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刊》

《故宮博物院院刊》

《故宮博物院院刊》為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學術雙月刊。全國文物考古類中文核心期刊。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宮古建築博物館,也是中國古代藝術品收藏最為豐富的博物館。

基本信息


雜誌社簡介

《故宮博物院院刊》是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學術雙月刊。全國文物考古類中文核心期刊。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宮古建築博物館,也是中國古代藝術品收藏最為豐富的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的《故宮博物院院刊》,以深入發掘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化內涵、努力推進中國宮廷學術研究、明清歷史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及歷代藝術品研究為己任。《故宮博物院院刊》數十年所發表的國內外、院內外專家學者的數千篇論文,以此形成鮮明的學術特色和長期的學術堅持,受到學術文化界的歡迎和重視。200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擔負著進故宮學術、傳播故宮文化使命的《故宮博物院院刊》,從2004年起改版擴版,由原96頁擴為164頁,由普通開本擴為特別開本,由黑白印刷改為特種紙全彩色精製。改版擴版後的《院刊》,內容更為厚重,表現更為豐富,在文史類中文核心期刊中,特色更為鮮明,因而也更受讀者歡迎。

刊物簡介

文物考古類學術性刊物。主要發表有關故宮藏品研究的論文及研究成果,報導考古新發現及學術動態。介紹歷代畫名家的書畫作品和各種古玩、玉器、雕刻、瓷器作品及古建築等。辟有書畫研究、明清歷史、古代工藝、古文字研究、古代建築、古代陶瓷、古籍版本、帖文獻、佛教造像、文物保護等欄目。讀者對象為文物考古工作者、歷史研究人員、博物館工作人員及廣在文物愛好者。

主編簡介

李文儒李文儒
李文儒,男,漢族,1952年出生,山西省代縣人,中共黨員。研究館員。1976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中文系。1976年至1990年在山西師範大學工作,先後任中文系教師、《語文報》社副社長,1987年後任中文系副主任。1990年,調北京魯迅博物館工作,1992年至1997年,任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助理。1997年至1998年,任《中國文物報》社副社長。1998年至2000年,任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2000年至2003年,任《中國文物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文物天地》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2003年7月,由文化部任命為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曾先後從事中國現代文學教學與研究、魯迅研究和中國博物館研究。在《中國現代文學叢刊》、《魯迅研究月刊》、《新文學史料》、《中國博物館》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數次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出版《走進魯迅世界》、《魯迅文獻圖傳》等專著。
1995年至1996年主持魯迅博物館魯迅生平基本陳列,獲首屆中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評選精品獎。從2000年開始,主持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評選活動。主編出版《中國博物館陳列精品圖解》(一、二卷)、《中國十年百大考古新發現》(1990-1999)、《全球化下的中國博物館》、《中華文明遺蹟通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案說法》等專著。

清代宮廷氅衣探微

清代宮廷氅衣,是晚清后妃日常穿在襯衣、便袍外面的便服,也是后妃服飾中花紋最為華麗、工藝最為繁複精緻、穿用最為頻繁的便服之一。以往學者的研究多重禮服、吉服而輕常服、便服,本文依據相關檔案和院藏文物,擬從形制、面料、裝飾等方面對清代宮廷氅衣的特點加以探究,以期為人們深入認識清中晚期便服的發展變化及其所體現的滿漢合璧、中西交融的社會風尚提供實物例證。

唐五代時期定窯初探

定窯是唐宋時期的著名瓷窯,以燒造精美的白釉瓷器聞名於世。據定窯遺址出土的典型資料推斷,定窯約創燒於9世紀中葉。唐五代是定窯的創燒和發展時期,可以將其分為二期。第一期為9世紀中、晚期,是定窯的創燒時期,燒造的瓷器品種多而複雜。第二期為9世紀末至公元960年,是定窯的發展時期,燒造的瓷器品種以白釉瓷器為主。定窯的制瓷工藝技術受到了邢窯的影響,進入第二期,定窯發展比較快,逐漸取代了邢窯的地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力發展白釉瓷器的生產、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批量燒造仿金銀器器皿造型的瓷器應是主要原因。定窯瓷器上的“官”字款不應泛指官府,而應是代表訂燒該瓷器的官府機構中的某一個單位,很可能是中央官府機構光祿寺下屬的太官署的簡稱。唐五代定窯的發展為北宋定窯的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農業與建築方面的學術論文期刊

