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集》

《飛鳥集》

《飛鳥集》是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大的影響,在世界各地被譯為多種中文字版本,是最早被譯為中文版本的泰戈爾作品之一,包括了三百餘首清麗的小詩。這些詩歌描寫小草,流螢,落葉,飛鳥,山水,河流。簡短的詩句如同陽光撒落在掛著水珠的樹葉上,又如天邊幾朵白雲在倘翔,一切都是那樣地清新,亮麗,可是其中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傑出的詩集之一,它包括325首清麗的無標題小詩。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基本信息

簡介

《飛鳥集》《飛鳥集》
泰戈爾的詩早在“五·四”之前就零零星星地被譯成中文。最初是陳獨秀的四首五言古體譯文《讚歌》選自《吉檀枷利》。之後是劉半農的白話譯文四首選自《新月集》。而第一部中文詩集則是西蒂譯的《飛鳥集》。《飛鳥集》出版之後,中國詩壇上一種表現隨感的短詩就流行了起來。如冰心作的《繁星》《春水》等。其中許多帶有哲理,晶瑩清麗的小詩贏得了不少人的喜愛。碾轉模仿的很多。幾乎影響了一代詩風。《飛鳥集》是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大的影響,在世界各地被譯為多種中文字版本,是最早被譯為中文版本的泰戈爾作品之一,包括了三百餘首清麗的小詩。這些詩歌描寫小草,流螢,落葉,飛鳥,山水,河流。簡短的詩句如同陽光撒落在掛著水珠的樹葉上,又如天邊幾朵白雲在倘翔,一切都是那樣地清新,亮麗,可是其中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用輕鬆的語句道出深沉的哲理,這正是《飛鳥集》吸引人的原因。
本書為小巧的口袋書,設計精美、製作精良。使青少年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不朽文學作品帶來的美的力量。名著名譯,值得恆久珍藏。

創作背景

《飛鳥集》創作於1913年,初版於1916年完成。《飛鳥集》其中的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詩人曾經盛讚日本俳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

泰戈爾《飛鳥集》賞析

《飛鳥集》的譯者鄭振鐸在譯完泰戈爾的這部散文詩集後,曾深情地稱它“包涵著深邃的大道理”,並形象地指出,泰戈爾的這部散文詩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叢叢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陽光下,紛紛地伸出頭來。隨你喜愛什麼吧,那顏色和香味是多種多樣的。”

的確,談泰戈爾的作品,人們總能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和進取奮鬥的精神鼓舞。他的詩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包涵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啟示,則是他的詩的主要特徵。在他的詩歌創作中,他以—顆赤子之心,謳歌的是對人民的真摯的愛,抒發出對整個大自然、整個人類,以及整個宇宙間的美好事物的讚頌。他的詩像珍珠一般閃耀著深邃的哲理光芒,不僅喚起對大自然、對人類,對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心,而且也啟示著人們如何執著於現實人生的理想追求,讓整個人生充滿歡樂與光明。

泰戈爾是印度的一位傑出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在他長達60年的文學生涯中,總共創作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個劇本,此外,還寫了大量的關於文學、語言、宗教、哲學、歷史、政治等方面的論著,為印度近代文學奠定了基礎,也為整個東方文學贏得了廣泛的世界聲譽。1913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是亞洲獲得此項獎的第一人。

《飛鳥集》創作於1913年。這部思緒點點的散文詩集,乍眼看來,其內容似乎包羅萬象,涉及的面也比較廣,然而,就是在這種對自然、對人生的點點思緒的抒發之中,詩人以抒情的彩筆,寫下了他對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從而給人們以多方面的人生啟示。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從誕生之日起,每個人就都開始了他(她)漫長而又短暫的人生旅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免會碰到許多事先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會有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那么,如何去對待它呢?是感嘆命運,還是不斷進取?這顯然是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的人生課題。讀泰戈爾的詩,顯然會使你去選擇後者,因為泰戈爾給你的人生啟示是,不要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去流淚,錯過了今天的太陽,只要你能正視黑夜,並執著於黑夜的追求,那么,閃爍在夜空中的群星,仍然會給你報答的,它會給你力量,給你信心,去勇敢地迎接或追逐明天的太陽。如果你只是感嘆自己的命運而流淚,那么,你不僅得不到群星的啟示,也會失去明天以至更久遠的太陽。

