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大辭典》

《孔子大辭典》

《孔子大辭典》,張岱年、夏乃儒(全書統稿)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版。該詞典為中國研究儒學的最權威工具書。總計有102位儒學研究專家撰稿。除一般詞條解釋外,歷史及海外評孔要論均集於此。孔聖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時精通易經《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我愛大自然更愛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災難、地震、龍捲風、恐龍的滅絕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風水,提出了“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著名美學命題。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孔子大辭典》《孔子大辭典》

《孔子大辭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為:孔子的生平事跡、稱謂封號、祖先親屬、文物遺蹟;與孔子有關的古國地名、禮儀制度、職官等級、典章器物、歷史人物;孔子的思想體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教育思想和史學、經濟、美學、邏輯、軍事及箴言名句等);典籍文獻(包括論語注本、四書注本、儒學典籍、言行輯錄、年譜傳記);孔門弟子;諸子爭鳴等。後半部分為:從先秦至近代以來的歷代評孔,當代評孔,台港、海外評孔等。另外,還有《孔子年譜》、《孔子周遊列國示意圖》、《孔子世系表》、《評孔大事年表》四個附錄。可見,該辭典確實稱得上是一本有關孔子及評孔的知識總匯,是人們如實地認識孔子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主要特點

《孔子大辭典》《孔子大辭典》

第一,收詞齊全。該辭典以孔子為中心,兼及儒家及中國傳統文化,共收詞3000余條。系統收入與孔子有關的名詞、學說、人物、學派、著作、刊物、典章、器物、事件、運動、組織、會議等條目,分類編排。如孔子思想體系這部分,就收有孔子各方面思想的名詞條目共500余條;有關論語注本的,收有近200條;海外評孔方面,收有20多個國家近200條。從大辭典的角度出發,收詞充分考慮到內容的覆蓋面及多層次讀者查閱的需要。如孔子稱謂,可以從辭典中查到佛、道、讖偉著作中對孔子的“黑帝之子”、“光淨童子”、“太極上真君”、“玄宮仙”、“儒童菩薩”等稱謂。再如論語注本,不僅收有中國古代的,還收有當代的、台港的以及國外的,並收有近年出地的殘本。

第二,釋文詳盡準確。本書編著者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對人物與思想作實事求是的介紹,力求做到有針對性和準確性。如評孔人物條目,都能寫出評孔的具體內容。為了做到這一點,不少條目在沒有現成參考材料的情況下,為寫數百字或數十字的釋文,往往要從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中進行爬梳、整理、歸納。本書的條目,涉及各類書籍史料達數千種;並注意儘可能吸收近年來海內外孔子研究的新成果,使條目內容更為詳盡豐富。

第三,注重反映台港、海外評孔的內容。在台港評孔方面,比較詳細地收錄了現代新儒學及其傳人的評孔條目。在海外評孔方面,收有日本、朝鮮、韓國、越南、新加坡、美、英、法、德、意、西、比、荷、瑞士、原蘇聯、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的有關人物、著作、名詞、學派、機構等條目,充分反映了海外評孔的歷史及現狀。

第四,編排得當。這本辭典共分10個大類,30余個小類,各設標題,以充分反映孔子、孔學及評孔的體系。人們只要一書在手,即可查閱或進行較系統的了解與研究,兼顧了不同知識層次的讀者的需要。

編導目的

關於如何評價孔子的歷史地位,張岱年先生曾說:“自漢至清,對孔子持批評態度的學者連綿不斷。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這對於破除陳舊思想的束縛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對孔子的思想缺乏全面的分析。當時李大釗提出的‘掊擊孔子,非掊擊孔之本身,乃掊擊孔子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其態度是科學的。至於70年代中以謾罵的方式來‘批孔’,就無任何價值可言。時至今日,可以說:尊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反孔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任務是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精神來研孔、評孔。通過批判繼承,綜合創新,促進符合新時代精神的新文化的建立”。作為主編的這段話,可說是本書的指導思想和編導目的。

編著背景

1984年,美國出版的《人民手冊》,把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足見這位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對世界影響之重大和深遠。但是,在孔子誕生的偉大國家中,卻沒有一本以這位思想家的思想及其研究歷史為對象的大型專科辭典,這與產生偉大思想家的偉大國家的國際地位是極不相稱的。這種狀況亟待改變,人們有充分的理由作這樣的期盼。有鑒於此,上海辭書出版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從事這項重要的工作。他們聘請中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中華孔子研究所所長張岱年任主編,聘請海內外著名的學者馮友蘭、陳榮捷、周谷城、賀麟為顧問,邀請上海、北京、山東、江蘇、浙江、天津、安徽、江西、廣東、福建、湖北、陝西、甘肅等十多個省市對孔子和儒學研究有年的專家、學者,經過近十年的辛勤耕耘,終於完成了這部120余萬字的巨著。

《論語》及孔子研究書目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集解》
《論語譯註》
《讀四書大全說》
《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
《論語:儒者的諍言》
《論語集注》
《論語新探》
《論語新解》
《孔子與中國之道》
《孔子:即凡而聖》
《論語的哲學詮釋》
《孔子大辭典》
《孔子集語》
《敦煌論語集解校證》
《論語今譯》
《論語別裁》
《論語之謎》
《北宋儒術治國政治研究》
《孔子集語校補》
《孔子哲學思微》
《論語今讀》
《定州漢墓竹簡》
《論語學的形成發展與中衰--漢魏六朝隋唐論語學研究》
《論語註譯》
《論語通譯》
《論語述何》
《論語正義》
《論語註疏》
《論語注》
《孔子編年》
《孔子說·孟子說》
《論語集釋》
《論語疏證》
《聖算知天命論語新解》
《論語趣談》
《我與<論語>:桃花源遊記》
《論語札記》
《孔子批判論語譯說》
《孔子論學》
《論語與現代管理》
《儒家者言釋文》
《孔門弟子研究》
《論語菁華》
《孔門弟子研究資料》
《孔子弟子資料彙編》
《儒學十三經》
《孔子文化大全圖書總目》
《孔子資料彙編》
《論語章句集注》
《四書訓義》
《孔子和他的追隨者》
《孔子思想研究》
《孔子弟子考》
《老莊語錄·孔子語錄·孟子語錄》
《孔子家語疏證》
《孔子論語年譜》
《孔子門人考》
《論語直譯》
《孔子年譜綱目》
《至聖先師孔子年譜》
《孔子年譜》
《孔子年譜輯注》
《論語會箋》
《論語辨》
《孔學新論》
《論語源流考述》
《論語·孟子》
《元代論語學考述》
《論語新校釋》
《論語集解義疏》
《論語古注輯考》
《論語漢宋集解》
《論語解注合編》
《論語今註今譯》
《論語今注》
《論語著述考》
《論語論著目錄》
《論語之研究》
《唐抄本鄭氏注論語集成》
《論語思想史》
《論論會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