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

ZSD-89裝甲運兵車(研發代號:WZ534)又稱為89式履帶裝甲輸送車,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生產的一款履帶式裝甲輸送車,1987年1月生產出3輛樣車,1990年7月正式定型命名為ZSD-89履帶式裝甲輸送車。ZSD-89式裝甲輸送車1990年代開始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公開展示。它大幅度改良自舊有的63式履帶裝甲輸送車及其衍生型85式履帶裝甲輸送車,是用於替代63式裝甲輸送車的第二代裝甲輸送車,用以提高和新一代坦克協同作戰能力。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63式裝甲輸送車 63式裝甲輸送車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我軍陸軍機械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當時大量裝備的63式裝甲輸送車,性能已經比較落後,難於適應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下有效協同新型主戰坦克作戰的需要。為促進陸軍的全面機械化建設,提高裝甲機械化部隊步坦協同作戰能力,我國在研製79式、80式主戰坦克及86式步兵戰車等新一代主戰裝甲裝備的同時,同步開展了新一代裝甲輸送車的研製工程。研製目標是針對63式裝甲輸送車發動機功率小、動力不足、車內空間小、有效載荷不足、儲備浮力小、水上機動性能弱、車載火力弱、步兵車車射擊困難等問題進行改進。63式裝甲車是解放軍第一代裝甲輸送車,操縱困難、浮力儲備小、車內空間擁擠、發動機壽命短,在80年代已經嚴重落後 。

63式裝甲車存在操縱困難、浮力儲備小、車內空間擁擠、發動機壽命短的明顯缺陷,在80年代性能已經嚴重落後。

1982年,中央軍委決定新一代裝甲輸送車研製會戰開始,經過八年研製,1990年7月新車研製成功,並開始批量裝備裝甲兵部隊。該車研製共分為三個階段,即論證極端、初樣車研製階段和正樣車研製階段。

1982年10月至1983年1月,科研人員確定了新車的總體戰術技術性能。1983年2月開始試製原理樣車,其中2輛樣車安裝12.7毫米機槍、1輛樣車安裝25毫米機關炮單人炮塔(後來發展為90式外貿型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原理樣車經過了嚴寒和高溫試驗。

經過對原理樣車設計和試驗的總結,1987年1月生產出3輛初樣車,經過嚴格試驗,跑了6000千米測試,初樣車通過驗收。

1987年12月至1989年11月,3輛正樣車經過6000千米的定型試驗和4000千米的補充試驗,通過軍方驗收。1990年7月,被正式定型命名為ZSD89式裝甲輸送車。1999年10月,在國慶50周年大閱兵上公開展示。

設計定型

89式裝甲輸送車是89式車族(WZ532車族)的基型車,定型於1990年7月,全稱為ZSD89式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用於淘汰63裝,屬於國內第二代裝甲輸送車。然而,進入新時期,它已難以適應現代戰場對裝甲輸送車輛系統性能、機動性、防護能力以及信息化程度的要求,對其跨越式改進已勢在必行。國內軍用動力傳動及懸掛技術的飛速發展,則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設計特點

基本設計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總體結構和63式大同小異,但是動力室用厚厚的隔板和其他艙室嚴密地隔離開,隔熱隔音效果明顯好於63式,乘員/載員比較輕鬆。裝甲車油箱和車內空間有矛盾,89式設計了2個後背式外置輔助油箱,增加了車內空間。89式裝甲車的車內空間達7.58平方米,人均活動空間達0.505平方米,較63式增加了32%。雖然兩款裝甲車名義上都是載員13人,實際上89式更寬敞,必要時候可以塞進十五六個人,這也為臨時加塞搭乘領導、友軍提供了方便。

動力系統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

蘇聯血統發動機一直存在著油耗大、壽命短、大修期限短、維修不便等問題,中國在60年代和蘇聯關係惡化以後,發動機技術更是長期停滯不前。八十年代中國的國際關係改善後,中國得以引進西方先進發動機技術。89式裝甲輸送車就用了一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BF8L413F發動機。它系從德國KHD(道依茨)公司引進技術、國產化的四衝程V型8缸增壓中風冷型柴油發動機。它特點是功率大(320馬力,比63式高60多馬力)、無需冷卻液、低溫起動性能好、在高原地區功率基本不下降,特別適合高原高寒和缺水沙漠戈壁地區使用。之前的63式裝甲車和56式坦克都是水冷發動機,夏季要加水,冬季要加冷凍液,在乾旱的西北、中北大片沙漠都是個大麻煩。中國北方冬季嚴寒,常有低於-30°的低溫。63式裝甲車的水冷直噴柴油機啟動前需要用加溫鍋緩慢預熱冷卻液,起動準備時間長,緊急情況下起動很困難;而89式起動時候只要打開幾個加熱開關,不一會兒發動機就能正常工作。89式明顯更加適合現代戰爭快速反應要求。中國在青藏高原方向面臨印度威脅,而63式的發動機無增壓,一上高原就會“氣短胸悶”患高原病。89式用的增壓技術把空氣壓縮到76千帕,在青藏高原上動力性能基本不變。BF8L413F發動機不但動力性能先進,而且在一些列細節問題上考慮得十分細緻和周到,維護維修都比較方便,壽命又長,讓用慣了蘇式發動機的中國裝甲兵嘆為觀止。

