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小說]

《雷雨》[小說]
《雷雨》[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個藝術生命,也是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雷雨》一發表,就震動了文壇,而此時的曹禺只有二十二歲。《雷雨》劇作完全運用了三一律,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卻牽扯了過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斷,理還亂。

基本信息

簡介

《雷雨》[小說]《雷雨》[小說]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話劇《雷雨》。1934年7月發表在《文學季刊》1卷3期。他從自己青少年時期熟悉的社會圈子裡,提取了《雷雨》的題材,通過周魯兩家8個人物的歷史與現實糾葛,反映了從光緒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後約達30年的複雜社會生活和衝突。故事寫某礦董事長周朴園,年輕時遺棄了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長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攜次子投河遇救,離鄉遠走。周誤以為她已死。後周家亦北遷,與侍萍再嫁的魯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魯家父女皆在周家為仆,次子大海在礦上做工,周妻繁漪與長子周萍有私情,後知周萍愛魯女四鳳,繁漪欲遣去四鳳乃召來侍萍,兩家關係始被揭開。周萍與四鳳知為異父同母兄妹,雙雙自殺。繁漪之子周沖為救護四鳳也觸電身亡。大海為罷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毆,逃奔而去。侍萍與繁漪不堪重壓,一呆一瘋,只剩下周朴園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作者在這常見的"始亂終棄"和"亂倫"的社會現象中,開掘出具有時代特點的社會悲劇。他在劇中寫了尖銳的思想衝突和階級壓迫與鬥爭,但主要是描寫新舊交替時期3個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對命運所做的抗爭和她們走向毀滅的悲劇結局。《雷雨》情節的豐富性、生動性,尖銳的戲劇衝突,嚴謹的結構,渾厚凝重的格調,濃重的悲劇氣氛,深受希臘悲劇和易卜生、奧尼爾劇作的影響。但曹禺寫的是地道的"中國人的事、中國人的思想感情"。他是把民族的內容和外來的藝術形式結合得最為熨貼,最有光彩的一個。因此《雷雨》把中國年輕的話劇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學價值。《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畫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曹禺戲劇的共同特點。

社會影響

《雷雨》一問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觀眾的重視。當時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稱讚它"的確是一篇難得的優秀的力作"。 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況空前,不久,它又被譯成日文。茅盾後來也說:"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驚劇壇。"這部話劇在城市受到歡迎,在農村也深受歡迎。幾十年來,它始終放射著藝術異彩。

作者簡介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原籍為湖北潛江,現代著名劇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父親萬德尊曾任鎮守使、都統和黎元洪總統秘書。曹禺生母早逝,繼母酷愛戲劇,常攜曹禺觀看戲曲和文明戲。曹禺沒上過國小,延師在家,誦經讀史,但常偷看《紅樓夢》、《水滸》、《西廂記》等書。自幼曾廣泛閱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喜愛唐傳奇、元代戲曲和明清小說,並有機會接觸與欣賞中國民族傳統戲曲,如京劇、崑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開中學讀書時,閱讀了大量“五四”以來國內的優秀作品和外國文學、戲劇作品,並參加了北方最早的業餘戲劇團體之一的“南開新劇團”,演出過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曹禺升入南開大學政治學系。1929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但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圖書館和書庫里,貪婪地研讀著世界名著,特別是希臘悲劇家莎士比亞、契訶夫、易卜生等人的劇作。同時他也時常和朋友去廣和樓欣賞京戲名家的表演,到天橋去聽曲藝。曹禺還涉獵了東西方的一些哲學著作。他"讀老子、讀佛、讀聖經",讚美柏拉圖的"神奇的'理想國'"。"同情叔本華對生活深沉的憂鬱",也熱愛過"尼采豐盛的生命力與超人的思想",而"所羅門的智慧"、"耶穌對人類所寄予的真誠熱愛",都曾使他"仰嘆"、"折服"。但是,他是作為一個藝術家被這些先哲們的精神所感動,卻沒有成為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的俘虜。他感到"這個社會非改變不可",於是想"搜尋出一條大道"來解決他所感到的中國社會的"嚴重問題"。但是讀了這些哲學著作之後,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種執著地、熱誠地求索精神,卻熔鑄在他早期的創作里,增強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染力。
-
1933年在清華大學讀四年級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多幕話劇《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第一次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華,引起了戲劇界的震動。