學術論文是科學或者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學術論文往往強調原創性的工作總結,但當然也可以是對前人工作總結的回顧及做出評價,後者也往往被稱為綜述性文章(Review)。學術論文的出版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出現了從傳統的印刷版到網路上電子格式的興起。 論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論點、論據和論證,所以在寫作中,一定要對這三點加以重視。
《建築經濟》
《建築學報》
《漁業科學進展》
《淡水漁業》
《中國家禽》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水利學報》
《華北農學報》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世界建築》
《中國熱帶農業》
《水力發電》
《中國建材》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
《農機化研究》
《昆蟲知識》
《水產科技情報》
《中國鐵路》
《吉林蔬菜》
《草原與草坪》
《中外建築》
《中國岩溶》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檔案與建設》
《故宮博物院院刊》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文物春秋》
《古代文明》
《水生生物學報》
《福建林學院學報》
《中國畜牧雜誌》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中國飼料》
《宇航學報》
《新建築》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河海大學常州分校學報》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經濟地理》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浙江林學院學報》
《世界林業研究》
《中國果樹》
《植物研究》
《中國蔬菜》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浙江大學學報》
《中國土壤與肥料》
《植物保護》
《雜交水稻》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中國棉花》
《北方園藝》
《林業實用技術》
《林業科技》
《中國預防獸醫學報》
《黑龍江畜牧獸醫》
《大連水產學院學報》
《合成橡膠工業》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中國水稻科學》
《人民長江》
《水文》
《武漢大學學報》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吉林農業》
《公路》
《果樹學報》
《果農之友》
《節水灌溉》
《北京水產》
《北方果樹》
《建築創作》
《現代農業科技》
《中國水產科學》
《灌溉排水學報》
《岩礦測試》
《農業工程學報》
《水土保持通報》
《中國水土保持》
《四川文物》
《土壤通報》
《文物天地》
《江蘇農業科學》
《景德鎮陶瓷》
《農業考古》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鐵道車輛》
《新疆農業科技》
《中國造船》
《泥沙研究》
《鐵道建築》
《工程地質學報》
《農業現代化研究》
《橋樑建設》
《建築科學》
《建築技術》
《大豆科學》
《礦山測量》
《建築師》
《岩土力學》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工業建築》
《建築裝飾藝術》
《廣西園藝》
《建築輯要》
《創意評論》
《美好住宅與庭園》
《安徽農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農藥》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化學建材》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吉林大學學報》
《四川大學學報》
《中南大學學報》
《長安大學學報》
《中華收藏報》
《收藏俱樂部》
《鐵道通信信號》
《藝術與收藏》
《山東大學學報》
《文物工作》
《台灣建築》
《南方文物》
《華東公路》
《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
《華房商學院》
《建築世界》
《西城追憶》
《中國錢幣》
《造園》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五)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詞條中不要添加期刊雜誌電話、網址、信箱。
《故事會》
《歌曲》
《躬耕》
《古典文學知識》
《古漢語研究》
《故宮博物院院刊》
《故事大王》
《高中數理化》
《廣東第二課堂》
《廣西文學》
《廣州大學學報》
《廣州師院學報》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國際音樂交流》
《哈哈畫報》
《海峽》
《含笑花》
《韓山師範學院學報》
《漢語學報》
《漢字文化》
《好兒童畫報》
《河北工業大學學報》
《廣州文藝》
《貴州大學學報》
《歌劇藝術研究》
《貴州教育》
《故事世界》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哈爾濱學院學報》
《歌迷大世界》
《海外華文教育》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
《海峽科技》
《廣東教育》
《廣東教育學院學報》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漢語學習》
《漢語言文學研究》
《高中生之友》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合肥師範學院學報》
《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
《高中生》
《國家圖書館學刊》
《國外文學》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貴州檔案》
《孩子天地》
《航海教育研究》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海上文壇》
《廣播歌選》
《故事家》
《河北成人教育》
《廣西教育》
《國際新聞界》
《國畫家》
《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
《海外英語》
《貴州師範學院學報》
《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邯鄲學院學報》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廣播電視網路技術》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故事大觀》
《國外圖書情報工作》
《廣州教育學院學報》
《杭州師範大學學報》
《歌海》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好兒童畫報·童話故事城堡》
《好孩子畫報》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和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廣東藝術》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廣東電視》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廣東電視大學學報》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與歷史、考古、文物相關的雜誌

中國歷史悠久,地下文物豐富。現在與之相關的期刊雜誌也相當地多,一下就讓我們盤點一下。

《歷史研究》
《文物》
《考古學報》
《中國歷史文物》
《歷史檔案》
《文史知識》
《文獻》
《文史參考》
《故宮博物院院刊》
《中國史研究》
《中國史研究動態》
《中國收藏》
《清史研究》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考古》
《歷史教學問題》
《檔案春秋》
《世紀》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中華文史論叢》

《學問.東北史地》
《史學集刊》
《古代文明》
《國學》
《文史》
《滄桑》
《文物世界》
《歷史學家茶座》
《孔子研究》
《蒲松齡研究》
《探索歷史》
《安徽史學》
《江淮文史》
《中國農史》
《中國名城》
《明清小說研究》
《東南文化》
《國際博物館》
《中原文物》
《文史博覽(文史)》

《文史博覽(理論)》
《時代郵刊.人物》
《考古與文物》
《文博》
《敦煌研究》
《西域研究(漢)》
《吐魯番學研究》
《文史雜誌》
《中華文化論壇》
《心事.新歷史》
《巴蜀史志》
《看歷史》
《文史雜誌.收藏參考》
《西藏研究(漢)》
《中華遺產》
《世界遺產》
《西部.華語文學》
《近代史研究》
《炎黃春秋》

《當代中國史研究》
《世界歷史》
《史學理論研究》
《中國經濟史研究》
《西藏藝術研究(藏)》
《北方文物》
《中國文化遺產》
《文史春秋》
《四川文物》
《紫禁城》
《華夏考古》
《抗日戰爭研究》
《江漢考古》
《時代郵刊》
《歷史學文摘》
《文史天地》
《文物天地》
《尋根》
《貴陽文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