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

《中國水產科學》雜誌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國家級學術期刊,主要刊載水產生物學基礎研究、水產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水產生物營養及飼料、漁業生態保護及漁業水域環境保護、水產品保鮮與加工綜合利用、水產資源、海淡水捕撈、水產養殖與增殖以及漁船、漁業機械與儀器等方面的最新進展、最新成果、最新技術和方法。

基本信息

刊物介紹

《中國水產科學》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國家級學術期刊。目前已被美國《化學文摘》 (CA)、《海洋文摘》(OA)、《水科學與漁業文摘》(asfa)和《劍橋科學文摘》(CSA),英國《動物學記錄》(ZR),俄羅斯《文摘雜誌》(ΡЖ)等收錄。在國內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以及(ChinaInfo)數位化期刊群全文收錄;被《中國水產文摘》、《中國水產文獻資料庫》摘要收錄。本刊還是“國家科技論文統計系統”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庫”的來源期刊;同時是中文核心期刊中“水產、漁業”類核心期刊;本刊於1998年獲全國水產優秀報刊評選一等獎,2000年獲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優秀獎,2002年獲全國農業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

主要內容

《中國水產科學》作為核心期刊主要報導水產學領域的最新進展、最新成果、最新技術和方法。主要刊載水產科學基礎研究、水產生物病害與防治、水產生物營養與飼料、漁業生態和水域環境保護、水產養殖與增殖、水產資源、海淡水捕撈以及水產品保鮮、加工與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論文,少量刊載綜述和學術動態、書訊等。

所獲成績

2004年12月7日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召開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發布會上,《中國水產科學》榮獲第三屆“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獎。在公布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統計數據中,《中國水產科學》總影響因子為0.523,總被引頻次為338次。
在2004年12月1日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和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2004版)中,《中國水產科學》的總影響因子為0.6610,總被引頻次為458次。

投稿須知

1.本刊只接受原始論文。署名作者應為研究的主要參加人員,並能夠對研究內容及結果負責。
2.對於國家重大、重點項目及基金項目有突破性進展、重要理論發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論文,本刊承諾將在最短時間內予以優先發表。
3.獲獎項目的論文應註明獲獎名稱及級別;省、部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請註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並註明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稱、學位、研究方向及E-mail地址等簡要資料。
4.請作者投稿時提供1式2份A4規格的列印文稿(5號字),或直接以電子郵件附屬檔案形式發至本刊信箱:[email protected]
5.中文摘要應為獨立完整的、第3人稱的報導性短文,300字左右,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主要結果和結論;英文摘要(Abstract)要求更詳盡,並與中文相對應,字數為500字左右。
6.關鍵字3~8個,應儘量選取能反映論文主題的、規範的名詞術語;英文關鍵字(Keywords)須與中文關鍵字一一對應。
7.引言應扼要介紹該研究領域的概況,並簡述研究的主要內容、目的、意義和前景。
8.參考文獻只列確引的、主要的、近期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文獻(確需引用內部資料,可在引用當頁做腳註);文後參考文獻採用標準的順序編碼制著錄,並按照在論文中引用的先後次序排序,具體著錄格式參照本刊最新出版的期刊格式;每篇文獻的題名後請註明文獻類型:期刊論文[J],專著和論文集中的論文[A],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類型不明的文獻[Z]。
9.文中統一採用國家審定的學術名詞、名稱和術語。量和單位及其符號的使用應嚴格執行國家標本單位準。量符號一般用斜體字母(pH例外)表示,如速度V,體長L;量單位應使用法定計量單位,量名稱應使用標準化的而非廢棄的或概念不清的,例如,應根據混合物的具體情況使用“質量分數”、“體積分數”或“質量濃度”,而不能使用已廢棄的“重量百分數”、“體積百分比濃度”等名稱。物種的拉丁學名需排成斜體。
10.文中插圖、圖版、照片務求清晰、自明。符合製版技術要求。圖、表中的題目、注釋及所有中文均須有英文對照。項目欄採用“量名稱或符號/單位”的形式表示,如:體長/m或L/m、時間/d或t/d、產量/kg或Y/kg等;避免用圖、表和文字重複表述同一內容。
11.來稿無論錄用與否,均請在投稿時支付審稿費100元;來稿被正式錄用後,5個頁碼以內根據實際排版頁數收取作者版面費180元/頁。加急、超版和圖版酌情加收部分費用。
12.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必要時寄返作者刪簡併清稿;未錄用的稿件一律退還作者。論文發表後,其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著作權歸本刊所有;本刊將酌付稿酬,並贈送1~2份當期期刊和30份論文的單行本。
13.凡在本刊發表的論文,均視為已獲得作者著作權的使用許可(包括各種介質的使用許可),本刊有權將其編輯的刊物加入各相關網路、資料庫,或製成光碟版。作者著作權的使用費包括在稿酬中,不再另外支付。作者如有異議,請務必在投稿時聲明。
14.來稿請註明通訊作者的準確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繫電話或電子信箱。來稿請掛號郵寄至:100039北京市豐臺區永定路南青塔村150號,《中國水產科學》編輯部。