這就是泰戈爾詩歌的魅力,它告訴了你如何去做生活的強者,去對待人生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不是這樣嗎?你看,在對待愛情問題上,泰戈爾不也是這樣告誡你嗎?“不要因為峭壁是高的,而讓你的愛情坐在峭壁上。”對待愛情,必須是忠貞的,只有雙方用愛來交換,才會獲得真正的愛情。如果玩弄愛情,人為地去製造種種的愛情懸念,那勢必是讓愛情懸在峭壁之上,隨時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泰戈爾認為,美麗的愛情是會給人生增添光輝的。因此,從人生的意義上來追求美好的愛情,不就能使每個人的人生更富有樂趣么?相反,把追求愛情當作是享受,玩弄人生,那就必然是像峭壁上追逐愛情一樣,後果是不堪構想的。

泰戈爾不僅是這樣告誡人們如何對待人生,而且也通過對一些無名小卒、無名花朵的禮讚,來倡導一種為創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獻身的人生精神。像那無名的花朵,比起蕭蕭的樹葉來,它沒有那暴風雨般的聲響,而是以它質樸、華麗的沉默,顯示出內在的美,裝點著大千世界,給人們帶來芬芳。人們不會因為那富麗堂皇的牡丹和絢麗多彩的菊花,而去卑視無名的小花。小花自有小花的性格,小花自有小花的芬芳,她純潔、簡樸、沉靜,不就是那默默地為人生而獻身的精神體現么?又像那綠葉,儘管它沒有果實事業的尊貴,沒有花的事業的美麗,可是,它的價值不就體現在為果實、為花朵的陪襯和製造綠蔭么?這種葉事業,是一種獻身的事業,人們不會輕視這種事業的,因為沒有葉的事業,也沒有果實的事業,沒有花朵的事業。泰戈爾深深感到,這種默默獻身的精神是無愧於人生的,正如“綠草是無愧於它所生長的偉大世界的”那樣,它的內在價值永遠顯示出人生的光輝。

有了這種人生的獻身精神和進取奮鬥精神,整個人生不僅顯示出它的價值和意義,而且也充分地顯示出世界的主宰――人的本質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從而使人們增強生活的信念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泰戈爾說:“群星不怕顯得像螢火蟲那樣”,這就說明了人的本質力量的永恆性。正直、高尚、純潔的人,可能會一時被他人誤解,但是不會永遠被誤解,正如中國的民間諺語所說:“金子到哪裡都是閃光的。”是的,崇高的人格永遠顯示出它崇高的本色。這就是泰戈爾人生哲學的重要特徵之一。儘管“曾經受過苦,曾經失望過,曾經體會過‘死亡’”,人們也仍然會以生活在這個世界裡為樂,因為生活喚起了人們對人生的熱愛。

泰戈爾無疑是一位哲人,他給人的哲理啟示是具有多方面的人生涵義的。鄭振鐸曾說:“泰戈爾的歌聲雖有時沉寂,但是只要有人類在世上,他的微妙幽宛之詩,仍將永遠是由人的心中唱出來的。”是的,泰戈爾的詩,是從他心底里流出來的,是他對人生深層領略的真誠感受,正如一位印度人所說:“他是我們中的第一人:不拒絕生命,而能說出生命之本身的,這就是我們所以愛他的原因了。”

名家點評

好書,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藏書十萬冊,有些書不值得看,有些書已經過時,有些書寫得還沒我好。泰戈爾這本《飛鳥集》。成書已有92年,現在讀來,仍像是壯麗的日出,書中散發的哲思,有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
著名歷史學家、作家、政論家李敖

詩人簡介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

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遊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他的詩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內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寫自然和生命。在泰戈爾的詩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樣性就是歡樂的原因。同時,他所表達的愛(包括愛國)也是他的詩歌的內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是泰戈爾的詩。維爾弗德·歐文和威廉·勃特勒·葉芝被他的詩深受感動,在葉芝的鼓勵下,泰戈爾親自將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飢餓的石頭”)譯成英語,1913年他為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在印度獨立運動的初期支持這個運動,但後來他與這個運動疏遠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他反對英國在印度建立起來的教育制度,反對這種“人為”的、完全服從的、死背書、不與大自然接觸的學校。為此他在他的故鄉建立了一個按他的構想設計的學校,這是維斯瓦-巴拉蒂大學的前身。

