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

世界文學

《世界文學》(雙月刊),是中國文藝界專門譯介外國文學的重要刊物。《世界文學》內容豐富、譯文忠實、品位高雅、文圖並茂,長期以來深受國內廣大讀者喜愛,對繁榮我國社會主義文學,提高中華民族整體文化水平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

基本信息

刊物簡介

創辦過程

1953年7月,由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前身)創辦。為了紀念魯迅先生,繼承他30年代創辦老譯文雜誌的傳統,刊物當時定名《譯文》(月刊),並由魯迅創辦《譯文》時的戰友茅盾擔任首任主編。

世界文學世界文學

1959年,刊物改名為《世界文學》,以

一定的篇幅發表中國學者撰寫的評論。1964年改由中國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主辦。“文革”前,它是我國唯一一家介紹外國文學作品與理論的刊物。“文革”期間一度停辦。1977年恢復出版,內部發行一年,1978年正式復刊。

歷任主編

它的歷任主編都是我國文化界享有盛名的人物,繼茅盾之後,分別為曹靖華、馮至、陳冰夷、葉水夫、高莽、李文俊、金志平,現任主編是余中先,現任副主編高興。

編輯團體

它的編輯委員會由我國熟悉外國文學的專家、作家和翻譯家組成,擔任過編委的有茅盾、周揚、鄭振鐸、洪深、姜椿芳、董秋斯、曹靖華、蕭乾、麗尼、蕭三、馮至、莊壽慈、朱海觀、鄒荻帆、樓適夷、包文棣、孫繩武、李芒、楊周翰、張羽、馮秀娟、蘇杭、唐月梅、王佐良、林一安、羅大岡等,

編委

至今仍在擔任編委的有戈寶權、卞之琳、葉水夫、申慧輝、呂同六、許鐸、余中先、李文俊、李政文、陳冰夷、張黎、嚴永興、季羨林、金志平、高莽、黃寶生。

其它

創刊以來,《世界文學》堅持為發展我國文化事業,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面向我國廣大讀者,尤其是創作界、理論界、大專院校文科師生及外國文學愛好者,介紹過大量具有一定審美和借鑑價值的各種體裁的外國文學名篇。許多外國著名作家,都是最先由《世界文學》加以介紹的。據統計,《世界文學》已譯介過一百一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學作品。

刊物內容

世界文學世界文學

《世界文學》除刊載外國優秀的文學作品外,還辟有文化交流、國外通訊、評論、文摘、書評、譯壇縱橫、外國文學翻譯出版漫筆、作家談創作、編譯者序跋、外國文學資料、世界文藝知識、文學史話、作家逸事、中外作家答本刊問、中國作家談外國文學、中國詩人談外國詩、世界文壇熱點、中國文學在國外、世界文藝動態等多種欄目,並發表外國文學名著插圖選登、美術作品和作家肖像。

最近二十年來,國內直接出版翻譯作品的出版社越來越多,出版速度也越來越快,而《世界文學》受到篇幅、出版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只能依靠編輯部人員的研究水平和文學判斷能力,力圖尋找一些經得起時間積澱的考驗,能夠體現出世界文學歷史發展方向,真正值得介紹給中國讀者的作品。尤其那些篇幅比較小一些的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紀實文學等體裁的作品。

《世界文學》除刊載外國優秀的文學作品外,還辟有文化交流、國外通訊、評論、文摘、書評、譯壇縱橫、外國文學翻譯出版漫筆、作家談創作、編譯者序跋、外國文學資料、世界文藝知識、文學史話、作家逸事、中外作家答本刊問、中國作家談外國文學、中國詩人談外國詩、世界文壇熱點、中國文學在國外、世界文藝動態等多種欄目,並發表外國文學名著插圖選登、美術作品和作家肖像。

最近二十年來,國內直接出版翻譯作品的出版社越來越多,出版速度也越來越快,而《世界文學》受到篇幅、出版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只能依靠編輯部人員的研究水平和文學判斷能力,力圖尋找一些經得起時間積澱的考驗,能夠體現出世界文學歷史發展方向,真正值得介紹給中國讀者的作品。尤其那些篇幅比較小一些的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紀實文學等體裁的作品。

刊物影響

世界文學世界文學

《世界文學》在海外也享有盛譽。它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文學界、學術機構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協作。除港、澳、台以外,它還在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區擁有訂戶。《世界文學》經常得到國外友人、著名作家甚至國家元首的讚賞。

