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年

573年,年表,即北周建德二年。

紀年

癸巳年(蛇年
南朝陳太建五年
北周建德二年
高昌延昌十三年
北齊武平四年
西梁天保十二年

大記事

(1)春,正月,癸酉,以吏部尚書沈君理為右僕射。
(1)春季,正月,癸酉(初六),陳朝任命吏部尚書沈君理為右僕射。
(2)戊寅,齊以並省尚書令高阿那肱錄尚書事,總知外兵及內省機密,與侍中城陽王穆提婆、領軍大將軍昌黎王韓長鸞共處橫軸,號曰“三貴”,蠹國害民,日月滋甚。
長鸞弟萬歲,子寶行、寶信,並開府儀同三司,萬歲仍兼侍中,寶行、寶信皆尚公主。每群臣旦參,帝常先引長鸞顧訪,出後,方引奏事官。若不視事,內省有急奏事,皆附長鸞奏聞,軍國要密,無不經手。尤疾士人,朝夕宴私,唯事譖訴。常帶刀走馬,未嘗安行,嗔目張拳,有啖人之勢。朝士咨事,莫敢仰視,動致呵叱。每罵云:“漢狗大不可耐,唯須殺之!”
(2)戊寅(十一日),北齊任命並省尚書令高阿那肱錄尚書事,總管外兵和宮內的機密,和侍中城陽王穆提婆、領軍大將軍昌黎王韓長鸞一同擔任朝廷中樞的要職,號稱“三貴”,禍國殃民,一天比一天厲害。
韓長鸞的弟弟韓萬歲,他的兒子韓寶行、韓寶信,都是開府儀同三司,韓萬歲仍兼侍中,韓寶行、韓寶信都娶公主為妻。每當群臣早朝,北齊後主常常先召韓長鸞入殿諮詢,等他下殿後,才讓奏事官上朝奏事。後主如果不上朝,內省有緊急的奏事,都由韓長鸞去向後主奏報,軍事和國家的重要機密,沒有不經他的手。他尤其痛恨士人,早晚朝見、宴會、私下朝見皇帝時,專門說別崐人的壞話。他經常馳馬帶刀,從不緩步而行,瞪眼伸拳,擺出吃人的架勢。朝廷的官員同他商量事情時,不敢抬頭看他,動輒遭到他的責罵。每次都罵道:“漢狗使人很不耐煩,只能殺掉他們!”
(3)庚辰,齊遣崔象來聘。
(3)庚辰(十三日),北齊派崔象來陳朝聘問。
(4)辛巳,上祀南郊;甲午,享太廟;二月,辛丑,祀明堂。
(4)辛巳(十四日),陳宣帝到南郊祭天;甲午(二十七日),到太廟祭祀;二月,辛丑(初五),到近郊東南的明堂祭祀。
(5)乙巳,齊立右皇后穆氏為皇后。穆後母名輕霄,本穆氏之婢也,面有黥字。後既以陸令萱為母,穆提婆為外家,號令萱曰“太姬”。太姬者,齊皇后母號也,視一品,班在長公主上。由是不復問輕霄。輕霄自療面,欲求見後,太姬使禁掌之,竟不得見。
齊主頗好文學。丙午,祖奏置文林館,多引文學之士以充之,謂之待詔;以中書侍郎博陵李德林,黃門侍郎琅邪顏之推同判館事,又命共撰《修文殿御覽》。
(5)乙巳(初九),北齊立右皇后穆氏為皇后。穆後的母親名叫輕霄,原先是穆家的婢女,臉上有刺字。穆後認陸令萱為母親,以穆提婆為外家,稱陸令萱為“太姬”。太姬,是北齊皇后母親的稱號,相當於一品,等級在皇帝的姊妹以上。皇后因此不再理輕霄。輕霄把臉治好,要求見皇后,太姬叫人禁止並用手掌打她,結果不能見到。
北齊後主很愛好文學。丙午(初十),祖奏請設立文林館,延攬了許多文學之士到館裡,稱為待詔;任命中書侍郎博陵人李德林、黃門侍郎琅邪人顏之推為同判館事,又叫他們共同編寫《修文殿御覽》。
