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

《晚晴集》

《晚晴集》,王少農著,由線裝書局於2008年9月1日出版。本書是弘一法師晚年靜修期間集成佛經、祖語、警句,總計102條,代表法師的佛教思想體系和踐行法門,具有說明性,是研究弘一法師生死觀的最佳材料。作家冰心也有同名作品《晚晴集》。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晚晴集》《晚晴集》

一李叔同佛學經典中的人一禪意一。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用佛學經典開解現實人生,品一段佛語,養一片佛心。

《晚晴集》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命運”之書、“生活”之書、“悟道”之書。解讀《晚晴集》,解讀李叔同,解讀我們的人生。

《晚晴集》乃弘一法師敘就,洋洋百句,清幽致遠,精微細密,上不遺天地之大,下不舍蠅螻之渺,意廣被不可測度,情深蘊豈可圈點,然妙章須人宣,湛法依文傳,少農仁者,具慧眼,識智燈,博古通今,久培善根,與晚晴若珠櫝,聞晨鐘暮鼓悟華嚴妙智,侶芒鞋緇衣參淨業蓮花,解讀“晚晴”可謂精微,用心良苦,護念得彰,其志如如,其心如如,其言如如。

——大珠山大珠寺住持珠光法師

內容簡介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號晚晴老人,民國時期著名高僧、藝術家。曾參加南社活動,廣收弟子,對中國近現代文化、藝術影響巨大。弘一法師出家後律己甚嚴,再興律宗,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近百年來,弘一法師的藝術與禪學吸引著人們尋找他傳奇一生的答案。也許,答案就在《晚晴集》中。
《晚晴集》是弘一法師墨寶,裡面抄錄佛家格言101條。是弘一法師手邊常備之物,我們通讀《晚晴集》,可以破譯弘——生的傳奇,對我們自家做人相當有益處。
晚晴之說源自李商隱的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集中抄錄格言101條,是100+1之意,隱藏精深禪理:一百為圓滿,圓滿之外,別有一道。具體這“一道”是什麼,自家體悟。
本書是對《晚晴集》中禪家人生的闡釋,是對弘一法師的獻禮。

作者資料

李叔同,法號弘一,世稱弘一法師。浙江平湖人,生於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家、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他具有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著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王少農,作家、詩人,喜歡參禪論道。已出版《竹林七賢》、《東晉風流》、《老莊人生》、《禪的哲理》、《禪的心態》、《禪是細微處的光明》等十多部著作。

鑑賞

用本心做人,處世就不累

弘一法師抄的這四句話,出自《金剛三昧經》。我們可以看得出,弘一法師特別喜歡這四句話,把它作為了《晚晴集》的開篇。這四句話很關鍵,可以玩味出諸多意思來。我們把它和弘一法師臨終時說的那句著名的話放在一塊兒看,意思更為明顯。弘一法師臨終時說:“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我們不可以把這四個字看俗了。商人賺到第一筆錢,悲欣交集。男人搞到第一個情人,悲欣交集。政客撈到第一個職位,悲欣交集。如是種種悲欣交集,悲多欣少,兩種極端感受交織在一塊兒,讓人嘆息又微笑。弘一所說的悲欣交集不是這樣。它只有欣,沒有悲,是解脫後的快意,是解脫時的清涼。不是搞來搞去搞到什麼,而是通過放棄得到一切。是減法不是加法,是除法不是乘法。1994年,我去黃河源考察,腳踩在冰涼的黃河水中,發現黃河清澈無比,河中魚兒自由自在,河邊的藏民自由自在,一時間,我覺得自己也自由自在。我們的人生好比一條河,你看到本源,發現它原本是清澈的。上天賜給我們生命,原本是讓他快樂,但因為人的罪很大,所以痛苦呀。因此要懺悔。人一懺悔,後悔就沒有了。這道理好怪,但事實就是那樣。你要戰勝錢,必須擁有錢;你要戰勝性,必須擁有性;你要戰勝地位,必須擁有地位。這是明擺著的事實,但你要知道怎樣才能戰勝,那就是積極尋求本心,在源頭得到它,才不會迷失在過程中。弘一法師所寫的“悲欣交集”,何等歡快!他所寫的“悲”字,不是可悲的“悲”,而是慈悲的“悲”,我們不要搞錯了。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這是我們要上的第一堂課,第一個知識。“懺悔”一詞最讓人煩,但最管用。 本心,什麼叫本心?淨空法師是個博學和尚,他曾解釋說:“本心即禪宗講的真如本性,教下講的菩提心,《大乘起信論》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經》講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儒家講的誠意、正心,大乘佛法通常講的四弘誓願、六度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進心、禪定心、般若心,這都是大乘菩薩的本心。淨宗所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是本心。就淨宗總括來說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我統計了一下,博學的淨空法師解釋“本心”一詞一共用了22個“心”,本心很簡單,就是本來的心。《孟子》載,齊宣王對孟子說:“寡人有疾,好貨好色。”孟子說沒關係,與民同樂就是了。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不外齊宣王有一顆同於平民的本心,這個本心被孟子準確地捕獲到了。所以孟子只說結果,不做解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要吃飯你要不要解釋?人要穿衣服你要不要解釋?小孩哇哇大哭找媽媽要不要解釋?水流在盤裡嘩嘩響要不要解釋?當然不需要解釋啦。很多事一解釋就完了,很多事是解釋壞的。做了就做了,做得對當然好,做錯了就要悔過。世上的事就這么簡單。孔夫子說顏回“不二過”,意思就是不犯同一個錯誤。我說“用本心做人,處世就不累”,也是此意。

