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

《秦腔》

《秦腔》是賈平凹第十二部長篇小說,它以一個陝南村鎮為焦點,講述了農民與土地的關係、農民的生存狀態,通過一個叫引生的“瘋子”的眼光,書寫了對農民沉重的負擔、農村耕地的喪失以及農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層憂慮與深切同情。作者以凝重的筆觸,解讀中國農村20年的歷史,集中表現了鄉村價值觀念、人際關係和傳統格局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是“一卷中國當代鄉村的史詩”。《秦腔》於2003年開始創作,歷時一年零九個月。2005年在《收穫》雜誌上首發,當年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獲得香港第一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首獎。2008年10月,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和文學奇才,是一位當代中國最具叛逆性、最富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家。其作品影響深遠,也有爭議。

基本信息

作品概要

《秦腔》《秦腔》

秦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吼唱秦腔是西北人表達快樂、傾吐悲苦的特殊方式。而《秦腔》是一部大戲,上演的是中國農村20年來的變化。作者採用生活漫流式的細節連綴,以凝重的筆調極其真實地描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的生活場景,深刻地揭示農民與土地的關係及新時期農民的生存狀態,被譽為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安魂曲。
《秦腔》是作者賈平凹第12部長篇小說,以作者的故鄉棣花街為原型,通過一個叫清風街的地方近二十年來的演變和街上芸芸眾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生動地表現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轉型給農村帶來的震盪和變化。小說採取瘋子引生的視角來敘述。清風街有兩家大戶:白家和夏家,白家早已衰敗,因此夏家家族的變遷演便成了清風街、陝西乃至中國農村的象徵……
賈平凹這樣說:“《秦腔》是在寫故鄉留給我的最後一塊寶藏。以前我不敢觸及,因為這牽扯到我的親屬,我的家庭。夏家基本上是我的家族,堂哥,堂嫂,堂妹,都是原型,等於是在揭家務事。這裡面既有真實也有虛構,這個東西把我掏空了。”

獲得獎項

2005年,因《秦腔》賈平凹獲華語文學傳媒盛典2005年度傑出作家獎;
2005年,《秦腔》獲“ 《當代》長篇小說2005最佳獎”專家獎;

2006年7月,獲得香港第一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首獎;

2008年10月27日,《秦腔》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創作出版歷程

2003年春天,開始寫作《秦腔》,歷時一年零九個月;

中國工人出版社版本中國工人出版社版本

2005年《收穫》第一、二期首發;
2005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首次出版;
2007年,廣州出版社出版;
2007年,春風文藝出版社 出版;
2008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作家賈平凹系列)。
2009年1月,《秦腔繪畫點評本》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創作背景與經歷