(6)甲寅,周太子巡省西土。
(6)甲寅(十八日),北周太子宇文巡察西部的疆域。
(7)乙卯,齊以北平王堅錄尚書事。丁巳,齊主如晉陽。
(7)乙卯(十九日),北齊任命北平王高堅錄尚書事。丁巳(二十一日),北齊後主去晉陽。
(8)壬戌,周遣司會侯莫陳凱等聘於齊。
(8)壬戌(二十六日),北周派司會侯莫陳凱等人到北齊聘問。
(9)庚辰,齊主還鄴。
(9)庚辰(疑誤),北齊後主回鄴城。
(10)三月,己卯,周太子於岐州獲二白鹿以獻,周主詔曰:“在德不在瑞。”
(10)三月,己卯(十三日),北周太子在岐州捉到兩隻白鹿獻給武帝,北周武帝下詔說:“在品德不在祥瑞。”
(11)帝謀伐齊,公卿各有異同,唯鎮前將軍吳明徹決策請行。帝謂公卿曰:“朕意已決,卿可共舉元帥。”眾議以中權將軍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尚書左僕射徐陵獨曰:“吳明徹家在淮左,悉彼風俗;將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都官尚書河東裴忌曰:“臣同徐僕射。”陵應聲曰:“非但明徹良將,裴忌即良副也。”壬午,分命眾軍,以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忌監軍事,統眾十萬伐齊。明徹出秦郡,都督黃法氍出歷陽。
(11)陳宣帝計畫討伐北齊,公卿之間意見不一,只有鎮前將軍吳明徹決策請求行動。宣帝對公卿們說:“朕的主意已經決定,你們可以共同推舉元帥。”大家商量認為中權將軍淳于量地位最重要,共同簽名推選他。唯獨尚書左僕射徐陵說:“吳明徹家在淮左,熟悉那裡的風俗;將略和才能,當今也沒有超過他的。”都官尚書河東裴忌說:“我同意徐僕射的看法。”徐陵應聲說:“不但吳明徹是良將,裴忌就是好的副帥。”壬午(十六日),分別命令眾軍,任命吳明徹為都督征討諸軍事,裴忌為監軍事,統率十萬軍隊進攻北齊。吳明徹向秦郡進軍,都督黃法氍向歷陽進軍。
(12)夏,四月,己亥,周主享太廟。
(12)夏季,四月,己亥(初四),北周國主到太廟祭祀。
(13)癸卯,前巴州刺史魯廣達與齊師戰於大峴,破之。
(13)癸卯(初八),陳朝的前巴州刺史魯廣達和北齊軍隊在大峴交戰,將北齊軍隊打敗。(14)戊申,齊以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南陽王綽為大司馬,安德王延宗為太尉,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
(14)戊申(十三日),北齊任命蘭陵王高長恭為太保,南陽王高綽為大司馬,安德王高延宗為太尉,武興王高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
(15)齊人於秦郡置秦州,州前江浦通塗水,齊人以大木為柵於水中。辛亥,吳明徹遣豫章內史程文季將驍勇拔其柵,克之。文季,靈洗之子也。
(15)北齊在秦郡設定秦州,州前連通長江的水渠通滁水,北齊人用大樹做柵欄放在水中。辛亥(十六日),吳明徹派豫章內史程文季率領勇猛矯健的兵士拔掉柵欄,攻下秦州。程文季是程靈洗的兒子。
