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護》

《植物保護》

《植物保護》雜誌,於1963年創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載農作物、果樹、園林、蔬菜、花卉、中草藥等相關文章。

基本信息

期刊簡介

《植物保護》《植物保護》

《植物保護》本刊1963年創刊,由中國植物保護學會主辦,中國科協主管,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編輯出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報導農作物果樹園林蔬菜花卉中草藥等相關內容。
《植物保護》雙月刊由中國植物保護學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的通報類學術期刊,編輯部一直掛靠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創刊近40周年,在學會的直接指導下,植保所大力支持下,植保界各位老前輩、專家、學者的悉心關注下和廣大植保科技人員的厚愛中,經過編輯部幾代人的艱辛耕耘,走過了昨天,開創了今天欣慰的局面。《植物保護》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曾多次榮獲全國優秀學術期刊獎,中國科協優秀期刊獎,北京市全優期刊獎,2002年入圍“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
《植物保護》主要報導植物病、蟲、草、鼠害的發生與防治,新農藥、械的套用技術及現代植保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發展新動向,及時報導植保科技新成果、新技術和病蟲新動態,是一門涉及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藥學、昆蟲毒理學、分子生物學、植物基因工程學等多學科的邊緣學科科技期刊,對促進我國農業持續發展,農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保護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的橋樑作用。在植保科技領域的眾多期刊中,《植物保護》一直享有較高的聲譽,是唯一進入“中國期刊方陣”的植保科技期刊。《植物保護》一貫堅持在學術上認真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認真執行國家有關規定。近40年來,本刊一直堅持以促進我國植保科技發展,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堅持面向生產,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各級植保科技人員基礎理論和業務水平的辦刊宗旨,創刊至今已發行28卷160期(統計到2002年No.5),全部為原創科技論文。本刊每期常設欄目:研究報告、調查研究、論壇綜述、農藥、經驗交流和病蟲新動態。不定期欄目:國外植保、實驗技術、基礎知識、生物防治、雜草防除、植物檢疫和鼠害及有害動物。本刊稿源95%為自由來稿,5%為組稿和約稿,創刊至今共收到自由來稿21502篇,刊出文章5251篇,稿件錄用率24.4%(統計數為2002年10月前)。

作用和現狀

《植物保護》注重科技期刊的內在質量,根據本學科領域的發展和研究動向,捕捉本專業學科的研究熱點和解決生產實際中的難點,充分發揮科技期刊的導向作用。經統計,2000~2001年刊載的文章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篇,“九五”國家攻關項目11篇,國家863計畫2篇,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項目55篇,農業創新工程1篇,地方重點項目12篇,總計省、部級重點項目以上的文章有77篇,2000~2001年主要學術性論文242篇,基金論文比為31.82%。《植物保護》刊載的學術性論文內容緊密結合科研和生產實際,占全年載文量的85%以上。對於學術性強,動態性好,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的文章2個月內即刊用,一般性文章報導周期為4~8個月,首次報導率為95%以上。
1993年本刊首批選入由國家科委信息司牽頭,約30個部委機構共同構建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承擔組建的《中國科學技術期刊文獻資料庫(英文版)》(CSTA)源期刊。1994年經國家核心期刊研究會統計分析,《植物保護》入選最新“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300種,本刊名列第70名。1995年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二版對相關文獻的檢索、計算和分析,確定《植物保護》為植物保護類中文核心期刊,同年被國家工商局、農業部確定為全國性發布農藥廣告的重點媒介之一。
根據2001年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提供的《1999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中顯示,《植物保護》在收錄的2804種科技期刊總被引頻次為357,在農學類(共323種)期刊中排名第14位,當年數據顯示為影響因子0.315,即年指標0.042,基金論文比0.23。2002年提供的本刊2001年各項科學指標為:總被引頻次353,即年指標0.008,影響因子0.31,他引總引比0.89,地區分布數26.0,基金論文比0.31,指標綜合加數評分33.987。