操縱設計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的傳動和操縱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安裝有液壓離合器和液壓換擋變速箱,除1檔和倒檔為機械檔位外,其他檔位的離合和換檔動作均由液壓系統完成;變速操縱為液壓手動式;大制動器也是液壓式操縱。軍迷中開過汽車不少,盡可以對比開212吉普和現代各類自動擋小車來想像一下機械和液壓的區別——其實63式和89式操作差別更大。63裝甲車和59坦克都是機械操縱,換次擋就要老大的力氣,一次長途拉練下來,駕駛員都覺得快爬不出艙外了。63裝和59坦克需要停車或原地轉向時,駕駛員需要費力踏下腳制動器或者將一根操縱桿使勁拉到第二位置(最後位置);而89裝的駕駛員只需輕輕踏下制動器或按下操縱桿上的微動開關,14.5噸的裝甲車就會制動或者原地轉向。以前一直宣傳“不怕苦”的精神,其實也是錯誤導向——更加輕鬆的操縱,就意味著節約駕駛員的精力和體力來完成其他任務。常吃苦會造成駕駛員疲憊不堪,破壞戰鬥力。89式還保留了部分機械操縱裝置,主要是出於節約費用考慮,也是當時設計思想上認為可以讓戰士去克服操縱困難,中國軍工長期給什麼,士兵就得適應什麼。當然,在出口的90式外貿裝甲輸送車上甚至安裝了方向盤式全液壓裝箱操縱系統,操縱輕巧方便符合人類習慣,這主要是取悅國外客戶的需要。

行走系統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車採用了雙銷耳掛膠、全掛膠履帶、掛膠誘導輪、托帶輪、筒式減震器等大量新技術,在國產裝甲車中算佼佼者。首先,89式換履帶快。89式和“豹”2坦克一樣,採用了雙銷耳掛膠技術,使得履帶之間的連結非常可靠和方便。履帶是消耗品,59坦克和63裝更換履帶板和履帶銷要用大錘使勁砸,同志們賣力還不討好——速度慢。而89式更換履帶銷時,將履帶板兩段的端聯器鬆開,將履帶銷輕輕地從銷孔中抽出即可,輕鬆快捷。其次,掛膠就意味著減少零件之間運轉噪音、減震。履帶掛膠對路面破壞小,避免損壞公路,也隱蔽保密——小時候筆者經常看到鄉間公路上的59式坦克履帶新壓痕,就知道又有坦克調動或者訓練了。掛膠履帶實際行駛速度也比不掛膠快。其三,89式減震效果比較好。履帶車實際越野速度除了和功率有關,還和減震器水平密切相關。63式用傳統的扭力軸承減震,效果差,在越野時候,乘員/載員顛簸難受,速度慢;89式則要好得多,越野速度也提高了。平時乘員/載員舒適性提高,也有利在長途奔襲以後保持作戰能力。

機動性能

89裝的戰鬥全重為14.5噸,最大速度為65公里/小時,最大行程為500公里。水上機動方式為自浮履帶划水推進,最大航速6.5公里/小時。

89改雖然戰鬥全重有所增加,但動力系統功率比89裝提高了近40%,並採用了全新的傳動/行走裝置,其公路最大速度、越野通過能力具有質的提高。89改油耗降低並沿用89裝的車體後背式外組油箱,其最大行程必然>500公里。89改水上機動方式仍為履帶划水,但在車體後部裙板末端增加了導水格柵,有利於水上行駛時的穩定性以及航速的提高,使其成為目前國內採用履帶划水推進最快的一款履帶車輛。

為適應信息化技術條件需要,89改配備了綜合電子系統,安裝了駕駛員綜合顯示裝置與車長任務終端,實現了車輛工況、數字地圖的顯示、數據通訊與外部指揮系統的互聯互通,其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可以說,89改的問世,不單單是“老瓶裝新酒”這么簡單,它使我軍裝甲輸送車的綜合作戰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

衍生型號

89式裝甲車研製成功以後,十幾年來不斷進行改進,先後改進了發動機傳動箱、變速箱換擋裝置、車內油箱結構等。

89-Ⅱ式步兵戰車(IFV) 89-Ⅱ式步兵戰車(IFV)

在89式的基礎上,發展出ZSD90式裝甲輸送車,它安裝了方向盤式全液壓裝箱操縱系統,更符合人體習慣,讓會開汽車的就很快學會開履帶車,駕駛起來也輕鬆,駕駛員疲勞程度大大減輕。同時取消了高射機槍和槍塔,安裝了25毫米機關炮單人炮塔(消化吸收美國“大毒蛇”25毫米鏈式機關炮技術),火力增強。“大毒蛇”機關炮技術系1986年中美NFV-1履帶式步兵戰車合作計畫(89年終止)的“福利”。它高平兩用,可發射穿甲彈、殺爆彈等多種彈藥,鏈式供彈。該炮可單發、3發、5發、連射模式,最大射速200發/分鐘。發射穿甲彈初速高達1325米/秒,比59式(T55)坦克最初使用的穿甲彈初速還高,有效射程達1500米以上。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甚至拿它射擊T55,用多發點射方式擊毀T55。火力實在強大。最可貴的是它有晝夜合一炮長微光瞄準具,實現了夜視夜戰能力。90式外貿裝甲輸送車在第三世界也算是先進的。

