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口腔癌

口腔內惡性腫瘤是臨床中常見多發病,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多約占90%。由於口腔中組織解剖複雜,相鄰器官密切,採用超腫瘤的切除法造成的器官殘缺及功能障礙影響到患者康復後的生活質量。在此基礎上,雷射治療口腔惡性腫瘤有很多優越性。

(一)概述
口腔內惡性腫瘤是臨床中常見多發病,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多約占90%。由於口腔中組織解剖複雜,相鄰器官密切,採用超腫瘤的切除法造成的器官殘缺及功能障礙影響到患者康復後的生活質量。在此基礎上,雷射治療口腔惡性腫瘤有很多優越性,諸如治療方便、流血少、安全、部位及腫瘤分類無選擇性。根據臨床大量病例術後觀察療效突出。雷射刀可似手術刀切割,也可進行密閉式深部治療,因而無論切割,照射治療中無腫瘤細胞存活、脫落轉移。特別適用於高齡患者和無放療條件的地區治療。
1.病因  口腔癌的發病原因主要有①慢性刺激,牙尖銳利緣以及齲齒銳緣,不良修復,高溫飲食。口腔中慢性炎性潰瘍,如舌的慢性潰瘍長期不愈,在各種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易致癌變。②生活嗜好的發病率較高,如長期飲酒,吸菸過量等刺激損傷口腔內的器官組織而致基因突變。經臨床觀察病患者吸菸,飲酒等嗜好增多。口腔癌變的病因均有理化遺傳因素及口腔內衛生不潔,伴發多重感染,長期刺激損傷所致。
2.臨床表現 文獻報導口腔癌發病率男性比女性高約3倍,中年以上年齡發病多見。作者經過10年臨床觀察治療口腔內惡性腫瘤130例統計分析,發病率男女幾乎相同,主要以50歲以上年齡發病較高,以鱗狀細胞癌最常見,約90%。
口腔內癌腫的發病部位有上下唇,舌(前、中、後)、頰、齶、上頜竇、口底等部位。在早期口腔癌的症狀不明顯。隨病情的發展可出現疼痛和潰瘍。舌癌早期可出現伸舌運動的功能障礙。臨床分型主要有:
(1)乳頭狀或疣狀型  此類型腫瘤主要表現呈外突性生長,多呈乳頭狀伴有寬廣的基部或狹小的蒂部。外突的乳頭表面為灰白色或粉紅色。在很多病灶可見有淺表潰瘍。
(2)潰瘍型 腫瘤向深部發展,癌組織壞死形成邊緣不規則的深潰瘍,基底硬結節狀範圍大。潰瘍底面不平、污穢,清洗乾淨潰瘍底面的覆蓋物可見顆粒狀外觀,而且容易出血。很多患者感覺疼痛較輕,因而常被忽視,以慢性炎性潰瘍延誤治療。疼痛很明顯的較少。
(3)深部浸潤型  癌腫不向外突出或潰爛。而呈表面變化不顯,癌灶向深部浸潤發展,觸之較硬。發生於唇、頰、舌及口底時常致該處變硬妨礙運動。此型腫瘤發生於牙槽黏膜向深部浸潤能嚴重地破壞骨質,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4)白斑或紅斑型  此類型在臨床中發病也較多。由於口類發生的白斑或紅斑型腫瘤常被診為炎性感染而治療。作者收治一典型病例75歲,男性,退休駕駛員。口腔內硬軟齶鱗狀細胞癌,呈紅斑型,腫瘤面積5×5cm2,並向左右舌齶弓發展,延誤治療達2年,後經Nd:YAG雷射徹底治癒,至今術後6年,病人體重增加,癌腫消失、精神好、原有疼痛等症全消失,術前經病理切片診斷為“中分化鱗狀細胞癌”。癌腫全被正常新生的組織完整修復。在早期白斑或紅斑型改變,均屬癌前病變。但是有的白斑或紅斑,尤其是顆粒狀白斑,已是浸潤性鱗狀細胞癌。
