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單純性腺發育不全綜合徵

②染色體核型為46,XY與社會性別(女性表型)不符。 ③性腺為條索狀結締組織,青春期後易發生性腺腫瘤,有家族傾向。 不完全型為一側條索狀性腺,對側為發育不全的睪丸,外生殖器為兩性畸形。

概述


XY單純性腺發育不全綜合徵,1955年Swyer首次報導本症,又稱Swyer綜合徵。XY純性腺發育不全多見,約占2/3。

病因與發病機制

患者染色體核型以46,XY為主,嵌合體45,X/46,XY等極少見。本症呈家族性或散發性,為X連鎖隱性或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近來有學者認為本病系睪丸決定基因——SRY基因突變或其他與性分化有關的基因突變而消除SRY基因的功能所致。患者雖有Y染色體但因基因缺陷,於胚胎早期(43天以前),睪丸已停止發育,故不能分泌Muller管抑制物(MIS)及睪酮,而呈女性表型。

診斷要點

①出生及幼時為正常女性,不易發現異常。青春期後多因原發閉經,第二性徵不發育而就診。 
②染色體核型為46,XY與社會性別(女性表型)不符。 
③性腺為條索狀結締組織,青春期後易發生性腺腫瘤,有家族傾向。

臨床表現

患者內生殖器呈發育不良的女性型,分為完全型與不完全型兩類型。完全型為雙側條索狀性腺,有副中腎管衍生結構,而無中腎管衍生結構,有幼稚子宮,發育欠佳的輸卵管及陰道。不完全型為一側條索狀性腺,對側為發育不全的睪丸,外生殖器為兩性畸形。患者血清LH及FSH水平增高,性激素水平低。青春期後原發閉經,條索狀性腺易發生生殖細胞腫瘤,發生率約為25%~30%,以性母細胞瘤及無性細胞瘤多見。 鑑別診斷 本症應與完全型睪丸女性化綜合徵鑑別,惟本症乳房不發育,經人工周期治療有撤退性出血等可鑑別診斷。

治療概述

1.本症條索狀性腺易轉化為生殖細胞瘤,潛在惡變機率較早,故確診後應早期切除性腺。 
2.青春期以雌、孕激素替代療法,促使第二性徵發育,患者可以結婚,但無生育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