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是資產階級歷史學中重大的文化革命運動最重要的著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共有6篇,記述了從13世紀下半葉至16世紀中葉這3百年間義大利文化的發展情況,依次闡述了政治、思想、學術、社交生活和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內容。這種按照專題分類論述的方法與傳統的按年代順序的記敘方法完全不同。初讀這部名著,似乎會感到它範圍廣泛、頭緒繁多、難以把握中心。譬如像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等所謂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前三傑”,雖然他們在書中反覆出現,但是卻分散在各個專題之中。另外,此書的第1篇題為《作為一種藝術工作的國家》,是書中最長的一篇,約占全書的4分之1左右,下分10章,從不同的側面敘述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勢。布克哈特雖然突破了傳統史學專注政治史和軍事史的框框,但是他仍然把政治看作為整個社會的基礎,認為政治對文化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不過布克哈特重視的不是具體的政治事件,而是影響社會變化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勢,即政治背景,這是與傳統史學的不同之處。這種以論述政治形勢開始、接著依次介紹文化狀況的撰史方法,為歐洲後來的文化史著述樹立了一個範例。

文章節選

第二章十四世紀的暴君專制

十四世紀的大小暴君專制充分證明,像這樣的事例在這一世紀猶未消滅。它們的惡行十分昭著,歷史家曾經不厭其詳地加以敘述。國家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存在,並為此目的而科學地組織起來的,它們比那純屬歷史故事的東西引起我們的興趣還更大。

由於有意識地採取當時義大利以外的君主想像不到的手段,加匕在全國範圍內施行儼然絕對的權力,使得暴君當中產生了一種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生活方式。一個精明的統治者所掌握的治理要訣是儘可能地把徵稅的範圍固定在原有的或者他最初所規定的項目上。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經過估定稅額的土地稅,一定種類的消費品稅和進出口貨物的關稅,以及統治家族的私有財產。惟一增加稅收的可能要靠商業發達和普遍的繁榮發展。像我們所看到的自由城市裡的公債在這裡是沒有的;只要公眾的信用不至於受到動搖,有周密計畫的沒收被認為是一種比較可取籌款方法——例如用罷免和奪取財政監督官財產的地道的東方辦法來達到這一目的。

從這筆收人中支出小朝廷的費用,衛士和僱傭兵、公共建築工程,以及侍奉在君主個人左右的弄臣和才人的費用。暴君統治的不合法使暴君陷於孤立並經常處在危險的包圍之中;他所能結成的最光榮的同盟就是和聰明才智之士交往而不考慮其出身如何。十三世紀北方君主的豪爽大方只限於對待那些武士和侍從左右歌功頌德的貴族。義大利的暴君卻與此不同。他渴求聲譽和熱中於不朽的事業,所以他所需要的是才能而不是出身。他和詩人學者為伍,感到自己有了一個新的地位,的確,他感到自己幾乎有了一個新的合法的根據。

圖書目錄

第一篇作為一種藝術工作的國家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十四世紀的暴君專制
 第三章十五世紀的暴君專制
 第四章小暴君
 第五章大王朝
 第六章暴君專制的反對者
 第七章共和國:威尼斯和佛羅倫斯
 第八章義大利各國的外交政策
 第九章戰爭藝術
 第十章教皇政府和它所遭到的危險
第二篇個人的發展
 第一章義大利的國家和個人
 第二章個人的完美化
 第三章聲譽的近代概念
 第四章近代的機智與諷刺
第三篇古典文化的復興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羅馬——古城遺蹟
 第三章古代著作
 第四章十國世紀的人文主義
 第五章大學和學校
 第六章人文主義的促進者
 第七章古典文化的仿效。拉丁文的書信和講演詞
 第八章拉丁文的論文和歷史
 第九章一般文化的拉丁化
 第十章近代的拉丁詩歌
 第十一章十六世紀人文主義者的衰落
第四篇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展
 第一章義大利人的旅行
 第二章義大利的自然科學
 第三章自然美的發現
 第四章人的發現。詩歌中對於人的內心的描寫
 第五章傳記
 第六章民族和城市國家的描寫
 第七章人的外貌的描寫
 第八章生活動態的描寫
第五篇社交與節日慶典
 第一章階段的平等化
 第二章生活的外表的美化
 第三章語言是社交的基礎
 第四章社交的高級形式
 第五章完美的社交家
 第六章婦女的地位
 第七章家政
 第八章節日慶典
第六篇道德和宗典
 第一章道德
 第二章日常生活中的宗教
 第三章宗教和文藝復興的精神
 第四章古代和近代迷信的混合物
 第五章信仰的普遍解體
索引
漢英譯名表

