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揀兒童多處行》

《只揀兒童多處行》

《只揀兒童多處行》是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發表於1962年5月6日的《北京晚報》,當時,三年自然災害剛剛結束,祖國迎來了經濟復甦的春天。在祖國的春天裡,兒童在快樂的成長,祖國充滿了希望,作者為此而感到欣慰、驕傲。

基本信息

簡介

只揀兒童多處行只揀兒童多處行
《只揀兒童多處行》是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發表於1962年5月6日《北京晚報》,當時,三年自然災害剛剛結束,祖國迎來了經濟復甦的春天。在祖國的春天裡,兒童在快樂的成長,祖國充滿了希望,作者為此而感到欣慰、驕傲。

作者以優美的筆觸介紹了自己春日裡到頤和園去遊覽時關於兒童的見聞和感想。這篇散文曾經入選了人教五年級大綱版教材、蘇教五年級和冀教四年級的課標教材。

簡評

逐漸隨著作者在腦海中出現了作者筆下描繪的動態畫面:春日的一個下午,一大群孩子從頤和園門口往外“飛涌”,知春亭畔,到處是來遊玩的孩子,他們在說著笑著跑著鬧著;玉瀾堂院內大片海棠花在盛開著;我和孩子們聊天,討論海棠花因為開的旺盛而美麗。

這動態的畫面被“作者看到頤和園遊玩的孩子而產生的心緒變化”連線起來:看到門口的孩子擠出來,“我”想到了“遊人不解春何在,只見兒童多處行”,便從門口擠進去到了知春亭;在知春亭仍然看到了很多孩子,已經是坐無隙地,於是走向玉瀾堂,在那裡看到了滿院的海旺盛棠花,感慨之下拉住孩子們聊海棠的美;從孩子們的話,想到了春天的花兒和兒童一樣歡暢、活潑、生命旺盛,想到了春天裡,兒童和花朵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

讀著冰心的文字,內心涌動著一些什麼,又表達不很清晰。於是,再次走進作者的文字,進行了細細的咀嚼、品味。

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有很多孩子們從頤和園的門口跑出來。這一自然段中的如下幾個詞引發了我的注意:成百盈千、鬧嚷嚷、擠、大魔術匣子、飛涌、小天使。孩子多,說“成百上千”不就可以了么?為什麼還要說“盈”?漢語詞典內,盈解釋為“滿、往外溢”,作者在這裡用“盈”想強調什麼呢?聯繫下面的飛涌,我想到了一個動態。整篇文章,作者是在贊頌春天裡無限的生命力。“盈”,使得這個概寫的數字也成了動態的,與下面的“鬧嚷嚷、飛涌”聯繫在一起,為我們介紹了一個動態的畫面,聯繫下面的文字,我想,這是在為表達“春天的歡暢、生命力旺盛”作鋪墊,或者想說明:這個時候,作者已經被孩子們的熱情所打動了。不是嗎,作者多么喜歡這些孩子們呢,說他們是“從大魔術匣子裡飛出的小天使”作者在這裡為什麼要把頤和園比作“大魔術匣子”,把孩子們比作“小天使”——頤和園的大門一打開,變幻出了無數讓作者喜歡的驚喜——漂亮的可愛的充滿活力的兒童!

看到了孩子們,想到了我們這些成人倒是有些愚鈍了。第二自然段,作者改換詩句,“有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這自嘲意味的改換,表達了對兒童聰明活力的愛意——於是,我們“笑”、“迎”、“擠”,這都是因為作者對兒童的喜歡,希望融入他們中間。

第三自然段,作者詳細介紹了在知春亭畔活動的孩子。首先是孩子們多了,多到了“座無隙地”,任何可以坐的地方都擠滿了孩子。讀者這些文字,除了進一步感受到了兒童多,我關注了跟孩子們“嘰嘰呱呱、說著什麼、笑著什麼”相聯繫的“各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這是一幅動態的、有聲有響的活潑畫面。作者細緻觀察到了孩子們鼻尖上“閃”著的汗珠,我想那汗珠一定是晶瑩的,是活力的閃現;“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這句話有兩個值得關注的點,一是“噴發”,我想,這是作者在強調孩子們身上散發著太陽的氣息,用“噴發”則在進一步表現春天的活力是藏不住的,孩子們表現出來的活力是藏不住,而且這活力旺盛的很,強勁的向外發散著,表現著,聯繫後文的“開的旺”,作者在這裡用噴發的意圖,仍然是為後面的“旺盛”做伏筆;再一個是“太陽的香氣息”,作者嗅到了嗎?我理解這是作者的想像,因為對充滿生命活力的兒童的喜愛而產生的想像——八九點鐘的太陽,怎么不讓人覺得他們在“噴發著香氣息”呢?在這段,我還特別關注了“紅領巾、鮮紅的隊旗”,這是時代背景的產物。作者深深的熱愛祖國,兒童是祖國的希望,紅領巾、隊旗,祖國未來的象徵。作者在這裡寫到紅領巾、隊旗,已經自然地把活力的兒童、旺盛春天、祖國的希望和未來聯繫在一起,寓意很深刻了。

