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的內容,是詩人平時隨便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後來,她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啟發,覺得自己那些三言兩語的小雜感里也有著詩的影子,這才整理起來,而成為兩本小詩集。冰心在當時大約不會想到,她這兩本含蓄雋永、富於哲理的小詩集的出版,竟會使那么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撥動,從而在她的影響下,促使“五四”以來的新詩,進入了一個小詩流行的時代。

基本信息

簡介

繁星·春水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的內容,是詩人平時隨便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後來,她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啟發,覺得自己那些三言兩語的小雜感里也有著詩的因子,這才整理起來,而成為兩本小詩集。冰心在當時大約不會想到,她這兩本含蓄雋永、富於哲理的小詩集的出版,竟會使那么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撥動,從而在她的影響下,促使“五四”以來的新詩,進入了一個小詩流行的時代。

冰心是“五四”時期頗有影響的女詩人。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纖柔,用清新秀麗的語言寫成了《繁星》、《春水》兩本詩集,並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第一,哲理性強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藝術特點。《繁星》、《春水》中,有許多詩都是蘊涵著深刻思想的哲理詩。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詩中描繪的具體形象以及詩人深沉的思緒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備著詩的情緒,有著詩的美感。

第二,纖柔是冰心詩歌的另一個顯著特色。冰心的詩,無處不表現出一種女性的纖柔。以她“滿蘊著溫柔,帶著憂愁”的抒情風格,感情深沉濃烈地歌吟著純著的愛,描繪著大自然的美;同時也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某些社會醜惡現象的譴責。

第三,文字輕柔雅麗,韻律渾然天成,意境優美清麗。《繁星》、《春水》中詞句的運用仿佛信手拈來,處處透露著輕柔雅麗的風格。

======================================================================================================

《繁星》節選

繁星閃爍著——

深藍的太空

何曾聽得見它們對話?

沉默中

微光里

它們深深的互相頌讚了。

黑暗

怎么的描寫呢?

心靈的深深處

宇宙的深深處

燦爛光中的休息處。

殘花綴在繁枝上

鳥兒飛去了。

撒的落紅滿地——

生命也是這般的一瞥么?

一一

無限的神秘

何處尋它?

微笑之後

言語之前

便是無限的神秘了。

一六

青年人呵!

為了後來的回憶

小心著意的描你現在的圖畫。

一九

我的心

孤舟似的

穿過起伏不定的時間的海。

二零

幸福的花枝

在命運的神手裡

尋覓著要付與完全的人。

二六

高峻的山顛

深闊的海上——

是冰冷的心

是熱烈的淚

可憐微小的人呵!

三零

光陰難道就這般的過去么?

除卻縹緲的思想之外

一事無成!

四二

雲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實禁錮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四八

弱小的草呵!

驕傲些罷

只有你普遍的裝點了世界。

四九

零星的詩句

是學海中的一點浪花罷:

然而它們是光明閃爍的

繁星般嵌在心靈的天空里。

五一

常人的批評和斷定,

好象一群瞎子,

在雲外推測著月明。

五三

我的心呵!

覺醒著

不要卷在虛無的漩渦里!

五四

我的朋友!

起來罷

晨光來了

要洗你的隔夜的靈魂。

六三

指點我罷

我的朋友!

我是橫海的燕子

要尋覓隔水的窩巢。

六九

春天的早晨

怎樣的可愛呢?

融冶的風

飄揚的衣袖

靜悄的心情。

七七

小磐石呵

堅固些罷

準備著前後相催的波浪。

八四

寂寞呵!

多少心靈的舟

在你的軟光中浮泛。

九零

坐久了

推窗看海罷!

將無邊的感慨

都付與天際微波。

九七

是真的么?

人的心只是一個琴匣

不住的唱著反覆的音調!

九八

青年人!

信你自己罷!

只有你自己是真實的,

也只有你能創造你自己。

一零三

時間!

現在的我

太對不住你了么?

然而我所拋撇的是暫時的

我所尋求的是永遠的。

一零七

我的朋友!

珍重些罷

不要把心靈中的珠兒

拋在難起波瀾的大海里。

一零八

心是冷的

淚是熱的:

心——凝固了世界

淚——溫柔了世界。

一零九

漫天的思想

收合起來罷!

你的中心點

你的結晶

要作我的南針。

一一四

“家”是什麼

我不知道:

但煩悶——憂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滅。

一三一

大海呵,

那一顆星沒有光?