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整個世界的文化越來越體現出商業化的傾向,閱讀——尤其是文學閱讀越來越讓位於視聽媒體的傳播。國內也已發生此類的轉向:文學不再作為人們業餘享受的主要精神食糧和娛樂形式。在這一文化轉型的大環境中,《世界文學》並不隨著世俗趣味的改變而改變自身原來的辦刊方針,而是堅信,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人們文化結構多層次多差異的國家中,《世界文學》應該為那些渴望了解世界各國的經典文學、了解各國文學發展動向的人們,保留一個視窗,提供一片風景。

從2002年的第5期起,《世界文學》連載了文學資料“世界文學五十年”大事記,結合《世界文學》辦刊五十年的風風雨雨,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回顧了世界各國五十年中的文學大事,力圖為讀者提供一幅世界文學的大致面貌。這一資料得到了一些讀者的好評。

編輯人員

余中先 嚴永興 李政文 申慧輝 高興鎖 許鐸張小軍鄒海侖許金龍鍾志清莊嘉寧杜新華布躍華

基本內容

刊物名稱::《世界文學》(雙月刊)

創刊日期:1954

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編輯出版:世界文學雜誌社

郵發代號:2-231

國外發行代號:BM25

國際標準刊號:ISSN0583-0206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04/I

刊物定價:9.60元/冊

出版日期:每逢雙月25日出版

雜誌,刊物,外國文學

其他雜誌

世界文學雜誌社還出版介紹世界各國文學現狀的雜誌《外國文學動態》,編輯過《世界文學叢刊》十五種、《世界文學小叢書》十種、《〈世界文學〉30年優秀作品選》(小說、散文類)、《外國優秀散文選》《世界文學精粹40年佳作》和其他選集。

新版

刊物介紹

作者:孫鵬編著

出 版 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世界文學世界文學

出版時間: 2009-10-1

字數: 500000

版次: 1

頁數: 467

印刷時間: 2009-1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9630922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文學 >> 文學理論

定價:¥46.80

內容簡介

《世界文學com》內容涵蓋從遠古至20世紀東西方文學,以文學發展史為脈絡,梳理、評析源遠流長的外國文學和豐富複雜的精神現象,包括代表性的文藝思潮、作家作品、文學流派、文學現象等等,旨在培養讀者較為系統、堅實的外國文學基礎知識,提高其文學鑑賞能力和分析能力。

Blog風格的閱讀、洗鍊優美的文字、豐富多彩的圖片、新穎別致的版式等多種新元素的有機結合,將世界文學全方位、立體地展現出來,使讀者如身處世界文學博物館。

書中所選精美圖片,囊括名著書影、作家圖像、名家墨寶、歷史文物等,信息量大,可觀性強,配以準確精當的圖注文字,充分拓寬讀者視野,開闢思維想像空間。圖文互注的編排形式,曉暢易懂的敘述語言,新穎獨到的版式設計,徹底打破了文學史類書籍的沉悶,為讀者構建了立體、形象的文學史,提供了有效、快速學習和了解世界文學的理想讀本。此外,每個篇目下的“相關連結”和“拓展閱讀”兩個小欄目不僅能幫助讀者輕鬆地獲得與篇目相關的信息,也能夠引領讀者在閱讀之餘向縱深層次邁進。

