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

英國首相

英國首相(Prime Minister)簡稱英揆(揆,本意即宰相),英國政府首腦,是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女王任命後正式成為首相。首相作為議會多數黨領袖能操縱議會,並且有權建議英王解散議會,宣布重新大選。歷屆首相宗教信仰各異,前26位首相是清一色的英國國教徒,雖然格拉夫頓公爵後來改信了唯一神教派。現任首相是特里莎·梅。

基本信息

英相漫談

英國第60任首相特里莎·梅英國第54任首相特里莎·梅
英國首相從沃波爾到2013一共53位,今天的首相權力越來越大,他可以選擇他的部長,他可以解散議會,如果他是保守黨人,他還可以任命黨的主席,這些手持國家大權的首相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包括一位業餘科學家、一位哲學家、一些賽馬迷和放蕩之徒、一位小說家、一位歷史學家和一員名將(分別指索爾茲伯里、巴爾福、羅斯伯里、帕麥斯頓、迪斯雷利、邱吉爾和威靈頓)一些平庸之輩和少數天才。

查爾斯·詹姆士·福克斯埃德蒙·伯克卡斯爾·雷子爵約翰·卡特雷理察·科布登喬治·寇松、歐內斯特·貝文,安奈林·比萬、休·蓋茨克爾、拉博·巴特勒等人,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健康或地位、性情或僅沒能達到政治滑竿的頂端。他們並非不具有成功者相匹敵的才華,這只是說,在選擇的過程中,必然要淘汰一些人,甚至一些最優秀的人。在大賽中只有一匹馬獲勝。

正如人們預料的那樣,英國歷任首相一直是雜家,不是明顯的才華橫溢或富有想像力,他們中間偶爾有些人也顯露出一點天才。只要想一下老皮特、勞合·喬治和邱吉爾就知道了。但總的來說,他們是一些平凡的人,這個事實沒有什麼驚奇的。巴奇霍特說過:“一位政治家就是能把第一流的人的力量和第二流的人的信條結合起來的。”換言之,由於他們的職業性質,他們的見地注定要被拉下來,降到一般人的水平。首相的職責是管理一批野心勃勃和性情多變的人---其中有些人會自認為不是他的死敵也是他的對手(例如艾德禮政府中的赫伯特·莫里森)。在艱難時刻團結一致,確保這個樂隊中的每個成員為大合奏做出貢獻。他們中間最強的一個說過:“只要我們大家說的是同一件事,我們說些什麼關係並不大。最重要是,首相必須避免情不自禁的唱獨角戲。這個職務需要很多外交手腕,甚至需要一點不老實的心機。

一個民主國家的政府重視處於同反對黨的衝突之中,首相應當給人一種印象;他是一場殘酷的鬥爭中的領袖。因此,無論他個人看法如何,他必須顯得鬥志旺盛。巴爾福就是因為這方面不成功而失去了他的保守黨中的領導地位。他必須避免討所有人喜歡,同時必須記住,他的政府像其他任何政府一樣,是由各種持不同意見的人組成的聯合體,從極左到極右,無所不有。

據調查,到柴契爾夫人為止的49位首相中,有45位都結過婚,他們大都喜歡家庭生活,並且多子多孫。其中格拉夫頓公爵前後兩次婚姻有17個孩子,而格雷伯爵查理,雖然只結了一次婚,卻有15個孩子。斯賓塞·珀西瓦爾在下院走廊上被暗殺時,就已經是12個孩子的父親了。靠和威爾斯親王打牌逐漸贏得首相位置的布特勳爵有11個孩子。

首相中大部分畢業於貴族化的各個公學,其中20位畢業於伊頓公學,22位畢業於其他公學。不少人都有大學學歷:24位畢業於牛津大學,15位畢業於劍橋大學。這兩所古老的大學為英國培養了3/4的首相。完全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六位首相,經歷頗為奇特。在滑鐵盧擊敗拿破崙的英軍統帥威靈頓公爵,當初從伊頓公學畢業後,去法國一個軍校,兩年的課程只有跳舞和騎馬,目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標準的紳士。為英國控制蘇伊士運河的迪斯雷利出生於一個猶太家庭,改信英國國教後只上了一年宗教學校。二戰時的首相邱吉爾因為在哈羅公學太偏科,只好花錢去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混文憑。