那一朵花沒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沒有你波濤的清響?

一三七

聰明人

拋棄你手裡幻想的花罷!

她只是虛無縹緲的

反分卻你眼底春光。

一四五

心弦呵!

彈起來來罷——

讓記憶的女神

合著你調兒跳舞。

妙語佳句

◆青年啊!為著後來的回憶,小心著意描你現在的圖畫。

◆言論的花,開得愈大;行為的果子,結得愈小。

◆空中的鳥!何必和籠里的同伴爭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

◆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發,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

◆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裡。

◆人類呵!相愛罷,我們都是長行的旅客,向著統一的歸宿。

◆我的心呵!你昨天告訴我,世界是歡樂的;今天又告訴我,世界是失望的,明天的言語,又是什麼?教我如何相信你!

人物生平

冰心介紹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冰心的作品

謝婉瑩,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1913年隨父遷居北京。1918 年升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五四”運動的爆發,冰心全身心地投入時代潮流,於1919年8月在《晨報》上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之後發表了極具影響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並加入了當時著名的文學研究會。同一時期的小詩《繁星》、《春水》的發表,引起了文壇的反響,並由此推動了新詩初期“小說”寫作的潮流。1923年1月,詩集《繁星》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內收小詩164首。5月,北京新潮社出版她第二本詩集《春水》,收小詩182首。成為冰心的代表作.主要作品有《超人》《寄小讀者》《關於女人》《再寄小讀者》《櫻花贊》《小桔燈》《我們那裡沒有冬天》。

繁星·春水出版

因從小就跟父親到了煙臺,所以冰心再說煙臺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冰心寫作《繁星·春水》的時候,正值“五四”新文學活動的高潮期至高潮剛剛過去之後。幾年前,李大釗、胡適、陳獨秀、魯迅等人,剛剛發表過“思想啟蒙”和“文學革命”等主張。冰心比他們都年輕,“五四”運動爆發時她還是一名學生,她的家庭環境優裕,就讀的又是教會學校。所以,她與當時活躍于思想界的男性作家們不同,她接受的思想除了愛國主義、民主主義之外,還有基督教教義和愛的哲學。在當時那種文學社團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社會環境裡,冰心成了文學研究會中的一員。文學研究會的“為人生”的創作主張,在冰心的“問題小說”里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然而,只有組詩《繁星·春水》,才能更直接地反映冰心這位青年知識女性內心的感觸和情思。最主要以母愛,自然,童真和人生的感悟為題。

冰心坦誠她的《繁星·春水》是接受了泰戈爾詩作的影響,這是她最早的兩本詩集,也是“五四”時期出現較早的詩歌作品。《繁星》最初在《晨報副鐫》與讀者見面時,被認為是開一代詩風的郭沫若的《女神》剛剛出版5個月。然而,《繁星·春水》的藝術風格,卻與《女神》的狂飈突進有著極大的差異。冰心的詩作溫柔,細膩,微帶著憂愁,微含著哲理,有一種超凡脫俗的韻味。

冰心既是一位小說家,又是一位詩人,還是一位散文家。她一生勤於寫作,關心祖國和人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早期詩作《繁星·春水》,不僅是冰心詩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詩作的代表性作品,被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所熟知。1900年10月5日謝婉瑩出生於福州三坊七巷謝家大宅(今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該宅院也是林覺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謝鑾恩從林覺民家屬那購得。

冰心讀女子師範學校

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學習。

冰心遷居北京

1913年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謝葆璋前來北京出任民國政府海軍部軍學司長。

1914年就讀於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美國公理會創辦)。

冰心讀協和女子大學

1918年入讀協和女子大學理科,開始嚮往成為醫生,後受“五四”影響,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運動,此期間著有小說《斯人獨憔悴》、詩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說《超人》。

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等。

冰心對童年的熱愛

1922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繁星》。由164首小詩組成,出版於北京的《晨報》。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讚歌。她最熱衷於讚頌的,是母愛。除了摯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後來寫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里,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冰心讚頌母愛,讚頌人類之愛,讚頌童心,同時她也讚頌大自然,尤其是讚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頌大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作的永恆主題。

冰心到美國就讀

1923年由燕京大學(由協和女子大學等教會學校合併而成),燕大期間,冰心在一個牧師家裡受洗歸主。畢業後,到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宋美齡也畢業於該校)攻讀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