目錄

神話與詩的時代——古希臘古羅馬文學

眾神的天空——古希臘神話

巨人的統治——該亞與泰坦

奧林匹斯山頂的寶座——宙斯

靜夜的清吟——月亮女神

憂鬱的六弦琴——太陽神

智慧的力量——雅典娜

不和諧的婚姻——阿弗洛狄忒與赫菲斯托斯

常春藤與狂歡——酒神狄俄尼索斯

森林與草原的精靈——牧神潘

海中的三叉戟——海神波塞冬

地府的統治者——冥王哈得斯

反抗神權的盜火者——普羅米修斯

眾神對人類的報復——潘多拉的魔盒

金蘋果的災難——《伊利亞特》

俄底修斯還鄉——《奧德賽》

從傳說到歷史——荷馬與《荷馬史詩》

智者的教誨——《伊索寓言》

人間的文藝女神——薩福

琴歌詩人——阿那克瑞翁與品達

悲劇的時代——古希臘悲劇

生活與神——赫西俄德

“古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

人對神的挑戰——《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戲劇藝術的荷馬”——索福克勒斯

“解不開的謎”——《俄狄浦斯王》

情與法的衝突——《安提戈涅》

“舞台上的哲學家”——歐里庇得斯

“憤怒的巫女”——《美狄亞》

天才諷刺家——阿里斯托芬

農民的幽默——《阿卡奈人》

希臘人的聰明——《鳥》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

西方史學的豐碑——《歷史》

偉大的思想者——柏拉圖

可笑的羅馬人——普勞圖斯與《一壇黃金》

語言的魅力——演說家西塞羅

田園牧歌——維吉爾

生活詩人——賀拉斯

沉淪的天才——奧維德與《變形記》

自我的拯救——阿普列尤斯與《金驢記》

人文的光輝——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

中世紀與中世紀文學

“從故事到信仰”——早期的基督教文學

上帝造人的傳說

巴比倫塔

亞伯拉罕獻子為祭

上帝的獨生子

責任與誘惑

偉大的復活

光輝的力量——中世紀戲劇

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騎士傳奇

普羅旺斯的詩人——騎士抒情詩

英雄的故事——英雄史詩

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史詩——《貝奧武甫》

民謠中的“英雄國”——《卡列瓦拉》

冰島古傳奇——《埃達》和《薩迦》

德國英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

法蘭西的戰神——《羅蘭之歌》

西班牙的英雄史詩——《熙德之歌》

市民的藝術二——《列那狐傳奇》

失敗的英雄——《伊戈爾遠征記》

文藝復興的曙光——但丁

從地獄到天堂——《神曲》

“人文主義的先驅”——薄伽丘

歐洲近代小說先驅——《十日談》

人文主義詩人——彼得拉克

偉大的人性——拉伯雷

卡岡都亞與龐大固埃——《巨人傳》

法蘭西的貴族詩人——“七星詩社”

散文的典範——蒙田與《隨感錄》

一個女人的一生——羅哈斯的《賽萊絲蒂娜》

流浪漢小說《小癩子》

西班牙戲劇之祖——維加

不屈的抗爭——《羊泉村》

傳奇人生——塞萬提斯

荒誕的騎士之夢——《堂吉訶德》

最渺小與最偉大——堂吉訶德的形象與精神

巴洛克時代——貢戈拉

美麗的懺悔——卡爾德龍與·《人生如戲》

莎士比亞的“老師”——喬叟

智慧的箴言——《坎特伯雷故事集》

神秘的詩人——蘭格倫與《農夫皮爾斯》

理想的世界——《烏托邦》

“詩人的詩人”——斯賓塞與《仙后》

大學才子派——格林

莎士比亞的先驅——馬洛

人類戲劇史的巔峰——莎士比亞

尋找真實的愛情——莎士比亞的喜劇創作

“說不盡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失落的倫常——《李爾王》

永恆的藝術典範——莎士比亞的詩歌

文學的古典時代——古典主義文學時期

“理性的光芒”——古典主義文學

“文人史詩的典範”——彌爾頓

人類的哀歌——《失樂園》

痛苦的英雄——《力士參孫》

“玄學詩派”——約翰·鄧恩

玄學派的其他詩人——赫伯特與馬韋爾

清教徒作家——班揚

追尋福音——《天路歷程》

英國文學批評第一人——德萊頓

哲理詩人——蒲柏

四季詩人——湯姆遜

哀傷的小調——揚格與格雷

“蘇格蘭人民的兒子”——羅伯特·彭斯

一朵紅紅的玫瑰——彭斯的詩歌

感傷作家——勞倫斯·斯特恩

英國文學的黑色奇葩——哥德式小說

天才的作家——哥爾德斯密

從“唯理主義”到“三一律”——法國古典主義文學

古典主義悲劇的奠基者——高乃依

英雄的困境——《熙德》

“悲劇詩人”——拉辛

欲望的叢林——《安德洛瑪克》

靈與欲的戰鬥——《費德爾》

“我與舞台同在”——莫里哀

“無法模仿的莫里哀”

偽君子的故事——《達爾杜弗》

拉封丹與《寓言詩》

古典美學的經典——布瓦洛與《詩藝》

“工匠詩人”——漢斯·薩克斯

德國古典主義詩人——從奧皮茨到格呂菲烏斯

德國的流浪漢小說——《痴兒西木傳》

民族戲劇的先聲——戈特舍德

德國民族文學的奠基人——萊辛

萊辛的戲劇創作

戲劇藝術的探索——《漢堡劇評》

“文藝復興的最後一位詩人”——塔索

義大利古典主義詩歌——馬里諾與阿卡迪亞

民族悲劇的改革者——阿爾菲耶里

義大利的戲劇大師——哥爾多尼

“風俗喜劇”——哥爾多尼的戲劇創作

浪漫的激情——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時期

高揚批判的大旗——歐洲現實主義文學時期

突破藝術的枷鎖——現代主義文學

憂鬱的土地——俄羅斯文學

大洋彼岸的歌聲——美國文學

亞非拉的聲音——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文學

民國版

1934年10月1日創刊。雙月刊,16開本。伍蠡甫主編,黎明書局發行。該刊宗旨為:“介紹各國文學,估量它對於世界文學的價值;登載形式或內容可以取資的作品;用絕對客觀態度,探尋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文學的途徑”。辟有小說、戲劇、散文詩、書與人物、論文、雜記等欄目。譯介托爾斯泰、巴爾扎克、海涅、拜倫、左拉、高爾基等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尤其重視介紹世界新興文學流派和作家,翻譯了法國象徵主義大師凡爾哈倫的詩作、擅長心理描寫的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說等。並出版了1933年和193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皮蘭德婁與布寧特輯”,以及“蘇俄小說特輯”等。主要著譯者有傅東華、李青崖、韓侍桁、施蟄存、伍光建、洪深、黃源、孫寒冰、席滌塵等。1935年9月停刊,共出6期。