齊人議御陳師,開府儀同三司王曰:“官軍比屢失利,人情騷動。若復出頓江、淮,恐北狄、西寇,乘弊而來。莫若薄賦省徭,息民養士,使朝廷輯睦,遐邇歸心。天下皆當肅清,豈直陳氏而已。”不從。遣軍救歷陽,庚申,黃法氍擊破之。又遣開府儀同三司尉破胡、長孫洪略救秦州。
北齊商議怎樣抵抗陳朝的軍隊,開府儀同三司王說:“官軍近來屢次失利,人們的情緒騷動不安。如果再派軍隊駐屯長江、淮河一帶,只怕北面的突厥和西面的周朝,乘我軍的弊疲來進犯。不如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善待士人,使朝廷和睦,遠近都從心裡歸附。天下都應當肅清;豈只陳朝而已。”後主不聽。派軍隊去援救歷陽,庚申(二十五日),被陳朝黃法氍打敗。後主又派開府儀同三司尉破胡、長孫洪略援救秦州。
趙彥深私問計於秘書監源文宗曰:“吳賊侏張,遂至於此。弟往為秦、涇刺史,悉江、淮間情事,今何術以御之。”文宗曰:“朝廷精兵,必不肯多付諸將;數千已下,適足為吳人之餌。尉破胡人品,王之所知,敗績之事,匪朝伊夕。國家待遇淮南,失之同於蒿箭。如文宗計者,不過專委王琳,招募淮南三四萬人,風俗相通,能得死力;兼令舊將將兵屯於淮北。且琳之於頊,必不肯北面事之,明矣。竊謂此計之上者。若不推赤心於琳,更遣餘人制肘,復成速禍,彌不可為。”彥深嘆曰:“弟此策誠足制勝千里,但口舌爭之十日,已不見從。時事至此,安可盡言!”因相顧流涕。文宗名彪,以字行,子恭之子也。
趙彥深私下向秘書監源文宗討教計策,說:“吳地的賊寇十分囂張,竟然到了這種地步。老弟以前曾經是秦、涇二州的刺史,熟悉長江、淮河間的情況,現在用什麼辦法去抵抗他!”源文宗說:“朝廷的精兵,一定不肯多配給將領,人數在幾千以下,正好成了陳朝的食餌。尉破胡的人品,您是知道的,打敗仗的事,不是早晨就在晚上。國家對待淮南,有如將蓬蒿當箭,失去它並不可惜。按照我的想法,不如專門委派王琳,到淮南去招募三四萬人,因為風俗習慣相通,能夠出力賣命;同時派以前的將領帶兵駐屯在淮北。況且王琳對陳頊,一定不肯俯伏稱臣,這是很清楚的。我以為這是最好的計策。如果不對王琳推心置腹,還派別人去對他予以牽制,反會釀成禍患,更不能這樣做。”趙彥深長嘆說:“老弟的計策確實能取勝於千里之外,但是爭論了十天,已經不被採納。時局到了這種地步,沒有什麼可說了!”兩人相視流淚。源文宗名彪,以字行於世,是源子恭的兒子。
文宗子師為左外兵郎中,攝祠部,嘗白高阿那肱:“龍見當雩。”阿那肱驚曰:“何處龍見?其色如何?”師曰:“龍星初見,禮當雩祭,非真龍也。”阿那肱怒曰:“漢兒多事,強知星宿?”遂不祭。師出,竊嘆曰:“禮既廢矣,齊能久乎!”
源文宗的兒子源師是左外兵郎中,主管祠部,曾經告訴高阿那肱:“龍出現了,應當舉行求雨的雩祭。”高阿那朧驚問:“什麼地方有龍出現?它的顏色怎樣?”源師說:“是龍星剛出現,按禮應當舉行求雨的雩祭,並不是真龍出現。”高阿那肱發怒說:“漢兒多事,硬充懂得天上星宿的變化!”不舉行祭祀。源師出來,私自感嘆說:“禮儀都廢除了,齊朝能長久嗎!”