3.病理  口腔黏膜發生的鱗狀細胞癌主要由口腔黏膜鱗狀上皮增殖轉變而成。癌細胞突破基底膜向深層浸潤,形成很不規則的團塊或條索狀癌細胞巢。在形態上癌細胞與復層鱗狀上皮細胞相似。但在癌巢中心可出現層狀角化物,即角化性癌珠。分化差的鱗癌無角化珠形成,甚至缺乏細胞之間的間橋,癌細胞呈典型的異型性變,而且有較多的核分裂象可見。
在組織學上從細胞形態方面估計惡性腫瘤的程度主要根據增生和分化表現,快速而異常增生的特徵主要是染色質過多,核分裂象多以及細胞及胞核呈多形性。癌細胞分化特徵是細胞間橋的存在及角蛋白的產生,分化程度高,預後好;分化程度差,預後差。目前鱗狀細胞癌主要用三級分法。
1級:癌細胞角化珠量多;較多的細胞角化伴細胞間橋;每個高倍視野核心分裂象少於2個,罕見不典型核分裂象及多核巨細胞,胞核與細胞呈輕度多形性。
2級:腫瘤細胞角化珠少見甚至缺失,單一細胞的角化與細胞間橋都不顯著;核分裂象約2~4個,非典型分裂象罕見;胞核和細胞呈中度多形性,多核巨細胞少見。
3級:細胞角化珠難見到,幾乎不見細胞角化,更無細胞間橋,核分裂象有4個以上,常見非典型性的核分裂象;細胞和胞核主要呈多形性,常見到多核巨細胞。
鱗狀細胞癌的擴散主要是直接蔓延至鄰近組織及淋巴道(以頸淋巴結出現轉移灶多見)及血道轉移。受累的頸淋巴結主要是頜下淋巴結、頸淺淋巴結及頸深淋巴結。其次有頦下淋巴結耳前淋巴結、耳後及鎖骨上淋巴結受累。
4.臨床分型 口腔癌按組織結構、惡性程度及部位的臨床分類有:
(1)唇癌 主要發生於下唇的紅唇部位,位於皮膚黏膜交界處。45歲以上年齡發病,男多於女。唇癌呈外生性生長時形成乳頭狀,向深部組織浸潤形成潰瘍或硬結。唇癌生長緩慢,作者治療一男性下唇鱗狀細胞癌,其病史長達3年余,後經雷射治療後至今6年生存健康。在早期唇癌一般無自覺症狀,癌灶逐漸發展向鄰近的皮膚黏膜擴散,並向深部肌肉浸潤。晚期可侵及口腔前庭及頜骨。下唇癌轉移主要向頦下及頜下淋巴結侵犯;上唇癌則向耳前、頜下及頸深淋巴結。
(2)舌癌 發病主要位於舌緣、舌背、舌尖、舌根等處。潰瘍型舌癌多見,其次為乳頭型。一般惡性程度高,生長快,浸潤性強。因而癌腫直接累及舌肌致舌運動受限,甚者妨礙說話、進食。繼發感染及舌根癌腫的疼痛很明顯(見附圖5、6)。
(3)齦癌 在口腔的癌瘤中均多見,下牙齦比上牙齦多發,男性多發。齦癌多屬高分化型鱗癌,生長較慢,乳頭狀型多見,潰瘍性癌也可有,並向深部發展累及齦下骨質。由於牙槽骨受破壞,牙齒鬆動,牙槽神經受侵而致疼痛。下頜齦癌多向病側頜下及頦下淋巴結轉移,及侵犯頸深部淋巴結(見附圖32、33、34、38)。
(4)口底癌 發病比前幾類相對較少,癌腫發生的部位常在前部分口底舌系帶的一側或兩側。男性患病較多,在早期口底癌常無明顯臨床症狀,局部呈局限性潰瘍,經斑及白斑改變。因而極易被診為口底潰瘍或慢性炎性感染,往往是病變明顯發展到晚期才就診治療。轉移部位主要是肺部。因而,出現口底有淺潰瘍、紅白斑灶改變的應高度重視。
(5)齶癌 臨床上齶癌發病者也較多,60歲以上男性患病率高。癌灶可發生軟齶或硬齶,軟齶及硬齶同時受累者也不少。作者治療一硬軟齶中分化鱗癌,病史1年余才就診,癌腫面積4×5cm2,呈紅斑狀改變,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明顯,雷射手術後至今5年多生存健康。但臨床上以乳頭狀型或潰瘍型鱗癌多見,常位於中線一側。癌組織向深部浸潤,時間越長浸潤越重,引起齶穿孔的可能性越大,晚期癌腫可侵入上頜竇、鼻腔、篩竇等處。軟齶較硬齶的惡性程度高,常快速浸潤至鄰近組織,轉移也較早,有的時候可見到雙側頸淋巴結轉移。