農業與建築方面的學術論文期刊

學術論文是科學或者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學術論文往往強調原創性的工作總結,但當然也可以是對前人工作總結的回顧及做出評價,後者也往往被稱為綜述性文章(Review)。學術論文的出版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出現了從傳統的印刷版到網路上電子格式的興起。 論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論點、論據和論證,所以在寫作中,一定要對這三點加以重視。
《建築經濟》
《建築學報》
《漁業科學進展》
《淡水漁業》
《中國家禽》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水利學報》
《華北農學報》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世界建築》
《中國熱帶農業》
《水力發電》
《中國建材》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
《農機化研究》
《昆蟲知識》
《水產科技情報》
《中國鐵路》
《吉林蔬菜》
《草原與草坪》
《中外建築》
《中國岩溶》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檔案與建設》
《故宮博物院院刊》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文物春秋》
《古代文明》
《水生生物學報》
《福建林學院學報》
《中國畜牧雜誌》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中國飼料》
《宇航學報》
《新建築》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河海大學常州分校學報》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經濟地理》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浙江林學院學報》
《世界林業研究》
《中國果樹》
《植物研究》
《中國蔬菜》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浙江大學學報》
《中國土壤與肥料》
《植物保護》
《雜交水稻》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中國棉花》
《北方園藝》
《林業實用技術》
《林業科技》
《中國預防獸醫學報》
《黑龍江畜牧獸醫》
《大連水產學院學報》
《合成橡膠工業》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中國水稻科學》
《人民長江》
《水文》
《武漢大學學報》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吉林農業》
《公路》
《果樹學報》
《果農之友》
《節水灌溉》
《北京水產》
《北方果樹》
《建築創作》
《現代農業科技》
《中國水產科學》
《灌溉排水學報》
《岩礦測試》
《農業工程學報》
《水土保持通報》
《中國水土保持》
《四川文物》
《土壤通報》
《文物天地》
《江蘇農業科學》
《景德鎮陶瓷》
《農業考古》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鐵道車輛》
《新疆農業科技》
《中國造船》
《泥沙研究》
《鐵道建築》
《工程地質學報》
《農業現代化研究》
《橋樑建設》
《建築科學》
《建築技術》
《大豆科學》
《礦山測量》
《建築師》
《岩土力學》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工業建築》
《建築裝飾藝術》
《廣西園藝》
《建築輯要》
《創意評論》
《美好住宅與庭園》
《安徽農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農藥》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化學建材》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吉林大學學報》
《四川大學學報》
《中南大學學報》
《長安大學學報》
《中華收藏報》
《收藏俱樂部》
《鐵道通信信號》
《藝術與收藏》
《山東大學學報》
《文物工作》
《台灣建築》
《南方文物》
《華東公路》
《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
《華房商學院》
《建築世界》
《西城追憶》
《中國錢幣》
《造園》

農業科學期刊大全(七)

農業科學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因涉及農業環境、作物和畜牧生產、農業工程和農業經濟等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