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2坦克

T62坦克

T-62主戰坦克,是蘇聯繼T-54/55坦克後,於20世紀50年代末發展的一代新型主戰坦克,1962年定型,1964年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1965年5月首次出現在紅場閱兵行列中。該坦克大量用於1973年中東戰爭,從實戰中暴露出射擊速度慢、火炮俯角小、115毫米滑膛炮及其火控系統不如以色列105毫米線膛炮等缺點和問題,有待改進和發展。T-62中型坦克採用傳統布局,發動機傳動室在尾部,指揮室在前部,戰鬥室在中部,乘員由駕駛員、車長、裝填手、炮長4人組成。T-62使用軋鋼和均質裝甲板雙重防彈裝甲,主要武器是115毫米滑膛炮、7.62和12.7毫米機槍。最大速度50公里/小時,公路行程約500公里,越野行程400公里,越野性能達到了研製時期的最高標準。

基本信息

簡介

T62坦克T62坦克
T62坦克仍為下塔吉克集團出品,是T55的後續型,T62在1961年公開出現,1962年定型,1964年成批生產並裝備部隊,1965年5月首次出現在紅場閱兵行列中。當時給西方帶來了不小的震撼,於是刺激出了美軍裝L7(M68)105MM火炮的M60問世,這種坦克由T55進化而來,裝甲更厚火炮口徑更大,但重量卻沒有大幅度提高,車內有完善的三防裝置,可以適應核戰條件下的作戰,早期的T62火控系統與T55基本型是一樣的,測距系統都是光學合像測距,不過很快就裝備了先進的火控系統,T62的火控系統與T55AM以後的型號是一樣的,都是波浪2與波浪3系統,T62的火炮是門2A20型115MM大炮,此外T62還是世界第一種裝備尾翼穩定長桿脫殼穿甲彈的坦克,在T62之前坦克的穿甲彈都是旋轉穩定的穿甲彈,長徑比不大,穿甲威力不是很強。 蘇聯T-62坦克的生產一直持續到70年代末T-72坦克投產時為止,總計生產約2萬輛。為滿足軍火市場的大量需求,蘇聯還準許捷克斯洛伐克生產該坦克,在1973~1978年間大約生產了1500輛。朝鮮民主主義義人民共和國也在為本國和出口市場生產T-62坦克。

T62裝備的尾翼穩定長桿脫殼穿甲彈初速達1615米/秒飛行速度快,所以不需要太好的火控系統也能命中目標,所以早期的T62火控系統非常的簡陋,比T55A還差,不過很快毛子就還是為T62裝備了精密的火控系統,為T62研製的波浪2與波浪3火控系統最後也裝到了T55身上

T62也有很多型號,產量巨大,目前仍在毛子國服役,毛子國認為T62堅固,可靠,火力強大,性能優良,在未來10年內足夠對付來自遠東的任何地面威脅,所以T62基本全部部署在烏拉爾山以東地區,絕大部分部署在與中國,蒙古國交界地區,不過車臣戰爭爆發以後,由於T80出現了一些技術缺陷,而T72與T90毛子國又不願意讓他們大量長駐車臣,所以毛子開始抽調T62進入車臣作戰,在車臣T62贏得了毛子軍的讚揚,認為T62比T80還要合適車臣的戰鬥,T62幾乎不會因為遭到火箭或地雷的襲擊而發生內部突然爆炸,安全性比T80好的多,而且也能抵禦車臣軍隊大多數武器的射擊
T62從M型開始裝備了AT12新潮炮射飛彈,這種炮射飛彈雷射架束制導,有效射程4000米,相當有威力,T62M型以後的型別都有波浪2或波浪3火控系統,都有雷射測距儀,都可以在移動中射擊,也是這型以後T62開始裝備附加裝甲模組,T62的附加裝甲模組比T55的更厚,防護面積更大,攜帶AT12並且安裝了附加模組裝甲後的T62完全可以應付美軍的M60A3,而不是外界一般認為的比M60A1還差,毛子認為在遠東地區能夠勝過T62的外國坦克只有日本的90式坦克,至於其他各國的裝備的坦克都比目前的T62MV差或最多相當。