冰心回國後

1926年獲碩士學位後回國後,冰心相繼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冬兒姑娘》等。還翻譯了敘利亞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1933年末寫就《我們太太的客廳》,內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為文壇公案。

抗戰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於女人》。冰心到日本留學抗戰勝利後到日本,1949年—1951年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講授中國新文學史。

冰心到日本留學

抗戰勝利後到日本,1949年—1951年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講授中國新文學史。

二次回國創作

1951年回國後,除繼續致力於創作外,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更有《冰心小說散文選》、《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等作品出版。

文化大革命後冰心受衝擊,被抄家並進了“牛棚”,烈日下接受造反派批鬥。1970年初,年屆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鹹寧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至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前,冰心與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黨和政府交給的有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合作翻譯《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

1994年9月因心臟功能衰弱需入住北京醫院;雖住院卻仍一直關心社會:1998年水災時她知道後捐出二千元,及後知道災情嚴重,再捐出一萬元稿酬到災區;冰心至1999年2月13日病情突然惡化,心跳加速血壓偏低並有發燒,翌日下午女兒吳冰帶同總理朱鎔基親來醫院探望,至同年2月28日晚上九點於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

少年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父親謝葆璋參加了甲午戰爭,參加過抗擊日侵略軍的戰爭,後在煙臺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在海浪、艦甲、軍營中冰心度過了著男裝、騎馬、射擊的少年生活。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的屈辱歷史,更激發了她的愛國之情。

冰心出生後7個月時,就隨全家搬遷到上海。4歲時遷往山東煙臺,此後很長時間便生活在煙臺的大海邊。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開闊了她的心胸,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志也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漫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臺的海,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占領了,“其它是北方港岸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臺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在煙臺,冰心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就讀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在讀《大衛·科波菲爾》時,當讀到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家出走,去投奔他姨婆的旅途中飢餓交迫的時候,冰心一邊流淚,一邊掰著手裡母親給她當點心的小麵包,一塊一塊地往嘴裡塞,以證明並體會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後,冰心隨父親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一座大院裡。這裡住著祖父的一個大家庭,屋裡的柱子上有許多的楹聯,都是冰心的伯叔父們寫下的。這幢房子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後,林家怕受株連,賣去房屋,避居鄉下,買下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謝鑾恩老先生。在這裡,冰心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成為謝家第一個正式進學堂讀書的女孩。

1913年父親謝葆璋去北京國民政府出任海軍部軍學司長,冰心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

女中

在北京閒居半年之後,冰心向舅舅楊子敬提出要上學,經過打聽,他們選擇了貝滿女中(即

今北京市第166中學)。這是一所教會學校,隸屬於當時的公理會,校名依中國的傳統,寫作"貝滿中齋"——”貝滿“音譯自學校捐建者的姓

氏”Bridgeman“。1914年的秋天,舅舅帶冰心去貝滿女中報名。在校長辦公室,冰心被考了一道論說題”學然後知不足“。由於冰心在家塾中做過這

道題,於是一揮而就,令校長嘆服,就這樣順利地取得了入學資格。

剛進入女中的一段時間,冰心並不適應,同學們拘謹、嚴肅的性格讓她感到拘束,聖經課讓她覺得枯燥無味,另外,算術課

的內容又超過了她的知識背景太多,以至於她第一次月考不及格,給了她很大的打擊。後來,在1915年的暑假,經由培元蒙學的一位數學教師的輔導,她才補上

了這一段知識的空白。隨著同學之間漸漸熟稔,原先枯燥的校園生活開始有了改觀。她發現同學們其實很淘氣,很愛開玩笑,她們因著冰心的本名”謝婉瑩“叫她”

小碗兒“,又因為她道地的煙臺口音叫她“侉子”——她和同學已經親密無間了。除了在數學上一開始有些費力,冰心其他課目的學習成績都十分優異,作文甚至得到過120分。貝滿女中有不少集體活動,比如周日,非基督徒學生要學習聖經故事,然後一起參加禮拜,

而這占用了冰心一周中唯一能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是以她常常藉故不去。但通過這樣的集體活動,她結識了很多好朋友。除此之外,學校每周三下午會舉辦”文學會“,活動有讀報、演說、辯論等,是同學們鍛鍊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一年下來的磨礪,冰心的演講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她晚年回憶道:”我覺得這訓練很好,使我以後在民眾的場合,敢於從容地作即席發言。“