國內外的影響

本刊主要被英國的《CAB文獻資料庫》、聯合國的《Agrindex》、《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生物學文摘》等收錄,2002年同時被中國科協的《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收錄。本刊是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的源期刊。《植物保護》國內發行量近5萬冊/年,對海外的發行主要通過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近3年的年均發行量為78冊(由於光碟和網路期刊的出現,近年發行量有所下降)。編輯部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美國加州出版的半月刊《TheIPMPractitioner-MonitoringtheFieldofPestManagement》、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校園網(WWW.l:b.ksu.edu/depts/issa/appids/reporthtml/project.html以及俄羅斯的AкалемииHaykреспуликиКазахстан雜誌社等建立了期刊交換關係。

在農業發展中產生的效益

《植物保護》創刊以來,一貫堅持面向生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注重報導國家重點項目的基礎性研究論文的同時,結合當前生產實際組織報導具有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性文章。對來稿要求理論結合實際,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兼備,因此本刊發表的文章具有學術水平高,導向性強,報導時差短的特點,同時還能滿足本學科不同層次人員的需要,具有信息量大,可讀性強。1999~2001年據不完全統計,在本刊發表的文章(以返回的部分信息統計),在《植物保護》上發表的文章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農業部科技進步獎6項,世界華人重大學術成果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重點項目成果進步獎8項,地方科技進步獎9項。創造的經濟效益達17.45億元人民幣,僅廣西自治區農業廳“農作物病蟲測報數據的計算機管理”一項產生的社會效益達7.2億元人民幣,挽回病蟲害造成的糧食損失17.22萬噸。
根據本刊每年對讀者、作者的調查問卷表明,《植物保護》對促進我國植保科技事業發展、指導農業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一些工作在基層單位的植保科技工作者來信寫道,貴刊發表的各篇文章,有理論高度,代表學術前沿,又能指導生產實際,在植保科技期刊中具有一定的學術權威性。很多基層工作的植保科技人員把《植物保護》作為自己必不可少的工具書,指導工作的好幫手。

展望

近10年來,《植物保護》編輯部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發展,經歷了市場經濟和科技大潮的衝擊,期刊質量和學術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編輯部人員也得到了鍛鍊。如今,由於網路期刊、數位化期刊群、電子雜誌、期刊網頁的信息資源的多次重組利用在整個出版業掀起了狂讕,首先是對印刷期刊發行量的衝擊,其次廣告競爭對手林立,《植物保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去拓寬思路,加大力度使《植物保護》在學術水平、編輯質量、版式設計、印刷裝幀、發行、廣告業務等方面更上一層樓,擴大期刊在國際國內的影響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提高期刊學術水平,樹精品形象
緊密追蹤本學科領域的前沿性基礎研究、重大課題進行報導,結合我國農業持續發展和生產實際的需要,刊出具有生命力的先進技術、科研成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發揮期刊的橋樑作用。嚴格審稿制度,建立一支穩定、學術水平高的審稿人隊伍,加大組稿和約稿的比例,確保期刊文章質量,縮短文章發表周期,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和整體水平。
發揮本刊欄目優勢,擴大期刊影響
本刊欄目設定有一定靈活性,並具有信息量大的特點,為了確保科學性、實用性、先進性兼備的優秀論文能及時發表,在確保期刊整體水平的基礎上,對個別欄目進行調整。提高研究報告、調查研究和專論與綜述3個主要欄目的學術水平和論文質量;繼續抓好經驗交流、病蟲新動態等欄目,以適應廣大基層植保科技工作者對科技知識的需求,同時也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多的信息,為擴大發行量創造有利條件。
拓寬思路,與時俱進
期刊除了內在的質量,即學術水平、編輯質量和規範有充分保證的前提下,還應在印刷、裝幀質量方面加大投入。隨著科技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期刊的外觀質量也很重要,代表期刊形象,對擴大發行量和廣告業務的競爭上,具有相當大比重。目前《植物保護》由於經費緊缺的原故,在此方面與其他期刊如《昆蟲知識》紙張質量、裝幀有差距,我們希望學會、掛靠單位給予有力地支持。在廣告業務方面,《植物保護》缺少《植保技術與推廣》《農藥科學管理》等編輯部有政策性手段的支持,為此,編輯部今後將更應在期刊的學術水平、編輯質量、版式設計、印刷裝幀上更下功夫,樹立期刊良好的形象。