第四自然段仍然是對孩子們的介紹,應當屬於一個過渡了。接下來,在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作者開始寫花。“從樹枝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可見花開的旺盛。這裡,作者用了一個比喻句“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前面寫了一個“噴發”,這來用了一個“噴花的飛泉”,花朵像是“噴”出來的,可見其生命力的旺盛和強勁,“飛泉”則說明了這花是在不斷的像飛泉一樣的開放著,開放著,沒有間歇。作者用這樣的“噴、飛”,是下面的“這樣飽滿、爛漫”、把“一冬天蘊藏的力量和精神,都盡情的釋放出來”聯繫著的,蘊藏了一冬天,積蓄了多少力量和精神呢?春天來了,就好像魔術匣子打開了,這精神和力量早就想“飛出去”。怎么能不“噴、飛”?到這裡,內心涌動的東西,終於可以清晰的表達一下了——春的活力在釋放,不間斷的、盡情的釋放。這樣的春天,這樣的話,怎么不惹人喜愛呢?

下面的第七自然段的聊花、第八自然段議論,是作者對看到孩子們、看到春天、看到春天海棠花的綜合感受的表達。作者的議論,我首先關注了這樣的幾處文字:“管理的好”、“春天的感召”、“歡暢活潑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鮮美麗的四肢,使出渾身解數。”花兒需要澆水施肥,兒童需要良好教育,這就是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恰逢春天;兒童和花朵一樣歡快、旺盛的成長。在春天裡,花兒因快樂在綻開笑臉,兒童因快樂歡唱活潑;這是他們“自己快樂”,而作為愛春天、愛花朵和愛兒童的人來講,看到這歡樂的花、歡樂的兒童怎么能夠不快樂呢。於是作者說“別人看著也快樂”——這就是本文的主旨:春天,花朵,像花朵一樣的兒童是快樂的,充滿活力的;他們是惹人喜愛的,作者看到這樣的情景,內心產生了極大的快樂。

順著作者的思路讀下來,感覺自己內心涌動的東西總算隨著上面的文字清晰起來。再讀全文,我的頭腦裡面深深的呈現了這樣的典型鏡頭:春天的陽光下,身軀噴射著太陽香氣息在小天使,在盡情噴射著的海棠花飛泉中,快活的飛著,飛著,我陶醉在這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春景之中,快樂著,自豪著,同時,作為一個教育兒童的工作者,我也隱約感到了自己肩頭的責任。

一處質疑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座無隙地”用上了“座”,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到底是該用“坐”還是用“座”?“座無隙地”,指得是座位上面沒有隙地;“坐無隙地”連個可坐的空隙都沒有了。那么,這裡到底是強調沒地方做了,還是說,所有有座的地方都座了孩子?兩者雖然都有強調人多的意思,但是,一個是寫實,一個是強調人多。如果作者這裡想強調人太多了,我想是否還是用“坐”會更好一些呢?

原文

只揀兒童多處行
從香山歸來,路過頤和園,看見頤和園門口,就像散戲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鬧嚷嚷地從門內擠了出來。這幾扇大紅門,就像一隻大魔術匣子,蓋子敞開著,飛湧出一群接著一群的關不住的小天使。
這情景實在有趣!我想起兩句詩:“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遊人多處行”,反過來也可以說,“遊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我們笑著下了車,迎著兒童的涌流,擠進頤和園去。
我們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無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著紅領巾的,把外衣脫下搭在肩上拿在手裡的,東一堆,西一簇,唧唧呱呱地,也不知說些什麼,笑些什麼,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著樹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會神地看小人書。湖面無數坐滿兒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蕩漾,一面一面鮮紅的隊旗,在駘蕩的東風裡嘩嘩地響著。
我們站了一會,沿著湖邊的白石欄桿向玉瀾堂走,在轉折的地方,總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個滿懷,他們匆匆地說了聲“對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園門口大概是他們集合的地方,太陽已經偏西,是他們歸去的時候了。
走進玉瀾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幾棵大海棠樹,開滿了密密層層的淡紅的花,這繁花開得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
春光,就會這樣地飽滿,這樣地爛漫,這樣地潑辣,這樣地華侈,它把一冬天蘊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揮霍出來了!
我們在花下大聲讚嘆,引起一群剛要出門的孩子,又圍聚過來了,他們抬頭看看花,又看看我們。我拉住一個額前披著短髮的男孩子。笑問:“你說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他忸怩地笑著說:“好看。”我又笑問:“怎么好法?”當他說不出來低頭玩著紐扣的時候,一個在他後面的女孩子笑著說:“就是開得旺嘛!”於是他們就像過了一關似的,笑著推著跑出門外去了。
對,就是開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給它適時地澆水施肥,花也和兒童一樣,在春天的感召下,歡暢活潑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鮮美麗的四肢,使出渾身解數,這時候,自己感到快樂,別人看著也快樂。
朋友,春天在哪裡?當你春遊的時候,記住“只揀兒童多處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

