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齶癌

齶癌常先起於一側,迅速向牙齦側蔓延,多呈外突型,也可隨中心壞死脫落而表現為潰瘍型,由於齶粘骨膜與齶骨緊貼,故多早期侵犯齶骨,進而向上侵及鼻腔、上頜竇,向外侵及牙槽突,向後侵及軟齶。

(一) 症狀和體徵

來自小延腺的惡性腫瘤較多見,且病史較長,表現為齶部腫物,呈半球狀隆起,黏膜光滑緊貼骨面,病變進展後可潰爛。鱗狀細胞癌則病史短,發展快,易侵及齶骨並越過中線,局部呈萊花狀潰瘍,觸之易出血,常伴有疼痛、語言、進食困難,晚期可與鼻腔相通並累及軟齶。頸淋巴結轉移為23%~28%,主要轉移至頜下淋巴結,也可轉移至頸深上淋巴結,晚期硬齶癌雙側頸淋巴結轉移者並不罕見。

(二) 外科治療

1.原發性的處理除早期硬齶癌未累及骨膜時可距腫物緣1.0cm以上剝離外,腫瘤多累及硬齶骨膜、骨質或牙齦,需行部分上頜骨切除術。晚期硬齶癌侵及軟齶則需行全硬齶軟齶切除術。齶部較小的缺損可用齶瓣、舌瓣或頰黏膜修復;較大缺損可用帽狀腱膜瓣修復;廣泛缺損則只能採用膺復體將口腔與鼻腔隔開,有利於進食及語言。
2.頸淋巴結處理:如有淋巴結轉移須行頸清掃術,N0病例多不主張行選擇性清掃術。

(三) 放射治療

無骨受侵的早期病變可行單純局部放療,但可能並發硬齶穿孔,殘存灶可行手術挽救。晚期伴有深潰瘍和骨受侵者,單純放射難以控制,應行放療+手術治療。小延腺來源的腫瘤可先手術,再行術後放療;不能手術的部分病例單純放療可取得較好的控制率。綜合治療:小延腺來源腫瘤的術前術後照射劑量可至60Gy/6周,鱗狀細胞癌50Gy/5周。

(四) 療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93例治後五年生存率分析:單純放療為24%,術前放療+手術為54%,手術+術後放療為64%。1/2~1/3的硬齶癌經單純放療可達到局部控制,但伴有骨破壞和淋巴結轉移的病例,單純放療很難達到局部控制,放療和手術綜合治療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治癒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