1915年,時局動盪,年初日本軍國政府向袁世凱政府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年末袁世凱稱帝,其間愛國運動更是聲勢洶湧,冰心也在其列。到袁世凱不久下台後,校園暫時恢復了平靜。1917年暑假,冰心和一些同學參加了女青年會在西山臥佛寺舉辦的夏令會。開會回來,北京正處於張勛復辟的前夕,謠言四起,甚囂塵上,冰心父親決定讓妻子和兒女回煙臺暫避一時。復辟的醜劇,從1917年7月1日起,只演了12天,冰心很快就回到北京,繼續上學。

1918年的夏天,冰心從貝滿女中畢業,當時全班只有18個人,她以最高的分數,按照學校的傳統,編寫了“辭師別友”的歌詞,在畢業會上做了“辭師別友”的演說。同年,冰心升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嚮往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晚年回憶貝滿女中的這四年,冰心寫道:”我以十分激動的心情,來寫這四年認真嚴肅的生活。這訓練的確約束了我的‘野性’,使我在進入大學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前,準備好一個比較穩靜的起步。“

青年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五四運動的

爆發,使冰心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振興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時代潮流,被推選為大學學生會文書,並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在愛國學生運動的激盪之下,她於1919年8月的《晨報》上,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於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發生影響。冰心說,是五四運動的一聲驚雷,將她“震”上了寫作的道路。之後所寫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面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衝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其間,協和女子大學併入燕京大學,冰心以一個青年學生的身份加入了當時著名的文學研究會。她的創作在“為人生”的旗幟下源源流出,發表了引起評論界重視的小說《超人》,引起社會文壇反響的小詩《繁星》《春水》,並由此推動了新詩初期“小詩”寫作的潮流。

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這時作品多圍繞著母愛、對人生的感悟和自然三大主題,構築了冰心思想核心“愛的哲學”。代表作有《超人》《煩悶》等。

留學

1923年,冰心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20歲出頭的冰心,已經名滿中國文壇。在去美國的傑克遜總統號郵輪上,冰心與吳文藻相識。冰心在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學位,吳文藻在達特默思學院攻讀社會學,他們從相互的通信中,逐漸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不約而同到康奈爾大學補習法語,美麗的校園,幽靜的環境,他們相愛了。

任教清華

1926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吳文藻則繼續留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學的博士學位。冰心回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結婚成家

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學成歸國的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司徒雷登主持了他們的婚禮。成家後的冰心,仍然創作不輟, 作品盡情地讚美母愛、童心、大自然,同時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緻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透露著微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秀作品是1933年的《南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說、散文、詩歌各一卷),由北新書局出版,這是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

1936年,冰心隨丈夫吳文藻到歐美遊學一年,他們先後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蘇聯等地進行了廣泛的訪問,在英國,冰心與意識流小說創作的先鋒作家伍爾夫進行了交談,她們一邊喝著下午茶,一邊談論著文學與中國的話題。

1938年吳文藻、冰心夫婦攜吳平吳冰三子女於抗戰烽火中離開北平,經上海、香港輾轉至大後方雲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貢簡易師範學校義務授課,與全民族共同經歷了戰爭帶來的困苦和艱難。

1940年移居重慶,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不久參加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熱心從事文化救亡活動,還寫了《關於女人》《再寄小讀者》等有影響的散文篇章。被稱為福州三大才女之一。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1月她隨丈夫、社會學家吳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東方學會和東京大學文學部講演,後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在日本期間,冰心和吳文藻在複雜的條件下團結和影響海外的知識分子,積極從事愛國和平進步活動。冰心作為一位忠誠的愛國知識分子,繼承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戰爭時期,她與周恩來就有過接觸,相約在進步刊物上發表文章,周恩來曾邀請她訪問延安,雖然未能成行,但他們的心是相通的。