在他的詩歌中,泰戈爾也表達出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沒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他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寫至今為止是這類描述中最細膩的之一。
泰戈爾作品簡介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政、經範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民眾喜愛。其重要詩作有詩集《故事詩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飛鳥集》(1916)、《邊緣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說有短篇《還債》(1891)、《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1894),中篇《四個人》(1916),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妹》(1932);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紅夾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

泰戈爾生平簡介

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戴賓德納特·泰戈爾是聞名的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會名流。泰戈爾在這樣一個文壇世家環境的薰陶下,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才華橫溢的泰戈爾從小就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1886年,他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大中國小必選的文學教材。這期間,他還撰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政論文章。

1901年,泰戈爾在聖地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的學校。這所學校在1912年發展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

1905年,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為今日印度的國歌。1910年,泰戈爾發表長篇小說《戈拉》。1916年,發表長篇小說《家庭和世界》,熱情歌頌爭取民族獨立的愛國主義精神。1912年,泰戈爾以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金。1913年發表為人們所熟知的《飛鳥集》和《園丁集》。

1924年曾來過中國,泰戈爾回國後,撰寫了許多文章,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泰戈爾的一生是在印度處於英國殖民統治的年代中度過的。祖國的淪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慘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爾的心靈深處,愛國主義的思想一開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強烈地表現出來。他雖然出身於富貴家庭、生活在矛盾錯綜複雜的社會裡,但他的愛憎是分明的,創作思想是明確的,始終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獨立運動高潮時,寫信給英國總督表示抗議殖民統治,並高唱自己寫的愛國詩歌領導示威遊行。他還曾堅決拋棄英國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權。印度人民尊崇他、熱愛他,稱他為詩聖、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靈魂。

泰戈爾不是個狹隘的愛國主義者。他對於處在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下的各國人民一貫寄予深切的同情,並給予有力的支持。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曾多次出國訪問,並與世界各國文化名人一起組織反戰的和平團體。30年代,當德、意、日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泰戈爾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聲疾呼:“在我離去之前,我向每一個家庭呼籲——準備戰鬥吧,反抗那披著人皮的野獸。”就這樣,直到1941年8月7日泰戈爾在加爾各答逝世,他一直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這位舉世聞名、多才多藝的作家,在漫長的六十多年創作生涯里,共寫了五十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一百餘篇短篇小說,二百多個劇本和許多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文以及回憶錄、遊記、書簡等。其中1921年問世的著名詩集《吉檀迦利》,使泰戈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故事詩》和《兩畝地》是印度人民喜聞樂見、廣為傳誦的不朽詩篇。膾炙人口的《喀布爾人》、《素芭》和《摩訶摩耶》均為世界短篇小說的傑作。《贖罪》、《頑固堡壘》、《紅夾竹桃》等都是針對當時印度社會現實予以無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戲劇劇本。

泰戈爾不僅是一位造詣很深的作家、詩人,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一生共創作了二千餘首激動人心、優美動聽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創作的不少熱情洋溢的愛國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義統治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這首歌,於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泰戈爾70高齡時學習作畫,繪製的1500幀畫,曾作為藝術珍品在世界許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爾與世長逝,享年81歲。

泰戈爾家庭背景簡介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是向西方介紹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紹到印度的很有影響的人物。

生平:1861年5月7日生於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於同地。家庭屬於商人兼地主,婆羅門種姓。祖父德瓦爾格納特·泰戈爾和父親戴本德拉納特·泰戈爾都是社會活動家,支持社會改革。泰戈爾進過東方學院、師範學校和孟加拉學院,但沒有完成正規學習。他的知識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師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為多。他從13歲開始詩歌創作,14歲發表愛國詩篇《獻給印度教徒廟會》。1878年,他遵父兄意願赴英國留學,最初學習法律,後轉入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1880年回國,專事文學創作。1884年,離開城市到鄉村去管理祖傳田產。1901年,在孟加拉博爾普爾附近的聖地尼克坦創辦學校,這所學校於1921年發展成為交流亞洲文化的國際大學。1905年後民族解放運動進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對孟加拉分割的決定,形成轟轟烈烈反帝愛國運動。泰戈爾去加爾各答投身運動,義憤填膺,寫出大量愛國詩篇。但不久同運動其他領袖發生意見分歧,他不贊成民眾焚燒英國貨物、辱罵英國人的“直接行動”,而主張多做“建設性”工作,如到農村去發展工業、消滅貧困愚昧等。他於1907年退出運動回聖地尼克坦,過隱居生活,埋頭創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頌》,1911年出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聞名世界文壇。加爾各答大學授予他博士學位。英國政府封他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先後10餘次遠涉重洋,訪問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傳播和平友誼,從事文化交流。1919年,發生阿姆利則慘案,英國軍隊開槍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爾聲明放棄爵士稱號,以示抗議。1930年,他訪問蘇聯,寫有《俄國書簡》。他譴責義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支持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反對法西斯頭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寫文章斥責希特勒的不義行徑。他始終關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運,支持人類的正義事業。
泰戈爾家族

