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

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

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F/A-18 "Hornet" Strike Fighter)是美國海軍所發展一種專門針對航空母艦起降而開發的對空/對地全天候多功能艦載機,它同時也是美國軍方第一架同時擁有戰鬥機與攻擊機身份的機種,對於空間有限、承載機隊數量不多的航空母艦而言,像F/A-18這種角色多變的泛用機種,是非常優秀的配屬選擇,也是目前美國海軍最重要的艦載機種 。

發展沿革

研發背景

1975年1月13日,由諾斯羅普公司設計的YF-17在ACF(AerialCombatFighter,空戰戰鬥機)項目中被對手通用動力的YF-16擊敗,原因是YF-16的速度比YF-17略快,且其安裝的F-100發動機已被F-15採用,可降低維護費用。YF-16即是後來大名鼎鼎的F-16戰鬥機,產量超過4500架,至今仍未停產。
失去了美國空軍ACF契約之後,諾斯羅普公司原本打算就此打住,但美國海軍對新戰機的需求又使YF-17獲得了一線生機。因為70年代初,“雄貓”項目遭遇研發困難,成本不斷超支,於是美國海軍啟動了VFAX(NavalFighterAttackExperimental,艦載戰鬥攻擊機)項目。
VFAX被構想成一種能取代F-4“鬼怪”、A-4“天鷹”、A-7“海盜II”的多用途戰鬥機,格魯曼也提交了“雄貓”的簡化型(F-14X)參與競標,但1974年5月10日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宣布不會採購任何“雄貓”的簡化型,VFAX必須要是一種全新的飛機。1974年8月美國國會考慮到當時的預算無法再擔負另一個重大戰機研發項目,通知美國海軍VFAX項目將被取消。
美國國會將原本用於VFAX的資金轉移到一個新項目——NACF(NavyAirCombatFighter,海軍空戰戰鬥機)上,並指示海軍密切關注美國空軍LWF(LightweightFighter,輕型戰鬥機)/ACF項目的競爭結果,並將參加競標的兩種飛機為NACF候選機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NACF將會是F-16的艦載型,但當時多數的美國海軍軍官認為F-14能滿足所有需求,他們既不需要VFAX也不需要NACF。在重重阻力下,美國海軍仍持續推進NACF項目,並在1974年9月頒布了需求書。
在正式需求書發布的同時,美國海軍也宣布將選擇單一承包商來研製NACF。諾斯羅普認為YF-17會是NACF的有力競爭者,因為美國海軍在傳統上傾向雙發構型以增加安全性,並且YF-17有更大的潛力發展成為裝備雷達的多用途戰鬥機。但是諾斯羅普沒有研製艦載機的經驗,所以他們接受了麥道公司的提議,合作為NACF項目研發YF-17的艦載型。兩家公司簽訂了協定,條款規定麥道公司承接美國海軍的契約的話,諾斯羅普將是最大的分包商,並且諾斯羅普擁有該機陸基型的全部出口權利。
通用動力同樣想憑藉F-16的艦載型參與競爭,通用動力也沒有艦載機的研製經驗,於是與LTV(凌-特科姆-沃特,總部同樣在達拉斯沃斯堡)組成團隊,共同研製YF-16的艦載型參加NACF的競爭。YF-16海軍型具有美國空軍不做要求的超視距雷達。兩家公司達成協定:如果美國空軍和海軍都選擇了YF-16,通用動力將成為空軍的主承包商,LTV則是海軍的主承包商。

研發計畫

1975年5月2日美國海軍宣布諾斯羅普/麥道團隊獲勝,美國海軍認為雙發布局更適宜海上飛行,另外YF-17的多用途發展潛力更大。
根據最初的計畫,諾斯羅普/麥道將研發三種相近的型號——單座的F-18接替F-4“鬼怪”的空戰任務,單座的A-18接替A-7“海盜II”的攻擊任務,另外還有雙座TF-18同型教練機。F-18和A-18使用相同的機身和發動機,但航電和掛架不同,雙座TF-18A保留了F-18A的全部作戰能力和武器,但減少了內部載油量。
最終經過論證F-18和A-18最終統一成一種型號,在當時國防部的新聞稿中被稱為F/A-18A,直到1984年成為正式編號。雙座教練型的編號隨之改為TF/A-18A,後來又變成F/A-18B。
儘管沒有任何訂單,諾斯羅普仍繼續研發F-18L陸基型,由於不需要上艦,該機比艦載型輕得多,性能更好。

