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ygeson淺層點狀角膜病變

Thygeson淺層點狀角膜病變(Thygeson 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opathy,TSPK)是一種病因不明與系統性疾病無關的慢性隱匿性角膜上皮炎。病史長,有間歇性異物感,結膜反應輕微症狀自發性緩解或加劇。出現特徵性的角膜病變,通常結膜不受累。偶有報導發病早期出現輕微的結膜炎。疾病常在症狀完全出現之後才能確診。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大多數學者認為TSPK發病沒有性別差異本病多發生在24~36歲,年齡2.5~70歲鶒平均29歲。

病因

病因尚不明確。Braley與Lemp報導過從2例患者角膜上皮分離出病毒,但大多研究並未培養出病毒。人類乳頭狀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可能的致病因素因為它是一種能感染眼表並產生微小炎症的病毒但使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在2例患者的組織標本中並未檢測到HPV的存在。ostler提出TSPK可能是由一種慢病毒所致病,但目前還沒有證據支持這一假說。也有人提出變應性是TSPK的病因,因為某些患者常合併有濕疹、蕁麻疹或哮喘,且對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有效。但是塗片檢查並未發現嗜酸性粒細胞以及其他變應性疾病的證據。Darrel發現HLA-DW3和HLA-DR3抗原與TSPK有關與這些抗原有關的其他疾病還包括谷蛋白致敏性腸炎(gluten-sensitive enteropathy)、Addison病、原發性Sjögen綜合徵Graves綜合徵、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發病機制

TSPK發病機制不明。結膜刮片顯示有非典型的上皮細胞,胞質中有空泡,偶有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變性的上皮細胞和黏液。細菌培養顯示結膜菌群正常Tabbara等對55例TSPK患者中的10例作角膜上皮培養或電鏡檢查,發現上皮並不易取材,提示基底膜與其半橋粒連線未受損傷。

臨床表現

包括畏光、異物感灼熱、流淚和偶發性視物模糊結膜可以輕微受累,也可能完全不受累。角膜可見典型的上皮間卵圓形或圓形點狀沉積由許多分散的、細小顆粒狀、灰白色點樣混濁聚集而成。這些三維橢圓形或圓形上皮間混濁常發展成一個隆起的突破上皮層的中心,偶爾可見細小可能由黏液組成的頭髮樣絲狀物角膜病變邊緣不整齊,有時會呈現星狀外觀而這些星狀或樹枝狀外形易被誤診為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病灶為3~20個。偶爾會出現輕微的上皮和上皮下水腫但未發現細胞浸潤現象混濁易消失且部位多變,最常累及角膜中央和視軸。疾病的自然病程常為1~2個月以後逐漸緩解,6~8周后復發。靜止期病變完全消失,僅留有上皮下瘢痕。

在疾病進展期,灶性混濁可擴展到淺層上皮,螢光素孟加拉紅(虎紅)染色陽性。緩解期,病變靜止,外觀呈上皮內扁平灰色點狀,不能被螢光素或孟加拉紅染色。

角膜知覺通常不受影響少數患者角膜知覺會有輕微減弱該病多為雙眼先後發病單眼發病率小於1/20。結膜反應小或無。慢性病程,可持續20~30年以上。慢性症狀和體徵可能對治療無效,但可自行緩解急性期症狀對治療有效。

診斷

根據本病特點診斷不難,結合實驗室檢查可以進行排除性診斷。

鑑別診斷:

根據本病的特點鑑別診斷並不難。與其相鑑別的疾病包括:葡萄球菌瞼緣炎性上皮性角膜炎、肺炎球菌性結膜炎、脂溢性瞼緣炎、乾燥角結膜炎、神經營養性和暴露性角膜病變,以及春季角結膜炎和外傷性角膜病變等TSPK可通過以下幾點與腺病毒性角結膜炎(或流行性角結膜炎)相鑑別:

1.無結膜炎症狀。

2.無耳前淋巴結腫大或眼瞼腫脹。

3.與流行性角結膜炎後期出現的上皮下較大的浸潤病灶相反,TSPK表現為上皮內粉筆樣(chalklike)混濁。TSPK還應與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復發性上皮糜爛綜合徵、紅斑痤瘡、Reiter綜合徵、麻風、麻疹性角膜以及藥物性角膜炎等相鑑別。

檢查

病毒學、免疫學以及細菌學檢查,可用於排除其他類似疾病

治療

局部套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可以有效地治療急性期TSPK。但某些證據表明皮質類固醇可延長病程Thygeson的早期報導指出未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的患者疾病持續時間不會超過6年。因此認為皮質類固醇激素會延長該自限性疾病的病程因此,應採用低劑量給藥。

治療性軟性接觸鏡是治療疾病進展期的另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有研究顯示配戴軟性接觸鏡後上皮病變會迅速消失,症狀立即緩解。由於治療性接觸鏡有許多併發症,如微生物性角膜炎因此應權衡利弊,慎重使用。

其他局部用藥無效或效果甚微。特別是碘苷 (idoxuridine,IDU)可產生上皮下瘢痕應列為禁忌藥。Nesburn等局部使用三氟胸苷治療4例TSPK患者的6隻眼,有5隻眼症狀改善,但症狀和體徵的消失比局部皮質類固醇治療組所需時間明顯延長。

目前對TSPK尚無特異性療法,但局部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可以迅速緩解症狀。多在治療後2~3天起效。有效的治療方案是使用0.1%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或0.5%潑尼松龍(prednisolone),5次/d,連續5天。待症狀緩解後,逐漸減少劑量。雖然本病對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反應良好,但要注意長期用藥的潛在副作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也可能具有一定的輔助療效軟性治療性接觸鏡也有助於症狀的緩解。角膜上皮刮除術對本病無效,因為本病常可迅速復發。抗微生物藥或抗病毒藥對角膜病變無治療作用。

飲食注意事項

宜高能量食物、高蛋白、高鈣、富含維生素A、C食物。胡蘿蔔、南瓜、西紅柿、青菜、杏、柚子、大早、橘子、瘦肉、蛋黃、動物肝臟、大豆等
忌熱性助火食物、刺激性食物。韭菜、芥菜、大蒜、香蔥、生薑、辣椒、水產品、豬頭肉、酒等。
忌揉眼,忌酗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