(6)頰癌 常見的一類口腔內部位癌腫,主要表現為疣狀型,潰瘍型及深部浸潤型。以磨牙區附近的頰黏膜發病常見,可能與磨牙長期刺激頰黏膜反覆損傷而致。腫瘤生長較快,轉移以頜下及頸部淋巴結為主,腮腺淋巴結也有轉移,但遠處轉移的很少(見附圖35)。
5.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早期淺性潰瘍(無痛性)、白斑及紅斑改變者,經多次治療無好轉者應高度重視口腔癌的可能。最有效的診斷是病理切片,可用活檢直接於病灶鉗取典型的全層黏膜以下組織,用10%甲醛及95%乙醇固定送病檢。也可用玻片於病灶處刮取數張細胞檢查,此法診斷率也很高,只要刮片得當、陽性率可達80%~90%以上。
6.Laser治療在現代的治療手段中主要以外科手術切除、放療及化療為主。然而切除、放療、化療給病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器官殘缺及功能障礙,化療作為晚期轉移灶術的治療補充。高溫治療口腔內各部位癌腫在臨床觀察中發現療效為突出,其特點是雷射即可似刀運行切割腫瘤,也可直接插入深部進行高溫治療。此方法是其它幾種治療所難以比擬的,光刀進入腫瘤內,連續輸出高功率雷射將腫瘤加溫高達50~60℃。而創口僅有8號穿刺針大小,無以往鋼刀切開時流血量多,組織損傷重及病灶切割中腫瘤細胞脫落轉移等現象。下面對口腔中不同組織、部位生長的腫瘤雷射治療法作一介紹。
(二)雷射術前準備
口腔癌發病以45歲以上年齡發病較多,70歲以上老齡人患者常見,由於年齡高常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其中以冠心病多見,其次肺部感染也常有,肝、腎功能也不如年齡較低者。因而在進行雷射切割,高溫療法的治療中很容易誘發冠心病發作,如不積極預防治療將產生很大的危險性。除冠心病外高齡患者的高血壓病也是常見的合併症、應先給予治療,術中嚴密觀察,注意是手術或者還是冠心病發作,並積極搶救。
口腔癌手術位置較深後者,應於術前準備吸引器,術中病人涎腺分泌大量粘液,影響手術,必須用吸引器吸淨。根據口腔癌腫大小,有無淋巴結轉移,需要準備輔助器械用具,打包消毒備用。
手術主要用Nd:YAG雷射,術前檢查整機有無故障,光導纖維有無折斷,折斷的光纖影響雷射輸出,給手術帶來困難,須予以更換。手術用光導纖維、準備光刀柄、消毒備用。
術前給予鎮靜劑、及阿托品、常用製劑有安定、魯米拉鈉及阿托品,以減少病人的恐懼心理,呼吸道及口腔腺體的分泌。
麻醉:口腔腫瘤主要採用局部注射麻醉,不用全麻。局部麻醉安全係數高,便於術中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方便。在注射麻藥中可加入1:1000腎上腺素液。
 發生於紅唇部,因而腫瘤侵犯面積大,雷射治療先把腫瘤細胞全部消除。如突出的癌瘤較大,用光刀(上刀柄)先切除,再將光刀插入腫瘤內,深度以腫瘤體積及被破壞的程度選定,連續輸出60~80W雷射約為5~10秒鐘。手術後唇緣有部分缺損,需做二期手術整形治療。明確腫瘤發展的程度,光刀接觸切割,殘餘腫瘤組織,即與正常唇組織相接的腫瘤組織,光刀插入0.5cm深度,每次間隔0.3~0.5cm輸出雷射能量。功率高,輸出時間短;功率低,輸出時間稍長。同法將整個腫瘤組織徹底治療。
