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C

IDTC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國際數字傳輸中心。

IDTC

IDTC:Interna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Center國際數字傳輸中心

相關資料

有條件接收技術(CONDITIONALACCESS—CA)是CATV通向數位化、網路化、互動信息化的必要技術基礎。如果說在模擬傳輸時代還可以靠基本收視費、廣告費來支撐CATV的運營,在數位化傳輸時代則只有靠CA技術來奠定經濟基礎。
廣播電視網路發展的前景是要在全國聯網範圍內能高速互動地傳輸綜合多媒體信息,使信息資源能為全民共享,其中多功能、特性化的增值服務正是以基於廣播式傳輸的有條件接收系統為其技術基礎。從網路化要求來看要達到全民共享不能沒有一個統一約定的CA標準。
CA技術是一種高科技項目,但由於其本身對安全保密的特殊性要求,它不可能像家用電器那樣有規範的技術標準可循,終端機頂盒內集成的CA技術一定要和網路前端所採用的CA系統相匹配一致。網路用戶只能購買該種CA技術的機頂盒,這就是CA技術獨具有的壟斷排他性。這種特性對網路運營商和國內CA技術的開發商來說都具有風險性—技術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這恐怕也是我國CA技術發展不興旺的原因之一。
有條件接收系統(casystem—CAS)不是一個獨立系統,它是附加在傳輸信息中的,既有點對面傳輸的要求(信息),又有點對點傳輸的特徵(可定址方式的接收控制數據),而在全數字傳輸系統中還要滿足符合MPEG—2碼流的復用格式,因此它具有通用和專有的雙重特性。
在考慮CA技術時,既要能保障網路經營者的選擇權(容易以低代價來更換CAS),又能容許生產廠商進行公平競爭,鼓勵後來者居上,還要能促進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這個尖銳的矛盾如何來解決。
我國有關部門領導一直想對CA技術的使用權進行獨家控制,以便進行有序的統一管理。但實際情況是怎么樣呢?我國衛星電視廣播採用了GI公司的DIGICIPHERCA系統,村村通衛星平台採用了荷蘭IRDETO的CA系統,廣電網路中心又和英國NDS公司簽訂了CATV主幹線的CA系統協定,教育部的中國寬頻衛星傳輸中心平台則選用了法國VIACESS的CA系統。今年以來,法國CANAL+公司在四川地區落根,歐洲PHILIPS公司的CRYPTOWORKCA系統打進上海地區市場,瑞士NAGRAVISION在福建占了先機;還有一些國外廠商也正千方百計想在神州這塊大蛋糕中搶占一席之地,他們或是通過合作或是利用合資或是以優厚的饋贈為餌,總之已經形成春秋戰國群雄割據的局面。國內廠商雖然也不甘落後,但苦於沒有規模性的網路可供實地試驗,產品也只能停留在初級階段來等待時機。在這種勢態下採用堵、截、卡來強行管制不是好辦法,是控制不了的。
歐盟DVB組織對CA系統在組織技術研發攻關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鑑的良好先例,DVB的同密、多密CA模式巧妙地解決了前面提到的通用性和專用性之間的矛盾已為大家所熟知,本文不作贅述。筆者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闡述一些看法拋磚引玉和大家進行商榷
一在歐洲使用同密或多密模式有其特殊環境條件(多國家,多語種,放開的市場競爭體制等),我國的條件則與之大不相同,在電視廣播網路的實際運營中一般並不需要用兩套不同的CAS來共存。在我國採用同密或多密(考慮到實際操作和機頂盒價位,多密模式在我國的市場前景不會大)模式的理由和意義筆者以為有五條:
●保障網路經營者的靈活選擇權
●為生產廠商提供公平競爭的條件
●為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加快成熟的台階梯子●為不同的CA系統在網路中的互動傳輸開了方便之門
