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編年史》

《塔西佗編年史》

《塔西佗編年史》是古代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塔西佗的歷史著作。商務印書館1998年出版。塔西佗是古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也是與希臘的希羅多德齊名的世界最偉大歷史學家之一。他是《阿古利可拉傳》和《日耳曼尼亞志》的作者,同時留下了《歷史》和《編年史》兩部膾炙人口的鉅著。

基本信息

簡介

塔西佗《編年史》(全兩冊)塔西佗《編年史》(全兩冊)

塔西佗編年史》又名是塔西佗《編年史》(全兩冊)或塔西佗《編年史》(全兩冊)與《塔西佗編年史》(上下)。塔西佗是古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也是與希臘希羅多德齊名的世界最偉大歷史學家之一。他是《阿古利可拉傳》和《日耳曼尼亞志》的作者,同時留下了《歷史》和《編年史》兩部膾炙人口的鉅著;尤其《編年史》更是他晚年封筆之作,一般認為也是他最具特色、最精采的一部著作。如果說《歷史》著意描寫多米提安的殘暴統治,是對一場痛苦回憶的記述,那麼《編年史》則是一次別具深意的探索:回到帝國初期,尋找共和竟然蛻變為暴政的軌跡。它所處理的是從奧古斯都之死到《歷史》一書開始前,也就是提貝里烏斯、卡里古拉、克勞狄烏斯和尼祿等四個皇帝當政的時期。《編年史》也和任何一部古典史學名著一樣,它的文學價值足以同它的史學價值比美:塔西佗在日臻成熟的拉丁文體中別闢蹊徑,以簡潔、含蓄而有力的風格,為我們留下了一幅古羅馬帝國初期歷史的絢麗繪卷。

綜述

利普修斯編訂的塔西佗全集封面,於1598年在義大利出版利普修斯編訂的塔西佗全集封面,於1598年在義大利出版

《編年史》是塔西佗最後的作品,從公元14年奧古斯都去世寫起,可能應該到68年6月尼祿去世,和《歷史》銜接上,應該有16卷,但目前第7到第10卷已經不存在,第5、6、11、16各卷也有缺失。第16卷只保存到66年,後半卷缺失。奧古斯都以前的歷史是否塔西佗另有專著也不得而知。

寫作特點

仍有明顯的反帝制傾向

塔西佗的文筆冷靜且精確描述史實,但他的作品仍有明顯的反帝制傾向,在《編年史》中,自奧古斯都以降的羅馬皇帝似乎是品德最惡劣人類的集合——台伯留殘酷、卡利古拉荒淫、克勞迪烏斯愚蠢懦弱、尼祿無道暴虐、維斯帕先貪婪吝嗇,其子提圖斯(第度)則是粗鄙;對於曾親歷的圖密善時代,塔西佗更是給與徹底的惡評,認為其施政除了昏庸與殘暴外什麼都不剩。

與塔西圖斯觀點頗多迥異之處

由於由塔西陀以及其他羅馬帝國時代史學家所記錄的部分羅馬皇帝差勁的表現及批判既屬實且駭人(如台伯留晚年的隱居與恐怖統治、尼祿和圖密善死後馬上被元老院判為記錄抹消者),西方史學有近兩千年的時間將塔西陀的記錄視為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的真相,但自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開啟現代化的研究羅馬史的道路後,塔西陀的觀點開始受到挑戰,尤其是十九、二十世紀以降,羅馬考古學及歷史研究的科際整合發達,所得的考古與研究發現開始與塔西圖斯觀點頗多迥異之處。

