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

《老實人》

《老實人》這本書可以說是充滿著諷刺幽默以及對人世無盡關懷的哲學小說,同時它也是一本當代青年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另外,我國著名作家沈從文還出版過小說集《老實人》。 《老實人》的主題是批判盲目樂觀主義哲學,小說中的主人公老實人是一個天真淳樸的男青年,他相信樂觀主義哲學,在他看來,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盡善盡美,“在這最美好的世界上,一切都走向美好”。然而他一生的遭遇卻是對他的“哲學”一個極大嘲諷。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作者:(法國伏爾泰(1694-1778年)
類型: 小說
成書時間:1759年

背景搜尋

《老實人》伏爾泰1
伏爾泰本名叫弗魯索瓦·瑪利·阿錢埃,1694年生於巴黎一個富有的公證人家庭。少年時期,他在耶穌會主辦的貴族學校讀書,但他對經院哲學非常討厭,喜歡文學詩歌。中學畢業之後,父親一心想讓他當法官律師,送他去一所法律學校,但伏爾泰卻立志成為詩人
他的確有詩人的天賦,經常出口成章,即興寫詩,藉助詩歌來批判當時的種種社會醜惡現象。1717年由於他寫了一首嘲笑貴族的諷刺詩,結果被關進巴士底獄。在獄中,他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悲劇《俄狄浦斯》。1718年, 《俄狄浦斯》在巴黎上演,獲得成功,他一舉成名。伏爾泰成名之後仍然寫諷刺詩嘲笑法國貴族,結果遭到貴族子弟的毒打,第二次被關進巴士底獄。
出獄後他被宣布驅逐出境,不得不流亡到英國,居住了兩年多時間。在倫敦,伏爾泰以新奇的眼光觀察了英國的政治制度經濟生活,研究了唯物主義哲學和牛頓的物理學。他還接觸到了英國新興文學,對莎士比亞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國後伏爾泰積極介紹英國的先進思想,發表了《哲學通信》,再次引起法國統治者的恐慌,他又一次離開了自己的祖國
《老實人》伏爾泰2
後來伏爾泰來到法國和荷蘭邊境一個古老偏僻的貴族莊園,隱居在他的女友德·愛特萊侯爵夫人家中,一住就是15年,直到侯爵夫人去世。在此期間,他寫下了悲劇《愷撒之死》《穆罕默德》、諷刺長詩《奧爾良的少女》、哲理小說《查第格或命運》、歷史著作《路易十四時代》以及科學論著《牛頓哲學原理》。1750至1752年,伏爾泰應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邀請訪問柏林
1760年,伏爾泰在法國與瑞士邊境的費爾奈莊園定居下來,在此度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後20餘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大量的文學哲學政治論著,包括哲理小說《老實人或樂觀主義》《天真漢》、哲理詩《自然規律》等,他還把中國元雜劇《趙氏孤兒》改編成《中國孤兒》
1778年2月,84歲高齡的伏爾泰在路易十五死後重返闊別28年的巴黎,人民民眾夾道歡迎這位勇敢的鬥士。這年5月30日,伏爾泰病逝。臨終前,神父要他承認基督的神主,他憤然拒絕。由於這個原因教會不準家人把他葬在巴黎。大革命時期,伏爾泰的骨灰運回巴黎,在國偉人公墓隆重安葬。
伏爾泰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他最有成就的文學作品是哲理小說《老實人》。
推薦閱讀版本: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精要

《老實人》《老實人》
《老實人》的主題是批判盲目樂觀主義哲學,小說中的主人公老實人是一個天真淳樸的男青年,他相信樂觀主義哲學,在他看來,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盡善盡美,“在這最美好的世界上,一切都走向美好”。然而他一生的遭遇卻是對他的“哲學”一個極大嘲諷。
老實人在德國一個男爵家裡長大,他的老師邦葛羅斯德國哲學家華伯尼茨信徒,認為這個世界上一切都趨於至善,老實人也接受了這種觀點
他與男爵的女兒居內貢小姐相愛,結果被貴族偏見極深的男爵趕出了家門。從此他四處流浪,歷經一系列無妄之災和種種意外波折,幾次死裡逃生。
他在里斯本時,遇到了大地震。為防止全城毀滅,教會與大學博士相勾結,認為只有在莊嚴的儀式中用文火慢慢燒死幾個人,才是阻止地震的萬試萬靈的秘方
《老實人》伏爾泰畫像1
為此,教會抓了5個人。其中一個人的罪名是娶了自己的教母,另外兩個葡萄牙人是吃雞的時候把鍋里的火腿扔掉。在場旁聽的老實人似乎贊同他們的吃法,於是,他便也被一塊兒送上宗教火刑場。結果那三個人被燒死,老實人卻奇蹟般地脫險。此後他又被賣為奴隸,遭受了磨難。在一系列的事實面前,他終於認識到世界就像一個屠宰場,根本不完善,盲目的樂觀主義只會蒙蔽自己的眼睛。惟有“工作可以使我們免除煩悶、縱慾和饑寒三大害處”,因此還是“種我們的園地要緊”。
最後他找到了一個黃金國,國內遍地都是黃金、碧玉寶石,人人過著自由平等,快樂而富裕的生活
這部小說是伏爾泰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完成的,可以說是一氣呵成。小說充滿了辛辣的諷刺,整本書詼諧幽默,故事機智有趣。

