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A衛星

NOAA衛星是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的第三代實用氣象觀測衛星,第一代稱為“泰羅斯”(TIROS)系列(1960-1965年),第二代稱為“艾托斯”(ITOS)/NOAA系列(1970-1976年),其後運行的第三代稱為TIROS--N/NOAA系列。

衛星參數

NOAA的軌道是接近正圓的太陽同步軌道,軌道高度為870千米和833千米,軌道傾角為98.9°和98.7°,周期為101.4分鐘。
NOAA的套用目的是日常的氣象業務,平時有兩顆衛星運行。由於一顆衛星可以每天至少可以對地面同一地區進行兩次觀測,所以兩顆衛星就可以進行四次以上的觀測。

感測器

NOAA攜帶的探測儀器主要有高解析度輻射計(AVHRR/2)和泰羅斯垂直分布探測儀(TOVS).

AVHRR/3參數

包括5個波段,可見光紅色波段、近紅外波段、中紅外波段和兩個熱紅外波段,如表2所示,其中*3a白天工作,3b夜間工作。

通道序號 波長範圍(µm 主要用途
1 0.58~0.68 白天圖像、植被、冰雪、氣候…
2 0.725~1.00 白天圖像、植被、水/路邊界、農業估產、土地利用調查…
3a* 1.58~1.64 白天圖像、土壤濕度、雲雪判識、乾旱監測、雲相區分…
3b* 3.55~3.93 下墊面高溫點、夜間雲圖、森林
火災、火山活動
4 10.30~11.30 晝夜圖像、海表和地表溫度、土壤濕度
5 11。50~12.50 晝夜圖像、海表和地表溫度、土壤濕度
AVHRR/3用途

AVHRR/3探測器掃描角為±55.4°,相當於探測地面2800km寬的帶狀區域,兩條軌道可以覆蓋我國大部分國土,三條軌道可完全覆蓋我國全部國土。AVHRR的星下點解析度為1.1km。由於掃描角大,圖像邊緣部分變形較大,實際上最有用的部分在±15°範圍內(15°處地面解析度為1.5km),這個範圍的成象周期為6天。
為了用於洲級及全球範圍的研究,AVHRR數據經常被重採樣形成空間解析度更低的數據。目前有兩種全球尺度的AVHRR數據:NOAA全球覆蓋(GlobalAreaCoverage,GAC)數據和NOAA全球植被指數(GlobalVegetationIndex,GVI)數據(Kidwell1990)。GAC是通過對原始AVHRR數據進行重採樣而生成,空間解析度為4km,由5個AVHRR的原始波段組成,沒有經過投影變換;GVI是對GAC數據的進一步採樣而得到,空間解析度為15km或更粗,經過投影變換。此外,為了減少雲的影響,GVI是由連續7天圖像中NDVI值最大的像元所組成。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從1982年起就生產GVI數據。

系列衛星

美國NOAA極軌衛星從1970年12月第一顆發射以來,近40年連續發射了18顆,最新的NOAA-19也將在2009年上半年發射升空。NOAA衛星共經歷了5代,目前使用較多的為第五代NOAA衛星,包括NOAA-15—NOAA-18;作為備用的第四代星,包括NOAA-9—NOAA-14。2011年8月,NOAA-19衛星因檢修失誤損毀。

NOAA-11衛星

發射時間1988年9月24號,正式運行日期1988年11月8日
軌道高度:841公里,軌道傾角:98.9度,軌道周期:101.8分

NOAA-12衛星

發射時間1991年5月14日,正式運行日期1991年9月17日
軌道高度:804公里,軌道傾角:98.6度,軌道周期:101.1分

NOAA-14衛星

發射時間1994年12月30號,正式運行日期1995年4月10日
軌道高度:845公里,軌道傾角:99.1度,軌道周期:101.9分

NOAA-15衛星

發射時間1998年5月13號,正式運行日期1998年12月15日
軌道高度:808公里,軌道傾角:98.6度,軌道周期:101.2分

NOAA-16衛星

發射時間2000年9月12號,正式運行日期2001年3月20日
軌道高度:850公里,軌道傾角:98.9度,軌道周期:102.1分

NOAA-17衛星

發射時間2002年6月24號,正式運行日期2002年10月15日
軌道高度:811公里,軌道傾角:98.7度,軌道周期:101.2分

NOAA-18衛星

發射時間2005年5月11號,正式運行日期2005年6月26日
軌道高度:854公里,軌道傾角:未知,軌道周期:10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