祖父:德瓦爾伽納塔,生於一七九四年。機靈、勇敢、瀟灑、富有天才,一個商業“王子”,奢恥豪華。

父親:代溫德拉納特,在社會上被稱為“大仙”,由於簡樸純潔。生於一八一七年,哲學家,社會改革者。

母親:夏勒達黛維,具有忍耐等優秀品質和擅長操持家務的人,使別人成為偉大人物而自己只留下半絲印記。

大哥:德維瓊德拉納特,大學者、詩人、音樂家、哲學家和數學家,長詩《夢遊》能與斯賓塞的《仙后》妣美,被稱為孟加拉的不朽著作。創造了孟加拉速記體,最早把鋼琴引入孟加拉音樂。他詩歌創作里的獨特而勇敢的實驗,在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心靈發展上烙下了深刻的印痕。

二哥:薩特因德拉納特,梵文學家,最早把馬拉提虔誠詩介紹給孟加拉讀者,在羅賓德拉納特發展上所烙下的影響是深刻、細緻和永的。他的妻子是第一個打破印度婦女傳統生活方式的人,女兒英迪拉•戴維是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音樂創作的權威評論家。

三哥:海明德拉納特,早逝,是教育羅賓德拉納特用祖國語言的人。

四哥:巴楞德拉納特,早逝,孟加拉文壇上贏得了不可磨滅地位的作家。

五哥:喬迪楞德拉納特,那個時代最有天才的人,一位富有激情的音樂家、詩人、劇作家和藝術家,在羅賓德拉納特的理智和詩才上,留下了影響。

大姐:蘇達米妮,羅賓德拉納特的撫養人。

五姐:斯瓦爾納庫馬莉,富有才幹的音樂家和女作家,孟加拉第一位女長篇小說家。

其他姐姐:希楞默依•黛維作為社會服務者而聞名於世。

薩勒拉•黛維女作家、音樂家、民族獨立運動的積極參加者。

泰戈爾創作

在長達近70年的創作活動中,泰戈爾共寫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大量關於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還創作了1500餘幅畫和2000餘首歌曲,其中1首為印度國歌。

13歲以後 ,泰戈爾發表了長詩《野花》、《詩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詩集《暮歌》、《晨歌》、《畫與歌》,還有戲劇和長篇小說。戲劇和小說多取材於史詩和往世書,詩歌富於浪漫主義色彩。1886年,詩集《剛與柔》出版,標誌著他在創作道路上進入面向人生與現實生活的時期。詩集《心中的嚮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獨特風格開始形成。這一時期還寫了劇本《國王與王后》和《犧牲》,反對恢復婆羅門祭司的特權和落後習俗。19世紀90年代是泰戈爾創作的旺盛時期。從1891年起,在他主編的《薩塔納》雜誌上,發表《摩訶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說,主要是反對封建壓迫,揭露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現象。他發表了《金帆船》、《繽紛集》、《收穫集》、《夢幻集》、《剎那集》5部抒情詩集,1部哲理短詩《微思集》和1部《故事詩集》。收入《繽紛集》的敘事詩《兩畝地》是作者民主主義思想的最高表現。從《剎那集》起,他開始用孟加拉口語寫詩。他的第二部英譯詩集《園丁集》里的詩大多選自這一時期作品。

