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百科事典》

《世界大百科事典》

《世界大百科事典》日本的標準型綜合性百科工具書。由平凡社編纂出版,現已出至第三版。1955~1963年第一版問世,33卷;第二版於1964~1968年發行,共24卷;第三版由林達夫任總編輯,5000名學者專家共同參與,經4年修訂,於1972年出版。

基本信息

日本的標準型綜合性百科工具書。由平凡社編纂出版,現已出至第三版。1955~1963年第一版問世,33卷;第二版於1964~1968年發行,共24卷;第三版由林達夫任總編輯,5000名學者專家共同參與,經4年修訂,於1972年出版。

介紹

日本的百科全書。1955年至1960年由日本平凡社會刊行第一版,共三十二卷。1964年至1968年第二版改為二十六卷。七十年代開始進行全面修訂,於1974年刊行第三版,正文三十二卷,索引補遺、地圖集及年鑑各一卷,共三十五卷。1974年以來,每年出版《世界大百科年鑑》一卷,作為補充。

全書4000餘萬字,分35卷。正編33卷,其餘2卷為補遺、地圖以及索引。收條目7萬個,以中、小條目為主,按日語五十音順序排列。隨條目釋文有大量黑白插圖,每卷另附有50個彩圖插頁。全書裝幀精美,版面活潑,印刷上乘。《世界大百科事典》的編輯特點是突出國際化,主張世界各國、各地區內容均衡,增加非洲和亞洲的知識材料,但對日本介紹仍過於偏重;強調形象化,採用較多的黑白圖和彩圖印刷講究,可謂圖文並茂;注重索引,僅主題索引約有30萬個,為正編條目的4倍多;重視修訂,及時更新材料。已出版的3個版本,其時間間隔不超過5年。

主編介紹

赤冢忠是文學博士,國立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私立二松學舍大學文學部教授,二松學舍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科主任,日本中國學會理事長,專門委員兼評議員,東方學會常任理事,前日本甲骨學會會長,中國古代哲學、歷史及古文字研究家。

1970—1974年參加《世界大百科事典》(33卷本,平凡社刊)中國哲學部分的修訂。1971年任“關於中國思想與日本思想之間相互影響與差異性的綜合研究”(此項目文部省科學研究經費撥款287萬日元)的負責人。1973年在東京大學中國文學哲學會年會上作了題為《論中國古代對於“一”的追求》的報告。1975年從東京大學定年退職,並辭去日本甲骨學會會長的職務,同年獲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之稱,轉任二松學舍大學教授。1976年參加《日本古典名著總解說》的編寫,同年發表《石鼓文的新研究》的論文。1982年發表《中國古代宗教和文化》的論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