評價

一、色彩鮮明的人物形象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它的一大主要藝術魅力就是他塑造了兩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蘩漪和周朴園。這兩人的性格是多重的,內心也交織著複雜的情感衝突。
蘩漪是一個極具魅力的女性形象,無論你是否喜歡她,都會不可抗拒地被她所吸引。這首先來自於她特異的性格光彩。她時而斂聲息氣,時而瘋狂爆發,還有她那畸形的愛情、欲望的衝動,都蘊藏著一種雷雨般的突發性和猛烈性。她代表著“五四”以來女性追求個性解放,爭取民主自由的最強音,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強權、爭取自由、寧死拚鬥的絢麗光彩。作為周朴園的繼室,她不甘心為人擺布,敢於反抗周朴園,面對周朴園的訓斥,繁漪敢當面頂撞說:“不,我不願意。”可以說,繁漪是周朴園家長專制的掘墓人。她厭倦了冷寂陰沉的家庭,在死灰般的心底卻跳躍著一絲如火的熱情,她愛上了周家的長子周萍,落到了“母親不像母親,情婦不像情婦”的地步,可是在她看來並不是可恥的,反而是正義的,是自己追求愛情、自由的最好路徑,是自己追求青春幸福的一個好途徑。所以當周萍痛苦甚至厭惡這種亂倫關係時,繁漪卻發出這樣的吶喊:“我跟你說過多少遍,我不這樣看,我的良心不是這樣做的。”“不是恨便是愛,不是愛便是恨”,①蘩漪的一切都是走向極端的。“她的生命交織著最殘酷愛和最不忍的恨。”②她愛得狂熱,恨得也強烈。曹禺借繁漪的口發出了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的呼喊,以摧毀這個滅絕人性的社會,但也深知專制主義的強大,也只能是無奈地看著這個社會怎樣在吞噬著自由和人性的幼芽。“只有真正明白蘩漪的人才能品味出她的魅力,正如同只有愛吃薑片的人才能道出辛辣的好處。”③蘩漪——沉靜的外表卻內蘊著“雷雨”式的性格,文弱的軀幹卻儲藏著極大的力量。這也許正是蘩漪最吸引人的地方——外柔內剛。作者曹禺在談《雷雨》的創作時,曾這樣說過:“我算不清我親眼看見多少蘩漪,(當然,她們不是蘩漪,她們多半沒有她的勇敢。)她們都在陰溝里討著生活,卻心偏天樣的高;熱情原是一片澆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罰她們枯乾地生長在砂上。這類的女人許多有著美麗的心靈,然為著不正常的發展和環境的窒息,她們變為乖戾,成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著人的嫉惡,社會的壓制,這樣抑鬱終身,呼吸不著一口自由空氣的女人在我們這個現實社會裡不知有多少呢。”所以,在《雷雨》中曹禺帶著極大的憐憫尊敬讚美蘩漪,讚美她“有火熾的熱情,一顆強悍的心,她敢衝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圍獸的搏鬥。” ④蘩漪不僅僅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而且告訴現代的女人去抓住幸福,去勇敢的愛。提示大家不要為了安逸的生活而放棄自己的生活信念。
周朴園是一個帶有極大封建性的礦山資本家。他不但貪婪成性,殘忍、自私,而且偽善、奸詐。在家庭里,他剛愎、專制,竭力維持著封建性的舊秩序;在礦山上,他野蠻地對工人進行慘無人道的剝削與壓制。為了發財,他狠毒地故意讓江堤出險,淹死兩千二百名小工,然後從每個工人的性命里,扣下鮮血淋淋的三百塊錢;為了鎮壓礦山工人的罷工鬥爭,他指使礦上警察開槍打死三十個工人,又利用金錢收買工人代表,破壞罷工鬥爭。然而,這個道貌岸然的資本家,卻以他的偽善和欺騙,贏得了“模範市民”、“慈善家”、“社會上的好人物”的種種稱譽,兒子周萍甚至尊崇他是“無瑕的男子”。隨著劇情的開展,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許多劣性在這個人物身上得到了細膩的刻畫和充分的表現。正如蘩漪揭露他的一樣:“你!你忘記了你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啦!”可以說,“周朴園壞到了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⑤年輕時,他荒唐無恥,玩弄侍萍,為了維護封建門第觀念,又在大年三十風雪交加的晚上逼走侍萍。犯下難以饒恕的罪惡之後,他又“良心發現”,為表示靈魂的懺悔,他對“亡靈”有著種種“虔誠的紀念”。侍萍的出現,對他的社會形象構成了威脅,他要用一張支票來買回他一貫以最“正直”、最“仁厚”的上層人物自居的尊嚴與體面,來維持他那個“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形象。可最終,他還是沒有逃脫痛苦的折磨,作者這樣結局,我覺得也體現了一種命運不可改變的觀念。究其原因,還是那個時代造成的。