從出身來看,1834年以前的英國首相除了阿丁頓坎寧之外都出身於貴族,阿丁頓的父親是個醫生,結交甚廣。而坎寧的母親只是一個不走紅的演員,完全靠叔父的資助才完成大學學業。從皮爾開始,出生於大資產階級的人士陸續掌權。皮爾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富有的棉紡業大亨,他的政敵戲稱他為“珍妮紡織機。”從一定意義上講,他的家庭也確實是英國工業革命的產物,同屬這一階層的還有格萊斯頓,他的父親靠販賣奴隸成了海運巨商。20世紀初的亨利·坎貝爾·班納曼組閣後,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人漸漸的贏得許多勝利,後面的首相包括勞合·喬治、張伯倫、希斯和柴契爾夫人都是這一階層的。所謂中產階級,主要是指他們的精神面貌而不是財產。這些人不是靠家庭的聲望和財力,而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攀上了權利的頂峰。所有這些首相中,只有一個是真正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他就是麥克唐納,麥克唐納的父親是蘇格蘭的一個佃農,母親是一個女僕。他自己基本上靠自學成材,後來當選為工黨主席,通過競選成為首相。

更令人驚奇的是,49位首相當中,竟然有15位追溯到同一個祖先。此人是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一個普通鄉紳喬治·維利爾斯。他有一個相貌英俊的兒子,也叫喬治·維利爾斯,後來深得英王詹姆斯一世寵信,30歲時連跳幾級成了白金漢公爵,他後來是查理一世的密友,因聲名狼借而於1628年被一個清教徒刺殺。喬治·維利爾斯的15個首相後代中,有些政績平庸,也有些傑出人才,比如皮特父子,羅素勳爵,還有邱吉爾、艾登和霍姆。就連當今女王伊麗薩白二世也和這個家族有血緣關係。另外,小說家亨利·菲爾丁和著名數學家貝特蘭·羅素也都是維利爾斯的後人。

制度由來

英國第53任首相卡梅倫英國第53任首相卡梅倫
英國內閣的首腦。按慣例由英王任命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後 ,1714 年德意志漢諾瓦選舉喬治一世繼承英國王位。他因不懂英語,不諳英國國務,1717年起停止參加內閣會議。

1714年,英國女王安妮駕崩無嗣,在喬治一世的前面還有五十位血緣關係和安妮女王更接近的貴族,但他們都是天主教徒,不能繼承英國王位,喬治一世則是血緣和安妮女王最接近的新教徒貴族,所以根據1714年的遺囑繼承英國王位,稱喬治一世,成為漢諾瓦王室的第一位國王,也是一個母語是德文,而且無法使用流利英文的國王。他敕命輝格黨領袖羅伯特·沃波爾為內閣首領,自己並不出席內閣會議。並從此開創了英國君主不出席先例,會議改由國王令一名親信大臣主持,成為了英國首相制度的開端。

名稱來源

英國第58任首相戈登·布朗英國第52任首相戈登·布朗
1721年下院多數黨領袖財政大臣,領袖羅伯特·沃波爾爵士被英王喬治一世任命為內閣首領,是為英國首相一職之始,但職位正式名稱並非首相(Prime Minister),而是“首席財政大臣”。 此後,內閣通常由第一財政大臣主持。但不是絕對的,老皮特就是以掌璽大臣出任首相的。首相的地位和名稱是1783年的小皮特內閣正式確定下來的 。1878年首相迪斯累里簽訂《柏林條約》時 ,首相名稱第一次見於公文。早期,首相多由貴族議員出任,後來下院議員任首相者居多。1902年起形成首相只能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並由英王任命的憲法慣例。

1905年,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爵士(Sir Henry Campbell-Bannerman)獲任命為英國首相。在任命他的英王敕令上,首相(Prime Minister)一詞首次出現,成為一個正式的英國官銜。至1937年《國王大臣法》頒布,首相一詞始為法律確認。

按照慣例,議會大選後,即由英王召見多數黨領袖,任命其為首相併授權組閣。首相從本黨議員中提出閣員名單 ,請英王任命。大臣分閣員大臣和非閣員大臣。參加內閣的閣員大臣只是政府中的部分大臣,閣員人數由首相確定,組成人數經常變動。參加內閣的除首相外,通常有外交、國防 、財政、內政等 重要部門的大臣,不擔負某一具體部門首長的大法官、樞密院院長、掌璽大臣,主管地區事務的蘇格蘭事務大臣、威爾斯事務大臣、北愛爾蘭事務大臣。內閣會議之前,首相有時就重要政策方針先召集少數親近大臣開會討論,稱小內閣或內內閣。