我決心以這本書為故鄉樹起一塊碑子。
當我雄心勃勃在2003年的春天動筆之前,我奠祭了棣花街上近十年二十年的亡人,也為棣花街上未亡的人把一杯酒灑在地上,從此我書房當庭擺放的那一個巨大的漢罐里,日日燃香,香菸裊裊,如一根線端端衝上屋頂。我的寫作充滿了矛盾和痛苦,我不知道該讚歌現實還是詛咒現實,是為棣花街的父老鄉親慶幸還是為他們悲哀。那些亡人,包括我的父親,當了一輩子村幹部的伯父,以及我的三位嬸娘,那些未亡人,包括現在又是村幹部的堂兄和在鄉派出所當警察的族侄,他們總是像搶鏡頭一樣在我眼前湧現,死鬼和活鬼一起向我訴說,訴說時又是那么爭爭吵吵。我就放下筆盯著漢罐長出來的煙線,煙線在我長長的吁氣中突然地散亂,我就感覺到滿屋子中幽靈飄浮。
書稿整整寫了一年九個月,這期間我基本上沒有再乾別事,缺席了多少會議被領導批評,拒絕了多少應酬讓朋友們恨罵,我只是寫我的。每日清晨從住所帶了一包擀成的麵條或包好的素餃,趕到寫作的書房,門窗依然是嚴閉的,大開著燈光,掐斷電話,中午在煤氣灶煮了麵條和素餃,一直到天黑方出去吃飯喝茶會友。一日一日這么過著,寂寞是難熬的,休息的方法就寫毛筆字和畫畫。我畫了唐僧玄奘的像,以他當年在城南大雁塔譯經的清苦來激勵自己。我畫了《悲天憫貓圖》,一隻狗臥在那裡,仰面朝天而悲嚎,一隻貓躡手躡腳過來看狗。我畫《撫琴人》,題寫:“精神寂寞方撫琴”。又寫了條幅:“到底毛穎是吞虜,滄浪隨處可濯纓”。我把這些字畫掛在四壁,更有兩個大字一直在書桌前:“守侯”,讓守住靈魂的侯來監視我。古人講:文章驚恐成,這部書稿真的一直在驚恐中寫作,完成了一稿,不滿意,再寫,還不滿意,又寫了三稿,仍是不滿意,在三稿上又修改了一次。這是我從來都沒有過的現象,我不知道是年齡大了,精力不濟,還是我江郎才盡,總是結不了稿,連家人都看著我可憐了,說:結束吧,結束吧,再改你就改傻了!我是差不多要傻了,難道人是土變的,身上的泥垢越搓越搓不淨,書稿也是越改越這兒不是那兒不夠嗎?
寫作的整個過程中,有一位朋友一直在關注著,我每寫完一稿,他就拿去複印。那個小小的複印店,複印了四稿,每一稿都近八百頁,他得到了一筆很好的收入,他就極熱情,和我的朋友就都最早讀這書稿。他們都來自農村,但都不是文學圈中的人,讀得非常興趣,跑來對我說:“你要樹碑子,這是個大碑子啊!”他們的話當然給了我反覆修改的信心,但終於放下了最後一稿的筆,坐在煙霧騰騰的書房裡,我又一次懷疑我所寫出的這些文字了。我的故鄉是棣花街,我的故事是清風街,棣花街是月,清風街是水中月,棣花街是花,清風街是鏡里花。但水中的月鏡里的花依然是那些生老病離死,吃喝拉撒睡,這種密實的流年式的敘寫,農村人或在農村生活過的人能進入,城裡人能進入嗎?陝西人能進入,外省人能進入嗎?我不是不懂得也不是沒寫過戲劇性的情節,也不是陌生和拒絕那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只因我寫的是一堆雞零狗碎的潑煩日子,它只能是這一種寫法,這如同馬腿的矯健是馬為覓食跑出來的,鳥聲的悅耳是鳥為求愛唱出來的。我惟一表現我的,是我在哪兒不經意地進入,如何地變換角色和控制節奏。在時尚於理念寫作的今天,時尚於家族史詩寫作的今天,我把濃茶倒在宜興瓷碗裡會不會被人看做是清水呢?穿一件土布襖去吃宴席會不會被恥笑為貧窮呢?如果慢慢去讀,能理解我的迷惘和辛酸,可很多人習慣了翻著讀,是否說“沒意思”就撂到塵埃里去了呢?更可怕的,是那些先入為主的人,他要是一聽說我又寫了一本書,還不去讀就要罵母豬生不下獅子,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我早年在棣花街時,就遇著過一個因地畔糾紛與我家置了氣的鄰居婦女,她看我家什麼都不順眼,罵過我娘,也罵過我,連我家的雞狗走路她都罵過。我久久地不敢把書稿交付給出版社,還是幫我複印的那個朋友給我鼓勁,他說:“真是傻呀你,一袋子糧食擺在街市上,講究吃海鮮的人不光顧,要減肥的只吃蔬菜水果的人不光顧,總有吃米吃麵的主兒吧?!”