解放戰爭時期,冰心拒絕參加“國大”代表競選,支持親屬投奔解放區。

新中國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國,堅決支持吳文藻毅然擺脫國民黨集團的正義之舉。

在新中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新形勢鼓舞下,吳文藻、冰心夫婦冒著生命危險,衝破重重阻難,於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國。從此定居北京。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了吳文藻、冰心夫婦,並對他們的愛國行動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國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國的各項文化事業和國際交流活動中去。期間,她先後出訪過印度、緬甸、瑞士、日本、埃及、羅馬尼亞、英國、蘇聯等國家,在世界各國人民中間傳播友誼。同時她發表大量作品,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的新生活。她說:“我們這裡沒有冬天”,“我們把春天吵醒了”。她勤於翻譯,出版了多種譯作。她所創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說,結集為《小桔燈》《櫻花贊》《拾穗小扎》等,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冰心受到衝擊,家被抄了,進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鬥。1970年初,年屆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鹹寧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直到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即將訪華,冰心與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黨和政府交給的有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人,通力合作完成了《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譯。在這段國家經濟建設和政治生活極不正常的情況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樣,陷入困頓和思索之中。在十年“文革”的動亂中,儘管受到不公正對待,她坦然鎮靜地面對一切,堅信真理一定勝利。她時時密切關注社會主義祖國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紀印象》一文中寫到:“九十年來……我的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永遠是堅如金石的”。實踐證明,冰心是長期與黨患難與共的親密朋友。

二次創作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祖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冰心迎來了奇蹟般的生平第二次創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將至,始終保持不斷思索,永遠進取,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後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筆。她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當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之獨特,都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年近九旬時發表的《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誠、熱切的拳拳之心,說出真實的話語,顯示了她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她身體力行,先後為家鄉的國小、全國的希望工程、中國農村婦女教育與發展基金和安徽等災區人民捐出稿費十餘萬元。她熱烈回響巴金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倡議,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書籍、手稿、字畫,帶頭成立了“冰心文庫”。冰心作為民間的外交使者,經常出訪,足跡遍布全球,把中國的文學、文化和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帶到世界各個角落。她為國家的統一和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貢獻。她是我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光輝典範。

1992年12月24日,全國性的社會學術團體冰心研究會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會長,此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動。

為了宣傳冰心的文學成就和文學精神,由冰心研究會常務理事會提議,經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批准,在福建省文聯的直接領導下,在冰心的故鄉長樂建立冰心文學館。內設大型的《冰心生平與創作展覽》,冰心研究中心,會議廳,會客廳等,占地面積13畝,建設面積4500平方米,1997年8月25日正式落成開館。

鶴年仙逝

1999年2月28日21時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因一生正好度過一個世紀,後被人稱為“世紀老人”。

1999年3月19日,在八寶山第一告別儀式,人們以獨特的方式送別冰心。這裡沒有肅穆的黑色,沒有低回的哀樂,沒有白花,充溢著靈堂四周的,是以大海藍色和玫瑰的紅色為主色調。在告別室的門前,大紅橫幅上寫著“送別冰心”四個醒目的大字,靈堂內擺滿了鮮花和花籃、詩詞悼文和白色的輓聯,冰心老人安臥在鮮花叢中,花叢前是冰心生前共同為中

國文學事業奮鬥的好朋友、中國作協主席巴金的花籃和家屬們精心編織的大花籃。冰心生前最喜愛紅玫瑰。她在一個世紀的生涯里,始終如一地將玫瑰一般的愛獻給祖國、獻給人民,獻給這個美好的世界。於是,熱愛冰心的人們從昆明、從廣州空運來了二千餘枝最鮮的紅玫瑰,以玫瑰的方式向冰心做最後的告別。

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丁關根、李鐵映、賈慶林、溫家寶、喬石等送來了花圈。李瑞環、李嵐清、丁關根、王光英、程思遠、吳階平、何魯麗、許嘉璐、王兆國、趙朴初、錢偉長、陳俊生、孫孚凌、經叔平、羅豪才、張克輝、王文元、雷潔瓊等領導同志前來向冰心老人告別。

冰心去世之後,唁電如雪片一般飛來,表示哀悼的,既有文學界和學術界的老前輩、也有充滿童心的小讀者,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朋友,此時,靈堂外排著長長的隊伍前來向冰心作最後的送別,他們中有的是專程從外地趕來送別冰心的,前來送別的多達數千人。正在參加中國作協第五屆第四次全國委員會議和中國文聯第六屆第四次全國委員會議的作家藝術家們也來向冰心老人告別。福建省副省長潘心城等,代表家鄉人民向冰心送別。向冰心送別的每一個人手裡拿著一枝紅玫瑰,向冰心老人三鞠躬,然後輕輕地將紅玫瑰擱在冰心老人的身邊,漸漸地冰心在一片紅玫瑰的海洋中升騰、升華、飛向美好的天堂。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

社會影響

社會評價冰心逝世後,黨和人民給她以高度的評價,稱她為“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也就是說,冰心的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孩子、祖國和人民,獻給全社會和全人類。

