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現代漢語字典]

新華字典[現代漢語字典]
新華字典[現代漢語字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1953年在《伍記小字典》的基礎上由新華辭書社編撰而成,主編魏建功。《新華字典》最初的版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10餘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本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的小型字典。1953年新華辭書社編,主編者為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1901~1980)。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一版,按注音字母順序排列;以後續有修訂,改用漢語拼音字母順序,轉由商務印書館重排出版。《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堪稱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新華字典》第十一版已於2011年7月出版發行。在最新版本的《新華字典》中,新增了800多個正字頭,另外,還增加了1500多個繁體字和500多個異體字。2016年4月12日,金氏世界紀錄有關負責人正式確認《新華字典》是世界“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

基本信息

編撰歷程

(圖)《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最早的名字叫《伍記小字典》 。但未能編纂完成。

1950年5月23日葉聖陶北京大學商調該校中文系系主任魏建功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籌建主持“新華辭書社”,著手《新華字典》編寫工作

1950年10月,隨著新華辭書社的正式成立,《新華字典》正式開始重編。其凡例完全採用《伍記小字典》。主編者為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

1951年8月,《新華字典》初稿結稿,

1952年7月11日金燦然、葉聖陶、魏建功等共談重新改定後的《新華字典》印發的部分徵求意見稿。

1953年7月6日,正式發到印刷廠排字。

1953年12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華字典》按注音字母順序排列

1954年7月初,進行首次修訂,改音序排列為部首排列。部首排列的《新華字典》1954年11月付印,發行20萬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華字典》由魏建功寫書名。

1956年新華辭書社併入中科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以後續有修訂,改用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新華字典》也轉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66年文革開始,《新華字典》的版被毀。周恩來總理指示“一定要有字典”後,1971年商務印書館從鹹寧幹校抽調了一批有經驗的老專家回京,做了《新華字典》的修訂工作。從1971年到1992年中間的20年,《新華字典》的組織修訂和維護完全由商務印書館自己負責。

1998年商務印書館有了專有出著作權的意識,把全國印刷權收回。每次《新華字典》開印都是50萬冊、100萬冊。

截至2009年,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10餘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其中商務印書館印製了204個印次),總發行量突破4億冊,為當時世界出版史上字典的最高發行量。

截至2011年7月,共發行11個版本。

出版背景

新華字典,顧名思義,就是新中國出版的字典。
1950年5月23日,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馳函北京大學校長,商調在該校中文系當系主任的魏建功到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來籌建主持“新華辭書社”,著手早有計議的《新華字典》編寫工作。此項工作,不僅是魏建功、葉聖陶等人計議中要幹的事,也是“新形勢”的急需。——“新政權”得有自己人弄出的普及性字典,讓“新社會”的讀者廣泛使用。
不出一個月,魏建功在北京大學的職務得以解除,來到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組建“新華辭書社”。起初,所謂“新華辭書社”只有魏建功和蕭家霖兩個人,不久蕭家霖的夫人也加入了,再後來杜子勁又加入了。似乎早期“新華辭書社”就只這么幾個成員,葉聖陶代表國家出版機構“領導”著這個“新華辭書社”。
“新華辭書社”的工作於1950年8月10日正式展開了之後,同年10月9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才召開“成立會”,葉聖陶兼任社長,實際也成為《新華字典》的終審
1951年3月17日上午,“新華辭書社”開社務會議,議定《新華字典》與1951年9月底完稿。這個時間要求倒是達到了,該年8月29日下午3點“新華辭書社”舉行社務會議時,《新華字典》初稿早已結稿,但修訂進度甚緩。為了趕速度,社內同仁的工作有所調整。調整之後,仍處於緊張狀態,1951年11月29日下午的社務會議,再次鼓勁,力爭1952年6月修訂完工,年底出版。
這一次的規劃落空了。
1952年7月11日,金燦然、葉聖陶、魏建功等共談重新改定後的《新華字典》印發的部分徵求意見稿,結果都發現問題多多;讀者對象不明確、體例有點亂等等。更要命的是雖說“新華辭書社”已“發展”至十多個人,但能動筆寫稿的人極少,魏建功、蕭家霖又都不寫稿,只做“審訂”工作,連葉聖陶也只好嘆氣:“欲求成稿之完善,實甚難。”
改、改,不停地改!到了1953年1月中旬,看終審的葉聖陶仍在搖頭:“字典總覺拿不出去,尚須修改。”這年的2月21日,魏建功再一次求助葉聖陶,讓他為“編輯同仁”講今後如何修改,力爭6月完稿、7月付排。
實際上,最後均由葉聖陶逐字改定,於1953年7月6日正式發到印刷廠排字。一周后,由葉聖陶改定了魏建功、蕭家霖寫的《新華字典》宣傳稿。《新華字典》的排版格式是1953年7月17日下午商量一次,10天后又商量一次才定下來的。之後便是讀校樣。但在葉聖陶這裡卻是“流水作業”,他於1953年7月29日才把《新華字典》全稿審改完畢。8月22日,葉聖陶審讀魏建功和蕭家霖起草的檢字表,也覺不完善,28日與二位商量後才定。
魏建功寫的《新華字典》的《凡例》,也被葉聖陶判為“瑣瑣”、“達意不甚明暢”,又得改。
1953年12月4日《新華字典》終於完工,即將出版。總結《新華字典》初稿乃至修訂過程,葉聖陶覺得“計畫未前定,隨時變更,耗力甚多,而又未能作好”。1953年12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華字典》是依音序排列的,著作權頁上說是一次印了十萬冊,但葉聖陶日記上寫的是300萬冊。
1954年7月初,“十萬冊”音序排列的《新華字典》已經賣完,葉聖陶雖然認為“此字典實不能令人滿意”,但又無法另編,只好同意“酌量修訂”。決定改音序排列為部首排列。因為忙,也確實因為初版的這本《新華字典》讓近六十歲的葉聖陶飽嘗辛苦,他不再過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版修訂的《新華字典》,而是交由魏建功、惲逸群負責。部首排列的《新華字典》1954年11月才付印,發行20萬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華字典》由魏建功寫書名。之後,《新華字典》就轉到商務印書館去了。

