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戰爭

黎巴嫩戰爭

2006年黎巴嫩戰爭(英語:2006 Lebanon War),又稱2006年以黎衝突,在以色列被稱為第二次黎巴嫩戰爭(英語:Second Lebanon War),在黎巴嫩被稱為七月戰爭(阿拉伯語:حرب تموز),是一連串由黎巴嫩真主黨所屬軍隊和以色列國防軍兩方正在進行中的軍事衝突事件,它主要的影響地區範圍是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

事件經過

導火索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馬斯通過美國倡導的民主選舉上台,然而美國與以色列卻立刻在經濟上封鎖哈馬斯,要讓哈馬斯下台,這導致了巴勒斯坦的經濟困境與哈馬斯的不滿。在2006年以巴衝突中,哈馬斯於6月25日,襲擊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內的一處以軍哨所,造成3名以軍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綁架。以色列隨後大批逮捕,並囚禁了哈馬斯政府的部長和議員,接著又大規模轟炸與入侵加沙地區。

戰爭範圍圖戰爭範圍圖

首開戰端

在哈馬斯與以色列爆發衝突後,真主黨立刻宣布支持哈馬斯,2006年7月12日早上9點5分(當地時間),真主黨實施了一項名為True Promise的行動,真主黨軍隊以9K51 Grad火箭彈和迫擊炮攻擊靠近黎巴嫩邊境的以色列城鎮、軍事基地,此外,軍隊也移動至以色列境內200米,攻擊了兩輛正在巡邏的以色列國防軍的悍馬車,擊斃了3名士兵,並將2名士兵俘虜至黎巴嫩。

在以色列國防軍確認了旗下有2名士兵埃胡德·戈德瓦塞爾(Ehud Goldwasser)和伊利達·雷吉夫(Eldad Regev)被真主黨逮捕後,一輛企圖追蹤真主黨軍隊至黎巴嫩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又被300公斤的簡易爆炸裝置給摧毀,當時在坦克中的4名士兵當場死亡,而另一名企圖在真主黨強大火力下逃離的士兵也被擊斃。因此,在真主黨12日的行動里共有8名以色列士兵死亡,2名被俘,5名受傷。

真主黨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在此行動後表示釋放阿拉伯囚犯是讓被俘的以色列士兵安全獲釋的唯一方法。

以方反應

對於真主黨軍隊的襲擊行動,以色列派出空軍(Israeli Air Force)以空襲做為報復,空襲摧毀了黎巴嫩南部的橋樑、平民建築,真主黨所屬的Al-Manar電視台報導了這次的空襲中導致了55名平民死亡。對於此報導,一名不具名的以色列國防軍高級軍官表示襲擊行動的目標在於火箭發射基地和火箭庫房,只是這些設施許多都被真主黨故意地建置在熱鬧的地區。一名不具名的黎巴嫩官員則對此談話做出回應,他表示真主黨並沒有在市區儲存武器。此外,以色列這次空襲的目標還有真主黨的前哨基地。以色列稱呼這項空襲行動為Just Reward。

對於之前真主黨軍隊的攻擊,以色列總理艾胡德·奧爾默特表示是一個“戰爭行為”,黎巴嫩將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以色列國防部長阿米爾·佩雷茨(Amir Peretz)也表示會使用一切手段。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哈魯茲(Dan Halutz)則是表示如果士兵沒有被放回來,以色列會讓黎巴嫩倒退20年。

之後以色列持續實施了夏雨行動,並派遣軍隊和坦克到黎巴嫩南部,以色列內閣也在2006年7月12日晚上7點召開會議。

在2006年7月13日,以色列派遣以色列國防軍的噴射機轟炸貝魯特國際機場,但是真主黨用9K51 Grad火箭彈轟炸以色列的納哈里亞(Nahariya)、薩費德(Safed)以做為報復,這次的攻擊使得2名平民死亡、超過29名受傷。大量的納哈里亞居民也開始離開城市以躲避進一步的卡秋莎火箭彈攻擊,此時以色列也開始以海空方式對黎巴嫩進行封鎖,並且轟炸主要的貝魯特-大馬士革高速公路,此外,以色列大規模轟炸電廠等平民基礎設施。

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馬克·雷格夫表示真主黨正試著將兩名被捕的以色列士兵送往伊朗,然而,他的這項發言並沒有透露出資料來源。

擔任以色列國防軍將軍,同時也是以色列北方軍區指揮官(Israeli Northern Command)的尤迪·亞當少將表示現在尚未派出地面部隊到黎巴嫩。

以色列城市海法(Haifa)的居民被要求前往空襲掩體(Air-raid shelter)躲避,據估計有220,000人前往。

以色列國防部長佩雷茨宣布以色列北部實施戒嚴(Martial law)。

2006年7月15日,3枚愛國者飛彈部署在海法,以攔截射往海法的飛彈(最近一次在這個地區部署愛國者飛彈是在2003年的美伊戰爭),然而愛國者飛彈並不能抵擋來自黎巴嫩的喀秋莎火箭彈。到衝突爆發為止,真主黨共在113次襲擊中發射了4407顆彈頭到以色列北部人口密集區,其中使用了中國的122mm 81式火箭彈和90式分彈頭。

生態災害

以色列轟炸黎巴嫩工業城所炸毀的煉油廠,至少有一萬噸的重油流入海中,而且大火延燒數日,黎巴嫩環境生態經歷重大劫難。黎巴嫩的綠線組織(Green Line)發表聲明,指出以色列的連日攻擊重創儲油設施。目前流入沿海的重油已經被洋流衝到黎巴嫩北部的沿岸,甚至遠及敘利亞的海岸。海洋生物,包括瀕臨絕種的海龜及地中海魚類都遭到污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