結構特點

總體布置

T62坦克T62坦克
車體為焊接結構,駕駛艙在車體前左,前右是彈藥倉,車體中部是戰鬥艙,動力艙在車體後部。駕駛員有1個可向上升起並向左旋轉打開的單扇艙蓋,艙前有2個觀察鏡,靠左邊的觀察鏡在夜間可換成有30°視場、60m視距的TBH-2紅外駕駛潛望鏡。在駕駛椅後的車體底甲板上開有向車內打開的安全門。車體前上裝甲板裝有防浪板,板的右側有2個前燈,靠左邊的是白光燈,靠右邊的是紅外燈。車體兩側翼子板上裝有外組燃料箱和工具箱,車體後部還可以加裝附加燃料桶。
炮塔為整體鑄造結構,呈圓形,安裝在車體中部。炮長在火炮左側,車長位於炮長後上方,裝填手在火炮右側。車長和裝填手各有1個艙口,艙蓋為單扇結構,向後開啟,可在垂直狀態時閉鎖。炮塔外部焊有供搭載步兵使用的扶手,炮塔頂部正後方開有1個拋殼窗。

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2A20式115mm滑膛坦克炮,炮身全長6090mm、全炮重2382kg、身管長5740mm、身管重1720kg、正常後坐長為340~410mm、極限後坐長430mm、高低射界為-4°30′~+17°。發射炮彈後火炮自動回到3°30′仰角位置,以便裝彈。該炮配有自動拋殼機,由上架、下架和拋殼窗3部分組成,位於防危板活動部分上方,利用火炮後坐時儲存的能量將射擊後剩下的空彈殼拋出車外。筒式反後坐裝置安裝在火炮下方偏右位置上。
115mm滑膛炮配有雙向穩定器,由1個電氣-液壓系統和1個直流電傳動系統分別實現火炮高低向和水平向的瞄準與穩定,其工作原理與T-55坦克使用的СТП-2雙向穩定系統相同,但是由功率加大的緣故又對某些部件進行了修改。
2、彈藥
該滑膛炮可以發射ОФ-18式尾翼穩定榴彈、БК-4式和БК-4M式尾翼穩定破甲彈和БМ-6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該坦克的彈藥基數為40發,正常配比為榴彈17發、脫殼穿甲彈13發、破甲彈10發。40發彈的布放位置是駕駛員右邊的前組彈架油箱存放16發、中組彈架20發、炮塔右壁2發、車體右甲板1發和1發空包彈。
脫殼穿甲彈重20.95kg,初速1600m/s,直射距離1700m,膛壓在294.3MPA(3000kgf/cm2)以上。榴彈重28.5kg,初速1000m/s,膛壓在235.4MPa(2400kgf/cm2)左右。破甲彈重25.3kg,初速1000m/s,破甲厚度400mm,膛壓235.4~245.3MPa(2400~2500kgf/cm2)。
3、火控系統
車長指揮塔有4個潛望鏡,2個裝在車長艙蓋上,2個在指揮塔前部。車長還有1個TKH-3晝夜合一雙目潛望鏡,內有紅外光路,與指揮塔前安裝的紅外大燈配合使用。該鏡的晝間放大倍率為5×、視場為10°,夜間放大倍率為4.2×、視場為8°,當與ОУ?ЗГК紅外探照燈配合使用時,有效視距為400m。使用旋轉反射鏡組實現晝夜型轉換。車長使用瞄準鏡手柄轉動車長指揮塔,並操作探照燈、目標指示設備和其他系統。
炮長有1個ТШ2Б-41У望遠式瞄準鏡,鏡上刻有發射不同彈種使用的高角旋轉分劃線,該鏡有2個放大倍率,當放大倍率為3.5×時視場為18°,放大倍率為7×時視場為9°。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最大瞄準距離為4000m,破甲彈為3700m,18號榴彈為4800m,11號榴彈為3600m。炮長另有1個ТПН1-41-11紅外潛望瞄準鏡,與主要武器右邊並列安裝的Л-2Г紅外探照燈配合使用,夜間有效視距為800m,該鏡有5.5×的放大倍率和6°的視場。炮長還有1個ТНП-165潛望鏡,放大倍率為1×。炮塔右邊有1個供裝填手向車前方向或車後方向觀察用的ТНП-165單目潛望鏡。
4、輔助武器
裝有1挺TM-485式7.62mm並列機槍,由250發彈的彈箱供彈,射速為200~250發/min。
後期生產的T-62坦克裝有1挺ДШКМ式12.7mm高射機槍,安裝在裝填手艙外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
該坦克上還備有1支AK-47突擊步槍、1支信號槍和數枚手榴彈。
車上攜有7.62mm機槍彈2500發,分別儲放在5個彈箱內。