創新精神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
這本字典頗具創新精神,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 方面
1、全書按音序排列,另附《部首檢字表》。書中採用的 部首 與一般字典基本相同,但略有改動,共有189部。 如舊日字典的肉部、艸部、高部、鼓部、 齊部、龜部等都並省,而有些舊日字典根據《說文解字》、篆書的寫法不分的,這本字典里都按楷書的寫法分為兩部,如“刀”與“刂”,“火”與“灬”,“心”與“忄“,“水” 與“氵”,便於查檢。這種辦法在中國字典中是前所未有的。
2、所收單字有8500個左右,在單字訓解之下連帶加出的複音詞和詞組有3200多個。複音詞和詞組都加有標誌,這樣就兼有簡單詞典之用。
3、在釋義中分別標出引申義、比喻義和轉義,使讀者能進一步 理解 多義詞不同語義轉變之間的關係,對研究詞義的發展頗為有用。這是編者用心之所在,也是其他字典所不曾有的。
4、這本字典第一版有不少名物的插圖,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所解釋的內容(後來重排刪去)。

歷史作用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
第一版《新華字典》編纂於1953年,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新世界的建立者們將這部“小字典”的編纂,視為新的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肩負規範現代漢語的 職責 ,也要擔當掃除文盲的任務。“今天我們還應當提倡這種大學者編小字典的‘新華風格’,提倡名家大家面向大眾、力於普及的學術風氣。”總結《新華字典》走過的50年曆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這樣說。“《新華字典》一問世就為人民民眾學習文化、普及基礎教育服務,這種貼近民眾的主動追求,成就了這本小字典可貴的人民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教育部副部長王湛這樣解析小字典創造的奇蹟。新華字典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辭書”,同時,也是中國辭書史上修訂頻率最高的辭書。50年來,伴隨社會的進步和時代變化,這本詞典整整 修訂 了10次。“字典雖小乾坤大,甘苦幾多心自知”。每一次修訂都要在字詞上“咬文嚼字”,都要在內容上“與時俱進”,都要在形式上“革故鼎新”。
《新華字典》是第一部完全用白話釋義、白話舉例的 字典 。它鞏固了旨在推廣漢民族共同語口語的國語運動和旨在提倡書面上用表達口語的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白話文運動的成果,並以字典的形式使之得以確立、推廣和發揚光大。《新華字典》是我國第一部以辭彙規範和運用為旨歸的字典。“編寫的目的主要是想讓讀者利用這本字典,對祖國語文的辭彙能得到正確的理解,並且知道辭彙現代化和規範化的用法,在書面上和口頭上都能正確地運用。”

