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詞典

新華詞典

《新華詞典》,是一部以語文為主兼收百科的中型詞典,適合中學師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使用。 《新華詞典》於1980年8月發行第1版;1989年9月發行第2版;2001年1月發行第3版;2013年7月發行第4版。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1971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編一部詞典,編纂組於同年10月成立,初稿於1973年問世。受1974年開始的“批林批孔”和粉碎“四人幫”後重新審查詞典的雙重影響,詞典直至1980年才正式推出,定名為《新華詞典》。

詞典特點

該詞典的主要特色是其綜合性,即以語文詞典功能為主,兼有百科詞典功能。

在語文詞典功能方面,其所收普通詞語的數量顯然少於《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這從三部詞典的條目總量也可以看出來(《新華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條目總量分別為47 231、約65 000、約68 000),更注重所收詞語的通用性,處理上也更簡潔(一字有幾個讀音的,就列為幾個字頭;多字條目不注音,其中個別難字及容易讀錯的字,隨釋文加注讀音;等等)。

在百科詞典功能方面,所收百科詞語的數量遠遠大於《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在內容篇幅上,語文條目約占40%,百科條目約占60%。不僅收錄文史哲等方面的詞語,還收錄不少信息、環保、法律、財經、軍事、醫學、計算機、建築、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新詞語,反映了科學新成果。

該詞典的附錄有17個之多(書前另有《中國政區》地圖),涉及範圍較廣,這也體現了百科詞典功能。

此外,該詞典對一些詞語的處理也不同於《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字典》。例如,其“蔭”字條目中指明“1985年《國語異讀詞審音表》規定‘蔭’統讀yìn,‘樹蔭’‘林蔭道’應作‘樹陰’‘林陰道’。但在一些固定格式(如綠樹成蔭)和專用名詞(如人名、地名)中,原讀yīn,表示‘樹蔭’義的‘蔭’字習慣上保持不變”,體現了一定的靈活性;2005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則全面恢復了“蔭”字在“樹蔭”一義上的傳統用法:不僅增收了“綠蔭”“樹蔭”“樹蔭涼兒”“林蔭道”4個詞條,而且將其作為推薦詞形;《現代漢語規範字典》則指明“統讀yìn,不讀yīn。‘樹蔭’‘林蔭道’應寫作‘樹陰’‘林陰道’”,而不論其他,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又如,對“的”“地”“得”這三個結構助詞,《新華詞典》的處理是“地”可以寫作“的”,而“得”不可寫作“的”;《現代漢語詞典》的處理是“得”可以寫作“的”,而“地”不可寫作“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處理是“地”“得”均不可寫作“的”。這些詞典對詞語的不同處理,都有其依據。在使用相關詞語時,可互相參照、比較,依據語言文字的規範原則,加以取捨,酌情處理。

第一版

出版時間:1980年08月

頁數:1241頁

新華詞典(第一版) 新華詞典(第一版)

開本:32開

第二版

出版時間:1989年09月

頁數:1321頁

開本:32開

新華詞典(第二版)(修訂版) 新華詞典(第二版)(修訂版)

ISBN:7100000432

內容提要

本詞典收單字約一萬二千個,收詞三萬條,其中一般語詞約占60%,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詞語約占40%。 所收的一萬二千餘個單字,其中約九千個為通用漢字,收在正編中,約三千個為生僻字,收在附錄中。

目錄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
新舊字形對照表
部首檢字表
難檢字筆畫索引
詞典正文
附錄
(一)生僻字
(二)漢語拼音方案
(三)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
(四)現代漢語語法簡表
(五)我國歷代紀元表
(六)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人口、首都(或首府)及同我國建交日期一覽表
(七)地質年代簡表
(八)講師單位簡表
(九)基本幾何圖形的面積和體積
(十)節氣表
(十一)國際音標表
(十二)元素周期表

第三版

出版時間:2001年04月

頁數:1412頁

ISBN:7-100-03248-2

新華詞典(第三版)(2001年修訂版) 新華詞典(第三版)(2001年修訂版)

