、最具預測能力的定義無疑具有深遠意義。

治療

減輕體重

相關漫畫相關漫畫

飲食調節:控制總熱卡量,減低脂肪攝入。對於25≤BMI≤30mg/m2 者,給予每日1200kcal(5021千焦)低熱量飲食,使體重控制在合適範圍。

運動鍛鍊:提倡每日進行輕至中等強度體力活動30分鐘,如騎腳踏車、擦地板、散步、跳舞等。

減肥藥物:如西布曲明,可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再攝取,減少攝食,減輕體重。

減輕胰島素抵抗

在減肥和運動外,二甲雙胍和過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激動劑即噻唑烷二酮類物都是臨床常用的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但兩者治療代謝綜合徵的作有機制存在很大差異。

TZDS對代謝綜合徵的作用部位是脂肪組織,它通過逆轉肥胖體內游離脂肪含量下降近50%。二甲雙胍主要作用於肝臟和肌肉,二甲雙胍可以顯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和糖異生。

改善血脂紊亂

調脂治療在代謝綜合徵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常見藥物有貝特類和他汀類。

預防

防治綜述

由於代謝綜合徵中的每一種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它們的聯合作用更強,所以有人將代謝綜合徵稱為“死亡四重奏”(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壓),因此代謝綜合征是對一組高度相關疾病的概括性和經濟的診斷與治療的整體概念,要求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如減輕體重、增加體育鍛鍊和精神協調),降血糖、調脂和抗高血壓治療都同等重要。
所有的治療都應圍繞降低各種危險因素。包括有效減輕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謝紊亂,控制血壓等。

減輕體重

任何肥胖伴糖尿病的患者均需減肥。主要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必要的藥物。研究表明,要使肥胖者體重長期降至正常的可能性較小。減肥的目標是至少使體重持久降低5%~15%。
1、飲食調節:控制總熱卡量,減低脂肪攝入。對於25≤BMI≤30mg/m2者,給予每日1200kcal(5021千焦)低熱量飲食,使體重控制在合適範圍。
2、運動鍛鍊:提倡每日進行輕至中等強度體力活動30分鐘,如騎腳踏車、擦地板、散步、跳舞等。
3、減肥藥物:如西布曲明(sibutramine),可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再攝取,減少攝食,減輕體重。常規用藥量是每日5~15mg。奧利司他(orlistat),可通過抑制胃腸道胰脂肪酶,減少脂肪的吸收,每次120mg,每日3次。

減輕胰島素抵抗

在減肥和運動外,二甲雙胍和過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激動劑即噻唑烷二酮類物(TZDS)都是臨床常用的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但是兩者治療代謝綜合征的作用機制存在很大差異:
1、作用機制不同:TZDS對代謝綜合徵的作用部位是脂肪組織,它通過逆轉肥胖體內游離脂肪含量下降近50%。二甲雙胍主要作用於肝臟和肌肉。二甲雙胍可以顯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和糖異生。
2、體重的影響有很大差別:薈萃分析顯示,TZD使用後體重增加4%~6%,而二甲雙胍卻使體重明顯下降。而且二甲雙胍引起的體重減輕更大程度上是內臟脂肪的減少。有研究顯示,二甲雙胍治療後,總體脂減少約9%,皮下脂肪減少7%,而內臟脂肪減少高達15%。
對新發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預防作用也不同:大型臨床研究的資料證實,二甲雙胍干預治療可以預防新發糖尿病(DPP研究)和心血管事件(UKPDS研究)的發生,而TZDS目前缺乏臨床研究結果以證實其具有相似的作用。

調整血脂

調脂治療在代謝綜合症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常見藥物有貝特類和他汀類(HMG-CoA還原酶抑制劑):
1、貝特類:降低TG,同時輕至中度降低TC及LDL-C,升高HDL-C。常用藥物有:非諾貝特、苯扎貝特、吉非羅齊。
2、他汀類:降低膽固醇作用較強,輕度降低TG及增加HDL-C作用。常用藥物有:阿妥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

降低血壓

1、據美國第七屆高血壓預防、監測、評估和治療的全民委員會的報告(JNC7),對於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的患者必須接受治療。
2、果患者合併糖尿病,當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0mmHg時必須開始降壓治療。

特別說明

降壓藥物宜選用不影響糖和脂肪代謝者:
1、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尚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常用藥物有:卡托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均為每日一次用藥。ARB製劑有科素亞、安搏維和代文。
2、鈣離子拮抗劑:宜選用長效者。常用藥物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硝苯定控釋片。
3、β-受體阻滯劑和噻嗪類利尿劑劑量偏大時可影響糖耐量及增加胰島素抵抗,升高TC和TG。

相關研究

2012年9月,美國研究表明代謝綜合徵會影響青少年學業成績。研究人員發現,有代謝綜合徵的青少年數學考試平均分數比另一組低10分,拼寫考試平均分低4分。前一組青少年總體上有智商較低的跡象,不涉及記憶能力。代謝綜合徵患者一般至少有3項關聯肥胖的健康指標,包括粗腰圍、低有益膽固醇、高血脂和胰島素抗性。研究表明,代謝綜合徵關聯成人思維能力。紐約大學的研究首次以兒童為對象,研究代謝綜合徵與思維能力的關聯。

內分泌系統及其疾病

內分泌系統(endocrine system)是機體的重要調節系統,它與神經系統相輔相成,共同調節機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代謝,維持內環境的穩定,並影響行為和控制生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