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前男人不必在乎這些事

35歲前男人不必在乎這些事

35歲前男人不必在乎這些事是瀋陽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百名社會成功男士口述,資深成功學專家編著,千萬青少年白領推薦閱讀!

本書從心態、人際關係、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精選了35歲左右的男人最在乎而其實不必

35歲前男人不必在乎這些事

在乎的40件事,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告訴讀者,有些事不必太在乎,有些事不用太認真,有些事沒必要放在心上。

內容簡介

一個男人起碼要在感情上失戀一次,在事業上失敗一次,在選擇上失誤一次,才能長大。失戀、失敗、失誤,也許正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因此,35歲以前的男人,沒必要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患得患失,重要的是投入全部的熱情去體味生命的神奇,這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男人應該有這種即便一無所有也無所畏懼的勇氣。只要我們調整心態,輕裝前行,明天將會擁有自己想擁有的一切!

本書從心態、人際關係、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精選了35歲左右的男人最在乎而其實不必在乎的40件事,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告訴讀者,有些事不必太在乎,有些事不用太認真,有些事沒必要放在心上。

編輯推薦

百名社會成功男士口述,資深成功學專家編著,千萬青少年白領推薦閱讀!

本書從心態、人際關係、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精選了35歲左右的男人最在乎而其實不必在乎的40件事,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告訴讀者,有些事不必太在乎,有些事不用太認真,有些事沒必要放在心上。

內容簡介

一個男人起碼要在感情上失戀一次,在事業上失敗一次,在選擇上失誤一次,才能長大。失戀、失敗、失誤,也許正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因此,35歲以前的男人,沒必要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患得患失,重要的是投入全部的熱情去體味生命的神奇,這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男人應該有這種即便一無所有也無所畏懼的勇氣。只要我們調整心態,輕裝前行,明天將會擁有自己想擁有的一切!

本書從心態、人際關係、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精選了35歲左右的男人最在乎而其實不必在乎的40件事,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告訴讀者,有些事不必太在乎,有些事不用太認真,有些事沒必要放在心上。

目錄

第1件事

年齡:成功沒有年齡界限

第2件事

得失:有舍才能有得

第3件事

名利:名利會成為心靈的牢獄

第4件事

面子:別讓自己活受罪

第5件事

完美:不完美是生活的常態

第6件事

挫折:人生總要經歷“伏地挺身”

第7件事

屈辱:是“玉碎"還是“臥薪嘗膽”

第8件事

苦難:把自己當做璞玉

第9件事

公正:不公正是人類的真實處境

第10件事

不適應:錯的也許是環境

第11件事

評價:永遠為自己而活

第12件事

批評:有而改進,無則加勉

第13件事

嫉妒:嫉妒是另類的恭維

第14件事

嘲笑:人生不過是你笑我,我笑你

第15件事

出醜:出醜能使人變聰明

第16件事

誤解: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第17件事

謠言: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第18件事

吃虧:明處吃虧,暗處得益

第19件事

回報:人情就像存款

第20件事

被拒絕:不因拒絕而退卻

第21件事

成見:摘下有色眼鏡

第22件事

面面俱到:你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你

第23件事

對手:好的對手比朋友更難得

第24件事

權威:永遠保持站立的姿態

第25件事

金錢:不要被金錢所奴役

第26件事

房子:不妨把家變成房子

第27件事

失戀:至少曾經愛過

第28件事

離婚:晚離不如早離

第29件事

時尚:個性比時尚更重要

第30件事

攀比:與自己比才是英雄

第31件事

薪酬:掙未來而不是掙錢

第32件事

犯錯:這是年輕人的專利

第33件事

失業:樹挪死,人挪活

第34件事

失敗:失敗來得越早越好

第35件事

壓力:站直了,別趴下

第36件事

懷才不遇:主動去找你的伯樂

第37件事

漂泊:不在乎腳下,只在乎前方

第38件事

孤獨:孤獨是自由的代價

第39件事

過去:人生沒有回頭路

第40件事

一無所有:隨時都可以從頭再來

部分章節

64歲,弗朗西斯·奇切斯特獨自乘53英尺長的遊艇週遊世界。

65歲,邱吉爾首次成為英國首相,開始與希特勒作劃時代的鬥爭。

75歲,加利福尼亞的埃德·迪拉諾用55天半的時間,騎腳踏車3100英里,前往麻薩諸塞州沃爾塞斯特參加他的大學50周年校慶。

76歲,紅衣主教安吉洛·龍卡利成為約翰二十三世教皇,於5年內進行了重要改革,為羅馬天主教延開創了新紀元。

80歲,摩西“奶奶”(安娜·瑪麗·羅伯遜)在76歲時開始作畫,80歲舉行了首次女畫家個人畫展。

81歲,班傑明·富蘭克林巧妙地協調了議會眾代表的分歧意見,使美國憲法得以通過。

84歲,邱吉爾兩任首相告退,回到下議院,又一次獲得議會選舉,並展出他的畫作。

88歲,大提琴家帕布羅·卡薩爾斯照常舉行音樂會,96歲逝世。

100歲,美國黑人早期爵士音樂的鋼琴演奏家兼作曲家尤比·布萊克1983年逝世,他在去世前5天過生日時說:“如果我早知道我能活這么長,我一定會更好地保養自己。”