專家點評

《老實人》伏爾泰畫像2
84歲高齡去世的伏爾泰,是傑出的詩人戲劇家小說家科學家哲學家史學家,在許多方面,他都有不朽的著作,堪稱歐洲知識分子的無冕之王,也是啟蒙時代的真正指導者。“啟蒙”,就是開啟智慧,通過教育和宣傳,把人們從愚昧、落後、黑暗的封建社會中解放出來,使人們擺脫教會散布的迷信偏見,從而為爭取自由和平等去鬥爭。
18世紀的法國,正是封建君主政體盛極而衰的時候。封建貴族階級正在趨於沒落,愚昧的宗教狂熱使人民教會開始懷疑,反對舊傳統、舊制度、舊哲學的學說蓬勃興起,展開了歐洲思想史上的啟蒙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啟蒙運動的中心在法國。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則是伏爾泰。伏爾泰在最終導致法國革命的輿論變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影響也不只限於法國:像托馬斯·傑弗遜詹姆斯·墨迪遜班傑明·富蘭克林這樣的美國人也熟知他的著作。他的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後來的人曾這樣說:“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
《老實人》伏爾泰雕像
當時,法國社會中天主教教會的權力極大,天主教僧侶被列為法國封建社會的第一等級,教會經常殘酷壓榨和迫害人民。他反對天主教會,激烈譴責教士的貪婪和愚民的說教,他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應當人人平等、享有言論出版自由。他主張在法國建立一個在“哲學家”引導下、依靠資產階級力量的開明君主制。天主教會則是這一理想的最大障礙。他稱天主教教主為“惡棍”,稱教皇為“兩足禽獸”,號召人民粉碎教會這個邪惡勢力。1762年有個名叫卡拉新教徒,他的兒子因欠債而自殺了。天主教會馬上向法院誣告卡拉,說他兒子因為想改信天主教,被信仰新教的父親殺死了。法院於是把卡拉全家逮捕,進行嚴刑拷打,將卡拉判處死刑。處死的這一天,劊子手們先用鐵棒打斷了卡拉的雙臂、肋骨和雙腿,然後把他掛在馬車後面,在地上活活拖死,最後還點上一把火,把屍體燒成灰燼。
伏爾泰聽說這件事之後,異常憤怒,他親自調查事件真象,把這件冤案的調查報告寄給歐洲許多國家,全歐洲都對此感到震驚和憤怒,紛紛痛斥法國士魯斯地方法院。4年後,教會不得不宣布卡拉無罪,恢復了他家人的自由。從此,伏爾泰被稱為“卡拉的恩人”,受到法國人民的尊敬。他還喜歡在他的每封親筆信上用特別的話作為結束語,意思是:“消滅臭名昭著的東西。”對伏爾泰來說,這個臭名昭著的東西就是宗教的偏執和狂熱。
《老實人》法國的先賢祠
伏爾泰意識到要喚起民眾對時代的認識,還要提高他們的思想,因此他積極創作。他的創作力是驚人的,他留下了4萬封以上的書信,2000多冊書和小冊子。它們以化名和匿名的方式在歐洲各地流傳,推動了進步的思想運動。當時歐洲成千上萬的哲學家藝術家演員慕名拜訪伏爾泰,另外還有人給伏爾泰寫信求教,伏爾泰都熱情接待或回信。他的作品成為18世紀歐洲的精神食糧。伏爾泰的作品如此之多,以致用一篇短文都很難列出他的主要著作。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一生中所提出的基本思想。他的最堅定的信念之一就是必須得實行言論和出版自由。有一句話常被人們認為是他說的:“我不贊成你的話,但是我要誓死捍衛你說它的權利。”雖然伏爾泰實際上從未有過這樣的明確聲言,但是這肯定反映了他的態度。伏爾泰的另一個原則是他對宗教自由的信念。他一生始終不渝地反對宗教不自由和宗教迫害。雖然伏爾泰相信上帝,但是卻堅決反對大多數宗教教條,不斷地指出有組織的宗教是虛偽的。
伏爾泰的主要歷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年)、《路易十四時代》(1751年)和《風俗論》(1756年)、史詩《亨利亞德》(1728年) 以及戲劇《俄狄浦斯》。在他眾多的作品中,不能錯過的就是小說《老實人》。這是伏爾泰最出色的哲理小說。採用了當時流行的“哲學小說”形式,描寫了一個年輕人在豐富經歷中成長的過程。伏爾泰的理性在書中得以完全體現,他以輕快的筆觸、不動聲色的諷刺將當時社會的眾生相展露出來。可以這么說,在故事的機智幽默、揭示人類愚昧與殘酷方面,迄今為止,還沒有哪部小說能比得上《老實人》。
伏爾泰是劇作家、詩人、小說創作者、評論家、為平民爭取權利的鬥士,是一位充滿才氣與激情的人。既有法國人的浪漫主義精神,又富於嚴謹的思維行為。所有這一切都確立了他不可動搖的地位。

