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新傳

《孔子新傳》根據《左傳》的編年,並從司馬遷的《孔子世家》中,尋找孔子的蹤跡,又從歷代學者的《論語》注本中,對孔子的語錄進行了編年的研究,並將其納入到孔子的生平傳記中去,以求儘可能給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孔子新傳

《孔子新傳》根據《左傳》的編年,並從司馬遷的《孔子世家》中,尋找孔子的蹤跡,又從歷代學者的《論語》注本中,對孔子的語錄進行了編年的研究,並將其納入到孔子的生平傳記中去,以求儘可能給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孔子一生的思想言行,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在三十歲前後,以禮為核心;五十歲前後,才提出仁的思想,並將“仁”作為“禮”的核心價值;大約在六十歲之後,他在研究《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將“仁”與“禮”加以綜合,提升到以“和”為核心價值的最高境界。

作者簡介

孔祥驊,教授,山東曲阜人,孔子後裔,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審。一生坎坷,頗具傳奇色彩,著有長篇回憶錄《老爸青春無歌》。青少年時代在貧賤中憑著擔食瓢飲不改其樂的精神,發奮學習。大學時代憑著“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真理。二十年監獄與勞改農場中,在“談孔色變”的極左歲月里,憑著聖祖孔子的精神,在苦難中從儒家經典里尋求智慧,支撐生命。四十歲平反後進華東師大,堅持研究孔學,從中尋找安身立命的根據。先後發表孔學論文20餘篇;參與《孔子大辭典》編寫;著有《萬世師表:文聖孔子》,合著《孔子本紀·孔子百問》。退休後,發憤忘食,不知老之將至,本著“儒門淡泊”的人生態度,堅持弘揚孔學,著有《國學入門》。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沒落貴族貧賤出身

一、殷商後裔

二、“野合而生”

三、天感生聖子

四、三歲喪父

五、在禮儀之邦長大

六、奇異的外貌

七、勇武的大力士

第二章 十五有志勤學周禮

一、入太廟每事問

二、魯國的尚武風俗

三、孔子的服裝

四、十七歲前喪母

五、合葬父母於防

六、季氏饗士

七、十九歲結婚

八、委吏、乘田、相禮

九、孔子的夢

十、問學於郯子

十一、學琴師襄

十二、儒的來歷

第三章 三十而立辦學成名

一、子產逝世

二、景公來魯

三、晏嬰論“和”、“同”

四、孔子前的“學校”

五、始教於闕里

六“聖人出世”的預言

七、孟僖子誡子

八、禮樂大師

九、赴京都洛邑

十、參拜明堂

十一、問禮老聃

十二、八佾舞於庭

十三、昭公失國

十四、壯年游齊

十五、齊魯文明比較

十六、在齊聞韶

十七、對管仲的褒貶

十八、齊景公問政

十九、晏嬰與孔子

二十、孔子去齊

第四章 四十不惑修身待時

一、史墨答趙筒子

二、孔子不仕,弟子彌眾

三、仁學的創立

四、陽虎亂魯

第五章 五十知命為政以德

一、五十知命

二、任中都宰

三、任司空

四、夾谷會齊

五、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六、任司寇

七、誅少正卯

八、以德治國

九、初見成效

十、孔子的理想

十一、孔子的生活起居

十二、墮三都

十三、齊歸女樂

十四、孔子去魯

第六章 周遊列國傳道救世

一、適衛國

二、公孫戍叛衛

三、蒯聵刺南子未遂

四、匡蒲之難

五、衛靈公郊迎孔子

六、子見南子

七、醜次同車

八、佛胖召,子欲往

九、西河返駕

十、孔子去衛

十一、衛靈公卒

十二、微服過宋

第七章 六十耳順南下陳楚

一、孔子至陳

二、桓僖廟火

三、陳廷問矢

四、季桓子卒

五、齊景公卒

六、絕糧陳蔡

七、曠野的追問

八、子西阻封

九、葉公問政

十、子路問津

十一、子欲居九夷

十二、過陳而病

十三、“中庸”的提出

十四、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十五、回到衛國

第八章 晚年歸魯講學洙泗

一、杏壇講學

二、一生辦學分四期

三、孔門弟子

四、培養仁人君子

五、有教無類

六、因材施教

七、啟發誘導

八、教學相長

九、“六藝”之教

第九章刪述六經垂憲萬世

一、《詩》的整理

二、《書》的編撰

三、《禮》的考察和整理

四、《樂》的整理

五、對《周易》的新解

六、《春秋》的傳授修訂

七、跪受赤虹

第十章 七十國老關心國事

一、季氏旅於泰山

二、季氏欲行田賦

三、季康子問政

四、反對用兵顓臾

五、魯哀公問政

六、孔子論儒行

七、中庸理論的確立

第十一章西狩獲麟《春秋》絕筆

一、“自古聖賢多寂寞”

二、西狩獲麟《春秋》絕筆

三、顏回之死

四、聲討陳恆

五、子路之死

六、最後的歌聲

七、生前的聖人

第十二章 孔子的宗教精神

一、孔廟與歷代帝王

二、孔廟的配享和從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