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90型坦克

T-90型坦克

90年代中期,位於下塔吉爾的俄羅斯車輛設計局接連爆出猛料,先是出現了T-90型坦克,然後又公開宣布研製成功了屬於第四代性質的T-95型主戰坦克,一時之間成為坦克界最為熱門的話題。此後,俄羅斯出於種種原因對T-95秘而不宣,使得T-95漸漸被世人遺忘。近年來,隨著俄有意無意的透露,T—95的面目又漸漸露了出來。

T-90型坦克90年代中期,位於下塔吉爾俄羅斯車輛設計局接連爆出猛料,先是出現了T-90型坦克,然後又公開宣布研製成功了屬於第四代性質的T-95型主戰坦克,一時之間成為坦克界最為熱門的話題。此後,俄羅斯出於種種原因對T-95秘而不宣,使得T-95漸漸被世人遺忘。近年來,隨著俄有意無意的透露,T—95的面目又漸漸露了出來。

研製背景及經過

時間倒退到80年代中期,當時西方竭盡全力對剛服役的第三代主戰坦克進行改進,企圖在質量上贏得對蘇聯的優勢。蘇聯毫不示弱,各坦克設計局紛紛推出T-64、72和80三型主戰坦克的改進型號。軍方分析後認為,上述改良型的總體性能仍不能對西方最新一代主戰坦克構成絕對優勢。為此蘇陸軍高層決定發展全新一代的主戰坦克。1986年,設在莫斯科的裝甲坦克總局奉命正式提出了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戰技要求,莫洛佐夫、下塔吉爾等設計局立即聞風而動,投入到研製新一代主戰坦克的工作中去。
T-90型坦克位於下塔吉爾的車輛設計局當時因為成功研製了T-72,除大量裝備蘇軍外,還遠銷十多個國家並在一些國家授權生產。早在蘇聯正式下達研製第四代坦克之前,該設計局就在做著;隹備工作。和另兩家單位不同,車輛設計局野心更大一些,在研製方案中,甚至已有出口型的簡化方案。
當時車輛設計局的方案被稱作“195”方案(就是現在被稱作T-95,並被俄國防部公開承認存在的型號),是無人炮塔的方案。與其它設計局的設計相比,車輛設計局的似乎更簡單些,車體居然是從T-72上改進來的,炮塔也是T-72炮塔的最佳化形。乘員串列位於車體內部,其中駕駛員在車體前部中間,車長位於其後面。火炮為一門145毫米的滑膛炮,動力系統也為傳統的T-72柴油機的升級型。很顯然,這是一型用於取代國內外T-72的項目,成熟的技術加較為先進的技術,這樣做可使項目更順利些,也使研製費用和今後的生產與維護費降低不少。
1995年,也就在T-90公開出現的第二年,有人就在離莫斯科西南50千米的庫賓卡試驗場發現“黑鷹”主戰坦克與T-95在進行各項試驗。但因經費短缺,為T-95型研製新型底盤、武器系統與防護系統的單位遲遲拿不出產品。目前雖然完成了大部分研製工作,但還是因為經費問題,一些試驗沒能完成,導致戰車遲遲沒能完成定型試驗。

結構特徵

從布置上看,全車從前往後,還是分成駕駛部分、戰鬥部分、動力系統三大部分。
由於是無人炮塔,不用考慮人員的位置與安全,所以炮塔比T-72的小了約四分之一,更為低矮。前部呈碟形扁平,炮塔正面傾角達到70°,安裝有複合裝甲,防彈性能一流。炮的後部兩側各安裝有12具煙幕彈發射器。由於炮塔低矮,正面輪廊很小,被敵人火力擊中的機率遠低於有人炮塔坦克。此外在裝甲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和常規坦克相比,其生存能力顯然大為提高。
T-95型的車體為全焊接結構,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其上方有一扇向右開的滑動式艙蓋。艙蓋上裝有3具潛望鏡。在需要時,中間的一具可換成微光或紅外潛望鏡
T-95的底盤從T-72的基礎上發展出來,每側有6個掛膠負重輪和5個托帶輪,兩側履帶均有張力調節油缸。動力傳動裝置位於車體後部,主發動機旁裝有一台輔助發動機。發動機室頂採用封閉式蓋板,排氣口在車體尾部;進氣口設在炮塔後方正中的位置,可提高進氣的淨化程度。