●尤其重要的是要保護機頂盒用戶不受垃圾信息的騷擾和境外非法,敵對,黃色節目的污染
同密、多密模式的核心是採用一個通用加擾算法(CommonScramblingAlgorithm—CSA),不同的CAS廠商可以對各自的密鑰數據採用各自的加密算法,但都要遵循用通用加擾算法來加擾信息,這就為在一個傳輸系統中運行兩個或以上的CAS提供了條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
當前在我國運營和準備運營的各種滿足同密要求的CAS都是基於DVB的CSA。CSA的核心是數學,這恰好是我國科技界的強項,國際上著名的加密算法多是由數學家牽頭研發出來的,但是在我國這個相關領域之間卻沒有任何溝通和往來,相反卻是緊密地依託在國外CA廠商身上。如果我國廣電的加密技術只是由業內的電子專家在國外廠商的所謂協助下來進行所謂的開發,其創新和自主程度可想而知。所以筆者著重呼籲有關各方儘快坐在一起協同商議,如何來將國內全方位的力量團結起來,研發出包括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通用加擾算法的獨立加擾器作為我國數字CA技術的通用標準。這裡還想補充的是最好學一學歐盟DVB組織的做法,CSA的研發應由國家技術標準部門立項,通過公開徵求意見,審查選擇主要由已經具備一定研發條件和實踐經驗的廠商和科研部門組成研發小組來進行。政府部門只負責審定,不要參與具體事項,選定的廠商和科研部門應是多方位的,最好是具有相互競爭實力的,這樣研發出來的CSA才會有更全面的水平。當然開發成果也應當歸這些參予單位共享。
擁有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SA表明我國的CA系統可以不依附於國外廠商技術,相反,國外CA系統要進入我國廣電信息領域就要依附於我國的CSA,,這才可以說信息安全的鑰匙真正掌握在我國手中。
二終端接收機,又稱機頂盒(SETTOPBOX—STB)是CATV網路中套用CSA的關鍵設備,前端的CA技術和增值功能要靠它來實現,由於它和終端用戶休戚相關,在網路中的產值份額又最大,所以也是網路運營者和生產廠商以及用戶最為關心的設備。STB除了要滿足CATV綜合多媒體信息及互動多功能外(包括Internet上網要求),最重要的是要能和CATV前端採用的CAS相匹配一致。STB對CAS的匹配有兩層,第一層是STB採用的核心晶片要集成有該種CA的解擾算法,如果是採用DVB的同密方式,則應集成有通用解密算法在內。第二層,STB要和CAS進行驅動器下載和接口的集成兼容,即要使CAS的軟體能和STB晶片的接口標準相符和一致。這兩者都要支付相當的集成費。
不少廠商鑒於CATV數位化、網路化、綜合信息互動化發展的良好前景,紛紛投入生產IRD和STB,但往往忽略了和CA技術的連線關係,這樣做法是很危險而且沒有發展前途的,一旦CATV網路啟用CAS就要被出局了。
三當前具有CA功能的STB都採用智慧型卡(SmartCard)來對用戶授權鑑證和完成解密解擾的功能。智慧卡的生產和特性化技術應當掌握在我國自己手中,並且要取得我國商用密碼管理委員會的認定批准。具有CA功能的STB智慧卡(也包括IRD)的管理是一個重要課題,管理不善就會造成混亂,甚至給非法STB和智慧卡鑽空子。每個智慧卡應該有她自己唯一的ID地址碼(可以容許有兩個以上的ID以備升級更換用),首先這個ID地址碼向誰來申請發放,在全國範圍內當STB數量非常大時,如果由一個單位來管理申請的發放,將會搞得非常複雜。建立全國按照省,市行政區統一編碼(比如6位二進制數),或者就按照郵政編碼號。至於用戶號就由各區域CATV網自行登錄編號,不必管得太細。全國統一編碼由密碼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可以委託代管單位)。但只需管理到省一級即可。
我國在金融,電子商務等領域已經有為CA運行自行生產的IC卡,數量已達百萬級以上,但在廣電領域中,國內CA智慧卡廠商還處於初級起步階段,但這也為制定我國廣電CAS的政策和相關標準創造了條件,沒有包袱可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