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三帖卷》

《米芾三帖卷》,即《叔晦帖》、《李太師帖》、《張季明帖》三帖合一卷,筆法俊逸妍妙,為米芾行書中的精品。

基本信息

簡介

米芾三帖卷》,米芾作。即:《叔晦帖》、《李太師帖》、《張季明帖》、均紙本,行書。《米芾三帖卷》合裝一卷,為米芾行書中的精品之一。

釋文

《叔晦帖》釋文

余始興公故為僚宦,仆與叔晦為代雅,以文藝同好,甚相得,於其別也。

故以秘玩贈之,題以示兩姓之子孫異日相值者。

襄陽米芾、元章記。

叔晦之子:道奴、德奴、慶奴。

仆之子:鰲兒、洞陽、三雄。

叔晦帖 紙本 行書 縱24.5厘米 橫29.6厘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叔晦帖》紙本 行書 縱24.5厘米 橫29.6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張季明帖》釋文

余收張季明帖。雲秋氣(衍字點去)深,不審氣力復何如也,真行相間,

長史世間第一帖也。其次“賀八帖”。

余非合書。

《張季明帖》,約元祐元年(1086年)紙本 縱26.0厘米 橫34.5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張季明帖》,約元祐元年(1086年)紙本 縱26.0厘米 橫34.5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李太師帖》釋文

李太師收晉賢十四帖。

武帝、王戎書若篆籀,謝安格在子敬上。

真宜批帖尾也。

《李太師帖》 元祐二年(1087年) 紙本 縱25.8厘米 橫31.3厘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jpg 《李太師帖》 元祐二年(1087年) 紙本 縱25.8厘米 橫31.3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書風

項元汴認為米芾《米芾三帖卷》書風於王羲之相近。米芾的書法的確得力二王最多。但與二王父子書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緊斂古質蘊藉內含;而王獻之的筆致則是散朗妍妙,俊逸姿媚。

米芾的天資個性於王獻之較為相近,所以,米芾的結體,《米芾三帖卷》用筆中多可以見王獻之的風骨

關於作者

米芾(1051年——1107年),自署姓名米或為芊,芾或為黻,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吳人,祖籍太原,後徙居湖北襄陽,晚居江蘇鎮江,建海岳庵。宣和時擢為書畫學博士。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精於鑑別。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人稱“米南官”,又因舉止顛狂,人稱“米顛”。《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宣和書譜》說他:“大抵書效羲之,詩追李白,篆宗史箍,隸法師宜官;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識者然之。方芾書時,其寸紙數字人爭售之,以為珍玩。”他在繼承“二王”書法傳統上下過苦功,能夠登堂入室。真、草、隸、篆、行都能寫,而尤以行草書見長。他自稱“刷字”,是指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追求“刷”的韻味、氣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快刀利劍的氣勢。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