武器系統

車輛設計局在研製T-95時,就計畫為坦克配備145毫米滑膛炮。炮身裝有熱護套,火炮中間位置裝有圓柱形抽氣裝置,炮口裝有初速測量裝置。火炮膛內採用了一層特種塗層,因而大大提高了其射擊精度及炮管壽命。該炮的壽命約為800~850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或者是1000發空心裝藥破甲彈。在不吊裝炮塔的前提下,火炮的身管可在1小時內更換。
T-90型坦克T-95將繼續採用自動裝彈系統。裝填機位於炮塔內部,由彈倉、輸彈機推彈機構組成。所有炮彈都安放在車體內部。按照蘇聯人的觀念,炮彈放在車體內部是最安全的,在現代化的戰爭中,如果主裝甲都被擊穿的話,裡面的乘員基本上都已被射流打死。所謂防止彈藥引爆傷害乘員的考慮已沒有什麼意義。
炮塔內部的儲彈倉呈圓形,儲存待發彈估計為55發。補充彈藥時,可將不同彈種的炮彈放到任意位置,自動裝彈機中的計算機會自動記憶下每發炮彈的位置。當需要某種彈時,它會自動選取離炮尾最近的這種彈。因為所用的炮彈都為定裝式(以前T系列坦克配備的彈藥均為分裝式),因而T-95的火炮最大射速將超過10發/分。
火炮由電液驅動裝置驅動,高低向射界是-5°~+14°,最大俯仰速度5°/秒。炮塔由電驅動裝置驅動,轉動範圍360°,最高迴轉速度20°/秒。在緊急情況下亦可手動方式操縱火炮和炮塔。以前的俄制第三代坦克炮塔內部狹窄,各種炮彈的長度都被限制在730毫米內,使得俄制坦克炮的威力大打折扣。這一現象在T-95身上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了乘員,炮塔變得相當寬敞,容得下定裝彈和自動裝填設備,這意味著T-95能發射威力更大的炮彈。
據退休的俄軍工人員稱,俄軍工部門對坦克用炮彈的研製和改進工作一直沒有鬆懈過。
新世紀初,俄曾研製出145毫米口徑的貧鈾和鎢合金彈芯穿甲彈。這兩種炮彈初速都為2 200米/秒,彈丸均重10千克。其中貧鈾彈頭的穿甲彈能在3 000米距離上穿透1100毫米的10層間隔裝甲,或在2 500米的距離上擊穿傾角60°的650毫米厚的軋制均質鋼裝甲板。鎢合金彈芯穿甲彈也可在3000米的距離上穿透950毫米的8層間隔裝甲,在2500米的距離上擊穿傾角60°的650毫米厚的軋制均質鋼裝甲板。新型帶有貧鈾藥型罩的三級串聯破甲彈,其初速為1180米/秒,對均質裝甲的破甲厚度約1050毫米左右,帶銅藥型罩破甲彈的破甲威力也要接近900毫米。和上面提到的新型穿甲彈一樣,新一代破甲彈也能夠輕易擊毀安裝了附加反應裝甲的主戰坦克。上述炮彈均存放在炮塔尾艙內。
在炮射飛彈方面,有訊息指出T-95可以發射俄KBP設計局正在為145毫米坦克炮研製的反坦克/直升機飛彈(由自動裝彈機裝填,也可手動裝填)。該飛彈採用雷射駕束半自動瞄準線指令制導,為防止干擾,雷射束編有編碼。與以前T系列使用的“阻擊手”反坦克飛彈相比,145毫米口徑的新一代炮射飛彈具有更好的抗干擾性能,更強的穿甲能力。有著更多裝藥的串聯戰鬥部能夠輕易擊穿裝有附加反應裝甲的坦克,最大穿甲厚度超過1200毫米。除破甲威力比以往的“阻擊手”飛彈更強以外,飛彈最遠射程和最佳攻擊距離也提高到6000米
與5000米,最遠距離上的命中率與最佳距離上的命中率則繼續保持在80%左右與80%-90%。
T-95除裝有145毫米主炮外,還裝有2挺機槍;一挺是安裝在主炮左側的7.62毫米並列機槍,彈藥基數1 250發。另一挺是安裝在炮塔頂部的新型12.7毫米高射機槍,彈藥基數500發,攻擊逼近坦克的敵人步兵和輕型裝甲目標。
12.7毫米高射機槍由車長在車內遙控射擊,也可以手動射擊。作戰時,車長通過車內的顯示器進行瞄準,在失去所有主要功能時,也能夠完全用手動操縱該機槍。未經證實的訊息說:高射機槍配備的彈藥裝有貧鈾彈頭,也有訊息說是鎢合金彈頭,可輕易穿透30毫米厚的鋼板。

火控系統

T-90型坦克為實施全方位監視和捕捉目標,車長會配備具有獨立雙向穩定的周視瞄;隹鏡,安裝在炮塔頂部。車長瞄準鏡採用雙視場的熱像儀和晝用電視攝像機,後者將有多個可供選用的視場。炮長也配備有1具獨立雙向穩定的瞄準鏡,包括熱像儀、電視攝像機和對人眼安全的雷射測距儀。
車長與炮長瞄準鏡上的圖像,在車長與炮長的顯示螢幕上都能看到。車長與炮長都可以把自己觀察到的圖像切換到對方的顯示螢幕上。車長與炮長的瞄準鏡都具有自動跟蹤功能,而且兩者可以互相切換,繼續跟蹤。據稱,蘇聯早在70年代中期就已提出這種自動跟蹤系統的構想,80年代初正式研製。這種火控系統在總體上提高了對包括直升機在內的運動目標的命中機率。上面提到的車長瞄準鏡炮長瞄準鏡只是該火控系統的一部分而已,裝有這種火控系統的T-95將具有獵殲作戰能力。
T-95的炮塔是水平穩定的,火炮是高低穩定的,所以在運動中有能力對付運動中的目標。按照車輛設計局設計規定,火炮的標準射速為10發/分,最高射速為14發/分,在最初的12秒內可發射4發。