書評

邁入文藝復興學習大門的鬥神

布克哈特的這本書,乃是邁入文藝復興學習大門的鬥神,無論你喜歡還是討厭,就是繞不過它。所以,讀布克哈特的著作是文藝復興學習,研究中的最重要事項。布克哈特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打破了傳統歷史學專注於政治,軍事的狹窄範圍,而將歷史的領域擴大到人類的各個方面,對國家,政治,思想文化,人物作品等一一考察研究,在立足於歷史實例上力求把握時代特徵,有人就評價說:“沒有任何歷史學家曾以更大的魄力和洞察力來抓住並解釋一個時代的心理”①然而,正是因為這部名著範圍廣,內容多,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頭緒萬千,不容易抓住它的中心思想,所以,本文就筆者淺顯的理解,對書中提出的幾個重大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國家的發展與新的政治精神

我們都知道,以蘭克為代表的傳統史學,把歷史定位在政治軍事方面。布克哈特的這本書,衝破了這個限制,已經把史學的觸角伸向了廣泛的社會生活領域。但是,我們也發現,布克哈特依然把論政治的的一篇“作為一種藝術工作的國家”放在本書的首要位置,是本書中最長的一篇。從這裡看出,他把政治看作整個社會的基礎,對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我看來,他寫的就是義大利獨特的政治土壤孕育了新的文化。即文藝復興為什麼在義大利產生的政治原因。他指出,歷代與霍亨斯陶芬王朝之間的鬥爭使得義大利的政治情況截然不同於西方的其他國家。在法蘭西,西班牙和英格蘭,封建制度因為非常有組織,所以在解體時,就自然而然的轉化為一個統一的君主國家。在德意志,封建制度至少在表面上有助於維持帝國的統一。而在義大利,此時則完全擺脫了封建制度。他進一步指出,因為教皇的干擾和各國的平衡,誰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統一義大利。不過,在這些國家身上,我們第一次發現了近代歐洲的政治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隨心所欲,常常表現在肆無忌憚的利己主義的最惡劣的面貌,踐踏每一種權利和摧殘一個比較健康的文化的每一個萌芽。但是,無論哪裡只要這種精神得到了克服或者以任何方式得到了補救,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新的事實——出現了經過深思熟慮,老謀深算的國家,作為一種藝術工作的國家。②

這就是本章的核心論點,作者認為,正是在這個新式的政治生命的基礎之上,出現了文藝復興。

義大利成了近代歐洲的兒子中的長子

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各個國家在中世紀形成的商業中心地位已經凸顯,從東方源源不斷傳來的古代著作被很好的保存,人們的思想逐漸產生鬆動,航海與貿易的發展使得他們比以前看得更遠。然而這一切也不足於產生強大的推動力。這種推動力,在布克哈特看來,是屬於國家的管理者的。我們可以看到,布克哈特把義大利的國家分成了三類。第一類是專制的國家,雖然殘酷暴政,但對於文化卻很重視。第二類是教皇國,貪污黑暗,驕奢淫逸,不過有的教皇也很重視文藝,來提高自己的威望。第三類就是以佛羅倫斯為代表的城市共和國,受到布克哈特的極力推崇。他認為,佛羅倫斯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個近代國家”。佛羅倫斯產生了諸多文藝大師和人文主義者,代表了文藝復興的最高成就。最後,布克哈特總結道:無論是共和制還是暴君專制,在這些國家的性質上存在著義大利人的早期發展原因,這雖不是唯一的但卻是主要的。正式因為如此,義大利成了近代歐洲的兒子中的長子。③