推進系統

1、發動機
該坦克上安裝的B-55-5發動機系T-54坦克的B-54發動機的改進型,與T-55坦克的B-55發動機基本相同,外形尺寸和安裝位置沒有大變化,標定功率為426kW(580馬力)。
2、傳動裝置
該坦克的傳動裝置與T-55坦克的基本相同,僅作了局部修改。傳動裝置包括變速箱轉向裝置側傳動,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為了提高齒根強度,將三檔和四檔齒輪改為26°的大墳力角齒輪,採用人工手動方式變速;轉向裝置為二級行星式轉向機構。
3、冷卻系統
與T-55坦克相比,該坦克的水散熱器由管片式改為管帶式,增大了散熱面積和提高了散熱效果;仍採用T-55A坦克的風扇,只對風道作了一些改進。
由於發動機頂蓋上的空氣濾清器進氣口改至發動機頂蓋右邊緊貼右側甲板部位,為形成良好的風道,風扇下方的車尾下裝甲板局部向外凸出。
該坦克的水散熱器面積約為64m2,冷卻液容量為77L。
4、行動裝置
該坦克仍採用扭桿懸掛。車體每側有5個雙輪緣掛膠負重輪、1個前置誘導輪和1個後置主動輪。在第一和第五負重輪位置處裝有液壓減振器
新履帶由96塊履帶組成,重1386kg,為鋼質單銷式履帶。在距履帶銷頭部28mm處,開了1個卡環槽,以便安裝彈簧卡環,防止履帶銷脫落。主動輪正前方的車體上焊有推銷鐵。
該坦克還配有非制式裝備的銷耳掛膠履帶,使用時,需將主動輪齒圈換成有14個齒的專用齒圈。

防護系統

1、裝甲防護
該坦克的車體裝甲厚度與T-55坦克基本相同,但為了減輕車重,車體頂後、底中和尾下等部位的裝甲厚度有所減薄,同時採取特殊的衝壓筋或加強筋等措施提高剛度。炮塔為整體鑄造結構,流線型較好,防護力較T-55略有增加。
2、滅火系統
動力艙和戰鬥艙均裝有集中的溴化乙烯滅火裝置,可以由安裝在上述兩艙中的8個熱感測器自動促動滅火,也可以由車長或駕駛員手動操作。
3、三防裝置
該坦克裝有集體式防原子裝置,該裝置由РБЗ-1M輻射探測器/促動器、5個獨立的爆炸導火管機構和1個增壓風扇組成。箱形輻射劑量探測器裝在炮塔右側壓縮空氣箱後面,可感受γ射線或中子輻射劑量,起動增壓風扇和促動包括瞄準鏡、增壓風扇排氣風扇、發動機進氣百葉窗和發動機冷卻空氣進氣管的關閉機構。
增壓風扇安裝在炮塔後部,橡膠軟管的一端與炮塔上的鋁套進氣口相連線,另一端裝在增壓風扇進氣口上。當增壓風扇葉輪以大約7000r/min轉速工作時,密封的車體裡可以形成一定超壓以防止放射性塵埃進入車內。該里未裝集體式防化學裝置,但4名乘員各配備1副防毒面具。
4、煙幕施放裝置
該坦克與其他蘇式坦克一樣,裝有熱煙幕施放裝置,能產生250~400m長的煙幕,可持續大約4min,其持續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當時的風力大小。施放煙幕時,坦克掛二檔或三檔行駛,每分鐘需要消耗10L柴油。