唇癌至晚期有轉移者,如發現腫大淋巴結,手術嚴格鋪敷,始終用光刀切開皮膚及完整剝離腫大的淋巴結。切忌,雷射切除轉移淋巴結時不可強行擠破淋巴結,以免造成不應有的腫瘤細胞人為種植。光刀切開皮膚及剝離淋巴結用功率為20~25W,不必過高。傷口待剝離完畢直接縫合,但拆線需延遲2~3天。雷射切除腫大淋巴結有很多優點,功率可變換大小,術面無血,操作容易,無人為種植,而且光刀切口無存活腫瘤細胞;可免除很多常規手術切割的方法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雷射功率選擇對手術中、後極重要,功率應於切開皮膚時即可調整好,以切開時切口無炭化組織,及切口兩側組織的正常膚色無變化最佳,皮下組織及肌筋膜等組織分離均可用雷射,而且直接按解剖層次縫合,拆線可按一期癒合處理。
2.舌癌  舌癌的雷射治療根據腫瘤在舌上的各段及腫瘤類型,體積難易不同。但不論腫瘤位置各異及大小,雷射治療優於一切方法。傳統手術以切除舌的部分或全舌切除,給病人術後的生活帶來極度不便,功能包括味覺感知,對食物的攪拌,語音等部分喪失或全部喪失。用雷射治療除乳頭外生型腫瘤外,潰瘍型等治療安全、療效好,並可完整恢復功能。作者套用Nd:YAG雷射治療舌中後中分化鱗狀細胞癌一例,年齡75歲,全舌切除術病人不願做。癌性潰瘍達1.5cm,近半舌被腫瘤組織侵犯,經近1小時雷射治療,完全恢復如初,而腫瘤組織全部消失,僅留下潰瘍位置的輕度缺損,患者十分滿意。飲食、語音、攪拌、味覺無不良影響、無疼痛。全部康復(見附圖5、6號)患者至今4年無復發。
雷射治療用功率40~60W,Nd:YAG光纖頭不上刀柄,首先輸出雷射將向外突或潰瘍周邊的腫瘤組織切割乾。手術中光刀運行應緩慢,不要快速抽刀切割。舌癌與正常舌組織區分容易,切割時光刀儘可能地接近良、惡細胞交界處,光的作用可減少出血,並使局部溫度升高,使腫瘤細胞變性壞死。處理完整個創面、改變光刀方式,直接將光纖頭於出光時插入深部腫瘤侵犯處。多點進入病灶,於腫瘤內功率必須高,使部溫度上升到約50℃,即可將舌上惡性腫瘤破壞。同時,用光纖頭與病變處間隔0.5cm,高功率輸出雷射照射一遍,術面無出血時結束手術。淋巴結腫大轉移灶,光刀清除。
治療中舌上出血較明顯,每次插入輸出雷射治療約3~5秒,退出後,立即壓迫光纖孔約2分鐘出血可停止。此時再插入光刀,輸出雷射,並壓迫切口,如此重複可最大安全地完成全部手術。結束手術時創面有輕微滲血者,用無菌紗團壓迫,囑患者口咬約1~2小時拆出,如拆出後還有滲血者、繼續壓迫,直至無血液滲出為止。
3.齦癌  齦癌以高分化而分型的鱗癌占多數,因而雷射治療比較突出。更可貴之處在於治療損傷輕、速度快、尤其是向深部浸潤,波及牙槽骨的治療是雷射手術的最佳適應症。用鋼刀難以切割,對骨質損傷重,放療劑量大時對病人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少,而且很多地方均無放療條件,使治療受到限制。
牙齦腫瘤以乳頭狀型較多,因此手術時用光刀平行於牙齦面於基部輸出雷射切割,手術上刀柄,Nd:YAG光纖功率30~40W。切割時注意勿傷及正常的牙齦組織,雷射刀與鋼刀不同之處在於,手術中不必過多破壞正常組織,而傳統鋼刀切割必須超出病灶原體積1~2倍,因而損傷較重,尤其對牙齦等處軟組織薄弱的部位,手術嚴重缺損時,恢復較困難。潰瘍型齦癌累及牙槽骨質者損傷更重。雷射治療中,潰瘍型齦癌如以累及牙槽的骨質,先用光刀平行,動作輕緩將腫瘤組織先切除,再用光刀與病灶垂直插入照射。治療前疑有骨質破壞時,應先拍攝X光片,了解受破壞的程度。如骨質密度低,與周邊骨質密度區分明顯,手術中對潰瘍灶已惡變突出的腫瘤組織切割外,大功率輸出雷射,根據X光片反應病灶大小而決定光刀進入的深度。鬆動的牙齒應取出,光纖插入後,輸出雷射時間2~4秒,功率可達60W以上,多點進入,直至全部將腫瘤徹底切割(光凝)結束。不立即搔刮受損面,讓其自然脫落,並於全部脫落時將創面全部修復。雷射治療後,進行多次經治療的創面刮片檢查發現癌細胞完整地變性死亡,不必擔心存活轉移現象發生。