齊師選長大有膂力者為前隊,又有蒼頭、犀角、大力,其鋒甚銳,又有西域胡,善射,弦無虛發,眾軍尤憚之。辛酉,戰於呂梁。將戰,吳明徹謂巴山太守蕭摩訶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才不減關羽矣。”摩訶曰:“願示其狀,當為公取之。”明徹乃召降人有識胡者,使指示之,自酌酒以飲摩訶。摩訶飲畢,馳馬沖齊軍。胡挺身出陳前十餘步,彀弓未發,摩訶遙擲銑,崐正中其額,應手而仆。齊軍大力十餘人出戰,摩訶又斬之。於是齊軍大敗,尉破胡走,長孫洪略戰死。
北齊軍隊挑選身材高大四肢有力的兵士做前隊,又有蒼頭、犀角、大力等隊,戰鬥力量都很銳利,還有西域地方的胡兵,善於射箭,弦無虛發,其他軍隊特別怕他們。辛酉(二十六日),在呂梁進行戰鬥。戰鬥開始前,吳明徹對巴山太守蕭摩訶說:“如果消滅了這些胡兵,那么對方軍隊的氣焰就被打掉,您的才能就不在關羽以下了。”蕭摩訶說:“希望能告訴我胡兵的樣子,一定替您消滅他們。”吳明徹便召來投降者中能識別胡兵的,叫他向蕭摩訶指點,還親自斟酒給蕭摩訶。蕭摩訶飲完酒,馳馬向北齊軍隊衝去。胡兵挺身突出陣前十幾步路,引滿弓弩還沒有來得及射箭,蕭摩訶遠遠地向他們投擲鐵制的小鑿子,正打中他們的額頭,應手跌倒在地。北齊軍隊中的大力隊十幾人出陣應戰,又被蕭摩訶斬殺。於是北齊的軍隊大敗,尉破胡逃走,長孫洪略戰死。
破胡之出師也,齊人使侍中王琳與之俱。琳謂破胡曰:“吳兵甚銳,宜以長策制之,慎勿輕斗!”破胡不從而敗。琳單騎僅免,還,至彭城,齊人即使之赴壽陽召募以拒陳師,復以盧潛為揚州道行台尚書。
尉破胡出師時,北齊派侍中王琳和他一齊去。王琳對尉破胡說:“吳明徹的士兵很厲害,應該用長遠的計策去制服他們,小心謹慎不要輕易和對方戰鬥!”尉破胡沒有聽他的意見而遭到失敗。只有王琳一個人單騎逃脫。他回到了彭城,北齊立即派他去壽陽召募兵士以抵抗陳朝的軍隊,又任命盧潛為揚州道行台尚書。
甲子,南譙太守徐克石樑城。五月,己巳,瓦梁城降。癸酉,陽平郡降。甲戌,徐克廬江城。歷陽窘蹙乞降,黃法氍緩之,則又拒守。法氍怒,帥卒急攻,丙子,克之,盡殺戍卒。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請降,法氍禁侵掠,撫勞戍卒,與之盟而縱之。
甲子(二十九日),南譙太守徐攻克石樑城。五月,己巳(初四),瓦梁城向陳朝投降。癸酉(初八),陽平郡投降。甲戌(初九),徐攻克廬江城。歷陽城處境窘迫乞求向陳朝投降,黃法氍減緩了攻勢,歷陽卻又拒守。黃法氍大怒,率領士兵加緊進攻,丙子(十一日),攻克歷陽城,將守城的士兵全部殺死。於是向合肥進軍,合肥見到陳朝的軍旗便請求投降,黃法氍禁止部下對合肥騷擾搶劫,對守城的士兵加以安撫慰勞,同他們盟誓後便放他們回去。
(16)丁丑,周以柱國侯莫陳瓊為大宗伯,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大司寇,江陵總管陸騰為大司空。瓊,崇之弟也。
(16)丁丑(十二日),北周任命柱國侯莫陳瓊為大宗伯,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大司寇,江陵總管陸騰為大司空。侯莫陳瓊是侯莫陳崇的弟弟。