衍生型號

T-62M

T62坦克T62坦克
北約稱T-62A,與T-62的主要區別是炮塔的外形尺寸不同,取消了固定式裝填手艙蓋,代之以裝有ДШКМ型12.7毫米高射機槍的旋轉塔,但是高射機槍只能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機槍彈藥箱存放在炮塔外部右邊。此外,發動機頂蓋設計也有所不同,T-62M坦克還可安裝同T-54/55坦克一樣的掃雷設備。蘇聯對T-62坦克進行了類似美國對M60坦克一樣的現代化改造,改造計畫包括裝用雷射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採用新型車長和炮長微光瞄準鏡代替Л-2Г紅外探照燈的紅外瞄準鏡。T-62M使用“波浪”火控系統,包括KDT-2雷射測距儀,B-62彈道計算機,TSH2SM-41U型瞄準鏡,“雷暴”M-1雙向穩定器。雷射測距儀的作用範圍500-4000m,測距誤差10m,使用銣玻璃雷射器。彈道計算機的性能較為簡陋,僅能自動裝定距離尺表,其他的修正參數必須人工輸入。而且彈道計算機既無法在坦克運動時工作,也無法解算運動目標。T-62M加裝了一個投射裝置,可以把距離數字投射到分化板上。火炮加裝了熱護套,以減輕炮管在強光烈日下的彎曲。T-62M坦克加裝了9K116炮射飛彈系統,發射9M117飛彈,包括1K13瞄具和9C831信號轉換器,控制系統等。T-62M車體前裝甲加焊了一個盒形複合裝甲板。外殼厚30mm,內部焊有若干片5mm厚的平行薄裝甲板,薄鋼板與外殼有一定夾角,以增大鋼板間隙。T-62M的重量上升至41.5t,為此在懸掛系統上進行了多次改進:使用電渣重熔鋼製造的扭桿彈簧,將負重輪動行程增大到182mm。B-55U發動機使用機械增壓器,攻率上升到460千瓦。炮塔右側加裝8個902B煙幕彈發射筒,直徑81mm,由車長手動擊發。

T-62K

該坦克除裝備附邊通信設備外,還裝有THA陸地導航設備,1973年出現的陸地導航設備由陀螺儀羅盤,1個或2個羅盤指示器、續度校正裝置、里程表、坳力轉換器和計算器等部件組成。

陀螺儀羅盤安裝在炮塔左後部,指示車輛正在行駛的方位和方向,羅盤指示器裝在駕駛艙或車長指揮塔中,某些T-62K坦克裝有2個羅盤指示器,駕駛艙和指揮塔各裝1個。緯度校正裝置、里程表和動力轉換器裝在車體左側的炮塔里,校正裝置可調節陀螺儀羅盤,使之與緯度變化相適應;里程表可將驅動軸的轉數換算成行駛距離;動力轉換器向THA-3陸地導航設備提供電能。計算器裝在炮塔內部炮長右邊,由其他部件提供信息,產生導航用的讀數。

導航裝置起動陀螺時間大約需15min,這時T-62K指揮坦克不能開動,否則損壞陀螺儀羅盤。因為羅盤有漂移並受其他機械因素影響,經過一定時間,例如數小時,需要將該裝置積累的誤差進行消除,即歸零。該裝置不能自動地將斜坡行駛距離換算成準確的水平地圖距離,但操作人員可以用手調節的校正裝置進行誤差較正。此外,該核算正裝置能根據道路情況,例如,對乾的石砌道路、泥地或雪地,進行不同調整。

乘員一旦為導航裝置提供了起始位置和預定目標位置,計算器就可以連續和直接給出坦克的位置的航線讀數,至目標地的距離和方位。操作者以此數據可算出自己所處的地圖坐標位置。