內閣職權主要包括:對提交議會的政策作出最後決定 ;按照議會規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權力;協調和確定政府各部的職權。此外,在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時,有權採取緊急行動。 內閣下設各種常設委員會和臨時委員會。除個別委員會外,其組成和職權範圍均系機密,該屆任期內不得泄露。辦事機構設辦公廳,主管安排議事日程,溝通內閣與政府各部等重要的內部行政事務。內閣會議由首相隨時召集,議會會期內一般每周開會1~2次。會議內容保密,會上討論不作記錄,也從不進行表決,最後由首相按自己的觀點歸納成決定。內閣成員對政府政策和行動負連帶責任。不論閣員是否存在意見分歧,對外必須保持一致。

現任首相

菲利普·梅(左)和特里莎·梅(右)菲利普·梅(左)和特里莎·梅(右)
特里莎·梅,1956年10月1日出生,特里莎·梅的丈夫是菲利普·梅。2016年7月13日,特里莎·梅成功當選英國首相,接任卡梅倫,並成為續柴契爾之後的英國第二任女首相。

從牛津大學畢業後,特里莎·梅曾在英國中央銀行擔任顧問,之後出任倫敦市議會議員長達10年,1997年首次獲選國會議員,她曾於2002年到2003年擔任保守黨第1位女性主席,並在黨員大會中直言,保守黨被批評是令人厭惡的政黨,呼籲保守黨傾聽民意,進行改革。
隨後,特里莎·梅在影子內閣陸續出任教育大臣、運輸大臣、文化大臣、就業與養老金大臣等職務,2010年5月掌管內政部,是過去6年來最資深的內閣官員。

英國黨派

輝格黨 托利黨或保守黨保守黨自由黨工黨國民內閣 聯合內閣

歷任首相

英國首相

入職時間

離職時間

所屬黨派

羅伯特·沃波爾(或稱華波爾)爵士

1742年起成為奧爾福德(Orford)伯爵

1721年4月4日

(1730年5月15日)

1742年2月11日

輝格黨

威爾明頓伯爵

1742年2月16日

1743年7月2日

輝格黨

亨利·佩爾漢姆

1743年8月27日

1754年3月7日

輝格黨

紐卡斯爾公爵

1754年3月16日

1756年11月16日

輝格黨

德文郡公爵

1756年11月16日

1757年6月25日

輝格黨

紐卡斯爾公爵

1757年7月2日

1762年5月26日

輝格黨

比特伯爵

1762年5月26日

1763年4月16日

托利黨

喬治·格倫維爾

1763年4月16日

1765年7月13日

輝格黨

羅金漢侯爵

1765年7月13日

1766年7月30日

輝格黨

查塔姆伯爵(老皮特)

1766年7月30日

1768年10月14日

輝格黨

格拉夫頓公爵

1768年10月14日

1770年1月28日

輝格黨

諾斯勳爵

1770年1月28日

1782年3月22日

托利黨

羅金漢侯爵

1782年3月27日

1782年7月1日

輝格黨

謝爾本伯爵

1782年7月4日

1783年4月2日

輝格黨

波特蘭公爵

1783年4月2日

1783年12月19日

托利黨/福克斯-諾斯聯合內閣

小威廉·皮特

1783年12月19日

3月14日 1801年

托利黨

亨利·阿丁頓

3月17日 1801年

5月10日 1804年

托利黨

小威廉·皮特

5月10日 1804年

1月23日 1806年

托利黨

格倫維爾勳爵

2月11日 1806年

3月31日 1807年

輝格黨/Ministry

of All the Talents

(聯合內閣)

波特蘭公爵

3月31日 1807年

10月4日 1809年

托利黨

斯潘塞·帕西瓦爾

10月4日 1809年

5月11日 1812年

托利黨

利物浦伯爵

6月9日 1812年

4月10日 1827年

托利黨

喬治·坎寧

4月10日 1827年

8月8日 1827年

托利黨

戈德里奇子爵

8月31 1827年

1月22日 1828年

托利黨

亞瑟·韋爾斯利 (威靈頓公爵)

1月22日 1828年

11月22日 1830年

托利黨

格雷伯爵

11月22日 1830年

7月16日 1834年

輝格黨

墨爾本子爵

7月16日 1834年

11月17日 1834年

輝格黨

威靈頓公爵

(caretaker)

