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7坎培拉轟炸機

B-57是美國空軍的全天候雙座輕型轟炸機,B-57共生產了403架。美國還向巴基斯坦和南越提供了B-57B,還向台灣提供了少量的RB-57D。

基本信息

性能指標

B-57坎培拉轟炸機B-57坎培拉轟炸機

動力裝置:兩台J65-W-5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2×3260公斤。

武器裝備:機身中部的彈艙內和翼下掛彈架,可掛各種少對地攻擊武器。轟炸型固定武器是8挺12.7毫米機槍,何挺備彈300發,或改裝四門20毫米機炮

尺寸數據:翼展19.51米,機長19.96米,機高4.88米,機翼面積89.2米方米。

重量數據:空重1360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222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5000公斤,載彈量2700公斤。

性能數據:最大速度93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880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4480米,作戰半徑1760公里,最大航程4180公里。

結構特點

B-57坎培拉轟炸機B-57坎培拉轟炸機

B-57採用懸臂式中單翼,內翼為距形,外翼為梯形。兩台噴氣發動機半在內翼和外翼間的發動機短艙內。細長流線型機身前部有“水泡”狀座艙罩。平尾垂尾前緣有後掠角。起落架為前三點式。

機翼

金屬雙梁結構,主梁位於40%翼弦處,後梁在襟副翼之前。內翼、外翼通過發動機短艙處的鋼製環形件連線。襟翼為開縫式,副翼有調整片,兩者均用液壓操縱。在RB-57D上外翼改成五梁、五肋,採用了蜂窩壁板蒙皮,取消了襟翼,外翼中有油箱

機身

採用半硬殼式結構。圓形截面機身的前部有氣密座艙,有突出的“水泡”狀透明罩。兩名乘員前後(一名駕駛員和一名領航員兼雷達-轟炸員)串列。機身中部為炸彈艙和油箱。RB-57中乘員為一名。
尾翼。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垂尾後掠50º。方向舵有角補償和調整片。平尾後掠20 º,水平安定面可電動調整配平。升降舵有角補償和調整片。

起落架

前三點式。前起落架用雙輪,液壓操縱向後收入機身。主起落架用單輪,向內收起到彈艙兩側。用油-氣減震支柱。主起落架有盤式剎車

動力裝置

在機翼上的發動機短艙內裝有兩台噴氣式發動機,型號因改型不同而異。在RB-57F上可外掛兩台輔助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外翼和機身內有四個油箱。此外還可在炸彈艙內及機翼上掛副油箱。

武器裝備

機上裝有8挺12.7毫米機槍,每挺裝彈300發,或改裝四門20毫米口徑的機炮。RB-57上沒有射擊武器。B-57轟炸型的炸彈艙有旋轉式艙門,艙門分成三段,每一段有7個掛彈架。掛彈時艙門可放下,掛彈後絞升到原來位置,艙門繞與飛機縱軸平行的軸線旋轉180 º,炸彈即收入彈艙內。此外,機翼下有8個外掛架,可掛置有多種空對地武器。在RB-57上,主要裝有高空照相及電子偵察設備。

型號演變

B-57坎培拉轟炸機B-57坎培拉轟炸機

美國空軍共採購了403架B-57,包括8架B-57A,202架B-57B,38架B-57C,68架B-57E,67架RB-57A,20架RB-57D,其它型號的B-57如B-57G、RB-57F和WB-57F都是生產後的改裝型。生產於1957年初終止,但是在生產終止時403架中有47架B-57因為各種事故而毀壞。

B-57有以下型別:

B-57A第一批生產型。其用途是襲擊戰役後方目標及對陸軍實話航空火力支援。裝兩台J65-W-1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靜推力為3266公斤。B-57A於1953年7月首飛。

RB-57A是B-57A的偵察型,於1953年10月首飛,於1954年3月開始交付位於蘭利空軍基地的第345轟炸機聯隊,被用來進行過渡性的訓練。第一個再新裝備RB-57A的作戰單位是南卡羅萊納州的肖空軍基地的第363戰術偵察聯隊,該聯隊於1954年7月具備初步作戰能力。隨後,位於德國的斯潘達勒姆空軍基地的第10戰術偵察聯隊和位於法國的勞恩基地的第66戰術偵察聯隊也具備了該型機。在太平洋地區是橫田基地的第6021和6091戰術偵察機中隊裝備了該型機。美空軍共接受了67架RB-57A,最後1架於1954年9月接收。到1973年時大部分RB-57A被送到戴維斯芒森的基地,僅有幾架改裝成RB-57F型機。