試飛情況

1975年11月美國海軍與通用電氣簽訂了F404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契約,1976年1月22日向麥道訂購了9架單座和2架雙座全尺寸研發(FSD)飛機,1978年7月FSD原型機首飛。
為了對F-18有個直觀的印象,美國海軍借用了第二架YF-17在加州木古角的太平洋飛彈測試中心、馬里蘭州帕圖森河海軍試飛中心、加州中國湖海軍武器中心進行試飛。1978年9月13日第一架FSDF-18A(BuNo160775)在聖路易斯工廠下線。11月8日該機在聖路易斯蘭伯特機場進行了首飛,試飛員時傑克·E·克林斯,克林斯評價原型機容易操控且非常穩定。1979年1月開始大多數的試飛工作移至馬里蘭州帕圖森河海軍試飛中心進行,9架F-18A和2架TF-18A雙座FSD投入了緊張的試飛工作中去。海軍飛行員評價“大黃蜂”穩定性很好,特別是在著陸進場時。
F-18AFSD飛機一共製造了9架,1979年10月30日第3架FSD(BuNo160777)開始在“美國”號航母(CV-66)上進行艦載資格試飛,進行得很順利。在艦載資格試飛進行時,美國海軍決定不再把“大黃蜂”分成戰鬥機和攻擊機兩種型號,該機性能強大到足以擔負雙重任務,並把原先決定換裝F-18的VF(艦載戰鬥機)中隊和換裝A-18的VA(艦載攻擊機)中隊統一成VFA(艦載戰鬥攻擊機)中隊。
1979-81年間“大黃蜂”的研發成本不斷上升,國會對此開始關注。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原先公布的訂購數量為780-1,366架(最後削減至1,157架),而作為低成本輕型戰鬥機的F/A-18價格逼近格魯曼F-14“雄貓”。1980年4月第一架生產型“大黃蜂”首飛。1984年4月1日國防部的公告中正式採用了“F/A”這個怪異的前綴,而在麥道公司的文檔中還是F-18,從此F-18就開始被稱為F/A-18。

技術特點

F/A-18是一款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主要特點是可靠性和維護性好,生存能力強,大仰角飛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據介紹,F/A-18的機體是按6000飛行小時的使用壽命設計的,機載電子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檢能力。到目前為止,F/A-18共有9個型別,有單座的,也有雙座的。出口加拿大的編號為CF-18A,澳大利亞的有F/A-18A/B,西班牙的編號為EF-18,還有一種供出口用的多用途岸基型為F/A-18L型。F/A-18A為基本型,是一種單座戰鬥/攻擊機主要用於護航和艦隊防空;如果換裝部分武器後即為攻擊機,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結構設計