賈平凹賈平凹

但現在我倒擔心起故鄉人如何對待這本書了,既然張狂著要樹一塊碑子,他們肯讓我豎嗎,認可這塊碑子嗎?清風街里的人人事事,棣花街上都能尋著根根蔓蔓,畫鬼容易畫人難,我不至於太沒本事,要寫老虎卻寫成了狗吧。再是,犯不犯忌諱呢?我是不懂政治的,但我怕政治。十幾年前我寫《商州初錄》,有人就大加討伐,說“調子灰暗,把農民的垢甲搓下來給農民看,甭說為人民寫作,為社會主義寫作,連‘進步作家’都不如!”雨果說:人有石頭,上帝有雲。而如今還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我知道,在我的故鄉,有許多是做了的不一定說,說了的不一定做,但我是作家,作家是受苦與抨擊的先知,作家職業的性質決定了他與現實社會可能要發生磨擦,卻絕沒企圖和罪惡。我聽說過甚至還親眼目睹過,一個鄉級幹部對著縣級領導,一個縣級幹部對著省級領導述職的時候,他們要說盡成績,連虱子都長了雙眼皮,當他們申報款項,卻惶了還再惶,人在喝風屙屁,屁都沒個屁味。樹一塊碑子,並不是在修一座祠堂,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渴望強大,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需要活得儒雅,我以清風街的故事為碑了,行將過去的棣花街,故鄉啊,從此失去記憶。
(賈平凹:《秦腔》後記摘錄)

授獎辭

賈平凹的寫作,既傳統又現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心卻波瀾萬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敘

評審謝有順宣讀授獎辭評審謝有順宣讀授獎辭

事,綿密的細節,成功地仿寫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本真狀態,並對變化中的鄉土中國所面臨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滿赤子情懷的記述解讀。他筆下的喧囂,藏著哀傷,熱鬧的背後,是一片寂寥,或許,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之後,我們所面對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這聲喟嘆,是當代小說寫作的一記重音,也是這個大時代的生動寫照。

獲獎感言

在偉大的茅盾先生的故鄉,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能授予我,我感到無比的榮幸!

賈平凹發表獲獎感言賈平凹發表獲獎感言

當獲獎的訊息傳來,我說了四個字:天空晴朗!那天的天氣真的很好,心情也好,給屋子裡的佛像燒了香,給父母遺像前燒了香,我就去街上吃了一頓羊肉泡饃
在我的寫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寫的一部書,也是我最費心血的一部書。當年動筆寫這本書時,我不知道要寫的這本書將會是什麼命運,但我在家鄉的山上和在我父親的墳頭髮誓,我要以此書為故鄉的過去而立一塊紀念的碑子。現在,《秦腔》受到肯定,我為我欣慰,也為故鄉欣慰。感謝文學之神的光顧!感謝評審會的厚愛!
獲獎在創作之路上是過河遇到了橋,是口渴遇到了泉,路是遠的,還要往前走。有幸生在中國,有幸中國巨大的變革,現實給我提供了文字的想像,作為一個作家,我會更加努力,將根植於大地上敏感而憂患的心生出翅膀飛翔,能夠再寫出滿意的作品
謝謝!