20世紀初泰戈爾遭遇到個人生活的不幸,喪偶、喪女、喪父的悲痛與傷感在詩集《回憶》、《兒童》和《渡船》中有真實記錄。他另有兩部長篇小說《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長篇小說《戈拉》發表,它反映了印度社會生活中的複雜現象,塑造了爭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戰士形象;歌頌了新印度教徒愛國主義熱情和對祖國必獲自由的信心,同時也批判他們維護舊傳統的思想;對梵社某些人的教條主義、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撻。這期間還寫了象徵劇《國王》和《郵局》及諷刺劇《頑固堡壘》。1910年,孟加拉文詩集《吉檀迦利》出版,後泰戈爾旅居倫敦時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獻集》里的部分詩作譯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譯本出版,泰戈爾成為亞洲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進入另一創作高潮,發表詩歌《歌之花環》、《頌歌》、《白鶴》、《逃避》,中長篇小說《四個人》與《家庭與世界》。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仍堅持寫作,發表劇本《摩克多塔拉》、《紅夾竹桃》,長篇小說《糾紛》、《最後的詩篇》及一些詩作。30年代他又陸續出版長篇小說《兩姐妹》、《花圃》、《四章》;戲劇《時代的車輪》、《紙牌王國》;詩集《再一次》、《邊緣集》和政治抒情詩《禮佛》等。1941年4月,他寫下最後遺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機》,對英國殖民統治進行控訴,表達了對民族獨立的堅定信念。

《泰戈爾作品集》中譯本

思想發展與藝術成就泰戈爾生逢急劇變革的時代,受到印度傳統哲學思想和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但他世界觀最基本最核心部分還是印度傳統的泛神論思想,即“梵我合一”。在《繽紛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觀念。他對神的虔誠是和對生活、國家與人民的愛融合在一起的。但這使他的詩歌也蒙上了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另外,他提倡東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質文明。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滿了矛盾而表現在創作上。綜觀泰戈爾一生思想和創作發展,可大體分3個階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後,他積極參加反英政治活動,歌頌民族英雄,宣揚愛國主義,提倡印度民族大團結。②隱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積極參加民族運動,愛國主義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內容強的詩歌被帶有神秘意味的詩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徵主義、唯美主義詩歌的影響,宣揚的是愛與和諧。③從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開始直至逝世,他又開始關心政治,積極投入民族解放鬥爭,作品的內容又充滿了政治激情,視野也開闊了,對世界和人類都十分關心。可以說,泰戈爾一生的創作既有“菩薩慈眉”,也有“金剛怒目”。他的詩歌受印度古典文學、西方詩歌和孟加拉民間抒情詩歌的影響,多為不押韻、不雕琢的自由詩和散文詩;他的小說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又有創新,特別是把詩情畫意融入其中,形成獨特風格。

泰戈爾與中國泰戈爾一貫強調印中兩國人民團結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寫了《死亡的貿易》一文,譴責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毒害中國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發表談話,抨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行動。1924年,他訪問中國,回國發表了《在中國的談話》。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以後,他屢次發表公開信、談話和詩篇,斥責日本帝國主義,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鬥爭。中國作家郭沫若、鄭振鐸、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創作,大多受過他的影響。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國。幾十年來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譯本和評介著作為數很多。1961年為紀念他的百歲誕辰,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爾作品集》。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孟加拉語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生於加爾各答市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父親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社會活動家,六個哥哥也均獻身於社會改革和文藝復興運動。泰戈爾自幼厭惡正規學校的教育,靠親職教育和刻苦自學度過少年時代,1878年去英國學法律,後轉入倫敦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

泰戈爾童年時代即嶄露詩才,他的愛國詩篇《給印度教徒廟會》(1875)發表時,年僅14歲。1880年,19歲的泰戈爾便成為職業作家。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詩集《暮歌》(1882)、《晨歌》(1883),還有戲劇和小說等作品。這些早期傷品的特點是夢幻多於現實,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90年代是泰戈爾創作的旺盛期,詩集《心中的嚮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著名詩篇《兩畝地》(1894)的發表,標誌著泰戈爾從宗教神秘主義走向深刻的人道主義。這一時期的詩作還有《金帆船》(1894)、《繽紛集》(1896)第5部抒情詩集和一部《故事詩集》(1900)。此外,他還創作了6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的《素芭》(1893)、《摩訶摩耶》(1892)、《最活著,還是死了?》(1892)等被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傑作之林。