①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商務印書館北京1989年第870頁
②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2007年第3頁
③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2007年第139

代表了新的政治精神

無疑這個時期政治思想家的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包括一些國家的統治家族。他們代表了新的政治精神。布克哈特也作了詳細的論述。最具有代表的就是以下幾個:

1.家族政治(美第奇家族為例)。這些家族不時以暴君統治等形式出現,將“美德與惡行在15世紀的義大利諸國中奇怪的結合在一起。”有一條主線就是:當文藝復興來臨時,家族政治適應了正在形成中的國家政治需求,為保護和延續自己的政治利益設計以君主為核心的國家憲政結構,也就是說近代西方的國家政治體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家族政治平衡各方利益的運作結果。家族政治對文化的重視,大大推進了文藝復興的發展。布克哈特曾如是評價美第奇家族:“如果我們要分析下15世紀的美第奇家族,特別是老柯西莫和“豪華者”洛倫佐對於佛羅倫斯和他們的一切同時代人所具有的魅力時,我們將看到這種魅力繫於他們的政治政治才能者少,而繫於他們是時代的文化領袖者多。”①

2.薩沃納羅拉(GirolamoSavonarola1452-1498)布克哈特在本書中用了接近7頁的篇幅來描寫薩沃納羅拉,並指出薩沃納羅拉的宗教和政治理想是:先在佛羅倫斯進行宗教改革,然後將改革推向全國範圍。我認為,這代表了一種新的宗教改革理想。然而他的措施過於極端和理想主義化,,所以,布克哈特指出,這種舉動在佛羅倫斯這樣一個文化城市裡絕對是行不通的。②

3.馬基雅維利(NiccoloMachiavelli1469-1527)儘管馬基雅維利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但是布克哈特卻極度推崇他與他的政治思想。他寫到“在所有那些認為有可能建設一個國家的人們當中,馬基雅維利是一個最無與倫比的偉大的人物。他把現存的勢力看作事由生命的和能動的,對於可能採取的方法,觀察得廣泛而精確,既不想自欺也不想欺人。”馬基雅維利其實主要建立以個溫和的民主形式的共和國,而要建立這樣的國家,必須有強大的執政者,這就是為什麼馬基雅維利不遺余力為當權者出謀劃策的原因。

4.卡斯蒂利奧內(BaldassareCastiglione1478-1529)在文藝復興時期,他的名氣不在馬基雅維利之下。如果說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著重最高首腦,那么他的政治思想就著眼於最高首腦下的文官群體。卡斯蒂利奧內於1528年發表了《侍臣論》,此書與《君主論》相得益彰。有人評價說,卡斯蒂利奧內對政府官員的性質,素質等有一種近代的意識,並且適應了新型國家政治權力運作的需要,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卡斯蒂利奧內在當時的影響可能比馬基雅維利還要大。③

人文主義思想文化

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可以說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如何把握人文主義的特徵,也是我們學習文藝復興史的重點內容。關於布克哈特表達的人文主義,有三大特徵:

