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竇癌

上頜竇癌

上頜竇癌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占鼻部惡性腫瘤的40.3%,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2%。因其所在部位隱蔽,早期發現困難,就診時多為晚期,常廣泛侵犯周圍諸多重要器官,包括鼻腔、篩竇、眼眶、顱底骨質等,治療效果不佳,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及生命。

基本信息

診斷

1.上頜骨部位膨脹,根據向上頜竇外、內、或上、下生長發展不同可出現鼻部症狀、眼部症狀、面頰部症狀及牙的鬆動脫落等表現。
2.面頰部感覺遲鈍或麻木。
3.牙脫落後形成不愈之潰瘍或有腫物外突。
4.X線攝片示上頜竇腔密度增高、軟組織腫塊影及竇壁骨質破壞。
5.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

治療措施

上頜竇癌滅滴靈
應以外科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為原則,即於術前或術後配合放療化療,如有頸部淋巴結轉移者應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
一般性手術的預防性抗感染選用磺胺類藥物(如複方新諾明)或主要作用於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紅酶素、青酶素等);手術範圍較大,同時植骨或同時作較複雜修復者則一般採用聯合用藥,較常用為:作用於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青酶素)+作用於革蘭氏陰性菌的藥物(如慶大酶素)+作用於厭氧菌的藥物(如滅滴靈);手術前後感染嚴重或術創大,修複方式複雜者可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化學藥物治療可於術前或術後配合套用,因其副作用較嚴重,應在醫師指導下對血象等嚴密觀察下套用。

病因

由於惡性腫瘤的預後和腫瘤的早晚密切相關,晚期腫瘤的治療方案也不一樣。所以根據腫瘤的大小進行分期,以指導臨床量體裁衣的治療。腫瘤分期通過三個指標聯合評估的。上頜竇的病因尚未明確,與以下因素有關,常為多種致癌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1)工作環境:接觸粉塵者,如家具製造廠、鋸木廠、紡織品粉塵(紡織廠)、皮革粉塵(製鞋)、麵粉(烘烤及制粉)、鎳和鉻粉塵、芥子氣;接觸鐳等放射性元素;接觸甲醛及機溶劑。
2)吸菸:菸草燃燒後產生苯並芘可使黏膜充血、水腫、上皮增生、鱗狀上皮化生,纖毛運動停止或遲滯,有致癌性。
3)病毒感染:如人乳頭狀瘤病毒。這種病毒有100多個亞型,其命名來源於其導致的腫瘤呈乳頭狀增長。這種病毒引起的腫瘤預後比其它原因引起的腫瘤要好。
4)視網膜母細胞瘤:部分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經放射治療,鼻腔鼻竇惡性腫瘤發病風險提高。
5)遺傳因素:尚未證實上頜竇癌是否具有遺傳傾向,研究表明鼻腔鼻竇惡性腫瘤與p53腫瘤抑制基因突變相關。因此,戒菸,避免接觸各種致病因素是預防上頜竇癌發生的主要措施。

疾病分類

上頜竇惡性腫瘤多見於40-50歲男性,80%發病患者在45歲以上;男女發病比率為2:1。鼻竇(上頜竇)內有鱗狀上皮細胞,腺上皮細胞,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白細胞),神經細胞,軟骨和骨細胞等,這些細胞都可惡變成不同組織。
鱗狀上皮可以惡變鱗狀上皮細胞癌;腺上皮細胞可以惡變成腺癌,腺樣囊腺癌和粘液表皮樣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白細胞)可以惡變成淋巴瘤,其中以NK/T細胞淋巴瘤最多見,這種病以前叫中線惡網;神經細胞惡變嗅神經母細胞瘤,軟骨和骨細胞可以惡變為軟骨肉瘤和骨肉瘤。有些腫瘤細胞生長特別旺盛,細胞形態幼稚,無法分清組織來源,這種腫瘤叫未分化癌。
雖然上面列舉的這些腫瘤統稱上頜竇惡性腫瘤,由於組織其來源不一致,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差異大,治療方法也大不一樣。

