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是“書聖”王羲之當今存世的唯一書法精品真跡。

《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節奏韻律。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在趙孟頫、劉賡、護都沓兒、劉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吳廷、梁詩正等人的跋語中都表示驚羨和讚嘆。清乾隆皇帝曾說:“天下無雙,古今鮮對”;“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他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一同收藏於養心殿西暖閣,併名其堂為“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

基本信息

釋文

王羲之_快雪時晴帖_書法網《快雪時晴帖》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

山陰張侯。 君倩。

此帖是王羲之寫給“山陰張侯”的一封簡短的信。在大雪過後,天氣轉晴,問候朋友是否安好。起首用一句“羲之頓首”,結語又加上同樣的敬語,這在古人的書信中還很少見。王羲之的墨蹟至今已失傳,這件書蹟是後人忠實的摹本,不過仍然可以看出本來的面貌。

簡介

縱23cm;橫14.8cm ,行書四行,二十八字。

王羲之_快雪時晴帖2_書法網《快雪時晴帖》,紙本,四行,二十八字。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節奏韻律。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在趙孟頫、劉賡、護都沓兒、劉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吳廷、梁詩正等人的跋語中都表示驚羨和讚嘆。清乾隆皇帝曾說:“天下無雙,古今鮮對”;“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他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一同收藏於養心殿西暖閣,併名其堂為“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

大雪過後,天候轉晴,王羲之以這件短札向友人表達問候之意。末行“山陰張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寫在信箋的封面,在此與原蹟一併摹在同一張紙上。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被乾隆皇帝視為“三希”之首,現在存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中秋帖》據傳為王獻之的手筆,帖上的“至寶”二字是乾隆帝親筆題寫的。但是,據專家鑑定, 《中秋帖》和《快雪時晴帖》都是後人臨摹的,只有王珣《伯遠帖》是真跡。

特點

王羲之_快雪時晴帖_書法網《快雪時晴帖》

這件書蹟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鋩,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現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情態,明代鑑藏家詹景鳳以“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測”形容它的特色,並且認為趙孟頫受到這件書蹟的影響。不過王羲之內斂沉潛,趙孟頫微有鋒鋩外露,比較對幅趙孟頫的題跋,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

王羲之書法的特點在於優美的“體勢”,“體”是指結字的形狀和姿態,“勢”是指筆畫產生的律動感,以“快”字為例,左右相向的兩部份,有著呼應的關係,“夬”的右肩略微高聳,末筆右頓,調和了傾斜的姿勢。“雪”字也有類似的情形,上部向左傾斜,末一橫畫收筆有向右下的筆勢,所以也調整了整個字的重心。第一行感覺上下的“行氣”一貫,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呢?如果只看每個字橫向的筆畫,可以發現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線上,第二行則有些變化,“果為”有連筆,其他的字間距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變化。這些變化顯得很自然,也使得這短短的三行具有豐富的美感。

評論

不少人認為《快雪時晴帖》僅次於他所書的“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的又一件行書代表作。 趙孟頫、劉賡、護都沓兒、劉承禧、王稚登、文震亨、

王羲之_快雪時晴帖4_書法網《快雪時晴帖》

吳廷、梁詩正等人的跋語中都表示驚羨和讚嘆。乾隆一生酷愛書法,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對《快雪時晴帖》極為珍愛,他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八個小字,“神乎其技”四個大字。又說:“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譽為“二十八驪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的晉人三帖,並藏於養心殿西暖閣內,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乾隆十二年又精選內府所藏魏晉唐宋元明書家134家真跡,包括三希在內,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 。在西苑的北海建“閱古樓”,把上述刻石嵌在樓內牆上,拓本流傳以示臨池之模範。三希原件仍藏在養心殿三希堂。

根據此帖附頁的諸多題跋款識、收藏印章以及有關書籍錄載, 《快雪時晴帖》曾經宋宣和內府,宋時入米芾“寶晉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趙孟頫題跋。明時為朱成國、王稚登,清馮銓所有,於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入內府。1949年,國民黨軍隊在內戰中敗北,退踞台灣時除帶走了大量黃金以外,還有2972箱南遷文物中的精品。這部分卻是故宮博物院文物中的精品,如精美絕倫的工藝品,翠玉白菜、玉香爐、玉荷葉形筆洗等,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如今“三希”《伯遠帖》、《中秋帖》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唯獨“一希”《快雪時晴帖》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希”尚未聚首,國人深引為憾。

乾隆皇帝酷愛王羲之的書法。當他得到了王羲之、王獻之和王珣的真跡時,特意在養心殿西暖閣辟出一間小室,專門供奉,並親自為小室命名為“三希堂”。

作者

王羲之_快雪時晴帖5_書法網《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303-361),山東臨沂人,後徙居浙江會稽。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有“書聖”之譽。他出身仕宦名門,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游。他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性好鵝,曾以書作換鵝。相傳有紹興蕺山老姥持竹扇賣二十錢,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增值為百錢,人們競相購買。

王羲之書法初學衛夫人,後來改變初學,博採眾長,草書師張芝(約卒於192),楷書學鍾繇(151-230),又遍習蔡邕(133-192)、梁鵠(活動於 二世紀後半)、張昶(卒於206)等書,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質朴書風,創妍美流變之體,所以唐人稱讚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樂毅論》、《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

這件書蹟上有“君倩”題名,米芾認為是梁秀,但史書未見其人,不詳其生平,近人考為唐高祖駙馬薛君倩。旁有“褚”字半印,傳為褚遂良所鈐。南宋時藏於高宗內府,有“紹興”聯璽。繼入金章宗內府,有“明昌御覽”印。復為賈似道所得,有“秋壑珍玩”印。元時先為北燕張氏所有,後入內府,延祐五年(1318)趙孟頫等奉敕跋。明代歷經朱希孝、王穉登、吳廷、劉承禧收藏,均有題記鈐印。清代歸馮銓,康熙十八年(1679)進入內府,有清宮鑑藏寶璽。

書法“三希”

乾隆皇帝將《快雪時晴帖》、《伯遠帖》、《中秋帖》譽為“三希”,一同收藏於養心殿西暖閣,併名其堂為“三希堂”。
名稱 簡介
《快雪時晴帖》 “書聖”王羲之書法作品,被乾隆皇帝視為“三希”之首,共二十八字,被譽為“二十八驪珠”。
《伯遠帖》 東晉王羲之之侄王珣書法作品,是傳世晉人墨跡中唯一具有名款的真跡。
《中秋帖》 傳為東晉王羲之第七子王獻之書法作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羲之書法作品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