9787100032483

出版說明

《新華詞典》是一部以語文為主兼收百科的中型詞典,主要供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使用。1980年首次出版,1989年出版了修訂版。二十年來,印行海內外,影響廣泛,受到社會各界歡迎。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保持《新華詞典》的生命力,我們組織聘請了專家學者,對這部詞典進行了修訂。
保持詞典原有特色,突出時代特點,反映學術新成果,充實新科技內容,是本次修訂的宗旨和原則。2001年修訂版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增補新詞新語新義,尤其是科學新成果條目。收錄富有時代氣息的生活用語,增補信息、環保、法律、財經、軍事、醫學、計算機、建築、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新詞語,約計7 000條。
二、訂正字詞形音義。根據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化的要求審定了字形字音,整理了部分異形詞,對一些注釋內容也進行了修正。
三、改善編纂體例。將原書附錄中的生僻字移至正文,所收漢字均按使用頻度分類並標註不同符號。
四、刪除了一些過時的條目,計2 000餘條。
五、豐富附錄內容。新增《夏商周年表》《中外歷史大事年表》《中國特有珍稀動物》《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常用科技名詞規範簡表》等。
修訂工作由曹先擢擔任顧問,由王維新、周洪波主持具體工作。
參加修訂工作的有(按音序排列):陳芳烈、陳紅星、陳雨露、陳岳書、崔長琦、董樹人、董振邦,竇國興、高俊昌、黃大崗、黃亞鈴、黃佑源、冷燕平、李文鼎、劉沂、劉志榮、劉作翔、邱海平、芮信、宋殿寬、田擎、王晶、王克芬、王順通、王鏞、徐威、徐怡芳、顏長珂、葉佩珉、臧嶸、張書岩、張衛國、莊文中等。
參加審讀工作的有(按音序排列):晁繼周、楚永安、樊靜、費錦昌,韓敬體、金惠淑、李志江、梁贊勛、劉慶隆、劉曉力、施關淦、陶岳嵩、王寶瑄、謝自立、徐樞、葉青、袁暉、曾建飛、張萬起、趙克勤、周明鑑等。
商務印書館參加修訂,審讀、編輯工作的有:李青梅、胡中文、宿娟、王金鑫、劉玲、許振生、劉一玲、王蘭萍、何宛屏、史建橋、珠峰旗雲、金欣欣、張二國、田文祝、馮愛珍、朱絳、周欣、陳小文、王明毅、王湧泉,張雁、謝仁友、馬志偉、王玉等。
計算機處理及資料工作:王偉、楊丹、馬君、趙強、孫述學、朱西昌、沈彥邦、何秀媛、陳秀英、湯秀麗、陳紅艷等。
責任校對:王月霄、於立濱等。
在這次修訂中,還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等單位有關同志的幫助和支持,在此,我們謹向他們表示敬意。
《新華詞典》出版以來,一直受到專家及讀者的關心和愛護,這始終鼓舞鞭策著我們不斷地去追求完美,這次修訂正是這種努力的繼續。同時,我們希望專家和讀者繼續關注這項工作,提出寶貴意見。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2000年12月

序言

1971年夏,周恩來總理指示編一部詞典。當時國務院科教組把這一工作交給了北京市。北京市文教組決定由北京市教育局主辦。教育局責成我主管這項工作。我們從大中學校借調了二十六位教師與商務印書館兩位編輯,組成詞典編纂組,於同年10月開始工作。在編纂過程中,組裡的成員有所調整和補充。編纂組設在北京師範大學內。北京師範大學為編纂組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給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這部詞典是一部以語文為主兼收百科的詞典,供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使用。1973年編出詞典初稿。1974年“四人幫”提出開展所謂“批林批孔”、“評法批儒”運動,嚴重干擾和破壞了編纂工作的進行,使正常的工作幾乎陷於停頓。粉碎“四人幫”後,編纂組留下少數同志,於1977年2月轉到商務印書館工作,對詞典重新審查定稿。除充實內容外,主要是在社會科學各類的條目和一般語詞條目中,肅清極左流毒。這部詞典歷盡曲折,現在終於出版問世,所有關心它的同志都會為此感到欣慰。
我們的工作曾得到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陳翰伯、陳原、方厚樞等同志的關懷和指導。在本書編纂過程中,曾得到有關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部門、專業單位、中國小校、工廠、部隊和農村人民公社的大力支持。我謹代表《新華詞典》編纂組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加編纂組工作的同志有(以參加工作時間長短為序):王維新、曹先擢、曹乃木、潘遜皋、周玲、張偉垣、尹德新、石弘、李秀蘭、王樹琪、劉五梅、謝自立、張啟元、於淑華、劉乃和、王佩蓮、李建蔚、吳振麟、陸宗達、項若愚、孫美德、楊春峰、陳兆年、蔡鍾翔、馬奉琛、陳斌、吳澤炎、萬方祥、陰家寶、張桂生、陳章煥、劉天齊、馬奇、鄭華熾、李達仁、羅國傑、王兆蒼、羅宗正、陳俠、熊承滌、王錦貴、李志平、王子發、靳蘭征、陳通鑫、方生、游穎、楊煥章、姚殿芳、戴乾圜、王雲詩、馬全民。
參與編纂組領導工作的先後有:曹先擢、尹德新、曹乃木、王維新、陳斌、李志平、游穎。編纂組的業務工作主要由曹先擢主持。商務印書館工具書編輯室負責人阮敬英參加了修改定稿工作,李達仁、周玲是本書的責任編輯。
限於詞典成書的歷史條件和我們的水平,肯定會有缺點和錯誤,歡迎各方面專家和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韓作黎
一九八二年於北京