F-18戰鬥機重視可靠性和維修性,機體的使用壽命按6000飛行小時設計,其中包括2000次彈射起飛和攔阻著陸。機載電子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檢能力。
布局上採用雙發後掠翼和雙立尾的總體布局,翼面積為37.16平方米,以改善低速性能。機翼為懸臂式的中單翼,後掠角不大,前緣裝有全翼展機動襟翼,後緣內側有液壓動作的襟翼和副翼,前後緣襟翼的偏轉均由計算機控制。自動改變機翼彎度,以便在整個性能包線內達到最佳升阻比。後緣外側的副翼可作為襟副翼使用進一步增強低速操控性,襟翼和副翼也可差動用於滾轉控制。停降在艦上時,外翼段可以摺疊(副翼位於外冀後緣),鉸鏈就在副翼和襟翼的交界處。翼根前緣是一對大邊條,一直前伸到座艙兩側,因此可使飛機能在60度的迎角下飛行。機身採用半硬殼結構,主要採用輕合金,增壓座艙採用破損安全結構,後機身下部裝著艦用的攔阻鉤。檢查蓋採用石墨環氧樹脂材料。兩台發動機間的隔火板採用鈦合金。
尾翼也採用懸臂式結構,平後和垂尾均有後掠角,平尾低於機翼,使飛機大迎角飛行時具有良好的縱向穩定性;略向外傾的雙立尾位於全動平尾和機冀之間的機身兩側。全動平尾是鋁合金蜂窩結構,石墨/環氧樹脂復蒙皮,可用於俯仰控制和滾轉控制,作為“尾副翼”增強滾轉性能。為了有效利用邊條拉出的渦流,F-18戰鬥機還使用了雙垂尾的設計。雙垂尾前移以填補機翼後緣到平尾之間的間隙,大大減小了跨音速阻力。垂尾前移還減少了尾噴管的干涉氣流,同時由於不需要在後機身布置垂尾的支撐結構而減輕總重。
進氣口布置在邊條下方根部,在大迎角下邊條將進氣理順了再進入進氣道,使F-18戰鬥機具有了大攻角性能。由於不要求速度達到2馬赫,所以就沒有使用複雜的可調斜板進氣道,而是採用了簡單的“D”形進氣口,並配有附面層隔離板,兩個進氣道唯一可動的部件就是邊條頂部的放氣門。固定式附面層隔板可將呆滯附面層氣流沿著坡道流向機腹和邊條放氣門釋放掉。垂尾間的後機背安裝有雙鉸鏈液壓控制的減速板,這樣在減速板展開式對飛機的俯仰操縱影響最小。
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前起落架上有供彈射起飛用的牽引桿。座艙採用氣密、空調座艙,內裝馬丁-貝克公司的彈射座椅,風擋和座艙蓋分別向前、後開啟。為了增加在航母甲板滑行時的穩定性,F-18戰鬥機的主輪距增加到3.11米,粗壯的跪式起落架可以承受著艦時7.32米/秒的下降率。主起落架向後並鏇轉90度收入進氣道下方的機腹中,雙輪前起落架向前收入前機身。在機身結構中大範圍採用了先進複合材料。鋁合金占了結構重量的50%,合金鋼占了16.7%,鈦合金占了12.9%。機翼、垂尾和平尾結構中大量使用了鈦合金,機翼摺疊接頭也是鈦合金的。機身約40%的表面是石墨/環氧樹脂複合材料蒙皮,這種材料占結構總重的9.9%,剩餘10.9%的重量是其他各種材料(塑膠、橡膠等)。

動力系統

F-18戰鬥機裝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F404-GE-400低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71.2千牛(7200公斤)進氣道採用固定斜板式,位於翼根下的機身兩側。機內可帶4990千克燃油,還可掛三個副油箱,飛機總載油量可達7979千克。機頭右側上方還裝有可收藏的空中加油管。F404是低旁通比渦扇,旁通比0.34,該發動機具有三級鈦合金風扇,一排固定式進氣導向葉片和一排可變導向葉片,七級壓氣機,前三級為可變葉片定子,最後是單級高低壓渦輪。F404發動機結構簡單,活動部件相對較少。該發動機在高迎角狀態下有很好的壓縮機失速特性,即使偶爾失速也能通過發動機和加力燃燒室再次點火迅速自行恢復。發動機回響迅速,從怠速到全加力狀態只需4秒。