編輯推薦

本書為圖文速查手冊系列叢書之一,編者“運用小篇幅,講述文學史”,遴選世界歷史上極富影響力、極具個性且在大眾傳媒中出現頻率較高的350多位文學家、50多部名著和近70個文學流派,按歐美、亞非兩大部分進行編輯,並輔以近1000幅與文字內容相契合的圖片,將歷史與文學的精彩簡明而具象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在快速獲取文學知識的同時,輕鬆獲得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和審美感受,它不僅是一本幫助青少年和普通讀者了解和掌握世界文學的理想工具書,還是一本為專業人士提供信息的圖片瓷料庫。

《世界文學速查手冊》是圖文速查手冊系列叢書的一種。編者以“運用小篇幅,講述文學史”為理念,遴選世界歷史上極富影響力、極具個性且在大眾傳媒中出現頻率較高的350多位文學家、50多部名著和近70個文學流派,按歐美、亞非兩大部分進行編輯,並輔以近1000幅與文字內容相契合的圖片,將文學家、文學作品和文學流派的成就和影響簡明而具象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本書力圖通過科學的體例、精練的文字、新穎的版式以及豐富的圖片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使讀者在快速獲取文學知識的同時,輕鬆獲得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和審美感受,不僅是一本幫助青少年和普通讀者了解和掌握世界文學的理想工具書,還是一本為專業人士提供信息的圖片瓷料庫。

文摘

書摘

荷馬

荷馬:Homer,約前9世紀

代表作:《伊利亞特》,《奧德賽》

作品特點:口頭創作,結構巧妙,語言貼切生動

荷馬,相傳是古希臘兩大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是否確有其人以及他的身份、出生地等,一直是西方學者有爭論的問題。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荷馬可能是公元前八九世紀時一位朗誦史詩的盲藝人,他根據口頭流傳的篇章,整理了這兩部史詩。《伊里亞特》寫由於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騙走了斯巴達王后海倫,引發希臘聯軍討伐特洛伊的十年戰爭。史詩集中描寫第十年希臘英雄阿基琉斯和伊利昂城主將赫克托爾之間的決戰,以赫克托爾的死告終。其中阿基琉斯是一個理想的部落英雄形象。《奧德賽》則寫戰爭結束後,希臘主將奧德修斯返鄉途中的海上冒險和機智地維護自己的財產、與妻兒團聚的故事,它的形成比《伊里亞特》稍晚,反映了奴隸制度萌芽時期的生活場景,體現了對私人財產的捍衛,並通過皂德修斯之妻佩涅洛佩的貞潔勇敢提倡新的家庭道德規範。兩部史詩的結構巧妙,布局完整,塑造了眾多英雄人物,也被稱為“英雄史詩”。基本主題是熱愛現實,肯定人的奮鬥精神,強調對人生採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史詩的語言也很有特點,尤其比喻豐富多彩,貼切生動,被稱為“荷馬式比喻”。此外還常用重複的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P14

薩福

薩福:Sappho,約前610-前580

代表作:《致阿佛羅狄忒》,《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等

作品特點:語言樸素自然,其詩歌題材“薩福體”多為後人襲用

古希臘女詩人。出生在公元前612年左右,出身貴族階層,具有民主精神。她幼年時曾逃亡到西西里島一段時間。相傳她有過短暫的婚姻生活,生過一個女兒。關於她的生活有不少故事,如傳說她愛上一個年輕男子法翁,失戀後在海邊跳崖自殺;又傳說她同一群少女關係曖昧。她的詩歌語言自然樸素,多抒發個人情感,尤以獨唱琴歌成就突出。但由於中古基督教會的毀禁,她的詩在今天只有一些斷簡殘章被保存下來,其中以《致阿佛羅狄忒》和《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兩篇最為著名。近代歐洲不少詩人都曾襲用她用過的一種詩歌題材,稱之為“薩福體”。

薩福 1857年杜布列羅馬國立近代美術館藏古希措女詩人薩福是19世紀的歐洲藝術家喜愛表現的人物?常被當作繪畫與雕刻的主題。雕刻家杜布列的作品深深地體現出這往為情所苦的女詩人憂愁的心情。

P1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