69式中型坦克

69式主戰坦克是中國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研發的一款中型坦克,1974年定型。其原型就是在珍寶島繳獲的T-62。主炮是73式100毫米滑膛滑膛炮。
型號區別
T-62MB是T-62M的進一步改進型,主要是放棄了正面的附加裝甲,加裝“接觸-1”反應裝甲。不過安裝的數量太少,防護面積不夠,戰鬥全重比T-62M還輕一些。大部分T-62MB是在新出廠的1972型T-62改進的,車齡新,順便將DSHKM高射機槍改為NSVT機槍。此外,還有一部分T-62M安裝了690馬力的B-46-5M發動機。T-62D較為新穎,安裝了“鶇”式主動防禦系統,除沒有炮射飛彈外,火控跟T-62M相同。

飛彈坦克

IT-1飛彈坦克,T-62最大的改動型號,IT-1(150工程)沿用T-62的車體,炮塔為安裝反坦克飛彈進行了徹底改造,取消了火炮發射口,在炮塔中央增加了一個可開閉的發射器艙口。由於取消主炮,減少一名成員,外形更加低矮。150工程安裝2K4“龍”式反坦克飛彈。車內攜15發,其餘12發在自動裝彈機內。飛彈的尾翼在儲存狀態時摺疊的。IT-1在1968-1970年間共生產60輛,先後在白俄羅斯軍區和喀巴阡軍區成立了一個實驗性質的獨立坦克殲擊營。

性能數據

型號:T-62
乘員:4人
戰鬥全重:37500kg
單位功率:11.4kW/t
單位壓力:75.5kPa
車長
炮向前:9.750m
炮向後:9.247m
車體長:6.247m
車寬:3.270m
車高
至炮塔頂:2.208m
至指揮塔機:2.360m
火線高:1.840m
車底距地高:0.430m
履帶中心距:2.640m
履帶著地長:4.240m
公路最大速度:50km/h
越野平均速度:30~32km/h
燃料儲備
內組油箱:640L
外組油箱:285L
附加油箱:400L
公路最大行程
不帶附加油箱:450km
帶附加油箱:650km
土路最大行程
不帶附加油箱:320km
帶附加油箱:450km
涉水深(無準備):1.4m
潛渡深:5.0m
爬坡度:60%
攀垂直牆高:0.8m
越壕寬:2.7m
最小轉向半徑:1.635m
發動機
型號:B-55-5
類型:4衝程12V水冷柴油機
功率/轉速:426kW(580馬力)/2000r/min
傳動裝置
類型:固定軸機械式
前進檔/倒檔數:5/1
轉向裝置類型:二級行星式
懸掛裝置類型:扭桿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類型:115mm/2A20/滑膛
並列武器口徑/型號/類型/數量:7.62mm/TM-485/機槍/挺
防空武器口徑/型號/類型/數量:12.7mm/ДШКМ/機槍/1挺
車內武器型號/類型/數量:AK-47/衝鋒鎗/1挺
熱煙幕:有
彈藥基數
115mm炮彈:40發
7.62mm機槍彈:2500發
12.7mm機槍彈:500發
穿甲彈初速:1600m/s
炮塔驅動方式:電液/手動
炮塔旋轉範圍:360°
車長超越控制:有
火炮俯仰範圍:-4°~+17°
火炮穩定器
水平向:有
高低向:有
車長瞄準鏡型號:TKH-3
炮長瞄準鏡型號:ТШ2Б-41У
炮長夜間瞄準鏡型號:ТПН1-41-11
裝甲結構類型/厚度/水平傾角/材料
車體
前上裝甲:均質/100mm/30°/鋼
前下裝甲:均質/100mm/35°/鋼
側部裝甲:均質/80mm/90°/鋼
頂部裝甲:均質/15~30mm/0°/鋼
尾上裝甲:均質/20mm/88°/鋼
尾下裝甲:均質/20mm/20°/鋼
炮塔
正面裝甲:均質/200~220mm/弧/鋼
側面裝甲:均質/170mm/弧/鋼
頂部裝甲:均質/30mm/弧/鋼
尾部裝甲:均質/65mm/弧/鋼
三防裝置:有
滅火系統:有
光電報警或對抗設備:無
發電機電壓/功率/型號:28V/6.5kW/г6.5
蓄電池數量/電壓/容量:4個/12V/150Ah