(17)己卯,齊北高唐郡降。辛巳,詔南豫州刺史黃法氍徙鎮歷陽。乙酉,南齊昌太守黃詠克齊昌外城。丙戌,廬陵內史任忠軍於東關,克其東、西二城,進克蘄城;戊子,又克譙郡城。秦州城降。癸巳,瓜步、胡墅二城降。帝以秦郡,吳明徹之鄉里,詔具太牢,令拜祠上冢,文武羽儀甚盛,鄉人榮之。
(17)己卯(十四日),北齊的北高唐郡向陳朝投降。辛巳(十六日),陳宣帝詔令南豫州刺史黃法氍移鎮歷陽。乙酉(二十日),南齊昌太守黃詠攻克齊昌的外城。丙戌(二十一日),廬陵內史任忠率領軍隊到東關,攻克東關的東西二城,進而攻克蘄城;戊子(二十三日),又攻克譙郡城。秦州城投降。癸巳(二十八日),瓜步、胡墅二城投降。陳宣帝因為秦郡是吳明徹的故鄉,下詔當地準備了用作祭祀的豬、牛、羊等犧牲,叫地方官到吳明徹的家祠和祖墳祭拜,文武儀仗中用鳥羽裝飾的旌旗很多,鄉人感到很光榮。
(18)劉自和士開用事以來,政體隳紊。及祖執政,頗收舉才望,內外稱美。復欲增損政務,沙汰人物,官號服章,並依故事。又欲黜諸閹豎及群小輩,為致治之方,陸令萱、穆提婆議頗同異。乃諷御史中丞麗伯律,令劾主書王子沖納賂。知其事連提婆,欲使贓罪相及,望因此並坐及令萱。猶恐齊主溺於近習,欲引後黨為援,乃請以胡後兄君瑜為侍中、中領軍;又征君瑜兄梁州刺史君璧,欲以為御史中丞。令萱聞而懷怒,百方排毀,出君瑜為金紫光祿大夫,解中領軍;君璧還鎮梁州。胡後之廢,頗亦由此。釋王子沖不問。
(18)北齊從和士開掌權以來,朝政體制毀壞紊亂。到祖執政時,頗能收羅薦舉有才能聲望的人,得到內外的美譽。祖還準備調整政務,篩選淘汰官崐員,官號以及標誌官吏身份品級的服飾,仍然照舊。又打算罷免宮中的太監和小人之流,作為治理朝政的大綱,陸令萱、穆提婆的議論和祖不一。祖便向御史中丞麗伯律暗示,叫他彈劾主書王子沖接受賄賂。因為知道這件事涉及穆提婆,想把他和貪贓罪聯繫起來,並希望因此使陸令萱連坐。他還擔心君主沉溺於親近的人之中,所以想引攬後黨作為自己的後援,便請齊後主任命胡後的哥哥胡君瑜為侍中、中領軍;又徵聘胡君瑜的哥哥梁州刺史胡君璧,想任命他為御史中丞。陸令萱聽到這些事後心中惱怒,千方百計加以反對詆毀,把胡君瑜調出為金紫光祿大夫,解除中領軍的職務;胡君璧回梁州當刺史。後來胡後被廢,也主要由於這個原因。釋放王子沖沒有問罪。
日以益疏,諸宦者更共譖之。帝以問陸令萱,令萱憫默不對,三問,乃下床拜曰:“老婢應死。老婢始聞和士開言孝徵多才博學,意謂善人,故舉之。比來觀之,大是奸臣。人實難知,老婢應死。”帝令韓長鸞檢按。長鸞素惡,得其詐出敕受賜等十餘事。帝以嘗與之重誓,故不殺,解侍中、僕射,出為北徐州刺史。求見帝,長鸞不許,遣人推出柏閣,坐,不肯行,長鸞令牽曳而出。
祖日益被疏遠,那些太監都一起說他的壞話。後主向陸令萱詢問,陸令萱憂愁地默不作答,連問三次,才下床向後主叩拜說:“我這個老婢該死。老婢起初聽和士開說祖博學多才,認為他是個好人,所以才薦舉他。近來看他,十足是個奸臣。人的實情難以深知,老婢該死。”後主命令韓長鸞調查核實情況。韓長鸞素來就討厭祖,查出他偽作敕令騙取賞賜等十幾件事。後主因為曾經和祖立下重誓,所以沒有殺他,只解除祖侍中、僕射的官職,派出任北徐州刺史。祖求見後主,韓長鸞不準,派人將他推出柏閣。祖坐在地上,不肯走,韓長鸞叫人把祖拉出去。