客觀評論

王強(中宣部文藝局研究員)
講五點感受。一、《秦腔》是一幅中國傳統的農村、農民風俗畫卷,一幅《清明上河圖》 。二、《秦腔》以迷惘而心傷的筆觸寫足了倫理和人情。三、東方神秘文化集成。四、人物形象生動,細節耐人尋味,語言精彩。五、節奏沉著。用一句話來感受這部作品,我借用書中的一幅對聯:忽然有忽然無,何處來何處去。水在流淌,混沌不清,可在混沌不清的到處流淌中,情感的青草在成長,人性的光亮在閃爍。
牛玉秋(中國作協創研部)
平凹終於寫出了一部讓我們都很滿意的作品,這種滿意和你對他的期待相符了,因為我們對他的期待一直是很高的。《秦腔》撫慰了一代人的心靈,為傳統的農耕文化奏響了安魂曲,把平凹的創作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他以極其現實,甚至顯得有些瑣碎的日常生活場景,真實而深刻地揭示了極具典型意義的人類精神困境,使得小說在象徵的層面上具有了普遍的人文關懷的意義。
雷達(中國作協創研部研究員)
這部作品把它放在整箇中國今天鄉土敘事的背景下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平凹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它突破了以往小說的寫法,比較難讀,但要慢讀,慢讀才能讀出它的意義和味道。他抽取了故事、懸念、情節等小說裡面很多很多元素,可以說,這是一次冒著極大風險的寫作,這樣寫太不容易,但《秦腔》卻成功了。這部小說到底寫了什麼?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因為害怕失去而寫作”,我的意思是說現在鄉土敘事比較複雜,我們意向里依靠的鄉村價值受到了動搖,這是非常可悲的,平凹在作品裡更多寫的是一種留念,更多的是割捨不掉的東西,他的筆下充滿了溫暖。作品中引生這個人物最值得研究,他是惟美,是真正沒有功利主義的苦愛、酷愛,非常痛苦的愛情理想。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是越琢磨越有味兒。整個生活的團塊結構靠對話向前滾動,能寫這種小說的人我認為是不多的。這是一部沉重之作,寫出了生存本相,它要完成它的任務,它只能節奏緩慢,採取這種極獨特的寫法。
陳曉明(北大中文系教授)
我一直非常尊重平凹先生,非常關注他的作品,當年的《廢都》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當代重要作家的重要代表作,迄今為止我給學生上課,《廢都》是指定學生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現在《秦腔》又深深地打動了我,是我在情感上和文學觀念上非常認同的一部作品,這個認同使我想起一個概念,即在這樣一個全球化、中國社會如此高度發達的時期,文學對鄉土中國的表達又會採取哪種方式?讀到《秦腔》,這個問題豁然開朗了:鄉土中國敘事的終結。這部作品,非常令人震驚地寫出了鄉土中國歷史在這樣一個後改革時代的命運。終結的第一點,是鄉土中國歷史的終結,這方面作品本身展示得非常充分。第二點是鄉土文化想像的終結,作品中寫出的消失不是突然間消失的,是一點一點的消失,一寸一寸的消失,寫的那樣不知不覺,不驚不乍。白雪從秦腔名角淪落到為紅白喜事趕場子,體現了作家非常濃重的絕望感,她身上印注了對傳統文化想像終結的意味在裡面。第三點,鄉土症狀學想像的終結。在一個全球化想像的時代,鄉土中國的敘事是以何種方式存在,何種方式建構的,我們其實一直沒有找到一個最極端的表達方式,我們的文學敘事只是西方資產階級文學想像的一種衍生物,而《秦腔》是把這一切推到極端了。他進行了一種閹割式的敘事,在小說中引生是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閹割的行為對於所有敘事來說都是高潮,都是推到小說結束時再實行,但《秦腔》一開始就讓引生把那個東西割掉了,這一點恰恰顯示出賈平凹先生極其高妙的地方,作為鄉土中國敘事在這裡一開始就閹割了,他要把所有的想像和所有的激情,所有的現代性對於文學的想像全部剔除。