航電系統

1977年末,休斯公司的AN/APG-65數字式多模脈衝都卜勒雷達在與威斯汀豪斯公司的競爭中獲勝,被選為F-18戰鬥機的雷達。APG-65工作在I/J波段(8-12.5GHz),內置可識別和隔離故障的測試設備(BITE)。雷達和武器投放系統共有20多個機載計算機,與雷達相連的計算機負責將機載感測器產生的數據轉換成容易理解的信息顯示給飛行員,同時這些計算機對投放武器時所需的彈道、偏差、速度和高度等數據進行快速計算,並在HUD和CRT顯示器上向飛行員顯示相關信息。
F-18戰鬥機在對地攻擊時,在進氣道兩側的“麻雀”掛點上可掛載福特航宇的AN/AAS-38前視紅外(FLIR)吊艙和馬丁-瑪麗埃塔AN/ASQ-173雷射光斑跟蹤器/攻擊攝像機(LST/SCAM)吊艙。FLIR吊艙可增強F-18戰鬥機的夜間攻擊能力,可在座艙的一個CRT上顯示實時紅外影像。
FLIR與F/A-18的其他航電充分整合,其提供的數據可用於武器投放的計算。LST/SCAM用於惡劣天氣的精確轟炸,其跟蹤裝置可鎖定目標上反射的雷射束,為任務計算機和座艙顯示器提供目標位置的信息。LST/SCAM吊艙的早期型號並沒有內置雷射發射器,所以F-18戰鬥機可以根據其他飛機提供目標雷射照射來進行雷射制導武器的投放。後期的吊艙增加了雷射發射器,使F-18戰鬥機可自主投放雷射制導武器。
F-18戰鬥機安裝了Itek公司的AN/ALR-67雷達告警接收裝置,可對各種電子威脅進行探測、分析、分類並採取對抗措施。飛行員可在座艙顯示器上看到這些威脅的信息和方位,然後採用諸如投放箔條和紅外誘餌彈這類的主動對抗措施。“大黃蜂”機背上有兩個刀片天線,前一個是柯林斯AN/ARN-118塔康天線,後一個是UHF通訊天線。
雷達有幾種不同的模式可供飛行員切換:
空空雷達模式
速度搜尋模式:該模式用於在最大距離截獲目標,該模式可提供目標的速度和航向信息,但犧牲了精確距離。在該模式下最大工作距離148公里,雷達的控制軟體被設計成只注意那些接近F-18的目標。
邊測距邊掃描模式:最大探測距離74公里,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同時在顯示器上顯示8個目標。計算機在被視為具有最大威脅的目標上顯示附加數據,包括航向、高度和速度。
單目標跟蹤模式:如果在邊測距邊掃描模式時有單個目標進入雷達的有效探測範圍內時可由飛行員自主選擇,計算機在HUD上顯示朝向目標的轉向指令和武器發射數據,當飛行員確定開火時,該系統還提供射擊曲線。
快速評估模式:通過使用都卜勒波束銳化技術更密集地檢查特定回波來判斷目標是單機還是密集編隊的多機。
瞄準線模式:一旦飛行員選定一個目標進行攻擊時,如果“大黃蜂”處於傳統的尾追遭遇模式中,可切換至這一模式。在此模式中雷達發出很窄的3.3度波束掃描飛機前方的一小片空域。
垂直截獲模式:當敵機和“大黃蜂”都進入激烈格鬥時,可切換至垂直截獲模式,在此模式中雷達掃描範圍為前方5.3度,瞄準線上方60度,下方14度。飛行員只需將F-18朝敵機滾轉,雷達就可自動鎖定目標,敵機最理想的位置是正好在風擋隔框前上方,並與HUD垂直對齊。雷達還可工作在HUD截獲模式,雷達天線只掃描與HUD視野相對應的一個箱形空域,典型的掃描範圍為中線左右各10度,瞄準線上方14度下方6度。
上述雷達的作戰模式有效範圍從152米至9公里,在任何一種模式中,雷達自動鎖定第一個截獲到的目標,並在座艙CRT顯示器和HUD上顯示目標的鎖定框。當然飛行員也可越過系統否決被鎖定的目標,直到系統截獲到他最想要的目標,另外飛行員也可以通過游標來指定目標。
機炮指示模式:這一模式工作在距離小於9公里時,雷達提供目標的位置、距離和速度等信息,計算機在HUD上顯示出機炮瞄準點,飛機員將瞄準點套住目標就可以射擊了。
空地雷達模式
實時波束地圖測繪模式:這一模式可在遠距離測繪大面積地形特徵,並在座艙顯示器上顯示前方的雷達縮比地形圖。雷達實際獲取的是傾斜視角的地形圖,但計算機會轉換成垂直視角的地形圖。
都卜勒雷達波束銳化測繪模式:解析度更高,可用於導航和確定目標位置。一旦識別目標後,雷達就切換至空面測距模式以提供目標的距離信息,固定和移動地面目標跟蹤模式使用雙通道單脈衝角跟蹤提供地面目標的精確參數。“大黃蜂”不具備自動地形跟蹤能力,但雷達具有地形迴避功能,在飛機前方有障礙物時會發出警告提醒飛行員規避。
海面模式:計算機會自動過濾掉波浪反射的雜波,使系統更易識別、跟蹤和攻擊敵方水面艦艇。