二、戲劇性強的結構方式

《雷雨》的結構可謂是很有特色的,採用的是一種倒敘的方式展開故事情節。《雷雨》的人物及其之間的矛盾錯綜複雜,但作者卻處理得線索分明。作品以周朴園為中心,在錯綜複雜的尖銳衝突中展開劇情。在眾多的矛盾衝突線中,有兩條起主導作用的線索推動情節的發展。周朴園與蘩漪的衝突是明線,周朴園與魯侍萍的關係是暗線。這兩條線索同時並存,彼此交織,互為影響,使劇情緊張曲折,引人入勝。
戲劇家曹禺成功地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戲劇性強、爆發力大的戲劇作品。如果按照傳統的“從頭寫起”的方式來寫《雷雨》的故事,那么這樣的結構,雖然能把故事情節說清楚,但是卻大大降低了故事的曲折性,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作品對讀者的吸引力,更降低了劇作的藝術魅力。而曹禺先生卻採用了在危機上開幕的結構方法,不是漸次展示劇情,而是在後果的猝然爆發中交代複雜的前因。這樣使得劇作極具文學性和藝術魅力。同時,作品還運用懸念、伏筆等藝術技巧,增強了結構的完整性及劇情銜接的緊密性,也增強了劇情的吸引力。

三、個性化的戲劇語言

“《雷雨》卻創造了一種高度戲劇性的文學語言,而且是具有曹禺創作個性的戲劇語言。”⑥《雷雨》的語言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讓每個劇中人物用自己的語言行動來表現自己的特徵”(高爾基《論劇本》)。劇中幾乎用的全是口語,卻有種莫名的吸引力。他從來不用那些華麗的辭藻,卻讓你感到它內在蘊蓄著豐富的潛台詞,而且又是那么富於抒情性,它能把人物內心的隱秘都表現出來。不同人物各有不同的語言,而且隨著劇情的發展和各自感情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如,周朴園簡短的語句,繁漪盛氣凌人的言語,魯侍萍和緩的語氣、時而衝動的語調,魯大海直截了當的言語等等,都與人物各自的身份吻合。而周朴園與魯侍萍見面後相認的一段,更突出地反映了他們在特定情況下各自不同的心理。
劇中人物的台詞還有著強烈的動作性,不僅展示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而且能夠引起他們的外部動作。在這場戲裡,魯大海聽說代表返回,工人復工,自己被開除,不禁義憤填膺,揭露周家罪惡的發家史。周萍則出言相罵,大打出手。這兩個人物的內心活動比較簡單,外部動作則非常強烈。語言的動作性,不僅增加了情節的生動性,能夠吸引讀者和聽眾,而且推動了情節的進一步發展。《雷雨》的個性化語言藝術,可以說是中國話劇藝術成熟的標誌。
《雷雨》以其鮮明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結構藝術和個性化的戲劇語言,打動無數中國人的心靈!它偉大的藝術魅力必將在中國文學史上經久不衰!

被刪除語文教材的課文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9月6日,編劇劉毅在其新浪微博上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