臨床分期

由於惡性腫瘤的預後和腫瘤的早晚密切相關,晚期腫瘤的治療方案也不一樣。所以根據腫瘤的大小進行分期,以指導臨床量體裁衣的治療。腫瘤分期通過三個指標聯合評估的。TNM分期包括:T分期(描述腫瘤局部大小),N分期(描述腫瘤局部是否有淋巴結轉移),M分期(描述腫瘤是否有遠處轉移)。
分期:
Ⅰ期:腫瘤局限於竇腔內,無骨質破壞及臨床轉移。相當於T1N0M0;
Ⅱ期:腫瘤雖未超過竇腔範圍,但已侵犯竇腔的前、下或內側骨壁,形成局部骨質破壞,無淋巴結轉移或同側頸部有直徑小於3cm、可活動的可疑淋巴結轉移,相當於T2N0M0;
Ⅲ期:腫瘤破壞竇腔上壁或後壁,侵入翼齶窩、眼眶、鼻腔、篩竇、口腔、面頰軟組織等處,已有可疑或明顯的頸淋巴結轉移,相當於T1~2N1M0或T3N0M0;
Ⅳ期:腫瘤超過竇腔之外,致面頰、顴部、齶部腫脹或破潰;或侵犯顱底,侵入對側鼻竇;頸部轉移淋巴結已固定;或已有遠處器官轉移。相當於T1~3N2M0~1或T4N0~1M0。

臨床表現

上頜竇癌上頜竇癌
上頜竇癌初期症狀無特異性,病變局限於竇腔時可無明顯陽性體徵,鼻塞及異常分泌物常為先驅症狀。繼則出現牙痛、脫落等口腔症狀及等頭面部症狀和向其他臟器轉移。
1)鼻部症狀:鼻塞、流涕、鼻出血、嗅覺減退。早期鼻塞不影響通氣,隨著腫瘤不斷向內側擴展,鼻塞呈進行性加重,常有少量多次的涕中帶血,或擤鼻時出血。若腫瘤伴有壞死,可出現鼻血涕,甚至影響患側嗅覺。
2)面頰部症狀腫脹、疼痛、麻木、充血。當腫瘤向前壁擴展,破壞骨質時,患側頰部腫脹、疼痛;若病變波及眶下神經、三叉神經,則局部疼痛轉劇,或有麻本感。後期皮膚常呈充血、潮紅,並與腫塊粘連。
3)口腔症狀:牙癢、疼痛、鬆動、脫落、出血及牙齦腫塊。當腫瘤侵及翼板、翼時,張口寬度縮小,直至完全不能張曰。故上齒齦牙痛、牙鬆動等症狀不可忽視,極有可能為竇內腫瘤的警報。
4)眼部症狀突眼、流淚,結合膜充血,視力障礙及復視。當竇內腫瘤向上擴展至眼眶時,可出現突眼、眼向上向前移位、結合膜充血、流淚。甚則眼球運動受限,繼而出現視力障礙,眼球上視時有復視。
5)耳部症狀:少數患者可出現耳痛,系神經反射性疼痛、一般不十分嚴重。
6)頭部症狀:頭痛。一般表現為隱痛,一旦癌腫浸潤顱底,侵入顱內則疼痛劇烈。
7)頸部症狀淋巴結轉移。頸部常為上頷竇腫瘤轉移的第一站,以同側頷下區,上頸深部淋巴結與耳前淋巴結為多見。早期可活動,隨著腫瘤的漫潤發展,其粘連後則活動受限,直至固定。
8)遠處轉移:常有等組織的轉移。可見咳嗽、痰血、肝腫大伴疼痛及受累骨局部疼痛等症狀。
詳細檢查前後鼻腔,大多數病例有鼻腔異常,鼻腔外側壁內移致鼻總道狹窄。當胂瘤侵入鼻腔時可通過前鼻孔或後鼻腔檢查直接窺見。瘤體位於鼻腔側壁或頂壁,呈灰紅色,表面粗糙;或呈爛肉狀,觸之易出血;有時表面覆有污穢灰膜,伴組織壞死。鼻中道或鼻下道可見血性分泌物或血痂,或見鼻息肉樣腫塊,實為惡性腫瘤。因息肉樣變與鼻息肉可與上頜竇腫瘤並存。因此,體格檢查往往可早期發現異常表現,若鼻腔檢查無特殊,也不能完全除外上頜竇惡性腫瘤,只要有臨床症狀,則宜作進一步檢查。

安全提示

1、可作上頜竇穿刺手術,洗除上頜竇腔內的粘液膿涕。同時,再注射各種抗菌藥物,如青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屢次穿刺無效的,可做上頜竇根治手術,清除或刮除上頜竇腔內的各種病變組織,改善它的通氣及引流情況。
2、上頜竇炎急性發病者,要強調很好地休息。慢性者要增強體質,避免過度疲勞,吃富於營養的食物。
3、對上頜竇局部的治療,是促進鼻竇通氣和引流,可用有血管收縮和黏膜消腫作用的藥物,如1%麻黃素等。還可以加入各種消炎抗感染的藥物滴鼻,如卡那黴素、呋喃西林等。也可以用局部熱敷、紅外線照射,以利促進血液循環的改善。