獲得榮譽

2016年4月12日下午,在倫敦總部舉行的金氏世界紀錄發布儀式上,金氏世界紀錄全球高級副總裁馬克·弗里加迪正式確認,《新華字典》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截至2015年7月28日,《新華字典》在全球發行量高達5.67億本。它是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也是全球各國和地區漢語學習者的必備工具書。馬克·弗里加迪說:“在過去的一年間,我們的團隊為這兩項紀錄進行了大量的數據調查、匯總、審核工作。”“這本小字典銷售五億餘冊可謂是驚人的成就,人們可以輕易想像出它在推廣漢語學習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譚躍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出版集團旗下有諸多歷史悠久的知名出版機構和著名出版品牌,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就是其中的代表。這次獲獎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反映了漢語的永恆魅力,彰顯了中華文化綿延不斷的影響力。”

時代特徵

《新華字典》歷史版本 《新華字典》歷史版本

《新華字典》編撰之初,不可避免地留下特殊時期的特殊痕跡。比如收了一些政治性的名詞術語,“生產隊”、“互助組”、“人民公社”、“高呼毛主席萬歲”等。後來的幾個版本,都反映了各個時代的語言和社會互動發展的軌跡,比如印刷和包裝逐漸精良,字型的樣式逐漸豐富,而詞義和解釋的修改也日漸豐富。

六七十年代的版本,各種“主義”和“思想”的辭彙特別多,社會變遷新出現的辭彙也多起來,《新華字典》成了後人眼中的“政治教科書”。

在辭彙上,七十年代的版本,出現了簡化字;八九十年代則大量收錄了經濟、法律、技術的辭彙。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該字典進行修訂,增加了手機、呼機等100多個新詞語,而且新版里的字,基本上均為簡體漢字,但是為了保留我們的文化,在有繁體字的漢字旁,很多都有繁體字,便於人們學習。還增加了《地質年代簡表》。 

2009年的版本刪除了一些不太常用的,如“租借地”、“愚民政策”、“鍛鐵”等,增加了網際網路黑客克隆期貨交易盜版白領社區等上百個新詞新義。環保意識也滲入了字典的修訂中,對於已經被國家定為保護動物和保護植物的,一般都將釋文中“……可食”等語句刪除,增加了“屬於國家保護動物”等語句。

2011年7月出版上市的第十一版《新華字典》收錄了一些2004年《新華字典》第10版推出之後新興的網路熱詞,譬如“曬工資”、“房奴”、“學歷門”等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熱詞。而為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使用得起《新華字典》,此次修訂還特意出版了平裝本,價格只是雙色本的一半。 

定價策略

新華字典歷次版本 新華字典歷次版本
《新華字典》的定價一直是一斤肉的 價格 。1957年是1元,後來是7角,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2.5元。這裡有個典故,周總理曾經提議降低成本,所以商務印書館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謂絞盡腦汁,要好紙又要便宜,讓農村的孩子能買得起。當然,這種低價政策也符合商務的作風,商務的辭典定價普遍很低。

歷次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3年10月初版
1954年第2版

商務印書館

1957年6月商務新1版
1959年5月第2版
1962年7月第3版
1965年第4版
1971年6月修訂第1版(著作權頁即這樣標註,這一版沒有按版次順序稱為第5版,而是單獨稱為修訂第一版,通稱1971年修訂重排本)
1979年12月第5版 
1987年12月第6版
1990年2月第7版
1993年7月第8版
1998年5月第9版
2004年1月第10版
2011年6月第11版(最新版)

第10版目錄

第10版修訂說明 

第9版修訂說明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
新舊字形對照表

部首檢字表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表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字典正文1
附錄

漢語拼音方案
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
我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
我國少數民族筒表
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及省會(或首府)各稱表
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覽表
計量單位簡表
地質年代筒表
節氣表
元素周期表 

盜版事件

央視報導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導
湖北省教育廳政府採購320萬冊的《學生新華字典》,並非政府要求的正版字典,居然是該省一家出版機構臨時拼湊起來的無主編、高差錯率、中標價高於零售價的不合格工具書。據了解,該字典存在著萬分之二十的錯誤,是國家規定的20倍,超過國家規定銷毀規定的4倍。這些錯是非專業的系統性差錯。 

騰衝事件

雲南騰衝52所學校現7萬多本盜版字典
實地調查顯示,騰衝縣52所農村中國小發放的7萬多冊字典都是盜版。騰衝縣已將所有盜版字典“召回”並封存。無獨有偶,距離騰衝縣400多公里的臨滄市臨翔區通過招投標採購的2 .7萬餘冊《新華字典》也是盜版,這批字典大多還囤積在臨翔區各中心學校,大部分還未發放到學生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