人人都希望自己成功,希望自己年輕有為,出人頭地,乾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因而,這些心態更使男人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之感。於是拚命地去努力實現自己的一些夢想與希望,認為如過了自己年輕的可炫耀的年齡仍一事無成,將後悔莫及。然而,人不同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以及境遇機會等等,會造就出不同的命運前程,許多事並不是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和得到的。為此,許多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甚至是自己年輕的生命。想及目標的較大差距或自尊心受到傷害等,可能就會導致輕生事件的發生。這種極端的現象可以說是愈演愈烈,甚至也出現在中國國內的一些高校當中。尤其是當前的就業形勢逼人,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非常之多,而且問題間往往是連鎖反應,或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有句順口溜這樣說:“中專生根本不要,大專生靠一邊站,本科生僅作參考,研究生考慮考慮。”這種學歷上的歧視就已經造成了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內心的矛盾與不平衡,更使他們的成功成為最重要、最緊迫的頭等大事。

當然,不同的人對成功有著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認為擁有大量的財富就是成功;有些人認為能夠不斷升遷就是成功;而對更多的平凡人來說,他們認為有房有車就是成功;還有些人認為功成名就就是成功。然而,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自己未能置身於“禪學”之中,當然不會理解自己到底在追求一種什麼樣的成功,是欲望?是貪婪?是吃苦耐勞?還是智中取勝?許多東西連我們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的成功與年齡本身並無太大關係。

“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在50歲之前只是個無所作為、毫無名氣的普通人,他在五十多歲時突發奇想,發現了自己的繪畫天賦,此時才真正開始學畫畫,最終成為一代畫壇宗師,實現了從普通人到成功人士的飛躍。

中國飲料第一品牌杭州娃哈哈集團的老闆宗慶後,以前只是個推著腳踏車走街串巷賣冰棍的小商販,他在41歲時才開始創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娃哈哈成為中國飲料行業的龍頭,宗慶後也成為在行業內呼風喚雨式的領軍人物。歌德用60年時間才完成了《浮士德》的創作,待完成時他已是一位垂暮老人了;林肯當選美國總統時已是51歲。

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前一直是平淡無奇、安於現狀的,可退休後又進行二次創業或又青春進發,使自己在步人人生的黃昏時,才對自己說“這才是我這一生真正的成功”。於是,他辭去工作,回到家裡發奮讀書,終於在85歲時上了大學,90歲時成了博士。在他百歲生日那天,他的那些大多是20歲開外的同學為他祝壽。老人深有感觸地說:“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往往喜歡把年齡的大小作為是否能夠成功的標準。其實,成功與年齡無關。”

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摩西奶奶”,76歲開始畫畫,80歲開始舉辦畫展,101歲去世。在這25年的時間裡,她創作了1600餘幅作品。2001年3月15日,她在華盛頓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成功地舉辦了“摩西奶奶在21世紀”的畫展。歷史遺留了她不可磨滅的偉績,她的起步在80歲的養老季節,她的成功延續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上述這些活生生的事例說明了一個問題:只要具有極其強烈的成功願望,年齡一定不會是問題,年齡一定不會成為阻礙你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現在有種說法,把走政界之路、想做官的人稱之為走“紅道”;將下海經商做生意的人稱為走“黃道”;將打工和上班一族的人叫走“藍道”;而走“黑道”的是哪些人自然更是不言而喻了。所謂三百六十行,一人一把號,各有各的調;不論是走哪個道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成功標準。就拿走“紅道”的人來說,他們每升遷一次,或許都可說是一次成功,但是鑒於國家對領導幹部年輕化的基本要求,許多人以及他身邊的親戚朋友常常會評價說:“還有沒有升遷的希望,如果到了40歲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這只是一種趨勢的流行說法,誰都眼明心亮,國家各部委機關的重要部門有幾個是由年齡小於40歲的人來擔當重任了?薑還是老的辣,真正擔當重任的還不是一些年齡稍大的同志嗎?

“黃道”中,年紀輕輕就成為百萬、千萬甚至是億萬富豪的,加入成功人士行列的又有幾個?簡直是鳳毛麟角。

成功自有其道,千萬不能勉強自己,同時更不能強求。其實成功很簡單,也很容易,就看你能不能發現,從內心要不要。對於登山者,看到山外的世界就是成功;對於探海者,得到大海的親吻與擁抱就是成功;對於痛苦者,得到歡笑就是成功,對於流離失所者,得到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就是成功;對於身邊的你和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奮鬥不包的精神快樂地生活著、工作著就是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