座艙設計

F-18戰鬥機引入了“玻璃”座艙概念,淘汰了許多錶盤式儀表,並將原先錶盤式儀表的信息顯示在陰極射線顯示器上。同時安裝了抬頭顯示器(HUD),儀表面板上安裝了兩個多功能陰極射線顯示器和一個水平陰極射線顯示器。座艙內安裝了手不離桿(HOTAS)油門桿和操縱桿,作戰中需要使用到了控制開關都集成在了油門桿和操縱桿上。飛行員在戰鬥機無需將實現從目標上移開尋找座艙中的開關。座艙內安裝了馬丁·貝克US10S(SJU-5/6)零-零火箭助推彈射座椅。

飛控系統

F-18安裝了4餘度數字式線傳飛控系統,是首個安裝這種系統的生產型飛機。飛控計算機根據操縱桿和腳蹬輸入的數據來控制各個操縱面的偏轉量,不允許飛行員飛出超出限制的動作。線傳系統採用投票制運行,如果其中一個通道與其他三個通道輸出不同,那么該通道就會被判定為失效,並被自動關閉。4餘度線傳系統在即使兩個通道都失效時,只要剩餘兩個通道輸出一致,仍可以繼續控制飛機,即使所有通道都失效,仍可通過電動備份系統操縱各翼面。該機的平尾甚至還保留了一路機械操縱備份,在最為極端的情況下,飛行員可繼續進行俯仰操縱。
此外還安裝有兩台AYK-14數字式計算機以及利頓公司的慣性導航系統,兩台凱撒公司的多功能顯示器和費倫第/本迪克斯公司的中心式螢幕顯示與乎視顯示器等。

火控系統

F-18A大黃蜂戰鬥機的武器控制系統包括攻擊顯示分系統、數據處理分系統、參數測量(感測器)分系統和外掛物管理/控制分系統等4個主要部分。
攻擊顯示分系統:包括AN/AVQ-28平視顯示器和3個完全一樣的陰極射線管下視顯示器-多功能顯示器(MFD)、主監控顯示器(MasterMonitorDisplay-MMD)和水平情況顯示器(HorizontalSituationDisplay-HSD)。主監控顯示器顯示所有飛機系統的告警信息和諮詢信息。它也是多功能顯示器的備用設備,能顯示前視紅外信息。水平情況顯示器是主要的導航顯示器。
數據處理分系統:包括大小30餘個計算機,如AN/AYK-14中央任務計算機(2台並行工作)、雷達信號處理機、雷達數據處理機、外掛物管理計算機、顯示計算機、飛行控制計算機和大氣數據計算機等,全部程式大約有779K表3.1列出了主要幾種可程式和ROM計算機的CPU和存儲容量。
參數測量分系統:包括AN/APG-65雷達、AN/ASN-130慣導裝置、AN/AAS-38前視紅外裝置、AN/ASQ-173雷射照射/測距器和大氣數據感測器等。
外掛物管理和控制分系統:包括AN/AYQ-9外掛物管理系統和AN/AWG-21飛彈控制器等。