李敬澤(人民文學雜誌副主編)
我特別感興趣的是本書中的敘述者。有人認為這個敘述者不過是我們中外文學史上常見的瘋癲或痴狂的敘述者的又一次出現,我感到恐怕情況更為複雜。其複雜性在於:第一,中外文學史上癲狂敘述者用一個詞叫聖愚,他是愚蠢的,又是聖,在他癲狂、愚蠢的背後有一個巨大的或者更根本的真理支撐著他,一個視角所採取的一個必然的結構,包括《塵埃落定》也是這樣。而《秦腔》不一樣,他無所不知又無所知,背後根本不存在我們過去所習慣見到的依靠的那個真理。第二,面對這個世界,這個敘述者實際上採取了一種自我閹割的辦法,自我閹割的姿態,他對他既不能也不願做出閹割的那樣一種敘述態度。
這部作品初讀起來似乎很艱難,但到後面我感覺到它極其重大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體現在這部小說有一個巨大的沉默的層面,甚至我認為它的主題就是沉默。鄉土中國此時此刻的終結也是一種特殊的終結,當我們談終結的時候,我們通常知道前景在哪兒,知道什麼將開始,而此時此刻的結終沒人知道什麼要開始和將要怎么開始。我們看到,一切就是在這樣沒有關於前景的想像空間的情況下在崩解,一個巨大的沉默區域,是歷史展現在那裡。能意識到這個東西,直到沉默的巨大的區域風險在那兒擺著,中國作家中我覺得為數甚少,甚至我覺得在《秦腔》之前,沒有看到哪箇中國作家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秦腔》給我們的東西不僅是輓歌、愛、留戀,不僅僅是在一個向前和向後的方位上採取的情感取向,而是一個站在此地,站在廣大的沉默的中心,感受到這種沉默的壓迫,為此而焦慮,為此而不知所措,也為此在小說藝術上採取了現有的這樣一個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小說極端地瓦解了我們到目前為止的關於鄉土寫作的所有成規、想像方向,它無疑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是一部使我非常吃驚的作品。我的吃驚就在於賈平凹這個作家永遠能和我們這個時代在出人意表的地方建立一個非常秘密而直接的聯繫,這種聯繫在十幾年前我們在《廢都》中曾經體會過,現在我相信對於中國的農村來說,這一部《秦腔》也是建立一個非常準確而秘密聯繫的通道。我真誠地希望今後我們的作家如果要寫鄉土文學作品,真要看一看《秦腔》,想一想我們究竟應該從哪兒出發。
白描(魯迅文學院副院長)
大家雖對《秦腔》評論很多,我注意到可能還是很謹慎的有所保留,我覺得《秦腔》是當代農村題材寫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成果,一個重大的收穫。現在好多作家的作品很難和《秦腔》相比。第一比生活,第二比功力,第三比人格。老老實實地不賣弄,扎紮實實地寫生活的那些具體的日常情景,這一點,當代作家很少能比得上他,這么長的作品,節奏拿捏得那么好,能收住氣,氣韻貫通,沒有巨大的功力是做不到的。賈平凹已經超出了好多作家談的對於現實改革中矛盾的焦灼,甚至對於腐敗現象的激憤。《秦腔》里表現了一種大悲哀,大感傷,大痛苦,由此我想到了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對他筆下的人物常常感到像上蒼在看他的子民一樣,那種人類精神,悲憫精神、而《秦腔》里我們看到了那種眼神。有些作品需要翻一翻就行了,有些作品需要讀,而《秦腔》是真正需要品味的。