《新華詞典》於1980年8月出版,至1987年12月第十一次印刷,累計印數近320萬冊。從1984年開始對這部詞典進行了修訂:增補詞目4 000餘條,其中普通語詞3 500餘條,百科知識條目500餘條;刪減過繁過專的注文;訂正個別錯誤和過時的內容。全書原為207萬字,修訂後約為220萬字上下。
參加修訂工作的有:曹乃木、曹先擢、陳章煥、戴乾圜、李達仁、李秀蘭、劉玲、潘遜皋、皮繼增、王佩蓮、王維新、吳振麟、謝自立、於淑華、張啟元、張偉垣、仲哲明、周舜武。曹先擢、王維新為修訂組組長、副組長,劉玲為責任編輯。
《新華詞典》修訂小組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語詞和百科兼收的中型語文詞典。百科條目與語詞條目各占50%,但篇幅百科約占60%,語詞約占40%。修訂版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字頭分7000通用字、現代漢語常用字、現代漢語非常用字三類,體現規範性,二是大量增加新詞語,尤其是信息、環保、建築、法律、財經等領域的新詞語,體現時代性;三是附錄增加不少創新內容,如增加了國家主要風景名勝區、重點自然保護區,科學技術的重大發明、重大發現和重大事件,夏商周年表等,體現百科性。前後環襯附中日地圖、世界地圖(彩色)。

新版詞典百科條目比重陡增至50%,刪去了2000多條過時詞條,同時增加新詞上萬條。新版《新華詞典》,百科條目增加到25000多條,字數達到150萬字之多,首次占到整個詞典50%,這一比例是前所未有的。

百科條目的修訂分兩個層面操作,一是基礎學科,包括語文、政治、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方面的內容,要求系統性地釋義。二是套用學科,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不求過於專業,而是突出實用性。

新版《新華詞典》,小條目字數控制在50字以內,中條目100至150字,大條目也不超過200字,保證了整部詞典豐富的內容和充足的信息量。

新版《新華詞典》,頗具時代特徵,新詞新語隨處可見。如信息類條目中增設了網際網路、筆記本電腦、電話磁卡、可視電話、電子出版、網咖、遠程教學等詞條,醫學類增設了安樂死、巴氏消毒法、非處方藥、基因工程、精子庫、試管嬰兒等詞條,財經類增加了超市、對沖基金、二板市場、風險投資、紅籌股、買殼上市等詞條,還有法律類的不正當競爭、單位犯罪、國家賠償、巨額資產來源不明罪、無罪推定等,軍事類的飛彈防禦系統、地地戰略飛彈、高技術戰爭、信息戰、數位化戰場等。大量增加的新詞讓人感覺這部詞典與時代脈搏甚為貼近。

新版《新華詞典》,還收錄了長達兩個頁面的以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如TMD(飛彈防禦系統)、E-mail(電子郵件)、WAP手機(無線套用協定手機)等,如此數量,創下了詞典收入西文字母開頭詞條的新紀錄。

新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收編進《新華詞典》附錄中,這使《新華詞典》成為第一部收入這項最新科研成果的詞典。