預防

口腔癌的預防在於減少外來刺激因素,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上頜竇癌的早期治療是取得好的治療效果的關鍵,但由於其較晚才有明顯的骨質破壞,單憑臨床表現有時診斷較難,所以病員一旦有上頜竇病變的症狀時,應積極採用各種手段進行檢查以儘早明確診斷,必要時可行上頜竇探查手術,以便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治療

藥物治療
1)痰熱交結型。
主證:鼻塞,流濁涕,或涕中帶血,嗅覺減退,胸脘痞悶,頭暈且重,口苦且膩,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解毒抗癌。

上頜竇癌《醫方考》
方藥:清氣化痰丸(《醫方考》)加減。膽南星10g,法半夏10g,陳皮10g,枳實10g,黃芩10g,瓜蔞10g,蒼耳子10g,穿心蓮10g,夏枯草15g,山豆根10g,山慈姑30g,石上柏30g,薄荷6g,甘草5g。
頭痛者加羌活10g,白芷10g;納欲不振者加炙內金6g,焦谷麥芽各12g;熱甚者加白花蛇舌草30g,蜀羊泉15g。
分析:方中膽南星、法半夏、陳皮、枳殼、黃芩、瓜蔞清熱化痰;夏枯草、山慈姑軟堅散結;山豆根、石上柏、穿心蓮、甘草清熱解毒;蒼耳子、薄荷疏風清熱散結。全方合奏清熱化痰、軟堅散結,解毒抗癌之力。
2)陽明熱毒型。
主證:頜面腫脹,下頷骨疼痛或伴頭痛,甚則張口困難。牙齦腫痛,甚則牙齒鬆動脫落,或鼻堵鼻衄;或有眼腫流淚,眼球運動受限,大便乾結,小溲黃赤,舌質絳紅,舌苔黃厚,脈象弦數。
治法: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上頜竇癌《蘭室秘藏》
方藥:清胃散(《蘭室秘藏》)合黃連解毒湯(《外台秘要》)加減。黃連10g,黃芩12g,黃柏12g,山梔10g,丹皮30g,生地15g,丹參30g,生石膏30g,升麻10g,山豆根2og,骨碎補20g,蒼耳子10g,白芷12g,野葡萄根20g。
熱毒甚者加龍葵、蜀羊泉、蛇莓、敗醬草等清熱解毒、抗癌消腫,痰濕甚者加半夏、白朮、薏苡仁、天南星、瓜蔞等以化痰利濕。
分析:方中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升麻清上中下三焦之火;生地、丹皮涼血清熱;石膏清陽明氣分實熱;山豆根、野葡萄根清熱抗癌解毒。白芷、蒼耳子祛風散結消癰止痛。
3)氣滯血瘀型。
主證:鼻塞較甚,涕中帶血暗紅色,面頰腫脹、疼痛加重,口渴不欲飲,舌質暗紅,有瘀點,苔薄自,脈細弦或細澀。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散結。
上頜竇癌《醫林改錯》
方藥: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加減。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赤芍15g,鬱金15g,青皮10g,辛夷6g,蒼耳子10g,茯苓12g,昆布10g,海藻10g,生牡蠣(先煎)30g,夏枯草15g,白花蛇舌草30g。
鼻塞伴頭脹痛者,加細辛、菖蒲、香白芷;眼球突出伴視力障礙者,加菊花、決明子、千里光;納欲不馨者,加炙內金,焦谷麥芽;大便秘結者,加生川軍、芒硝、火麻仁等。血瘀明顯者,加三棱、莪術、地鱉蟲、穿山甲等。
分析:方中桃仁、紅花、赤芍、川芎、鬱金、青皮活血化瘀、行氣解郁散結;辛夷、蒼耳子宣通鼻竅;茯苓、昆布、海藻、生牡蠣、夏枯草化痰軟堅散結;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抗癌。全方共奏行氣活血、通竅化痰、軟堅散結抗癌解毒之功。
4)氣虛毒瘀型。
主證:神疲倦怠、消瘦乏力,腫瘤局部潰爛,流血性惡臭分泌物,伴發熱惡寒,或頜下、耳前、乳突下可捫及轉移之淋巴結,飲食乏味,舌暗苔白膩,脈沉細。
治法:益氣昇陽,解毒散結。
上頜竇癌《腫瘤防治康復全書》
方藥:黃芪翹姑湯(《腫瘤防治康復全書》),生黃芪30g,銀花30g,連翹15g,天花粉30g,山慈姑20g,土貝母30g,茜草20g,土茯苓30g,蒼耳子12g,粉葛根10g,犀黃丸6g,分2次吞服。
氣虛甚者,重用黃芪益氣托毒,加黨參、絞股藍;毒瘀甚者,加露蜂房、石上柏、蛇六穀;淋巴結腫大者,加夏枯草、牡蠣、山慈姑、海藻、昆布等化痰軟堅散結。
分析:方中生黃芪、粉葛根益氣昇陽托毒;山慈姑、土貝母、天花粉軟堅散結;銀花、連翹、土茯苓清熱解毒;茜草涼血止血。犀黃丸活血行瘀,解毒消癰。全方益氣昇陽,解毒散結消癰,為扶正祛邪之法。
氣功療法
修煉方法。①兩足平行站立等肩寬,身體直立,大足趾,二足趾略扣地,兩手自然下垂,身體略前傾,使湧泉、百會、會陰處在與地面垂直的同一個平面內,眼睛微閉,放忪全身關節,然後兩手迅速上提,舉過頭頂,手心照著百會穴(頭頂心),手由體前緩慢下移,以手助意,以意引氣下行,最後氣從湧泉穴出,入地三尺,雙手落到底稍作停頓。每次做功次數不限,最少需9次。②姿勢不限,舌尖舐上齶,排除雜念,思想集中,鼻吸氣(要緩、慢、深、長),兩手指進行點按鼻兩側迎香穴(劃圓,指頭不離原位)15~20次左右,把氣呼出。反覆吸氣、點按4~5分鐘即可。練功每天早晚各1次。
治癒標準
1.治癒:治療後,原發瘤及轉移源已徹底切除或消失,創面已基本修復。
2.好轉:治療後,腫瘤縮小,症狀減輕。
3.未愈:治療後,腫瘤無縮小,症狀無改善。