課文分段

第一段(1-2):我們迎著兒童的涌流,擠進頤和園去賞春。
第二段(3-4):我們在知春亭畔和湖邊看到許多兒童在熱熱鬧鬧地趕春。
第三段(5-8):我們在玉瀾堂的院子裡,與孩子們共賞開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

作者介紹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福建長樂人,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現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詩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父親謝葆璋參加了甲午戰爭,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後在煙臺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
冰心出生後7個月,便隨全家遷至上海。
4歲時遷往山東煙臺,此後很長時間便生活在煙臺的大海邊。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開闊了她的心胸;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志也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滿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臺的海,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占領了,“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臺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在煙臺,冰心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在讀《塊肉餘生述》時,當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飢餓交迫的時候,冰心一邊流淚,一邊掰著手裡母親給她當點心的小麵包,一塊一塊地往嘴裡塞,以證明並體會自己是幸福的!
1913年,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謝葆璋前來北京出任民國政府海軍部軍學司長。
1914年,就讀於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美國公理會創辦)。
1915年,參加了貝滿女中學生的愛國活動。
1918年入讀協和女子大學理科,開始嚮往成為醫生,後受“五四”影響,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運動,此期間著有小說《斯人獨憔悴》、詩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說《超人》。
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被選為學生會的文書,並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的宣傳股,開展罷課、罷市等宣傳活動。
8月25日,北京《晨報》發表了女學生謝婉瑩投稿的《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這是她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9月18日——22日,北京《晨報》連載了她的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第一次以“冰心”為筆名。
10月7日——12日《晨報》連載第二個短篇小說《斯人獨憔悴》。後被改編為三幕話劇公演。
1920年,發表了她最早的詩作:《影響》、《天籟》、《秋》,署名婉瑩。
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等。
1922年她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繁星》。由164首小詩組成,出版於北京的《晨報》。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讚歌。她最熱衷於讚頌的,是母愛。除了摯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後來寫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里,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冰心讚頌母愛,讚頌人類之愛,讚頌童心,同時她也讚頌大自然,尤其是讚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頌大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作的永恆主題。
1923年由燕京大學(由協和女子大學等教會學校合併而成),燕大期間,冰心在一個牧師家裡受洗歸主。畢業後,到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宋美齡也畢業於該校)攻讀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
1926年獲碩士學位後回國後,冰心相繼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冬兒姑娘》等。還翻譯了黎巴嫩詩人凱羅·紀伯倫的《先知》。1933年末寫就《我們太太的客廳》,內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為文壇公案。
抗戰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於女人》。
抗戰勝利後到日本,1949年—1951年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講授中國新文學史。
1951年回國,先後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後》、《再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讀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於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文化大革命後冰心受衝擊,被抄家並進了“牛棚”,烈日下接受造反派批鬥。1970年初,年屆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鹹寧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至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前,冰心與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黨和政府交給的有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合作翻譯《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
1994年9月因心臟功能衰弱需入住北京醫院;雖住院卻仍一直關心社會:1998年水災時她知道後捐出二千元,後來知道災情嚴重,再捐出一萬元稿酬到災區;冰心至1999年2月13日病情突然惡化,心跳加速血壓偏低並有發燒,翌日下午女兒吳冰帶同總理朱鎔基親自到醫院探望,至同年2月28日晚上九點於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
1900年10月5日,謝婉瑩出生於福州三坊七巷謝家大宅(今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該宅院也是林覺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謝鑾恩從林覺民家屬那購得。
1901年,隨家移居上海。5歲隨家遷居山東煙臺。7歲,開始在家塾里附學。8歲開始偷偷地寫小說。
1912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學習。

冰心作品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