有頸部淋巴結轉移者、按無菌要求嚴格鋪敷、切除腫大的淋巴結轉移灶。
4.口底癌 此類腫瘤發病部位多位於舌系帶處。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為不影響術後病人的生活質量,包括綜合功能的恢復、雷射治療時必須嚴格認真對待。口底癌多以潰瘍型多見,其次為白斑或紅斑狀改變,因此雷射治療中主要以光刀插入腫瘤內進行治療。依據潰瘍的深度及廣度、輸出的雷射功率可達60W以上。光刀插入深部組織0.5cm左右、在腫瘤體積內雷射功率高。而且光刀進入的點密。其目的在於採用高溫療法破壞腫瘤細胞,治療面超出腫瘤區約3mm,不要將正常口底組織破壞過重。手術中基於口底系帶部位出血較多,因此光刀在出血點停留稍長,約1~5秒時間,待血管封閉後即可,或稍作壓迫。手術後3周腫瘤逐漸壞死脫落,腫瘤多呈液化或白苔改變,屬非感染性,應正確區別清楚。晚期口底癌有頸淺深淋巴結轉移者除治療原發灶,清除轉移淋巴結外,可考慮化學藥物治療及支持治療。
5.齶癌  臨床中上齶發生的惡性腫瘤比較常見,由於解剖上軟組織較薄弱,較小體積的惡性腫瘤手術切除時,缺損不很大,而超過4cm2的腫瘤要常規超面積切除極其困難。特別是軟齶後腫瘤侵及鄰近組織給治療極其困難。齶癌乳頭型發病較少,而以白斑或紅斑及潰瘍型最常見。文獻報導硬齶癌軟齶癌分化稍好,軟齶癌多呈浸潤性癌,惡性程度較高。雷射治療齶癌無選擇性,各種類型的惡性腫瘤均是適應症。作者套用雷射治療中、低分化的惡性腫瘤十數例,其結果在生存質量、時間與常規手術切除、放、化療治療相比療效更突出。綜合指標優於多種方法。治療中病人痛苦輕、出血極少或無血損傷、治療時間短、無組織殘缺,到目前隨訪最長達6年。低分化鱗癌2例有頸淋巴結轉移,首先採取雷射治療原發灶,再切除轉移腫大的頸淋巴結。術後採用中藥輔助治療,以扶持機體免疫力,由於患者拒絕接受化療治療,至今術後已3年余仍健康生活。軟齶部的瘤腫雷射治療中除光的直接切割外,產生的局部高溫足以將癌細胞破壞。
患者取平臥位,頭稍後仰、可直接喉鏡下手術。術前10分鐘,先進行咽喉噴1%的利多卡因。在喉鏡手術比較方便,①視野清晰。②可將舌壓住,限制其活動,喉鏡的光源足夠照明。光纖出光頭上手術刀柄,使用功率50~60W。根據癌灶功率可增高或降低。治療主要採取插入,大功率輸出雷射時快速插入腫瘤內,並在腫瘤內停留1~2秒,對腫瘤加溫,插入密度增高,但深度要嚴格掌握,治療面超出腫瘤邊緣約2~4mm,以腫瘤溫度上升達50~60℃即可,手術中除可用手感知而外,還可用溫度計監測。溫度不可過高,否則在破壞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損傷了正常的組織細胞。手術中病人有分泌物積聚於咽喉部,可退出直接喉鏡後再繼續治療,或用紗球將分泌物吸乾。結束手術時,局部經檢查無滲血後回房休息治療。
6.頰癌  常見於口腔癌中的多發部位之一。以疣狀型癌多見,其次為潰瘍型及深部浸潤型,使用Nd:YAG雷射時,可上手術刀柄,雷射功率40W,根據腫瘤類型調節輸出治療的雷射功率。如腫瘤呈乳突型,光刀平行於腫瘤基底切割,手術時注意光刀的運行不要快,以切口不出血為準。切割時不要把腫瘤拉破,口盡最大張開,手術可用壓舌板輕壓腫瘤,切割比較容易,既不損傷正常組織,也無腫瘤細胞脫落。潰瘍型頰癌治療時,先將光刀從腫瘤平面向下逐層切割。目的在於不讓腫瘤細胞存活脫落,造成不必要的種植轉移。雷射頭與頰黏膜平行,似刀削緩慢運行,此時可使局部溫度上升達50℃以上,轉換成高溫療法,直至把腫瘤組織基本經光刀削平接近正常組織為止。