1901年,泰戈爾為改造社會創辦了一所學校,從事兒童教育實驗。1912年,這所學校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由於英國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的第一個高潮,泰戈爾積極投身於運動並創作了許多愛國詩篇。這一時期是他創作的最輝煌時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詩集和8部英文詩集,其中《吉檀迦利》為詩人贏得世界性聲譽。這一時期重要的詩集還有《園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飛鳥集》(1916)等。1910年,泰戈爾又發表了史詩性長篇小說《戈拉》和象徵劇《國王》等。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為尋求民族解放道路,他走遍五大洲,發表了許多著名演講。這時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詩,分別收在《非洲集》(1937)、《邊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泰戈爾一生共創作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20餘種戲劇,還有大量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著和遊記、書簡等。此外,他還是位造詣頗深的音樂家和畫家,曾創作2000餘首歌曲和1500餘幀畫,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為印度國歌。

在6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繼承了古典和民間文學的優秀傳統,吸收了歐洲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的豐富營養,在創作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一代文化巨人。1913年,“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以高超的技巧,並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獲諾貝爾文學獎。英國政府封他為爵士。

1941年4月,這位曠世奇才,印度近代文學的奠基人寫下最後的遺言《文明的危機》。同年8月7日,泰戈爾於加爾各答祖宅去世。

泰戈爾代表作

詩集:詩集《暮歌》、《晨歌》、《心中的嚮往》、《兩畝地》、《金帆船》、《繽紛集》、《故事詩集》、《素芭》、《摩訶摩耶》、《最活著,還是死了?》等等

20世紀初期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壓迫,經濟上受到剝削,使這個古老國家的人民陷入貧窮、愚昧之中。為了喚醒這個沉睡的巨人,兩位偉人應運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聖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文化巨匠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

泰戈爾多才多藝,才華超人。既是作品浩繁的文學藝術大師、學識淵博的哲人、成就卓著的社會活動家,也是銳意革新的教育家。他一生所有的貢獻,不但在印度歷史上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而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泰戈爾在印度文化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而他最突出的天才的表現,恐怕就是他驚人的創作量了。他12歲開始寫詩,在60餘年的筆耕生涯中,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詩歌上千首,歌詞1200餘首,並為其中大多數歌詞譜了曲;中長篇小說12部,短篇小說200多篇,戲劇38部,還有許多有關哲學、文學、政治的論文及回憶錄、書簡、遊記等;此外還創作了2700餘幅畫。他給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一筆異常豐富的文化遺產。

1913年,“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篇;這些詩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並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便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泰戈爾被瑞典文學院授予該處度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最高榮譽,成為第一個獲得這項殊榮的亞洲作家。漫長的55年後,日本的川端康成長又一次奪取這一桂冠。泰戈爾因此而蜚聲世界。

他的詩歌體裁和題材豐富多彩,清新雋永;小說格調新穎、感染力強;戲劇種類繁多,富於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纏綿、或威武雄壯,不拘一格。在人們的印象中,泰戈爾是以偉大的“歌手與哲人”的雙重身份出現的。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西孟加拉的加爾各答,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誕生在那裡。

泰戈爾世家和拉比的童年
泰戈爾家庭原姓塔克爾(孟加拉人的尊稱,意為“聖”),泰戈爾是它的英文變稱。羅賓德拉納特的祖父德瓦卡納特“王子”。同時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流,當時許多進步人士的改革運動都得到他有力的支持。

這位“王子”的繼承人德本德拉納特不同於父親的熱衷社交,他性格內省慎思,潛心於哲學和宗教著作的研究。他兼具三種不同的氣質:對宗教的篤信,對藝術的敏感,對實際工作的精明善斷。對名氣更大的兒子,他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他的溫文爾雅、尊貴大方,博得了“瑪哈希”(意為“大聖人”)的美稱。

德本德拉納特有個龐大的家庭。他擁有15個子女。女兒婚後,女婿也長住於他家的。此外,還有一些親戚和眾多僕從。子女勻是在充分的自由和嚴格的家教、對宗教的虔敬與對美妙生活的享受緊密結合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個家庭繼承了父親所熱愛的印度文化傳統,又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常舉行哲學和宗教討論會、詩歌朗誦會,經常演戲,還有不時安排的音樂會。著名詩人、演員、音樂家和學者常常成為座上客。“瑪哈希”讓子女們自由發展各自的特長,充分發表各自的見解而不加限制,態度極開明。羅賓德拉特就降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在他的性格形成時期,從這個環境中飽吸了智慧和美的養份,“印度文藝復興的急流潮湧從他的四周澎湃而過”。