B-57B裝兩台J65-W-5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靜推力3266公斤,是縱列雙座夜間襲擊域戰術轟炸型。翼下可掛四枚凝固氣油彈和8枚火箭彈。B-57B於1952年8月11日正式生產,第一架於1954年6月18日首飛。B-57B於1954年底和1955年初裝備2個戰術空中司令部輕型轟炸機聯隊。每個聯隊轄3箇中隊,每箇中隊裝備有16架B-57B和2架雙重控制教練機。最初接受B-57B的是位於蘭利空軍基地第424輕型轟炸機聯隊。1955年1月5日,阿肯色州的Blytheville基地的第461聯隊接受了首架B-57B。隨後在1955年美國駐海外的兩個輕型轟炸機聯隊也開始裝備B-57B:駐法國勞恩空軍基地第38輕型轟炸機聯隊於6月開始接受第1架,駐日本的詹森空軍基地第3轟炸機聯隊在1965年底開始接受飛機。空軍於1955年接受123架B-57B,56年接受79架。1974年初開始,B-57B儲存在戴維斯芒森空軍基地。
B-57C。基本與B-57B相同,但有雙操縱系統,故可用於改裝飛行訓練。B-57C於1954年12月30日首飛。並於1955年進入戰術作戰部隊,實際上在本土或海外的單位中,每個B/RB-57中隊的18架飛機中有2架為C型機。最後1架B-57C的交付於1956年5月作出。55財年接受18架B-57C,56財年接受20架。

RB-57D。高空偵察型,裝用兩台J57發動機,單台靜推力為4536公斤,機輾翼展增大為32.02米(原為19.52米),機翼面積擴大為139.54平方米(原為89.3平方米),以改裝較大的機頭和尾罩。作戰半徑增加為3724公里,實用升限為19825米。RB-57D安裝有1台K-38和2台KC-1垂直照相機和1部AN/APG-56高清晰側視雷達。RB-57D於1955年11月3日首飛,1956年5月,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接受第一架RB-57D。第一批飛機裝備第4080戰略偵察聯隊的第4028戰略偵察中隊,最初部署在俄亥俄州的Lockbourne空軍基地,但後來重新部署至喬治亞州的圖勒空軍基地。美空軍還在日本橫田基地和阿拉斯的艾爾遜空軍基地派遣了RB-57飛機的分遣隊。部署在日本的RB-57D蒐集蘇聯海軍和空軍在遠東地區行動的電子情報,並監視蘇聯核試驗的放射物的採樣。還有一些飛機飛往中國大陸進行偵察。1956年初4080戰略偵察聯隊遷往德克薩斯州的勞林空軍基地。能進行空中加油的RB-57D於1957年部署至德國的萊茵梅茵空軍基地,支持美歐洲空軍的行動,他們主要沿東德連線和在波羅的海上執行電子情報和信號情報偵察任務。1959年美向台灣的桃園機場部署了3架RB-57D,在1959年初,他們在中國大陸地區進行縱深滲透偵察飛行。RB-57D的生產於1956年12月結束,空軍於56年接受了12架,57財年接受了8架。RB-57D生產單價為305萬美元。1957年12月14日,美空軍1架RB-57在蘇聯黑海上空被擊落,台灣空軍駕駛的2架RB-57D分別於1958年2月和1959年10月在大陸上空擊落。RB-57D於1970年被儲存。

B-57E。基本與B-57C相同,但裝有拖靶吊艙、卷盤和拖靶控制台,可拖曳多咱高速拖靶,通常是拖四具。拆除拖靶設備後,可很快改裝成轟炸型。1956年5月16日,美空軍成功試飛了生產型B-57E。空軍決定所生產的68架B-57E中,4架配屬至空軍飛行試驗學校,64架配屬至防空司令部。E型機於1957年3月月停產。空軍於56財年接受了2架,57財年接受66架。

RB-57F。改裝的高空偵察型。改裝後機翼翼展加大為37.32米,機長增大為21.03米,機高加大為5.79米。動力裝置改為兩台TF-33-P-11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為8165公斤。翼上有四個外掛點。其中兩個可掛兩台J60-P-9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靜推力1500公斤,不掛發動機時,可外掛其它載荷。其實用升限為20892米,巡航距離為6870米,巡航持續時間為9.7小時,巡航速度為782公里/小時。RB-57F於1964年6月開始交付美空軍使用。2架配屬於歐洲空軍司令部,2架配屬於太平洋空軍司令部,餘下12架配屬於新墨西哥的柯特蘭空軍基地的第58氣象偵察中隊。1965年12月14日,1架RB-57F在黑海附近的敖德薩上空被一枚薩姆飛彈擊落。

B-57G。改裝的夜間攻擊型。加大了發動機推力,在機頭下改裝了整流罩以容納夜戰探測設備。機上裝有暗光電視,雷射測距儀、紅外探測儀、多功能雷達等夜戰設備。共改裝了12架。

WB-57F。通用動力公司將一些B-57B改裝成WB-57F,配屬於軍事空運司令部空中氣象局,負責高空放射特的採樣任務。1974年中,空軍把17架中WB-57的15架退出現役,留下2架繼續支持高空採樣工作和衛星系統的研究的支持工作。

“坎培拉”級的飛機參與了多次軍事行動,其中包括越南戰爭。並被阿根廷用來在馬島戰爭中對付英國,被巴基斯坦用來對付印度。另外,由“堪掊拉”改裝而成的偵察機對我國和前蘇聯多次展開偵察,並被我和前蘇聯擊落了多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