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F復仇者式轟炸機

TBF復仇者式轟炸機

TBF復仇者式(英文:TBF Avenger)為格魯曼公司開發的艦上魚雷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活躍於太平洋戰場上。1942年3月開始,因格魯曼必須同時生產F4F野貓式與F6F地獄貓式戰鬥機,為了減低生產壓力,便授權通用製造TBF,而通用生產的TBF則被稱為TBM。

開發

原本在美國海軍的艦載機當中,以性能落後的TBD毀滅者式為主力魚雷轟炸機,於是1939年海軍便向各大航空製造產業公司徵求新一代艦上轟炸機,最後由格魯曼公司出線,並在1942年此機型進入量產階段。比起原本的TBD,TBF的性能有著明顯大幅的提升,除了加大馬力的發動機外,新設計的流線型坐艙配備防彈玻璃,機身的防彈裝甲也前所未有的堅固。而機翼能夠向上折起的長度比起其它型艦載機也更長了許多,更減少了在航空母艦機艙內所占的位置。TBF的攻擊能力比起日本的九七艦攻還更強悍許多,除了搭載一枚Mark13航空魚雷之外,還可裝載一個2000磅或四個500磅炸彈,而襟翼配備減速板設計加上剎車減速板,更讓TBF可以擁有和俯衝轟炸機一樣的俯衝攻擊能力,在戰場上成為日本軍艦的頭號殺手。1942年3月開始,因格魯曼必須同時生產F4F野貓式與F6F地獄貓式戰鬥機,為了減低生產壓力,便授權通用製造TBF,而通用生產的TBF則被稱為TBM,該型飛機性能十分變態,空重達9噸
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布希於TBF復仇者機艙內的留影,攝於1944年航空母艦聖哈辛托號上
TBF在諾福克基地上空的飛行編隊,攝於1942年

戰歷

最早的TBF-1型於中途島海戰時登場,不過只有6架,再加上人員操作的不熟悉,所以當時並無建立任何戰功。在性能低落的TBD普遍被零戰當成標靶的狀況之下,在中途島戰役過後,海軍便全面將所有的航艦換裝上TBF。隨即於同年8月的第二次所羅門海戰便擊沉了日本的輕型航空母艦龍驤號,緊接著11月份的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也重創比睿號戰艦。1943年,新型的TBF-3服役,換裝威力更強的新型Mark15航空魚雷,也加大了炸彈掛載量與出力更強的發動機,同時也搭載了對水面及反潛雷達,開始支援大西洋戰場的獵殺德國U型潛艇任務;而同時搭載對空及對海搜尋雷達的機型也成為可於夜間或雨天出擊的全天候攻擊機。1944年6月於菲律賓海海戰擊沉了日本的航空母艦飛鷹號,隨後於雷伊泰灣海戰及隔年的坊之岬海海戰先後擊沉了大型航空母艦瑞鶴,以及象徵帝國海軍聯合艦隊的大和與武藏兩艘戰艦,可謂戰功彪炳。

使用國家

法國海軍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加拿大皇家海軍紐西蘭皇家空軍荷蘭皇家海軍巴西海軍烏拉圭海軍日本航空自衛隊

美國轟炸機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