實戰情況

F/A-18A-D能執行空對空和空對地攻擊任務。
E/F攜帶自衛空空飛彈時還能執行攻擊性加油機的任務。其主要擔負的任務包括艦隊防空、壓制敵防空火力、攔截、自我護航、進攻性和防禦性空戰和近距離空戰支援。在一般壓制敵防空行動中,F/A-18攜帶2個副油箱,2枚AGM-88A反輻射飛彈、2枚AIM-7和2枚AIM-9飛彈。在典型的攔截任務中F/A-18一般攜帶3枚MK20集束炸彈、2個副油箱,2枚AIM-7和2枚AIM-9飛彈。在攔截行動中,一在攻擊反艦飛彈陣地中,F/A-18使用AGM-142“斜視”、斯拉姆、MK80普通炸彈。F/A-18一般部署在航母上,與航母戰鬥群一起執行部署任務。
F/A-18的第一次作戰巡航行動於1985年2月至8月,美海軍第25、113攻擊機中隊部署在星座號航母,前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執行部署任務。1986年,利比亞卡扎菲將錫德拉灣視為利比亞的領水,其它國家的艦隻不得通過美國里根總統命令珊瑚海號航母前往錫德拉海灣展開航海自由行動。航母上的F/A-18執行作戰空中巡邏任務保護航母戰鬥群。F/A-18經常對利比亞的米格-23、25和蘇-22進行攔截,有時與利比亞的飛機相距幾米在1986年3月的“草原烈火”行動中,F/A-18首次參與實戰,對利比亞的岸基設備實施打擊,其中包括SA-5的飛彈基地此次行動也是AGM-88A哈姆反輻射飛彈首次參與實戰行動。1986年4月15日的“黃金峽谷”行動中,F/A-18與A-7E使用哈姆飛彈攻擊了利比亞的薩姆飛彈陣地。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共190架F/A-18參戰,海軍有106架,陸戰隊有84架在行動中,一架損失於戰鬥,兩架損失於非戰鬥事故。另外有3架受到地空飛彈攻擊,但是返回基地經過維修又恢復作戰行動。在1991年1月17日,美海軍兩架F/A-18C與伊拉克的兩架米格-21機遇,F/A-18C使用AIM-9擊中了這兩架米格飛機後,對伊拉克的目標又投放908公斤的炸彈。2002年11月6日,林肯號航母上部署的F/A-18E/F首次參與實戰行動,使用精確制飛彈藥對伊拉克的兩套薩姆飛彈、1個指揮、控制和通信設施實施了打擊。

裝備情況

F-18A大黃蜂是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攻擊機。有YF/A-18A/B、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6種型別,共生產了1137架,其中150架是雙座教練型,112架是偵察型,F-18A大黃蜂是第1種生產型,主要用於艦隊防空和艦載攻擊機的護航,有些飛機也用於執行空對地、空對艦攻擊任務。主要的火力控制設備包括AN/AVQ-28平視顯示器、AN/AYK-14中央任務計算機(2台)、AN/APG-65脈衝都卜勒雷達、多功能顯示器、外掛物管理裝置、AN/AWG-21反輻射飛彈(AGM-78)控制器等。執行空對地攻擊的機型座艙中的顯示器有些變化,並裝備有前視紅外(FLIR)和雷射光點跟蹤器(LST)。在海灣戰爭中,F/A-18是美國艦隊的主力作戰飛機。
美國: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共訂購1366架,包括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RoyalAustralianAirForce):購入75架(57架單座、18架雙座)現役71架,意外事故損失4架。第一架於1984年10月29日運交澳大利亞皇家空軍。2001年曾有4架部署到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Garcia)擔任防空任務,以支援美國對阿富汗(Afghanistan)塔利班(Taliban)的作戰行動。全機隊規劃於2015年退役,由F-35閃電Ⅱ(LightningⅡ)式戰鬥機取代。)
科威特空軍(AlQuwwatAjJawwaiyaAlKuwaitiya)
瑞士空軍(SchweizerLuftwaffe):初期並未具備對地攻擊能力,後續才購入對地攻擊用硬體裝備。購入34架,現役33架,1架D構型損失於墜毀事故。
芬蘭空軍(SuomenIlmavoimat):使用純截擊機版F-18C/D。購入64架,現役63架,1架損失於2001年發生的空中撞機事故。首架於1995年6月7日運交。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TenteraUdaraDirajaMalaysia,使用雙座截擊機版的F-18D)
加拿大空軍:購入138架,配屬加拿大空軍司令部(CanadianForcesAirCommand)。麥道的內部代號為CF-18A,但加拿大軍方將機種代號改稱CF-18A(單座)與CF-18B(雙座)。全機隊現正進行航電和結構提升計畫,將服役至2020年。
西班牙空軍(EjércitodelAire,機種代號改稱C.15)