癸巳,齊以領軍穆提婆為尚書左僕射,侍中、中書監段孝言為右僕射。孝言,韶之弟也。初,祖執政,引孝言為助,除吏部尚書。孝言凡所進擢,非賄則舊,求仕者或於廣會膝行跪伏,公自陳請,孝言顏色揚揚,以為己任,隨事酬許。將作丞崔成忽於眾中抗言曰:“尚書,天下尚書,豈獨段家尚書也!”孝言無辭以應,唯厲色遣下而已。既而與韓長鸞共構祖,逐而代之。
癸巳(二十八日),北齊任命領軍穆提婆為尚書左僕射,侍中、中書監段孝言為右僕射。段孝言是段韶的弟弟。當初,祖執政,引薦段孝言當助手,任命為吏部尚書。段孝言所任用提拔的人,不是對他進行賄賂的人就是他的故舊,求官的人或者在大庭廣眾的場合對段孝言膝行跪拜匍伏,公開向他陳述請求,段孝言臉色洋洋得意,把這當做自己的責任,看情況應酬許諾。將作丞崔成忽然在眾人中高聲說:“尚書,是天下的尚書,難道是段家的尚書!”段孝言無辭以對,只能沉著臉叫他下去而已。不久以後段孝言和韓長鸞一起排斥祖,逐出祖由自己取代。
(19)齊蘭陵武王長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為《蘭陵王入陳曲》,齊主忌之。及代段韶督諸軍攻定陽,頗務聚斂,其所親尉相願問之曰:“王受朝寄,何得如此?”長恭未應。相願曰:“豈非以邙山之捷,欲自穢乎?”長恭曰:“然。”相願曰:“朝廷若忌王,即當用此為罪,無乃避禍而更速之乎!”長恭涕泣前膝問計,相願曰:“王前既有功,今復告捷,威聲太重。宜屬疾在家,勿預時事。”長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用兵,恐復為將,嘆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自是有疾不療。齊主遣使鴆殺之。
(19)北齊蘭陵武王高長恭,容貌漂亮而且勇敢,因為邙山一仗的勝利,威名大振,武士們謳歌他,作《蘭陵王入陣曲》,北齊後主因此對他產生妒忌。等到高長恭代替段韶督率軍隊進攻定陽,卻聚斂財物,他的親信尉相願問他道:“大王受朝廷的重託,怎能這樣?”高長恭沒有回答。尉相願說:“豈不是以邙山的大捷,給自己抹黑嗎?”高長恭說:“是這樣。”尉相願說:“朝廷如果忌恨你,就會有這件事給你定罪名,這不是躲避災禍而是招來災禍!”高長恭哭著俯身向他問計,尉相願說:“王以前既然有功勞,這次打仗又得到勝利,威名太重。最好假託有病在家,不要參與現時的事情。”高長恭同意他的話,但是沒有能隱退。等到江、淮用兵,恐怕再次被任命將軍,嘆息說:“我去年臉上長癰,現在為什麼不發出來!”從此有了病不肯醫治。北齊後主派使者送去毒酒將他害死。(20)六月,郢州刺史李綜克灄口城。乙巳,任忠克合州外城。庚戌,淮陽、沭陽郡皆棄城走。
(20)六月,陳朝的郢州刺史李綜攻克灄口城。乙巳(十一日),任忠攻克合州的外城。庚戌(十六日),淮陽、沭陽郡郡守都棄城逃走。
(21)壬子,周皇孫衍生。
(21)壬子(十八日),北周的皇孫宇文衍出生。
(22)齊主游南苑,從官賜死者六十人。以高阿那肱為司徒。
(22)北齊後主到南苑遊玩,對六十個隨從官員賜死。任命高阿那肱為司徒。
(23)癸丑,程文季攻齊涇州,拔之。乙卯,宣毅司馬湛陀克新蔡城。
(23)癸丑(十九日),陳朝的程文季進攻北齊的涇州,將它攻克。乙卯(二十日),宣毅司馬湛陀攻克新蔡城。