冰心是世紀同齡人,一生都伴隨著世紀風雲變幻,一直跟上時代的腳步,堅持寫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學運動的元老。她的寫作歷程,顯示了從“五四”文學革命到新時期文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偉大軌跡。她開創了多種“冰心體”的文學樣式,進行了文學現代化的扎紮實實的實踐。她是我國第一代兒童文學作家,是著名的中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翻譯家。她的譯作如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及戲劇集多種,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1995年曾因此經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國家級雪松勳章。她的文學影響超越國界,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得到海內外讀者的讚賞。

冰心奶奶和小貓冰心同時是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建國以來,她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至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至五屆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

五至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和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婦女聯合會常委等職。她總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孩子的博大愛心,關注和投入各項活動。她為我國的文學事業、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冰心深受共產主義思潮影響,被認為是以愛的哲學特別是對下層人民的愛的思想貫穿寫作的作家。巴金就將“愛”列為冰心作品的主題,表示“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在作品風格上,冰心以文字柔和、清麗見長。梁實秋評價冰心工於散文、小說而短於詩,認為《繁星》、《春水》的體裁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

民國時期的冰心從同時代女作家(如張愛玲、蘇青等)處得到的評價相對較低。張愛玲在《我看蘇青》中寫道:“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

與家喻戶曉的聲名相比,冰心膾炙人口的名作並不算多,現今最為人熟悉的是《小桔燈》、《三寄小讀者》等被收入不同時期教材的短篇作品。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幾百萬的文字,都在說明她對祖國、對人民無比的愛心和對人類未來的充沛信心。她喜愛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經過歷史積澱下來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她熱愛生活,熱愛美好的事物,喜愛玫瑰花的神采和風骨。她的純真、善良、剛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內外讀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國人民為有冰心這樣的文學大師而自豪。

作家評價我讀冰心詩,最大的失望便是襲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幾無女流作家之長。我從《繁星》與《春水》里認識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詩人。《繁星》《春水》這種體裁,在詩園裡面,終歸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這樣也許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個似是而非的詩意,選幾個美麗的字句調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積月聚便成一集。這是一種最易偷懶的詩體,一種最不該流為風尚的詩體。

《繁星》《春水》又有一個缺點,便是句法太近於散文的。

總結一句:冰心女士是一個散文作家。小說作家,不適於詩;《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一一梁實秋

在這裡,我們覺得冰心女士所謂“人世間只有同情和愛憐,人世間只有互助和匡扶,”——這樣的“理想的人世間”,就指的文藝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謂的“人生的虛無”就指“苦難的現實”,就意味著所謂的“淚珠”。而且她明白的說:我要謳歌“理想的”,我不願描畫“現實”賺取人們的“淚珠”。——茅盾

有你在,燈亮著。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巴金 一顆善良美麗的星辰隕落了,而她的光芒,將永遠留在幾代人的心裡……——魏巍

“冰心體”

冰心體也被茅盾稱為“繁星格”“春水體”。冰心散文的語言“清麗”、“典雅”。她善於提煉口語,使之成為文學語言,她能把古典文學中的辭章、語彙吸收融化,注入到現代語言中去。遠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語體白話文從事創作。在行雲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詩援典或遣詞造句中時而出現某些文言詞語。然而,並非文白相加,而是經過精心提煉、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渾然一體,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即凝練明快清新婉麗。或色彩鮮明,或素縞淡雅,都帶有濃重的抒情性,給人以如詩似畫的美感。其錯落有致的長短相間的句式以及排比、對句等的切當穿插,更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性。廣大讀者對這種語言交口稱讚,以致把後來的既表現出白話文的流暢、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鍊、華美的語言,統稱之為“冰心體”語言。

“冰心獎”

獎項名稱:冰心獎

創辦時間:1990

主辦單位:冰心獎組委會

冰心獎獎盃:獎盃上有兩隻銅鳥栖落在黑色的大理石底座上,小鳥仰著脖,張著嘴,急切地望著大鳥,大鳥伸長脖子,頭低

垂下來,嘴叼著食物餵進小鳥口中。這個形象取材於冰心的一件紀念品,體現了母愛的主題。黑色大理石底座下面的金色橫牌上刻著“冰心獎”幾個字,是著名畫家

吳作人的手筆。

獎項介紹:

蜚聲中外的一年一屆的冰心獎創立於1990年,是由著名作家韓素音女

士倡導,並得到國內外文學、出版……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十幾年來,它由最初的單一兒童圖書獎,發展為包括圖書、新作、藝術……獎項的綜合性大獎,目的在於

鼓勵兒童文學作品的創作出版,發現、培養新作者,支持和鼓勵兒童藝術普及教育的發展……。連續頒發13屆的冰心獎,在社會各界和海內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促進我國當代先進文化的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以嚴格、公正和權威著稱的冰心獎,是我國惟一的國際華人兒童文學藝術大獎,分為冰心兒童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冰心藝術獎、冰心攝影文學獎4個獎項,全世界華文文章都參與評比,獲獎者遍布全世界。冰心獎在每年冰心生日前後頒發一次,歷屆獲獎者不僅有港、澳、台地區的作家,還包括外國作家。編輯推薦《繁星·春水》是教育部推薦書目,又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精品,作為名家經典作品,它對於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陶冶普通讀者的道德情操,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繁星·春水》的籌備階段,為了能夠讓讀者讀起來更明白更透徹,我們不僅選取了冰心女士的兩部詩集,而且還將她的一些優美沉靜的小小說收錄進來。冰心女士一直致力於兒童文學的發展,但圖書市場上的眾多冰心文集收錄的篇目太過於繁多,《繁星·春水》將冰心女士的詩歌和小說做了精心篩選,能夠出現在成書當中的篇目都是精華,且相信更能為讀者接受和喜愛。

內容簡介

這是冰心女士最得意的兩部詩歌集,是人們公認的小詩最高成就,被茅盾稱為“繁星格”,“春水體”。兩部詩集雖然發表

的時間不同,但主題都是:母愛,自然,童真。這就構築了冰心的思想核心-----“愛的哲學”。冰心女士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

斷唱出愛的讚歌,其中尤以母愛和手足之情居多。《春水》作為《繁星》的姊妹篇,仍舊在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歌頌童心,歌頌大自然,冰心女士用微帶著憂愁的溫柔的筆調,述說著心中的感受,同時也在探索著生命的意義和表達著要認知世界本相的願望。

作者簡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福州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她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她創作的主鏇律,代表作有:詩歌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燈》、《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櫻花贊》、《拾穗小札》等;小說集《超人》、《去國》、《姑姑》等;另外,她還翻譯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等作品。她的文學影響超越國界,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得到海內外讀者的一致讚賞。因為成功翻譯了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冰心在1995年獲得了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的國家級雪松勳章。

社會影響

社會評價

冰心逝世後,黨和人民給她以高度的評價,稱她為“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也就是說,冰心的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孩子、祖國和人民,獻給全社會和全人類。

冰心是世紀同齡人,一生都伴隨著世紀風雲變幻,一直跟上時代的腳步,堅持寫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學運動的元老。她的寫作歷程,顯示了從“五四”文學革命到新時期文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偉大軌跡。她開創了多種“冰心體”的文學樣式,進行了文學現代化的扎紮實實的實踐。她是我國第一代兒童文學作家,是著名的中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翻譯家。她的譯作如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及戲劇集多種,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1995年曾因此經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國家級雪松勳章。她的文學影響超越國界,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得到海內外讀者的讚賞。

冰心奶奶和小貓

冰心同時是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建國以來,她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至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至五屆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至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和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婦女聯合會常委等職。她總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孩子的博大愛心,關注和投入各項活動。她為我國的文學事業、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冰心深受共產主義思潮影響,被認為是以愛的哲學特別是對下層人民的愛的思想貫穿寫作的作家。巴金就將“愛”列為冰心作品的主題,表示“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在作品風格上,冰心以文字柔和、清麗見長。梁實秋評價冰心工於散文、小說而短於詩,認為《繁星》、《春水》的體裁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

民國時期的冰心從同時代女作家(如張愛玲、蘇青等)處得到的評價相對較低。張愛玲在《我看蘇青》中寫道:“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

與家喻戶曉的聲名相比,冰心膾炙人口的名作並不算多,現今最為人熟悉的是《小桔燈》、《三寄小讀者》等被收入不同時期教材的短篇作品。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幾百萬的文字,都在說明她對祖國、對人民無比的愛心和對人類未來的充沛信心。她喜愛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經過歷史積澱下來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她熱愛生活,熱愛美好的事物,喜愛玫瑰花的神采和風骨。她的純真、善良、剛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內外讀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國人民為有冰心這樣的文學大師而自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