預防

上頜竇癌發生於口腔,要預防上頜竇癌,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減少外來刺激。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於食物的追求也從飽腹轉移到美味上來,尤其是很多人都偏愛四川美食,又辣又鹹吃得過癮,還會常常呼朋喚友吃火鍋、麻辣燙等,以便增進感情。過於辛辣熱燙的食物,很容易刺激口腔黏膜,對正常組織造成破壞,久而久之形成病變。
2.正確的進食方式。
都市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往往狼吞虎咽,這樣不僅對於口腔不好,還會造成胃腸的過重負擔。進食一定要細嚼慢咽,小口進食,不要大口吞咽,這樣不僅能保護口腔,還能保護食道。
3.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要多參加體育鍛鍊,例如慢跑等有氧運動,既能強身健體,又能減肥瘦身,何樂不為。除了整體的鍛鍊外,還可做一些口腔局部的運動,面部按摩之類,環境疲勞,放鬆緊張肌肉,增加皮膚彈性。
除了做好以上幾點預防上頜竇癌外,還要防止口腔其他組織的病變誘發癌症。癌症的發生總是防不勝防,所以即使已經確診,也不要驚慌。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癌症的治療手段也在日益提高,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上頜竇癌也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口腔癌的預防在於減少外來刺激因素,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上頜竇癌的早期治療是取得好的治療效果的關鍵,但由於其較晚才有明顯的骨質破壞,單憑臨床表現有時診斷較難,所以病員一旦有上頜竇病變的症狀時,應積極採用各種手段進行檢查以儘早明確診斷,必要時可行上頜竇探查手術,以便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護理措施

一、手術前使病人攝取足夠營養,如腫瘤侵犯引起牙齒鬆動,疼痛及張口困難,應進口腔膳食,加強口腔衛生,飯前,飯後刷牙並用藥物漱口。必要時術前需做牙托,以便術後填塞,早日恢復咀嚼功能。
二、手術後按全麻病人護理,嚴密觀察血壓、脈博、呼吸及病情變化,由於術中有些血管不結紮靠壓迫止血,要善於識別有無出血,看病人吞咽動作,應警惕出血可能。經常吸出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三、注意傷口內填塞的紗條有無脫落,如掉入口腔,可用壓舌板壓舌根,剪斷取出。
四、保持口腔衛生,自術後第一天起做特殊口腔護理,每日4次,用1.5%雙氧水擦拭,生理鹽水沖洗,徹底清除舌面和上齶部血痂和食物殘,預防感染,減輕口臭,拆線後除去敷料。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2次,沖洗後填塞紗條或接上牙托。
五、上頜竇癌根治術前可能出現復視,套用眼罩遮眼。
六、出院指導:加強營養,注意口腔衛生,定期複查。
上頜竇癌病因尚不明確,應積極治療慢性鼻竇炎,並加強職業防護,控制吸菸,飲酒,普及防癌知識,定期檢查。

疾病(二)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