(24)丙辰,齊使開府儀同三司王聘於周。
(24)丙辰(二十二日),北齊派開府儀同三司王到北周聘問。
(25)癸亥,黃法氍克合州。吳明徹進攻仁州,甲子,克之。
(25)癸亥(二十九日),陳朝黃法氍攻克合州。吳明徹進攻仁州,甲子(三十日),將它攻克。
(26)治明堂。
(26)陳朝治理明堂。
(27)秋,七月,戊辰,齊遣尚書左丞陸騫將兵二萬救齊昌,出自巴、蘄,遇西陽太守汝南周炅。炅留羸弱,設疑兵以當之,身帥精銳,由間道邀其後,大破之。己巳,征北大將軍吳明徹軍至峽口,克其北岸城;南岸守者棄城走。周炅克巴州。淮北、絳城及谷陽士民,並殺其戍主,以城降。
(27)秋季,七月,戊辰(初四),北齊派尚書左丞陸騫領兵二萬救援齊昌,從巴水、蘄水之間出兵,和陳朝的西陽太守汝南周炅遭遇。周炅留下身體瘦弱的士兵,設疑兵抵擋北齊軍隊,自己率領精銳的士兵,從小路阻擊敵軍背後,大敗北齊軍隊。己巳(初五),征北大將軍吳明徹的軍隊到達峽口,攻克峽口這個淮水北岸的城池;防守南岸的人棄城逃走。周炅攻克巴州。淮北、絳城和谷陽的士民,各自殺死駐防軍隊的長官,獻城投降。
齊巴陵王王琳與揚州刺史王貴顯保壽陽外郭,吳明徹以琳初入,眾心未固,丙戌,乘夜攻之,城潰。齊兵退據相國城及金城。
北齊巴陵王王琳和揚州刺史王貴顯守衛壽陽的外城,吳明徹認為王琳初到這裡,人心還不穩定,丙戌(二十二日),乘夜晚攻城,城中潰散。北齊軍隊退守相國城和金城。
八月,乙未,山陽城降。壬寅,盱眙城降。壬子,戎昭將軍徐敬辯克海安城。青州東海城降。戊午,平固侯敬泰等克晉州。九月,甲子,陽平城降。壬申,高陽太守沈善慶克馬頭城。甲戌,齊安城降。丙子,左衛將軍樊毅克廣陵楚子城。
八月,乙未(初二),北齊的山陽城投降。壬寅(初九),盱眙城投降。壬子(十九日),陳朝的戎昭將軍徐敬辯攻克海安城。青州的東海城投降。戊午(二十五日),平固侯敬泰等攻克晉州。九月,甲子(初一),陽平城投降。壬申(初九),高陽太守沈善慶攻克馬頭城。甲戌(十一日),齊安城投降。丙子(十三日),陳朝的左衛將軍樊毅攻克廣陵楚子城。
(28)壬午,周太子納妃楊氏。妃,大將軍隨公堅之女也。
(28)壬午(十九日),北周太子宇文納楊氏為妃。楊妃是大將軍隨公楊堅的女兒。
太子好昵近小人,左宮正宇文孝伯言於周主曰:“皇太子四海所屬,而德聲未聞,臣忝宮官,實當其責。且春秋尚少,志業未成,請妙選正人,為其師友,調護聖質,猶望日就月將。如或不然,悔無及矣。”帝斂容曰:“卿世載鯁直,竭誠所事。觀卿此言,有家風矣。”孝伯拜謝曰:“非言之難,受之難也。”帝曰:“正人豈復過卿!”於是以尉遲運為右宮正。運,迥之弟子也。
太子喜歡和小人親昵接近,左宮正宇文孝伯對北周國主武帝說:“皇太子受到天下的注目,但沒有聽到他品德的名聲,臣有愧於擔任宮官,實在應該由臣負責。況且皇太子年紀還小,志向和學業還不成熟,請陛下精選正派人,作為他的良師益友,調理培養皇太子的素質,希望他每天每月有所進步。如果不這樣,後悔就來不及了。”武帝正容肅然起敬說:“你世代為人鯁直,忠於職崐守。聽到你這番話,可見你的家風。”宇文孝伯拜謝說:“說這話並不難,難在接受這番話。”武帝說:“正派人哪有超過你的!”於是任命尉遲運為右宮正。尉遲運是尉遲迥的侄兒。