防護力

車輛設計局在考慮T-95的防護時,採用了主/被結合、常規/非常規結合的方針。該車將採用隱身材料並注意外形設計,大大減弱熱、聲、磁和目視等信號特徵。安裝熱、電磁聲響等多種信號特徵的管理系統、對抗裝置和假目標發生器/被動引誘系統。主動防禦系統也將是T-95的必備防護手段,它甚至能攻擊攻頂武器。該系統有4個雷射探測探頭和紅外線探頭安裝在炮塔頂部,在探測到惡意的雷射或紅外線探測後,主動防禦系統將自動啟動,或者啟動煙幕彈系統,另外將發警告訊息於車長和炮長的顯示器上,提醒他們採取規避與防禦措施。車體內將安裝全自動的三防系統,還裝有先進的滅火設備。
在硬防護方面,其車體正面和火炮正面複合裝甲的抗打擊能力將達到或超過1500毫米厚的鋼板。而且主裝甲皆為模組化裝甲,可根據威脅與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更換,更換時只需打開裝甲間的焊接點即可。
按設計預想,T-95在2l世紀初服役時,反坦克武器將能夠擊穿1 000毫米厚的鋼裝甲板,所以蘇聯坦克的裝甲能力要超出這個程度。於是車輛設計局決心將車體前主裝甲的抗打擊能力定位於可相當1500毫米厚的鋼裝甲,炮塔前部主裝甲將達到1800甚至2000毫米厚的鋼裝甲。除此之外,全新的反應裝甲也將披滿T-95所有易被攻擊的地方。
T-95裝有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污染地區使用的自動探測、報警及保護系統,還將採用主/被動探雷裝置,可以使車輛避開、提前引爆地雷。該系統既能在車輛停止時使用,也能在運動時使用。

機動性能

T-90型坦克T-95坦克配備全新研製的柴油發動機,功率介於1200千瓦至1500千瓦之間。西方坦克發動機高功率和可靠性,以及蘇聯坦克發動機結構新穎、重量輕的特點,該發動機都擁有。加上T-95裝備了全自動的傳動裝置,其最大越野速度達到8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700千米左右。
T-95還採用一種智慧型懸掛裝置,用高能頻寬可控機電制動器在車身與車輪之間傳遞作用力。每個車輪處都裝有該制動器,而採用傳統的懸掛裝置彈簧,又減小了制動器的尺寸和電力需求。每個車輪處都裝有多個位移感測器和一個加速度感測器,車輪懸掛系統的運動部分都裝有一個位置感測器,另外在車輛重心附近還裝有縱向加速度和橫向加速度感測器。這些感測器隨時監測車輛運動,並根據需要給制動器下達指令,以保持車身最佳姿態。車輛設計局曾經用一輛T-72B改裝了一套智慧型懸掛裝置。經過大量試驗表明,與原型車相比,其越野速度提高了1倍,平台的穩定性提高了近10倍。車輛穩定性的提高,可提高武器的射速和車輛行進間射擊時的車速,顯著提高了探測系統和火控系統的效率。另外,這套系統能在不平的地形上實時調整車姿和車高,不僅擴大了武器平台發射陣地的可選範圍,而且還可以縮短武器平台的暴露時間。
俄披露,智慧型懸掛裝置可將車輛震動、縱向搖動及橫向擺動減小至1/8,從而有效消除乘員的緊張和疲勞,提高戰鬥力。這種智慧型懸掛裝置還能夠減少車輛及車輛電子設備的故障率,大大降低車輛的壽命周期費用。

總評

很顯然,T-95是一型按全新概念設計的,採用大量蘇聯最新技術製造的第四代坦克。
蘇聯的終結不等於為蘇聯第四代坦克發展畫上句號。作為蘇聯繼承者的俄羅斯不會放棄第四代坦克的發展,但經濟拖了相關項目的後腿。雖然T-95因蘇聯解體而沒能完成,但它對T系列坦克的影響非常深遠,為該項目研製的各種系統也為俄羅斯今後的研製打下良好的基礎。
沒人知道俄羅斯接手後的這個項目進展如何,只是在1995年,有人在離莫斯科西南50千米的庫賓卡試驗場發現“黑鷹”與一種從沒見過的坦克進行各項試驗。這表明,俄羅斯從沒放棄第四代坦克的預研工作。但由於經濟及整個政治環境都變了,特別是軍事裝備的發展方向和冷戰期間大不相同,所以第四代坦克的研製工作,世界各國都是放緩的,改進現役裝備成為主流。這點俄羅斯也不例外,T-90和“黑鷹”就是最好的印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