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山銘帖》

米芾《研山銘》,絹本手卷,行書,卷縱36厘米,橫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行書大字三十九個。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研山銘帖》是米芾書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頓雄快,跌宕多姿,結字自由放達,不受前人法則的制約,抒發天趣,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見珍品。

基本信息

資料

《研山銘帖》研山銘帖》

【名稱】:研山銘

【類別】:字畫

【年代】: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狀】:於2002年12月7日在觀復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委託單位以2999萬人民幣以定向單人形式拍下。

簡介

《研山銘帖》《研山銘帖》

《研山銘》手卷,水墨紙本,高36厘米,長138厘米,分三段。

第一段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三十九個行書大字:“研山銘五色水浮崑崙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在運筆上剛勁強健,具奔騰之勢,筋雄骨毅,變化無窮。結字上,自由放達,傾側之中含穩重,因而端莊之中婀娜多姿,較之《多景樓詩》、《虹縣詩》少些飛白靈動,更具剛勁、奔騰、沉頓雄快,乃米書成熟之作,為米芾書法中之精品。啟功先生賦詩讚曰:“羨煞襄陽一枝筆,玲瓏八面寫秋深。” 此卷第二段繪研山圖,用篆書題款為:“寶晉齋研山圖不假雕飾,渾然天成”。“研山”是一塊山形硯台,在研山奇石圖的各部位,用隸書標明:“華蓋峰、月嚴、方壇、翠巒、玉筍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嘗神遊於其間、龍池、遇天欲雨則津潤、滴水小許在池內、經旬不竭。” 為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書題識:“右研山銘,先臣芾真跡,臣米友仁鑑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題跋:“鳥跡雀形,字意極古,變志萬狀,筆底有神,黃華老人王庭筠。”清代尤長筆法的書畫家陳浩題作雋永的跋尾:“研山銘為李後主舊物,米老平生好石,獲此一奇而銘,以傳之。宣其書跡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極崇仰米書,而微嫌其不淡然。米書之妙,在得勢如天馬行空,不可控勒,故獨能雄視千古,正不必徒從淡求之。落此卷則朴拙疏瘦,豈其得意時心手兩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見之,當別說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陳浩題。”日本前首相犬養毅題迎首:“鳶飛魚躍”。

鈐印

有:內府書印(三次)、宣和、雙龍圓印、紹興,賈似道的“長”、“悅生”(二次)、於騰、味腴軒、於騰私印、東海郯人、受麟(二次)、受麟私印、飛卿、石禪莩子、石甫、湘石過眼。周於禮印、立崖、陳浩之印、七十四翁、夢德星庵、夢廬審定真跡、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23方。著錄於《南村綴耕錄》元"陶宗儀卷六刻《寶晉齋研山圖》、《明"張醜真跡目錄》、陳繼儒《妮古錄》、《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歷代著錄法書目》、《中國書法史》、《有鄰大觀》、《書道全集第十五卷》、《中國書法全集》、《米芾墨跡三種》、《米芾、米友仁》、《宋四家書法字典》、《米芾書法藝術》、《歷代書法論文選》、《行書編》、《中國書畫全書"第四冊》、《中國行書大字典》、《中國書畫》等18部書籍。

此手卷流傳有序,曾經入北宋、南宋宮廷。南宋理宗時被右承相賈似道收藏。遞傳到元代,被元代最負盛名的書畫鑑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間,被書畫鑑賞家,四川成都知府於騰收藏。由於歷史的原因,此卷不幸流落到東瀛,被日本有鄰博物館收藏。看過中貿聖佳國際拍賣公司由境外徵集請回北京的米芾《研山銘》書法原作後,啟功先生說:“能在中國的北京看到米芾的《研山銘》,飽了眼福。過去看《研山銘》的照片高興,臨《研山銘》高興。今天我90多歲了,看到了真的《研山銘》原作,是眼福啊!能多看幾天就多看幾天。”

流傳

此手卷流傳有序,曾經入北宋、南宋宮廷。南宋理宗時,被右丞相賈似道收藏。遞傳到元代,被元代最負盛名的書畫鑑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間,被書畫鑑賞家、四川成都知府於騰收藏。及至近代,令人慨嘆,竟流落日本。鈐印有:內府書印(三次)、宣和、雙龍圓印,賈似道,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二十多方。

作者

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世居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又因舉止顛狂,人稱“米顛”。《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宣和書譜》說他:“大抵書效羲之,詩追李白,篆宗史箍,隸法師宜官;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識者然之。方芾書時,其寸紙數字人爭售之,以為珍玩。”他在繼承“二王”書法傳統上下過苦功,能夠登堂入室。真、草、隸、篆、行都能寫,而尤以行草書見長。他自稱“刷字”,是指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追求“刷”的韻味、氣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快刀利劍的氣勢。其主要作品有:蜀素帖、紫金硯帖、論書帖、多景樓詩冊帖、珊瑚帖、研山銘帖、三帖卷、向太后輓詞、寒光帖等。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