帝嘗問萬年縣丞南陽樂運曰:“卿言太子何如人?”對曰:“中人。”帝顧謂齊公憲曰:“百官佞我,皆稱太子聰明睿智。唯運所言忠直耳。”因問運中人之狀。對曰:“如齊桓公是也: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帝曰:“我知之矣。”乃妙選宮官以輔之,仍擢運為京兆丞。太子聞之,意甚不悅。
武帝曾經問萬年縣丞南陽人樂運說:“你說皇太子是怎樣一種人?”樂運答道:“是中等人。”武帝回頭對齊公宇文憲說:“百官花言巧語諂媚我,都說皇太子聰明有特殊的才智。只有樂運的話忠誠坦率。”並向樂運詢問中等人的樣子。樂運答道:“像齊桓公就是中等人;管仲為相就可以使他成就霸業,豎貂輔政就會使國家混亂;可以使他為善,也可以使他為惡。”武帝說:“我明白了。”於是精選宮官輔助皇太子,提拔樂運當京兆丞。皇太子聽說後,心裡很不高興。
(29)癸未,沈君理卒。
(29)癸未(二十日),陳朝的沈君理去世。
(30)壬辰晦,前鄱陽內史魯天念克黃城。甲午,郭默城降。
(30)壬辰晦(二十九日),前鄱陽內史魯天念攻克黃城。冬季,十月,甲午(初二),郭默城投降。
(31)己亥,以特進領國子祭酒周弘正為尚書右僕射。
(31)己亥(初七),陳朝任命特進領國子祭酒周弘正為尚書右僕射。

逝世人物

詩人劉逖被殺
北齊武平四年(五七三)九月,文學家劉逖與崔季舒等聯名諫後主高緯赴晉陽(今山西太原),遭權貴誣陷,被殺。劉逖(五二五至五七三),字子長,彭城叢亭里(今江蘇銅山縣內)人。少聰敏,好弋獵騎射,後發憤讀書。仕北魏,初為郡功曹,遷永安公開府行參軍。入北齊,為定陶令,因事免官,十餘年不得調。皇建元年(五六0),任太子洗馬。後為中書侍郎,入典機密。遷給事黃門侍郎,修國史。曾先後出使梁、陳、北周,甚得聲譽。齊後主時,歷任江州刺史、仁州刺史,後召還,待詔文林館,與崔季舒等編《御覽》。官終散騎常侍。劉逖有文藻,頗工詩詠。著有詩賦雜文三十卷,《隋書·經籍志》著錄其文集二十六卷,已散佚。今存《秋朝野望》、《對雨有懷》、《浴溫湯》等詩四首,以寫景見長。
詩人沈君攸卒
後梁天保十二年(五七三),詩人沈君攸卒。沈君攸,一作沈君游,吳興(今屬浙江)人。後梁時官至散騎常侍。博學,善文辭,尤工詩。今存五、七、雜言詩計十首,長於寫景,音律和諧。其《採蓮曲》、《賦得臨水》、《同陸廷尉驚早蟬》詩已逼似唐人五律;《薄暮動弦歌》、《桂楫泛河中》更露七言排律端倪。原有文集十三卷,已佚。
文學家蕭撝卒
北周建德二年(五七三),著名文學家蕭撝卒。蕭撝(五一五至五七三),字智遐,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蕭衍侄。在南朝梁封永豐縣侯,歷任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侯景之亂時,依武陵王蕭紀,守成都,後見勢孤財竭,舉城降西魏。入周,曾與諸文士撰《世譜》,武帝時用為文學博士,官止少傅,改封蔡陽郡公。善草隸,書法名聲僅決於王褒。於算數、醫方也頗留意。所著詩賦雜文數萬言,盛行一時。今存《上蓮山》、《孀婦吟》、《日出行》等詩五首。原有文集十卷,巳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