對皇帝治世的總體評價卻並不一定公允

塔西陀的身分多少影響了他對公元一世紀羅馬皇帝評價的全面性:塔西圖斯身為元老院議員且在長期生活中接受了羅馬城庶民的觀念,政治分析與判斷的眼光自然向兩者靠攏,但單從羅馬帝國的這兩個階層來評斷皇帝卻只能得到不完整的評價——這排除了真正占羅馬帝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屬省居民的觀感,而除了少數例外(卡利古拉與69-70年內戰時的三位短命僭帝),歷任皇帝普遍將經營屬省視為主要責任且多有建樹,於是皇帝對帝國貢獻的完整評價已有困難。且元老院與羅馬城市民對皇帝的評價方式有時並不理性,如元老院階級會將對自身特權的剝奪(雖然有時確為不當)誇大解釋國體、國家的危機,古代羅馬城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粗鄙,因此對皇帝的評價常是取決於皇帝的公關表現(如尼祿提倡希臘文藝取代大競技場娛樂就成為他失去羅馬公民支持的關鍵)、對特定人物的愚忠、甚至單純的物慾和情緒(台伯留受惡評的原因之一即在於他任內不贊助角鬥士表演與不曾向公民發放皇帝賞金)主導。這樣的結果就是,採用“首都觀點”與“元老院觀點”的塔西陀,雖然能真實公正的記錄下元老院與羅馬城庶民對皇帝的評價,對皇帝治世的總體評價卻並不一定公允。

帝制是當時統治羅馬帝國最有效的體制

塔西陀本身的政治經歷與政治觀也決定了他筆下皇帝的形貌,塔西陀擔任政務官的經驗有限(他只擔任過相對平穩的元老院行省總督職位,軍團指揮權也僅限於法定意義),這很可能讓他在政治、戰略學術領域不發達的當時無法對皇帝的某些重要決策作出公允的解讀,甚至淪落到使用非理性的市民觀點批判(如認為台伯留對日耳曼防線的收縮僅是為了打壓潛在政敵日耳曼尼可斯,卻忽略此舉的戰略正確性與當時日耳曼兵團已因退休金問題出現不穩的現實;對圖密善達其亞戰爭失利大加蹋伐,卻不談他記取教訓組建有效運作近百年的日耳曼長城的貢獻)。同時塔西圖斯的政治立場傾向復古的共和主義,他對帝制之弊的厭惡使他的作品隱含有“藉歷任皇帝的惡行與失敗例子證明帝制錯誤”的目的,從而使他或多或少的加重了對皇帝們批評的力度——然而,塔西陀自己也承認,帝制是當時統治羅馬帝國最有效的體制。

作者簡介

塔西佗,普布利烏斯·科爾奈利烏斯·塔西佗(Publius或GaiusCorneliusTacitus,55年?—117年?),羅馬帝國執政官、雄辯家、元老院元老,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與文體家,他的最主要的著作是《歷史》和《編年史》,從公元14年奧古斯都去世,提比略繼位,一直寫到到96年圖密善逝世。

背景資料

大量他生活時代的材料和信息

塔西佗的作品中包含了大量他生活時代的材料和信息,但很少有他個人生活的記載,甚至他的名字都不清楚,可能叫普布利烏斯也可能叫蓋伊烏斯,對他生平的了解只是從他作品中偶爾透露的少量信息、他的朋友的書信以及小普林尼對他的讚譽、和一些碑文中整理出來的。

都叫作普布利烏斯

塔西佗生公元56年或57年,出生於外省一個羅馬騎士家庭,可能是義大利北部或西班牙,在有些信件中他的名字叫斯道尼烏斯·阿波利納里斯,另一些作品中叫蓋伊烏斯,但在他主要的作品中都叫作普布利烏斯。(還有的學者認為他叫撒克斯佗斯,但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從他在政界被提升的經歷看,他的家族可能屬於索爾奈利烏斯家族的旁支,但所有索爾奈利烏斯家族的人都沒有姓塔西佗的,古老的家族在羅馬共和國的爭戰中基本都被消滅了,塔西佗認為自己的家族屬於和弗萊維尼斯王朝的皇帝們同一血統,他的家族是否為自由人的後代還很成問題,因為許多羅馬元老和騎士都並不是自由人的後代。他的父親可能是索爾奈利烏斯·塔西佗,這位塔西佗曾經是日耳曼尼亞的地方官,他的一個兒子曾經被老普林尼引用作為生長和成熟迅速,過早死亡的畸形的例子。這個兒子當然不會是歷史學家塔西佗,但塔西佗很可能是他的兄弟或侄子。由於塔西佗和小普林尼之間的友誼,說明這兩個家族可能地位比較相當,都是外省比較富裕的家庭。