新版《新華詞典》在附錄上的創新頗值得一提。

——刪掉了漢語拼音方案,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地質年代簡表,基本幾何圖形的面積和體積四項內容。

——保留了節氣表,化學元素周期表簡表,計量單位簡表,世界各國和地區簡表,其中將計量單位綜合成一張簡表,重點放在中國法定計量單位與非法定計量單位的對照和換算上,一目了然。

——將附錄中的生僻字融入詞典正文,並加注相應的符號,使語文條目查考功能增強。

——新增了夏商周年表,中外歷史大事年表,中國主要親屬關係簡表,中國行政區劃簡表,中國少數民族簡表,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中國特有珍稀動物,世界重大公害事件,常用科技名詞規範簡表,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科學技術史上的重大事件。

另外,為便於查考,還在書頁側方增加了V字型的梯標。在詞典的前環襯新增彩色的中國地圖,後環襯新增彩色的世界地圖,從而形成一股視覺上的衝擊力。

新版《新華詞典》的字數由原來的230萬字增加至260萬字,頁碼數由舊版的1300多頁增加至1500多頁。

目錄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
新舊字形對照表
部首檢字表
詞典正文(附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
附錄
(一)中國歷代紀元表
(二)中外歷史大事年表
(三)中國主要親屬關係簡表
(四)中國行政區劃簡表
(五)世界各國和地區簡表
(六)中國少數民族簡表
(七)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古蹟
(八)中國重點自然保護區
(九)中國特有珍稀動物
(十)世界重大公害事件
(十一)計量單位簡表
(十二)常用科技名詞規範簡表
(十三)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
(十四)科學技術史上的重大事件
(十五)漢語拼音方案
(十六)元素周期表
(十七)節氣表

第四版

編者: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修訂)

出版時間:2013年07月

本印時間:2013年07月

版次:4

印次:80

頁數:1452頁

開本:32

冊數:1

ISBN:978-7-100-08344-7

讀者對象:適合中學師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使用

內容簡介

該詞典是一部以語文為主兼收百科的中型詞典,在2001年修訂版的基礎上進行全面修訂。

內容亮點

編輯推薦語:語文百科兼收,人文科技並重,知識信息更新 ,解惑答疑並行。

(一)補充新的知識點。

1. 吸收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兩個公報,公布了最新的全國人口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港澳台人口數。

2. 及時反映國內外行政區劃等方面的變更。如

原名 新名
襄樊 襄陽
鄒縣 鄒城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市
仰光(緬甸首都) 內比都(遷入)
漢城 首爾
塞爾維亞和黑山 塞爾維亞
黑山

還有“歐盟”“北約”“世貿組織”“世衛組織”“歐元”“京都議定書”等國際組織成員數目的變更。2011年7月9日是南蘇丹獨立日,喀土穆等相關條目跟著改。另外“司母戊鼎”改為“后母戊鼎”我們也吸收了。附錄也及時反映了最新事件,如“世界重大公害事件”就收錄了2011年3月發生的福島核電站事故。
(二)增補單字和新詞新義。
1.根據“規範漢字表”增補字頭。
2.補充了比較穩定的新詞新義。
如“百搭、榜主、博文、彩鈴、地質公園、骨灰級、群發、上傳、秒殺、雲安全、原生態、知情權、白肉、身段”等。
3.增補了各學科比較重要的條目。
如數學方面的“解析幾何、真數、矩陣”等。
(三)附錄知識的更新和增補。
附錄收錄17個主題,體現知識性和實用性。如中外歷史大事年表、中國主要親屬關係簡表、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古蹟、中國特有珍稀動物、常用科技名詞規範簡表、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等。

目錄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
新舊字形對照表
部首檢字表
詞典正文(附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
附錄
(一)中國歷代紀元表
(二)中外歷史大事年表
(三)中國主要親屬關係簡表
(四)中國行政區劃簡表
(五)世界各國和地區簡表
(六)中國少數民族簡表
(七)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古蹟
(八)中國重點自然保護區
(九)中國特有珍稀動物
(十)世界重大公害事件
(十一)計量單位簡表
(十二)常用科技名詞規範簡表
(十三)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
(十四)科學技術史上的重大事件
(十五)漢語拼音方案
(十六)節氣表
(十七)元素周期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