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 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

另外,89式還發展出多種變型車: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ZJX93式履帶式裝甲搶修車、WZ752履帶式裝甲救護車、GBL130型履帶式拋撒布雷車、ZHB94式履帶式裝甲補給車、WZ731履帶式裝甲偵察車等 。

•YW534裝甲輸送車(外銷)

•WZ534Ⅰ/ZSD-89裝甲輸送車

•WZ534Ⅱ/ZSD-90步兵戰鬥車

•ZDF-89履帶式HJ-8B/C反坦克飛彈發射車

•ZJX-93裝甲搶修車

•GCL-45炮兵前沿偵察車

•ZCY-45炮兵營指揮車

•ZCL-45炮兵連指揮車

•89式/ZHB-94裝甲補給車 (ZHB-94)

•89式裝甲偵察車 (WZ-731)

•89式裝甲救護車 (WZ-752)

•89式裝甲加油車

•89式電視偵察車

•89式雷達偵察車

•89式情報處理車

•89式電子對抗車

•89式拋撒布雷裝甲車 (GBL-130)

•89式裝甲掃雷車

•89式武警清障車

•89式兩棲加油車

技術特點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採用了繼承自63式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前置、乘員艙後置的總體布局方案。動力裝置為一台功率320馬力BF8L413FC型8缸4衝程直噴增壓風冷柴油發動機,該發動機由德國KHD公司(通常譯為道依茨)引進,北方工業總公司於1980年代初引進技術,並由所屬工廠自行生產。

傳動和操縱系統安裝有液壓系統,較63式操縱更輕鬆。89式筒式減震器減震效果較63式更好,履帶採用了雙銷耳掛膠技術。89式車內空間以及艙室隔熱隔音效果都好於63式,浮力儲備較63式提高了。

89式與85式裝甲輸送車設計相同在車尾附加兩個外背式柴油箱。車長和駕駛員各有3具潛望鏡,其中駕駛員中間潛望鏡可換成紅外/微光夜視儀,用於夜間駕駛。89式裝甲輸送車自衛武器為一門12.7毫米口徑機槍(彈藥1000發),附有外包式防盾。

和85式相比較,89式稍微加長和採用寬車體,前裝甲板斜度更大提供更好的保護 。

性能數據

發動機功率320馬力
最高時速65公里/小時(公路),6公里/小時(水上)
最大行程500公里
最大爬坡度32度
武器系統12.7毫米機槍1挺
動力系統BF8L413F四衝程增壓V8風冷柴油機,功率320馬力,單位功率21.8馬力/噸
最大速度 65公里/小時,水上6公里/小時
履帶 有5對負重輪,3對托帶輪,筒式液壓減震器,主動輪前置
防護系統採用全封閉鋼裝甲、桁架結構。

存在問題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作為我國第二代裝甲輸送車,還存在著很多不足。首先就是當時設計時居然不曾考慮利用市電向電瓶充電、向車內電器供電問題,部隊營房的220伏市電就浪費了。每次起動發動機充電/供電不但消耗發動機壽命,更浪費軍費。其次是車體前部的倒車鏡、大燈等都沒有充分加固,訓練中尚可注意防止損壞,而作戰中則很可能被樹枝、磚牆等刮、蹭、撞毀。其三是裝備我軍多年,都不曾有附加裝甲等改進,也未添加電子地圖等信息化作戰器材。其四是沒有夜戰能力。

服役事件

89式裝甲輸送車衍生型較多,21世紀初依然是解放軍許多部隊主力裝甲車,並加入許多武警和外銷訂單,直到2010年代後都還有新的改裝和升級版出現 。

總體評價

就靜態的主要指標來看,中國89式裝甲車和國際上其他國家的60年代的履帶式裝甲車並無太大差別,其實89式裝甲車最大的問題是在20世紀80年代時,西方輪式裝甲車發展又快又好,當時我軍決定研製發展一款履帶式裝甲車,這從思想上就已經落後於世界潮流了。15噸左右的輪式裝甲車由於安裝了可調壓輪胎,在通過沙地、爛泥地時候可以給輪胎放氣,增加接地面積,已經可以通過大部分原先必須履帶式車輛的地形。我國與90年代批量裝備89式履帶式裝甲車,已經明顯落後於時代。幸好,中國在八十年代對輪式裝甲車的研製也起步,並有WZ551式輪式裝甲車等成果定型、出口。89式裝甲車改型過紅箭8發射車,但紅箭9已經拋棄了它,改用WZ550。89式裝甲車由於裝備數量比較大,還將長期在我軍序列中服役,等待新型輪式裝甲車來替代它 。

89式裝甲輸送車 89式裝甲輸送車

下面是89式裝甲輸送車與幾款典型的裝甲車的性能對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