納爾榜南西斯省人

納爾榜南西斯省位置塔西佗家族的具體來源不太清楚,塔西佗和來自高盧西南的納爾榜南西斯省的執政官格奈烏斯尤利烏斯·阿格里科拉的女兒結婚,這意味著他的家族可能也是來自納爾榜南西斯省。塔西佗的作品《對話集》是註明“獻給法比烏斯·尤斯佗斯”的,而法比烏斯·尤斯佗斯是來自西班牙的,這意味著塔西佗可能和西班牙也有關係。他和來自義大利北部普林尼家族的密切關係,說明他也有來自義大利北部的可能。所有這些信息都並不能確切說明塔西佗的出生地。沒有明顯的證據說明普林尼家族的朋友們熟悉塔西佗,普林尼的書信中也沒有任何說明他們來自同一省的蛛絲馬跡。但有一封信明確地說有人問塔西佗是義大利人還是外省人,還同時問他是塔西佗還是普林尼,但回答是含混的,既然普林尼是義大利人,塔西佗很可能是外省人,非常可能是納爾榜南西斯省人。

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靜默

塔西佗善於雄辯,並且同情對抗羅馬法律的蠻族人,再加上他的出生地,也很有可能塔西佗是凱爾特人的後代,凱爾特人在羅馬人到來之前一直占據著高盧,並以善於雄辯而聞名。塔西佗年輕時為了將來從事政治或法律事業,曾在羅馬學習修辭學,和普林尼一樣可能是師從著名的修辭學家昆體良。在公元77年或78年,他和朱利婭·阿格里科拉結婚,他的家庭生活沒有什麼記載,只是可能他喜好遊獵和戶外活動。他從事政治生涯可能是在弗萊維尼斯王朝第一個皇帝維斯佩申時代開始,成為元老;到了泰特斯皇帝時代大約在公元81年或82年他成為財政官;此後在政界他一路順風,公元88年成為行政長官,同時是一個負責預言書和世俗運動會的類似教士團組織的成員。他已經成為一個出名的律師和雄辯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的公開演說才能和他的姓很不相稱,“塔西佗”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靜默”。

日耳曼尼亞志

從大約公元89年到93年,他在外省工作,也許是指揮一個羅馬軍團,也許是從事地方行政工作,不過這些年的工作很令他反感,並使他產生強烈的反對獨裁暴君的情緒,這些情緒一直貫穿在他的著作中。在公元97年,皇帝納夫在位期間,他被選為執政官。在此期間,由於他在拒絕擔任皇帝的前日耳曼總督維基尼烏斯·魯富斯的葬禮上發表的演說,他作為演說家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第二年,他寫作了《阿格里科拉傳》和《日耳曼尼亞志》,後來他就從政壇中消失了一段時間,直到公元100年,皇帝圖拉真在位期間,他和小普林尼一起揭發非洲總督馬里烏斯·普里斯庫斯腐化,普里斯庫斯被證實有罪,幾天后普林尼寫到塔西佗“運用了他全部的雄辯才能”。

記載公元116年他的生命到此結束

在後來他脫離政壇的一段時間內,他寫了最重要的兩部作品:《歷史》和《編年史》。根據在土耳其發現的碑文記載,公元112年或113年,他擔任了羅馬帝國亞細亞省總督。《編年史》中記載公元116年他的生命“到此結束”,但可能他到125年才去世。他是否有孩子是一個未知數。《奧古斯都歷史》記載後來275年在位的羅馬皇帝馬爾庫斯·索爾奈利烏斯·塔西佗是他的後代,但《奧古斯都歷史》一書中有許多虛假的地方,因此可能不是真的。

目錄

譯者的話·附記
關於塔西佗
本書提要
關於與本書有關的皇帝家系的若干說明
東方兩王國的世系
《編年史》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殘篇)
第六卷(殘篇)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要目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