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式120自行滑膛炮

1978年12月,120毫米高膛壓滑膛炮作為新型主戰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的研製任務由五機部和裝甲兵正式下達。 1991年,電影《彈道無痕》中首次展現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身影。 不久,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中,出現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身影。

該炮的出現,彌補了我軍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也為未來我軍新一代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1967年春,中國展開了新型第二代主戰坦克的戰技指標論證工作。不久,作為二代坦克的主要武器,120毫米(低膛壓)火炮也展開了論證和相關的研製工作。由於技術起點與技術儲備反差太大,中國衝擊前二代坦克的嘗試以失敗告終,而與之配套的120毫米火炮系統的開發也被無限期擱置起來。1969年“珍寶島”事件的爆發,讓中國意識到了自己的反坦克武器與強敵裝甲力量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並隨即在70年代初展開了規模宏大的反坦克武器研發工作,120毫米口徑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點之一。
1977年春,五機部和十幾個單位組織展開了自行反坦克炮的系統論證工作。
1978年12月,120毫米高膛壓滑膛炮作為新型主戰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的研製任務由五機部和裝甲兵正式下達。年底,3門高膛壓彈道炮問世。1979年2月19日,伴隨樣炮的一聲轟鳴,打響了中國自行研製120毫米高膛壓火炮的第一炮。
天有不測風雲,正當120毫米坦克炮及其配套彈種的研製工作順利進行之時,與之配套的新型坦克無疾而終。馬上就要進入設計定型的120毫米火炮項目隨即中斷。為了保住即將到手的勞動成果,某廠私自決定將120毫米坦克炮裝在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321型底盤上,進行了120毫米坦克炮和穿甲彈的工廠定型試驗。
試驗的結果之好,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
後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協調,1986年兵器部根據實際情況出發,下文明確了某廠為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總裝廠。
從1987年5月開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相繼完成了多種定型試驗,經檢測全部達到了設計要求。1988年到1989年初,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開始小批量裝備部隊試用。1990年,中央軍委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覆:“同意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武器系統設計定型”。該炮的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大口徑高膛壓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其主要性能指標(如炮口動能、直射距離、穿甲威力)均達到或超過了國際同口徑火炮的先進水平。
本來,作為8910工程中的重點型號之一,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原擬定在國慶40周年的閱兵中首次公開露面,國慶閱兵取消後,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公開時間向後拖延了約2年的時間。1991年,電影《彈道無痕》中首次展現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身影。不久,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中,出現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身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