懺悔即得本心

這個“得”是失而復得的“得”。人人有本心,人人自家失去了,那么就要人人自家找回。 弓失於楚,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弓不出於楚地。黃帝去崑崙山玩,命身邊人去找他失去的玄珠,最終得到了。黃帝煉鼎,策龍飛升,他的仙道從哪裡來?還是一個“懺悔”。《史記》與《莊子》記載,黃旁本來好殺無度,後來懺悔了,不再殺人,放棄天子之位到崆峒山上修行,最終經廣成子點化得以完美自己的人生。前幾天《中華辭賦》雜誌的編輯打電話問我在《太學賦》的開頭就寫“伊黃帝之無德兮”什麼意思?我說:黃帝本來是有德的黃帝,一殺人就無德了,就成了無德的黃帝,一經悔改,即得本心,又是有德之黃帝了。道家棄殺之道即佛家戒殺之道,二者可以相通。總之,做人要有本心,本心從自己體悟而來,由懺悔而生(痛悔)。一說本心,就是懺悔。一懺悔就得本心,除此別無他法。

最後略說“清涼”。我們的人生一開始心靈是清涼的,身體是清爽的,德性是清潔的,這是“三清”,後來有了“三濁”,就成濁物了。哪三濁?眼睛渾濁,心裡污濁,欲望穢濁,當然要成濁物了。三清三濁,一定要歸於清,否則人生一去不復返矣。很多人是沒有人生的,因為他既不是“人”,也沒有“生”(生命),只是一堆肉而已。弘一法師引用《金剛三昧經》中的話“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作為人生格言,用心良苦,就是讓我們不失本心,清涼做人。清涼好啊,夏天誰不盼清涼,但冬天也喜歡清涼的人是真正得到人生的人。此為大境界。

大家歡喜,事情就成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作為佛弟子的菩薩如果能隨順眾生,跟著大家走,就可以跟著諸佛走。如果能服侍大家,就可以服侍如來。如果能讓大家歡喜,就可以讓一切如來歡喜。 “隨順”指隨喜、順眾。“供養”指施捨奉獻。“承事”指承擔服侍。“一切如來”就是指眾生。眾生都成佛,眾生都是佛,每個人都是如來,因此稱一切如來。

弘一法師本是南方人氏,出生於天津鹽商人家。他母親自小寵愛他,讀書、遊學,任由他隨意游浪。他東渡日本,觀鑒真大師遺蹟,頓生向佛之意。歸國後與革命黨人來往甚密,曾入南社,與諸君子日夜唱酬。民國建立後,“我厭繁華,繁華厭我”,乃剃度出家。今日回想當日剃頭光景,頭皮猶覺清涼。 好一句“我厭繁華,繁華厭我”。“厭”字又怎解?世人相處,為何生厭? 人人都有歡喜心,男女相悅,母子相依,朋友共事,家國興盛,都自然有歡喜。不過除此之外,另有一種歡喜,我試言之。“楊柳岸曉風殘月”,此情極苦,不能得歡喜。因此我們反過來知道,“纏纏綿綿。是“歡歡喜喜。之大敵,“痛痛快快。才是“歡歡喜喜”之真諦。弘一法師身處繁華之中,突然揮手斬斷情緣,這是大歡喜。

弘一有個好朋友,就是大家都熟知的“革命和尚”“多情和尚”“混血和尚”“風流和尚”蘇曼殊,此人性情與弘一仿佛。二人感情深厚,但世人只知曼殊之多情,不知曼殊之果敢。曼珠的詩:“易水瀟瀟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何等痛快。何等歡喜。 當你揮手斬斷情緣時,對你是解脫,對她是釋放,大家都歡喜,何樂而不為。 大家都歡喜,事情就成了。《華嚴經》上說:“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因為眾生即佛,佛即眾生,你讓大家都歡喜了,你自己會不開心嗎?

冰心作品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