李建軍(新銳文學批評家)《秦腔》:一部粗俗的失敗之作 (摘錄)

同賈平凹的前幾部小說炒作的情形一樣,《秦腔》在出版之前,就已成為一個話題,而在出版之後,則更是許多媒體狂捧熱炒的對象。
《文學報》2005年3月31日的訊息說,“一向措辭謹慎、喜歡唱點反調的上海評 論界對《秦腔》可謂不吝讚詞……稱其是一部書寫當代中國農村具有史詩性意義的重要作品。是賈平凹在創作上達到的又一高峰”。
從這一則新聞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堆不著邊際、不負責任的好聽話而已,與作品的實際情形,並不符合。
賈平凹也在《解讀〈秦腔〉》(2005年2月23日《西安晚報》)的訪談中闡釋自己寫作這部小說的因由和目的:“真正為棣花街所寫的東西太零碎太少。我清楚,故鄉將出現另一種形狀,我將越來越陌生。我決心以這本書為故鄉樹起一塊碑子。”
然而,作者寫出的卻是一部似是而非不倫不類的怪物:它缺乏真正的小說作品所具有的趣味和美感,缺乏意義感和內在深度,本質上是一部僵硬、虛假的作品,一部蒼白、空洞的作品。總之,在這部冗長的皇皇五十萬言的新作里,我們所看到的,並不是那種富有典型性和表現力的描寫,而是一種瑣碎、蕪雜、混亂的自然主義描寫。這種“從細枝末節、雞毛蒜皮的日常人事入手的描寫”,並不像“滬上學人”所說的那樣,“猶如細流蔓延,最後匯流成海,渾然天成中抵達本質的真實”,恰恰相反,作者根本就沒有在“渾然天成中抵達本質的真實”,而是從始至終都醬在“細枝末節、雞毛蒜皮”的爛泥塘里。
長篇小說《秦腔》的另一個嚴重病像,是缺乏必要的樸素與誠懇。他對人物的對話描寫,是瑣碎、累贅、單調和虛假的。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外部動作的描寫,也多有誇張而虛假的渲染。例如,“我”恨早死的“我爹”、恨奪了自己心上人的夏風,“我的心剜著疼,張嘴一吐吐出一節東西來,我以為我的腸子斷了,低頭一看,是一條蛔蟲。我又恨起白雪了……那天下午我見誰恨誰,一顆牙就掉了下來。牙掉在塵土裡,我說:牙呢,我的牙呢?撿起來種到院牆角。種一粒麥能長出一株麥苗,我發誓這顆牙種下了一定要長出一株帶著刺的樹的,也毒咒了他夏風的婚姻的不到頭。”(《收穫》2005年第一期,第111頁)
讀這樣的文字,讓人有種極端彆扭、非常不快的消極感受。作者對人物的內心活動的描寫誇張而怪異,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好了,沒有必要再掇拾、獺祭了,結論很明確:《秦腔》把小說家享有的想像和虛構的特權用過了頭。賈平凹寫《秦腔》,就像他在寫其他小說的時候一樣,缺乏老老實實地把小說當小說來寫的本分和克制,過於任性地把自己的主觀態度投射到人物身上。他好像沒有認識到,雖然從形式上看,虛構似乎是作者憑著想像力精鶩八極、心游萬仞的逍遙遊,似乎是作者的一種不受任何外部規範制約的基本權利,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虛構其實根本不是隨意的、毫無事實感的“胡編亂造”,換句話說,虛構性的幻想不管多么詭異、奇特,最後都必須服從生活的經驗邏輯和人類內心的情感邏輯的制約。是的,小說家倘若想寫出“史詩”性的作品,想通過小說寫作來實現“為故鄉樹(豎)起一塊碑子”的願望,就必須對“鮮活真實的世界”充滿敬意,就必須“更逼真地還原生活,使作品褪去浮華和造作”,就必須具有樸素和誠懇的情感態度,否則,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事與願違。

作者簡介

賈平凹賈平凹

賈平凹,1952年出生,陝西省丹鳳縣人。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後就職西安市文聯,專職作家,從事專業創作。現為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西安市文聯主席、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美文》雜誌主編。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和文學奇才,是一位當代中國最具叛逆性、最富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中國和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 
他從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後從事專業創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達300餘種。著有長篇小說《商州》 、《妊娠》、《浮躁》 、《廢都》、 《白夜》《土門》《病相報告》《懷念狼》 、《秦腔》、 《高興》等;中短篇小說集《山地筆記》、《小月前本》、《臘月•正月》、 《天狗》 、《黒氏》、《美穴地》、《餃子館》、《藝術家韓起祥》等;散文集《月跡》、《心跡》、《愛的蹤跡》、《走山東》、《商州三錄》、《說話》、《坐佛》等;詩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論集》等。 

茅盾文學獎歷屆獲獎作品

賈平凹作品集

類別 作品名稱
長篇小說

《商州》《浮躁》《妊娠》《美穴地》《廢都》《白夜》《土門》《高老莊》《州河》

《黑氏》《懷念狼》《秦腔》《高興》《情劫》

中篇小說

《兵娃》、《姐妹本紀》、《早晨的歌》、《山地筆記》、《野火集》、《臘月·正月》、《小月前本》

《天狗》、《故里》、《商周散記》、《晚唱》、《賈平凹自選集》

散文集《月跡》、《愛的蹤跡》、《心跡》、《賈平凹散文自選集》、《坐佛》、《朋友》、《我的小桃樹》
自傳《我是農民》
詩集《空白》、《平凹文論集》
相關評論《學活著》、《造一座房子住夢》、《平凹與三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