參與戰爭

珍寶島事件

T62坦克T62坦克
T-62裝備了蘇聯與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中國並沒有裝備。中國曾在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中繳獲過一輛蘇軍T-62坦克。1969年3月15日在中蘇邊界的烏蘇里江發生的珍寶島衝突當中,蘇軍出動4輛T-62參戰,但其中一輛545號車在被埋在烏蘇里江江面(當時江面結了厚冰)的一個反坦克地雷炸斷履帶,其側面也被一發由火箭筒發射的反坦克火箭彈炸穿並造成一名坦克兵受傷,在車上人員逃走後演變成雙方圍繞此坦克的爭奪戰,當蘇軍斷定不能回收此車後決定把它炸毀但兩次都不成功,反而令該車跌入烏蘇里江的江水之內,蘇方人員怕被中方打撈該車,在蘇方那邊部處了狙擊兵和紅外線夜視鏡,而中方派出海軍潛水員偷偷地在江底把該車鉤上鋼纜再把它拖走,此車對中國當時研製當中的69式坦克影響很大,包括其滑膛炮和炮彈的設計,該車目前保存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中。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1年開始蘇聯向埃及和敘利亞等中東國家出口T-62,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時埃及軍和敘利亞軍分別有200輛和500輛T-62,戰爭以埃敘聯軍偷襲以軍開始,裝備T-62的埃及軍的第25旅和第15旅在西奈半島對以軍南北夾擊,10月8日,埃及軍的T-62和以軍的百夫長坦克交戰,以軍宣稱擊毀數輛T-62。
敘軍方面則進攻在戈蘭高地的以軍,但以軍依靠防禦工事和美制陶式反坦克飛彈對付敘軍,以軍宣稱擊毀了500輛敘軍坦克。10月17日,以軍裝甲師在沙龍的帶領下對埃及陸軍發動反攻,以軍攻破埃及軍側翼後,雙方爆發坦克大決戰,混戰期間經常有埃軍坦克誤入地雷區,當日下午5時30分,以軍已擊毀埃及軍86輛T-62而僅僅損失了4輛坦克。1982年的第五次中東戰爭當中,敘利亞軍的T-62又再次輸給以軍的百夫長坦克、M60坦克。
中東戰爭當中也暴露了T-62的缺點:
雖然2A20滑膛炮的威力大於以軍的英制L7線膛炮,但T-62缺少射控電腦而令其遠程射擊準確度低於以軍坦克,其扁平的炮塔令T-62和減少了被打中的機會,但限制了其主炮射角尤其是俯角不足(T-62最大俯角祗有4度而西方坦克一般能達到10度),尤其在地勢崎嶇不平的地區更難以發揮主炮火力。
在炎熱的中東地區由於要避免T-62的發動機過熱而要慢速行駛,造成延誤戰機,其車內也缺少空調令坦克兵容易中暑而被焗暈,此點令以色列人在繳獲的T-62上一定要加裝空調。另外以軍指出它的車內空間比T-55小,人機工效差。

兩伊戰爭

伊拉克由1972年開始向蘇聯購買T-62,伊拉克陸軍的T-62也參加兩伊戰爭,在戰爭中曾有擊毀伊朗陸軍的英制酋長坦克,但伊拉克軍的T-62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當中皆損失慘重。

阿富汗戰爭

蘇阿戰爭中T-62是主力坦克,在戰爭中大量的子型號T-62M出現,它帶有炮塔附加裝甲,蘇軍對坦克的主要使用方法和越戰美軍一樣,是把它們當成支援火力點。一些T-62坦克被阿富汗游擊隊繳獲。當1989年蘇軍撤出阿富汗時把179輛T-62交給阿富汗政府軍,後來又用於對付塔利班和由美國出兵的阿富汗反恐戰爭,至2003年5月15日只剩下44輛,後來全部賣給葉門和安哥拉。

其他

T-62也有參與兩次車臣戰爭、俄格衝突和敘利亞內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