1.個人主義。朱龍華先生在概括布克哈特所抓住的時代特徵時說“用一句話表述,那就是個性的覺醒,或者說是個人主義。”在他看來,從政治,文藝,科技到生活習俗,所有可稱為文藝復興特色的成就歸根到底不外乎個性覺醒,而醒與非醒正是文藝復興與中世紀新舊之間的根本區別。④我們也可以從書中看到,無論布克哈特所描繪的古代文化復興也好,自然美與本身的發現也好,以及表現出的階級平等或是道德的敗壞,其基礎都是建立在個人主義之上,那么我們就可以把人文主義的核心理解文個人主義。關於這點,布克哈特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表述:“在中世紀,人類意識的兩方面——內心自省和外界觀察都一樣——一直在一層共同的紗幕之下,處於睡眠或者半醒狀態。這層紗幕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見織成,透過它向外看世界和歷史都籠罩上了一層奇怪的色彩……在義大利,這層紗幕最先煙消雲散,對於國家和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做客觀的處理和考慮成為可能的了。同時,主觀方面也相應強調錶現了它自己;人成為了精神的個體,並且這樣來認識自己。”①

2.另外,人文主義還表現在對“個人完美化”的期盼上面。布克哈特說當這種對於最高的個人發展的推動力量和易種堅強有力豐富多彩並已掌握當時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結合起來的時候,於是就產生了義大利所獨有的“多才多藝的人”我們從教育的發展中就可以看到:最初的大學只開民法,教會法和醫學,後來怎增加為修辭學,哲學和天文學。而在每一個最不重要的城市裡面都有拉丁文學校,此外還有邏輯學。比如當時有一個貴族婦女通曉拉丁,希臘,阿拉伯與少量希伯來文。這樣看來,我們現代人真是自愧不如啊!最後一點,就是人文主義者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集體傾向——對古典文化的熱愛。在這種傾向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文主義者有似“托古改制”,喜歡從古代的事例和歷史過程中去透視人性和人類社會的本質。加林說“正是在對待過去的文化,對待歷史的問題上所持的態度,明確地確定了人文主義的本質”②

3.人文主義在十六世紀後逐漸衰落,原因主要有:民族語言與義大利語的發展,使人們更喜歡又簡潔明確的方言來寫作,拉丁語的地位下降,人文主義者靠傳授古代作品謀生的環境發生了變化。還有就是印刷術的發展,使得人們不必依賴於人文主義者。除此之後,人文主義者本身的腐化墮落起了決定性影響。人們指責他們的主要有一是敵視一切的自高自大,一是惹人憎恨的放蕩不羈,此外,布克哈特在《道德與宗教》中重點論述的關於他們輕視宗教與道德的敗壞。這就是所謂個人主義極端發展的結果。在個人主義的推動下,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實現自己的野心,就不擇手段,不顧一切,為非作惡,無所不為,但圖自己的快樂,絕不管別人的痛苦和輿論的指責。③

①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1979年第215頁
②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1979年第470頁
③周春生《文藝復興史研究入門》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187頁
④朱龍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起源與模式》人民出版社北京2004年第15頁

文藝復興時的文化與社會生活

這部分我主要分為3個小論點。就幾個重點問題,談談對布克哈特的理解。

1.文藝復興在義大利產生的原因

布克哈特強調說,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單純是古典文化的復興,而是這種復興與義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結合。這種結合如何產生的呢?布克哈特給出了原因,我歸納如下:第一是拉丁語對於義大利人們來說是容易的,這就提供了認識古代文化的鑰匙。第二,義大利保存了大批古蹟和文獻。第三,人民的性格,倫巴第人從德意志輸入的政治制度,騎士制度和其他北方的文明形式,宗教和教會的影響——合在一起產生了注定要成為整個西方世界的典範和理想的近代義大利精神。第四,市民生活的發展,貴族與平民較和諧的相處。第五,政治環境。寬鬆,自霍亨斯陶芬王朝滅亡以來,不是放棄就是無力實現它對於義大利的要求。教皇們遷到阿維尼翁去了。第六,人民精神這時已經覺醒不認識到了自己的存在,並要尋求一個可以依託存在的新的穩固的理想。