墜毀事故

2014年
2014年9月12日,美國軍方官員
表示,美國海軍的兩架戰機12日墜入西太平洋。這兩架F/A-18C“大黃蜂”艦載戰鬥機屬於駐加利福尼亞州聖華金河谷的海軍勒莫爾航空站第17艦載機聯隊。該聯隊派駐“卡爾·文森”號航母。
墜機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5時40分,地點在韋克島以西約466公里處。韋克島位於火奴魯魯以西3700公里處。撞機發生在兩架戰機著艦時。“卡爾·文森”號航母飛行甲板上的工作人員目睹了兩架F/A-18C“大黃蜂”艦載戰鬥機12日早上看到兩機相撞,碎片騰空而起。一名飛行員立即彈射出來,大約45分鐘後被從水中救起。這名飛行員屬於第113戰鬥攻擊機中隊。
2016年
6月2日,美國海軍“藍天使”表演隊一架F/A-18在起飛後不久墜毀於田納西州,飛行員遇難。7月2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架F/A-18墜毀,飛行員遇難。
8月2日美國海軍官員說,一架F-18戰機在內華達州法倫海軍航空基地東南10英里處墜毀。
海軍官員發表的聲明說,這架單座F/A-18C大黃蜂戰機是在例行訓練時墜毀,事故原因仍在調查。
聲明提到,屬於海軍航空戰開發中心的戰機在返回法倫海軍航空基地的途中墜毀。剛剛4天之前,另一架F/A-18C大黃蜂戰機在夜間訓練中墜毀在靠近加州二十九棕櫚6月2日當天幾個小時之前,屬於空軍雷鳥表演中隊的一架F-16戰機在科羅拉多泉彼得森空軍基地外墜毀,飛行員安全跳傘。雷鳥中隊當天剛剛為歐巴馬總統參加的空軍學院畢業典禮進行過表演,不久發生墜機事件。
8月29日,瑞士空軍一架F/A-18C從邁林根空軍基地起飛不久後墜毀,飛行員受重傷不治身亡。
10月2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架F/A-18在陸戰隊空地戰鬥中心附近墜毀,飛行員遇難。
11月9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架F/A-18在加州聖地亞哥附近進行空戰訓練時相撞。一名飛行員跳傘後安全落地;另一名在海上跳傘被安全救起。
11月28日,加拿大空軍一架CF-18在冷湖靶場墜毀,飛行員遇難。
12月7日,駐日美軍一架F/A-18戰鬥機在四國高知縣近海墜毀,飛行員跳傘。7日下午6時45分左右,駐日美軍通報稱一架F-18戰鬥機在高知縣土佐清水市足摺岬東南約100千米的海上失事,飛行員成功跳傘。
隨後,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遠征軍(IIIMEFMarine)公布,墜毀的戰鬥機隸屬於該部第一飛行聯隊(1stMarineAircraftWing),駐山口縣岩國基地。當天一個雙機編隊在例行訓練,其中一架失事墜毀。
墜毀後,日本自衛隊及海保廳派出飛機和船隻展開搜救。自衛隊出動了包括直升機驅逐艦“出雲”在內的4艘艦艇和7架飛機,海保則派出了2艘巡邏船。但經過了十幾小時的搜尋,截至8日上午仍然沒有救起飛行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