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書簡》

《俄羅斯書簡》

上個世紀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葉,資本主義弊端凸現,法西斯主義抬頭。東西方各國正直的知識分子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社會主義實驗場”——蘇聯。  泰戈爾在親自踏上蘇聯土地後,留下了幾十封書信,反映了他希望用“俄式革命”來救治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的迫切願望,也記錄了他對社會主義的真實感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俄羅斯書簡 (平裝)俄羅斯書簡 (平裝)

泰戈爾在蘇聯短短兩周的訪問,給他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他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家。這讓他又驚訝,又歡喜。他看到蘇聯各階層人民民眾的覺醒和建設新生活的高漲熱情,看到了蘇聯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的新型的民族關係,看到了蘇聯在惠及廣大民眾的普及教育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些都是他長期以來“一直嚮往的東西”,他怎能不滿懷喜悅、歡欣鼓舞呢?他還十分讚賞蘇維埃政權把人民民眾從宗教迷信中解放出來,因為“俄國革命者在十年內就把千百萬人從愚昧和恥辱的社會底層拯救出來,並且不僅教他們讀書識字,而且還教育他們尊重自己的人格”。他在第七封信中寫道:“不管別的國家的宗教人士怎樣譴責他們,反正我是不會譴責他們的。無神論要比宗教迷信好得多!”旗幟鮮明地站在蘇聯的一邊。

編輯推薦

在中國,泰戈爾是以詩人,文學家的聲名而家喻戶曉的。其實,泰戈爾也是位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泰戈爾生活的時代,正是英國殖民主義者加緊對印度的掠奪和印度民族意識覺醒,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時期,這樣的社會環境給泰戈爾以極大的影響。雖然他本人不是一個政治家,但他也參與了許多政治活動。並且他數十年如一日,像一個虔誠的宗教徒,不惜傾其所有,先是在祖傳的莊園,後來在什利尼克坦,身體力行從事教育和農村改造的工作,以他自己的方式介入了印度社會的歷史進程。而此時的蘇聯,作為一個完全不同於西方社會的新型國家,已進行了13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並且取得了相當的成就。這是舉世矚目的偉大的人類社會實踐。蘇聯的實踐對泰戈爾來講,無疑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他在信中將這次對蘇聯的訪問稱作是自己“今生的朝覲”。

泰戈爾作品

泰戈爾是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