2.文藝復興的表現

古典文化的復興首先表現在對古典文化的仿效上,布克哈特重點論述了講演,這個人文主義者的主要職責。他說,實際目的是使他的同胞在公眾面前能有效地暢所欲言,因之他以古人為典範,對於立意,發言,姿態和手勢各按照他們固有的關係做了論述。當時,文化表現於文化拉丁化,“在整整兩個世紀裡邊,人文主義者所作的就像是說,拉丁文是,而且必須一直是值得用來寫作的語言。”①當然,最有影響力的還是那些偉大人物寫出的偉大作品。首先是但丁,布克哈特說但丁是把古代文化推向民族文化的最前列的人。他還談到,仔細讀但丁的作品,我們就會想到:整箇中世紀,詩人們都是在有意識地避開自己,而他是第一個探索自己靈魂的人……主觀的感受在這裡有其充分客觀的真實和偉大,而它的大部分都是這樣表達出來的,因而可以使一切時代和一切人民把它看作為是他們自己的東西。②彼特拉克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他是古代文化的活代表,他模仿各種體裁的拉丁詩歌,力求用他卷帙浩繁的歷史和哲學著作來介紹古人的作品,而不是去替代它們。薄伽丘又是這個時代的另外一個偉人,布克哈特把他與但丁,彼特拉克同列。《十日談》給我們印象通常是一些欺騙,姦淫和滑稽的故事。但布克哈特觀察到的不只這些,他評論道:“在藝術上,表現了一種反對中世紀所創造出來的一切東西的成見,並且人文主義者是以自己勃興之日為新紀元的。薄伽丘說:我開始希望並且相信,上帝憐憫了義大利的名譽,因為我看到,他的無窮仁愛使義大利人的內心裡具有和古代人同樣的精神——用掠奪和暴力以外的方法取得榮譽的精神,而且說得更正確一些,是在詩歌的道路上使人們成為不朽。”③

3.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生活

布克哈特說,形成一個完整一致的整體的各個文明時期不僅在政治生活上,在宗教藝術和科學上表現出來,而且也在社交生活上留下它特有的印記。④義大利在文藝復興時期的風俗習慣在這些方面同中世紀形成最鮮明的對比。最本質的一點就是“階級的平等化”是基於文化和財產的現代尊榮概念。布克哈特指出,義大利的富裕市民已經和封建貴族取得平等地位,而且在生活方面也難以區別了。所以他宣稱“我們似乎已經看到:平等的時代已經到來,而對於貴族的信仰永遠消失。”家庭是基本的社會結構元素。布克哈特是這么論述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家庭狀況的:“文藝復興的精神第一次把秩序帶到家庭生活裡面,把它看作是一種特意設計的產物。”⑤關於婦女與婚姻,布克哈特首先要我們記住這樣一個事實,即在高級形式的社交中,婦女和男子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並且在上層社會中,對於婦女所進行的教育和對於男子所進行的教育基本上是相同的。受過教育的婦女和男人一樣追求富有特色的,完整的個性。另外,布克哈特花了很多的筆墨來描寫慶典和宗教生活。這似乎給我們傳達了這樣的一個理念,即文藝復興的歷史是一部城市市民占主導地位的文化史。另外一方面,基督教文化在大眾仍然有重大的影響,況且人文主義者的墮落更使得人們相信宗教。布克哈特描寫的慶典,實實在在是全民的慶典,代表了整個義大利人的文化底蘊。他寫到“一種全民族共有的藝術和文化賦予這些表演以一種更高的和更普遍的特點”。⑥可見,布克哈特的對文藝復興的考察,並未脫離人民大眾這一部分,相反,他比其他西方學者更加注意社會生活中的平民。最後一部分,布克哈特談到宗教,他一方面談到了人們慶典活動中的濃厚的宗教色彩,一方面談到了人們“信仰的普遍解體”。

①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2007年第276
②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1979年第306-307頁
③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1979年第201頁
④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2007年第391頁
⑤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2007年第394頁
⑥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2007年第440