妙語佳句

我不贊成你的話,但是我要誓死捍衛你說出它的權利。
在這最美好的世界,一切都真誠而美好。
人生布滿了荊棘,惟一的辦法就是迅速通過。我們對自己的不幸想得越多,它對我們的傷害就越大。
工作攆跑三個魔鬼:厭煩,墮落和貧窮。

沈從文小說集《老實人》

概要

這是沈從文的一部小說集。出版時間:1928年7月,是時沈從文26歲,初到上海
這是沈從文創作風格轉向成熟的時期,作品的文筆,收放,布局都已經相當自如,而創作對象主要集中在對軍伍生涯的回憶、對家鄉生活及朋友的回憶、以及對寓居北京期間的不得意和一種對社會不公的憤懣的表達。

分篇簡述

《自序》:苦悶掙扎的情緒為主,但是末段已經開始提出了自己對當時開始抬頭的文學作為政治工具的提法的不贊同,值得關注;
《船上岸上》、《雪》:是描述自己和故友叔遠一道上京的經歷以及在叔遠家裡的見聞回憶。把青年人的那種激昂理想和受挫時的困窘描寫得入骨,特別是對照《雪》中所寫的叔遠慈祥的母親和溫馨的家,不需多置一詞,自然讓人心酸;
《連長》:作為第三人稱的描寫軍旅生活的作品,似乎更在意經營出連長和婦人之間的那種漸漸認真和不能割捨的感情,總感覺重點和沈從文一般的軍旅作品不同;
《我的鄰》、《在私塾》:又是可以並讀的文章,前者描述自己住所那極其嘈雜和不堪的環境裡,那些庸碌的人群;後者用田園牧歌的筆調回憶了自己幼時的私塾時光,表達了自己對於教育學的一些看法。他對於代表了自己心中淨土的故土的憧憬。
《老實人》:一個有點意思的短篇,可惜當時的白話夾雜上沈從文還有點不太順溜的用法,看著略略辛苦,但是一個孤獨的讀書人(老實人),在故事裡一點小小的奇遇中卻終究沒有得到任何喜劇意味的結果;
《一件心的罪孽》:讀來隱隱有些私小說的味道,主人公糾纏在自己純粹理想化的對美人的單戀和憧憬中,於有機會時沒有接近見到,卻在對方畢業離開之後,在公車上偶然看到,然後竟然感覺到了一種幸福。沈從文似乎想在這裡討論一些關於人生中人與人之間奇妙交集和關係的玄妙之處,不過夾敘夾議的風格稍微讓我看得有點累,而且筆觸始終圍繞著‘我’的心理活動在鋪陳。
《一個婦人的日記》:寡居婦人平平淡淡的家常日記,筆下的生活,和沈從文自己的家庭有些微的相似。家長里短的閒話、流暢平易的用語,讀著讀著,竟然仿佛都能想起我自家父母姑姨,所以,是我很喜歡的一篇。原刊載時所及的前言也托為朋友夢中念及家人而作,可想見作者當時心情。

作者簡介

沈從文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作品

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
《老實人》
《蜜柑》
《雨後及其他》
《神巫之愛》
《龍朱》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雛》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駿圖》
《如蕤集》
《從文小說習作選》
《新與舊》
《主婦集》
《春燈集》
《黑鳳集》
《阿麗思中國遊記》
《長河》
《邊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