由於是父母最小的兒子,被大家暱稱為“拉比”的羅賓德拉納特成為每個家庭成員鍾愛的對象。但他並不受互溺愛,恰恰相反,這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十分簡樸。鞋子和襪子要在兒女們長到10歲時才按宗教法規批准穿用。拉比在中爾答進過4所學校,但他都不喜歡。他厭惡那種無視個性的教育制度,厭惡遠離自然的、牢籠般的教室,對教師的敵意態度和野蠻體罰更不能容忍。他喜歡的是校外的花園、池塘、春天和白雲。後來他還進過東方學院、師範學院和在孟加拉學院讀書,但都沒有完成學業。他後來致力於教育革新,與此不無關係。

相形之下,他的家庭給他的薰陶是極明顯的。拉比豐富的歷史、文學和科學知識都源自於父兄。泰戈爾家族對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和復興孟加冬天文藝具有很大貢獻。長史德威金德拉納特才華出眾,是詩人和哲學家,曾向印度介紹西方哲學。另一位史長薩迪延德拉納特是進入英屬印度行政機構的第一個印度人,懂多種語言,翻譯出版了許多梵文和孟加拉文古典著作。姐姐斯瓦納庫瑪麗是第一位用孟加拉文寫小說的女作家。五哥喬蒂林德拉納特成為一位音樂家、戲劇家、詩人和新聞記者。他長拉比13歲,對拉比的才幹十分賞識並予以鼓勵,還通過創辦文學雜誌《婆羅蒂月刊》直接引導拉比走上文壇。另外,喬蒂林德拉納特的妻子卡丹巴麗•黛薇,是一位丰姿綽約、優雅寬厚的女性。她在拉比身上傾注了深深的愛,給他布置出一個精美優雅的環境。她幾乎成了拉比理想中的人物,兩人之間有一種羅曼蒂克的眷戀。拉比就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度過一生中最愉快安適的日子。

泰戈爾與中國

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曾赴英國學習文學和音樂,十餘次周遊列國,與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畢生致力於東西文明的交流和協調。泰戈爾以詩人著稱,創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他又是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作曲家和畫家,先後完成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1500多幅畫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爾還是一位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泰戈爾以詩歌集《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誌》(《新青年》)第2期上發表他譯的《讚歌》4首。作品中“信愛、童心、母愛”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懷,獨具魅力的人格,贏得了無數中國讀者的敬仰。

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1924年,泰戈爾應孫中山先生之邀訪華,“泰戈爾熱”進入高潮。他在徐志摩家鄉時,“觀者如堵,各校學生數百名齊奏歌樂,群向行禮,頗極一時之盛。”他會見了梁啓超、沈鈞儒、梅蘭芳、梁漱溟、齊白石、溥儀等各界名流。1956年,周恩來總理回憶時說:“泰戈爾是對世界文學作出卓越貢獻的天才詩人……”他薰陶了一批中國最有才華的詩人和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受到的影響最深。郭沫若是中國新詩第一人,稱自己文學生涯的“第一階段是泰戈爾式的”。冰心是中國新文學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創作受到了泰戈爾的明顯影響,特別是詩集《繁星》和《春水》。她說:“我自己寫《繁星》和《春水》的時候,並不是在寫詩,只是受了泰戈爾的《飛鳥集》的影響,把許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裡而已。”郭沫若、冰心等人又以他們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

泰戈爾是中國讀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國作家之一,能與其匹敵的大概只有莎士比亞一人。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集》。

泰戈爾是印度近代和現代最偉大的作家,詩人,小說家,戲劇家,美術家,音樂家.1913年以英文散文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我常常想,泰戈爾就像那天際的明星。“在那裡,心是無畏的,頭也抬的高昂;在那裡,智識是自由的;……在那裡,話是從真理的深處說出;……在那裡,心靈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斷放寬的思想與行為”(吉檀迦利)這就是泰戈爾,像那啟明星帶引我們走向黎明。

提示:泰戈爾真的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詩人!

泰戈爾作品

泰戈爾是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