11月17日 1834年

12月9日 1834年

保守黨

羅伯特·皮爾爵士

12月10日 1834年

4月18日 1835年

保守黨

墨爾本子爵

4月18日 1835年

8月30日 1841年

輝格黨

羅伯特·皮爾爵士

8月30日 1841年

6月30日 1846年

保守黨

約翰·羅素勳爵

(afterwards PM as Earl Russell)

6月30日 1846年

2月23日 1852年

輝格黨

德比伯爵

2月23日 1852年

12月19日 1852年

保守黨

阿伯丁伯爵

12月19日 1852年

2月6日 1855年

Peelite/聯合內閣

帕爾姆斯頓子爵

2月6日 1855年

2月20日 1858年

輝格黨

德比伯爵

2月20日 1858年

6月12日 1859年

保守黨

帕爾姆斯頓子爵

6月12日 1859年

10月18日 1865年

自由黨

約翰·羅素伯爵

(previously PM as Lord John Russell)

10月29日 1865年

6月28日 1866年

自由黨

德比伯爵

6月28日 1866年

2月27日 1868年

保守黨

班傑明·迪斯雷利

2月27日 1868年

12月3日 1868年

保守黨

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12月3日 1868年

2月20日 1874年

自由黨

班傑明·迪斯雷利

(1876年後稱比肯斯菲爾德伯爵)

2月20日 1874年

4月23日 1880年

保守黨

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4月23日 1880年

6月23日 1885年

自由黨

索爾茲伯里侯爵

6月23日 1885年

2月1日 1886年

保守黨

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2月1日 1886年

7月25日 1886年

自由黨

索爾茲伯里侯爵

8月3日 1886年

8月15日 1892年

保守黨

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8月15日 1892年

3月5日 1894年

自由黨

羅斯貝利伯爵

3月5日 1894年

6月25日 1895年

自由黨

索爾茲伯里侯爵

6月25日 1895年

7月12日 1902年

保守黨

亞瑟·貝爾福

7月12日 1902年

12月5日 1905年

保守黨

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爵士

12月5日 1905年

4月7日 1908年

自由黨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4月7日 1908年

12月7日 1916年

英國自由黨

(afterwards Coalition)

戴維·勞合·喬治

12月7日 1916年

10月23日 1922年

國家自由黨/ 聯合內閣

安德魯·伯納爾·勞

10月23日 1922年

5月22日 1923年

保守黨

斯坦利·鮑德溫

5月22日 1923年

1月22日 1924年

保守黨

拉姆齊·麥克唐納

1月22日 1924年

11月4日 1924年

英國工黨

斯坦利·鮑德溫

11月4日 1924年

6月5日 1929年

保守黨

拉姆齊·麥克唐納

6月5日 1929年

8月24日 1931年

英國工黨

拉姆齊·麥克唐納

8月24日 1931年

6月7日 1935年

National Labour/國民內閣

斯坦利·鮑德溫

6月7日 1935年

5月28日 1937年

保守黨/國民內閣

尼維爾·張伯倫

5月28日 1937年

5月10日 1940年

保守黨/國民內閣

溫斯頓·邱吉爾

1940年5月10日

1945年5月23日

保守黨/聯合內閣

溫斯頓·邱吉爾

1945年5月23日

1945年7月26日

保守黨/過渡政府

克萊門特·艾德禮

1945年7月26日

1951年10月26日

工黨

溫斯頓·邱吉爾爵士

1951年10月26日

1955年4月6日

保守黨

安東尼·艾登爵士

1955年4月6日

1957年1月10日

保守黨

哈羅德·麥克米倫

1957年1月10日

1963年10月19日

保守黨

亞歷克·道格拉斯-霍姆Alec Douglas-Home

(從1963年起稱道格拉斯-霍姆爵士)

1963年10月19日

1964年10月16日

保守黨

哈羅德·威爾遜

1964年10月16日

1970年6月19日

工黨

愛德華·希思

1970年6月19日

1974年3月4日

保守黨

哈羅德·威爾遜

1974年3月4日

1976年4月5日

工黨

詹姆斯·卡拉漢

1976年4月5日

1979年5月4日

工黨

瑪格利特·柴契爾

1979年5月4日

1990年11月28日

保守黨

約翰·梅傑

1990年11月28日

1997年5月2日

保守黨

托尼·布萊爾

1997年5月2日

2007年6月27日

工黨

戈登·布朗

2007年6月27日

2010年5月11日

工黨

戴維·卡梅倫

2010年5月11日

2016年7月13日

保守黨/聯合內閣

特里莎·梅 2016年7月13日 至今 保守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