農業與建築方面的學術論文期刊

學術論文是科學或者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學術論文往往強調原創性的工作總結,但當然也可以是對前人工作總結的回顧及做出評價,後者也往往被稱為綜述性文章(Review)。學術論文的出版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出現了從傳統的印刷版到網路上電子格式的興起。 論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論點、論據和論證,所以在寫作中,一定要對這三點加以重視。
《建築經濟》
《建築學報》
《漁業科學進展》
《淡水漁業》
《中國家禽》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水利學報》
《華北農學報》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世界建築》
《中國熱帶農業》
《水力發電》
《中國建材》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
《農機化研究》
《昆蟲知識》
《水產科技情報》
《中國鐵路》
《吉林蔬菜》
《草原與草坪》
《中外建築》
《中國岩溶》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檔案與建設》
《故宮博物院院刊》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文物春秋》
《古代文明》
《水生生物學報》
《福建林學院學報》
《中國畜牧雜誌》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中國飼料》
《宇航學報》
《新建築》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河海大學常州分校學報》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經濟地理》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浙江林學院學報》
《世界林業研究》
《中國果樹》
《植物研究》
《中國蔬菜》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浙江大學學報》
《中國土壤與肥料》
《植物保護》
《雜交水稻》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中國棉花》
《北方園藝》
《林業實用技術》
《林業科技》
《中國預防獸醫學報》
《黑龍江畜牧獸醫》
《大連水產學院學報》
《合成橡膠工業》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中國水稻科學》
《人民長江》
《水文》
《武漢大學學報》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吉林農業》
《公路》
《果樹學報》
《果農之友》
《節水灌溉》
《北京水產》
《北方果樹》
《建築創作》
《現代農業科技》
《中國水產科學》
《灌溉排水學報》
《岩礦測試》
《農業工程學報》
《水土保持通報》
《中國水土保持》
《四川文物》
《土壤通報》
《文物天地》
《江蘇農業科學》
《景德鎮陶瓷》
《農業考古》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鐵道車輛》
《新疆農業科技》
《中國造船》
《泥沙研究》
《鐵道建築》
《工程地質學報》
《農業現代化研究》
《橋樑建設》
《建築科學》
《建築技術》
《大豆科學》
《礦山測量》
《建築師》
《岩土力學》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工業建築》
《建築裝飾藝術》
《廣西園藝》
《建築輯要》
《創意評論》
《美好住宅與庭園》
《安徽農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農藥》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化學建材》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吉林大學學報》
《四川大學學報》
《中南大學學報》
《長安大學學報》
《中華收藏報》
《收藏俱樂部》
《鐵道通信信號》
《藝術與收藏》
《山東大學學報》
《文物工作》
《台灣建築》
《南方文物》
《華東公路》
《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
《華房商學院》
《建築世界》
《西城追憶》
《中國錢幣》
《造園》

農業科學期刊大全(六)

農業科學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因涉及農業環境、作物和畜牧生產、農業工程和農業經濟等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

《養殖與飼料》
《漁業科學進展》
《漁業現代化》
《漁業致富指南》
《園林花木經紀》
《雲南農業》
《雲南畜牧獸醫》
《雜草科學》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浙江林業科技》
《浙江農村機電》
《浙江農業科學》
《浙江畜牧獸醫》
《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植物檢疫》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中國蠶業》
《中國草地學報》
《中國稻米》
《中國動物保健》
《中國果菜》
《中國花卉盆景》
《中國花卉園藝》
《中國家禽》
《中國糧食經濟》

《中國林副特產》
《中國林業經濟》
《中國林業科技(英文版)》
《中國麻業科學》
《中國奶牛》
《中國農村科技》
《中國農村科技導報》
《中國農機化》
《中國農技推廣》
《中國農墾》
《中國農史》
《中國農業科學》
《中國農業科學(英文版)》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分冊》
《中國農業文摘-園藝分冊》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中國農資》
《中國禽業導刊》
《中國熱帶農業》
《浙江林學院學報》
《中國果樹》
《中國果業信息》
《園藝學報》
《養豬》
《雲南農業大學學報》
《浙江農業學報》
《雲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中國林學(英文版)》
《中國農業機械年鑑》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中國城市林業》
《野生動物》
《中國農業年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