布克哈特的歷史研究

他進一步發問,為什麼義大利在才智方面如此偉大,卻沒有更有力的反對教士的統治,如同德意志進行的那樣?他說,義大利人的思想從來沒有超越過否認教士統治的地位。他的論點是:中世紀的精神與文藝復興的精神“合流”。“中世紀的神秘主義的迴響在這裡和柏拉圖學說合流了,和一種典型的現代精神合流。一個關於世界和關於人的知識的最寶貴的果實在這裡已經成熟,只是由於這一點,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就必須被稱為近代史的前驅。①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充分展示了布克哈特歷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思考模式,確立了西方研究文藝復興的正統理論。關於他的歷史研究,有人說是歷史主義,有人說是實證主義。這樣的判斷限於筆者水平,尚無法企及。以下就對布克哈特思考方式談談自己的感受。

第一,布克哈特注重以歷史事例的分析為基礎。文中大量列舉了史實,從史實中歸納分析。而且特別注意從背景中考察時代的特徵。他自己就曾寫到:“對我來說,背景是主要的考慮;而背景是由文化史提供的,所以我致力於這一方面。”②

第二,辯證地研究歷史現象。有人曾批評布克哈特是資產階級歷史學家,思想僵化,靜止。③我看不然,試舉兩例。本書以道德和宗教的詳細分析作為終篇;它並不企圖掩蓋到時的野蠻和獸性,以及同無限懷疑並存的粗野的迷信。可是他認識到,上層階級的基本的惡習,即放縱的個人主義,倒是這個時代之所以偉大的一個前提條件。“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人,必然要承受一個新時代的第一次強大衝擊。”他的這點論述,擴展到古今中外,我都認為理,就是當下中國,也是這樣。有誰否認了改革開放後富人們的墮落了嗎?有誰否認了當下中國沒有存在拜金主義嗎?可見,布克哈特恰恰是辯證地研究了歷史現象,顯示出了其深刻的歷史眼光。

第三,歷史是人的歷史,因此歷史中充滿了人的精神和靈性。布克哈特善於把握大眾的心理,這樣他認為就能把握時代的心理。所以他才說人文主義的精神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人類精神的解放才誕生了新的時代。而文化是人的精神的總體現,所以布克哈特才不遺餘力的研究文化史。同時,他也認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民族心理和文化,這在他書中的不斷的比較中可見,正是把義大利人與西班牙,法國,德意志以及北歐諸國人民相比,才看的出為何偉大的復興產生於這樣一群人中間。

第四,布克哈特強調了文藝復興與政治,社會的聯繫,但卻把經濟基礎和經濟行為略過。畢竟,經濟因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忽視了經濟,總覺得缺少了一定的客觀性和說服力。其實,布克哈特晚年已經承認了這一點,他在1874年寫給一位重視經濟研究的青年學者的信中說:“我相信您關於義大利早期經濟發展史文藝復興的基礎的觀點是極端重要和富有成果的,而這正是我的研究長期所缺的。”④

讀罷布克哈特的這本書,我很強烈的感覺到自己不光在知識上很欠缺,在歷史研究方法方面,整體上的歸納能力不足,微觀上的精細分析不夠深刻。而這兩點,布克哈特展現的淋漓精緻。如何抓住時代的線索,在巨觀與微觀上把握歷史,是我們要努力學習的。而且他對於人類精神與文化的分析,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正如古奇所說的“哪裡有從事解釋一個時代,或者一個民族的心理的歷史學家不為他的泉源所沉醉呢?”⑤

①雅克布•布克哈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北京2007年第603頁
②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家與歷史學》商務印書館北京1989下冊868頁
③朱龍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起源與模式》人民出版社北京2004年第18頁
④布克哈特《致庫格勒信,1874年8月21日》轉引自朱龍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起源與模式》人民出版社北京2004年第18頁
⑤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家與歷史學》商務印書館北京1989下冊873

近現代政治哲學

復旦大學洪濤老師本科入門課程書目,自文藝復興時期的馬基雅維利,包括馬丁·路德、格勞秀斯、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約翰·密爾、馬克斯·韋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