局部溫度升高后足以把殘餘的腫瘤細胞全部破壞。浸潤型腫瘤主要採用插入法治療,由於腫瘤向深部浸潤性生長,刀削切割不適於。計畫好腫瘤浸潤的深度及範圍,調節所需功率,作者常用60W,以及應插入的光刀深度。中心部位密集插入,每次輸出雷射1~3秒或更長。估計腫瘤向深部浸潤1cm,光刀就插入約0.8cm,由於Nd:YAG雷射是向前方輸出,而不向周邊散射。插入切割時除光的溫度外,還向前破壞約0.3mm的深度,與停留時間成正比,時間越長,光束向前穿透越深。腫瘤的中心可以可輸出能量,起到先將腫瘤升高溫,並向四周形成熱擴散,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有既可徹底將腫瘤細胞徹底殺滅,又不損傷正常的頰黏膜組織。經大量病例治療觀察,療效很突出。而且能量大限度地修復缺損,手術中出血微量,又不致腫瘤細胞脫落轉移,經雷射作用後的腫瘤細胞無一完整,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核固縮,有的碎裂,可能與雷射的直接作用或間接作用有關。光刀切開處的腫瘤細胞核碎裂,或細胞膨脹爆裂,未經光切而受高溫破壞的細胞腫脹,核可呈固縮,可見細胞內有空泡,變性。結束治療觀察術面無滲血時,用龍膽紫塗布術面,有淋巴結轉移切除。
(四)術後處理
口腔內各部發生的腫瘤雷射治療後應根據腫瘤的體積、分化程度及治療所損傷的程度,有無淋巴結轉移等情況綜合決??患者,雷射手術後僅給予口服常用抗炎藥、止痛劑,及多簇維生素用量。腫瘤體積大,手術時間稍長,有轉移性淋巴結手術後,靜脈滴注抗生素,加大維生素C用量,每天每次可用6~8g,及能量合劑,處理好併發症。先扶持機體免疫力,2~3周手術面修復後可進行化學藥物治療。
中醫藥治療主要有:舌癌,組方:黃芪30g 丹參20g 黨參 當歸 半枝蓮 陳皮 金銀花各15g 川芎 連翹 蒲公英各12g 山慈菇 山甲珠 藕節 黃連 雞內金 菟絲子 枸杞子各10g 三七 砂仁各6g 甘草3g 水煎,每天1劑,分2次服,藥汁在口內久含,然後咽下。服藥量可達30~60劑。
中醫理論認為舌癌及心脾氣虛,火毒上攻,氣滯血瘀,毒熱結聚之患。因而以黃芪、黨參補氣以壯生機(似西醫提高免疫力,即升高血細胞);當歸、黃芪為當歸補血湯可補機體之陰津;川芎、丹參、三七、藕節活血化瘀;半枝蓬、山慈菇、甲珠軟堅化結,抗癌平贅;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黃連、甘草清解毒,瀉心火,陳皮、砂仁、雞內金理氣醒脾、助消化;菟絲子、枸杞子滋腎益精。共起氣血雙補、化瘀軟堅、清除解毒、抗癌平贅的功效。
口腔癌有頸淋巴結轉移,在雷射手術後用頸淋巴結轉移癌方:壁虎(炙黃)90g 水蛭(炙)50g 蜈蚣 桃仁(炒)各30g 蟾酥3g研末備用,每次服6g,一天2次。治療時間1~3月。此方功效主要有壁虎、水蛭、蜈蚣、桃仁等能以毒攻毒、祛風散結,破瘀化凝、蟾酥增加解毒的功能。
敵癌丸:組方有白花蛇舌草 穿心蓮 虎杖 金牛根 枝頭花各60g 急膚子 水蛭各15g 徐長卿 韓信草各30g 蟾蜍 壁虎各16隻 蜈蚣16條。將以上各藥共研細末,用豬膽汁調成糊狀,再加荸薺粉適量,泛制為丸如綠豆大小即可。用量:口服每次10g,1日3次。
敵癌丸功效為,白花蛇舌草、穿心蓮、虎杖、金牛根清熱解毒、抗癌;水蛭、徐長卿、壁虎、蟾蜍活血軟堅通絡。共用諸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抗癌之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