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

西漢公元前206年--23年公元3年癸亥元始三年。

基本信息

概述

時間單位,1.三個一年2.公元3年

全稱

公元3年

屬性

公元1世紀 0年代

其他紀年

中國: 漢平帝元始三年
乾支紀年:癸亥年(豬年);

大事記

○令郡國置學校:郡國叫“學”,縣、道、邑、侯國叫“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叫“庠”,聚曰“序”,序、癢置《孝經》師一人。
王莽王宇反對王莽排斥衛氏,恐久後受禍,便私與平帝舅衛寶通信,讓平帝母衛姬上疏請至京師。王莽拒不答應。王宇乃與其師吳章、內兄呂寬合謀,欲以製造怪異恐嚇王莽,使其移交政權給衛氏。事發,王莽王宇下獄,逼其服毒而死。又腰斬吳章,盡滅衛氏支屬。還藉此案,窮治黨羽,被牽連及素忠直不附者,內及敬武公主(漢元帝之妹)、紅陽侯王立以及名臣何武等,皆坐罪死,凡數百人。全國震動。
陽陵任橫等發動起義,自稱將軍,率眾劫掠庫,攻打官府,釋放囚犯。太皇太后遣大司徒掾前往鎮壓。不久,起義失敗。
高句麗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由卒本川紇升骨城(今桓仁五女山城)遷都國內城(今集安市區)。從此,這裡作為高句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425年。

出生

班彪(3年~54年),東漢史學家。

逝世

何武,以呂寬案受誣坐罪自殺。

歷史記載

王莽奏立制度
元始三年(3)夏,王莽奏車服太吏民養生、送終、嫁娶、田宅、器械制度。
王莽奏立學官
元始三年(3)夏,王莽奏立官稷及學官。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學、校皆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村落)曰序。庠、序各置孝經師一人。
任橫起義
元始三年(3)夏,陽陵任橫等發動起義,自稱將軍,率眾劫掠庫,攻打官府,釋放囚犯。太皇太后遣大司徒掾前往鎮壓。不久,起義失敗。
王莽排斥外戚衛氏
元始三年(3)夏,王莽為固權專政,上奏太皇太后說:哀帝背叛恩情道義,尊顯外戚丁傅兩家,擾亂國家,幾乎危及國脈。今皇帝年幼,又為成帝的繼嗣,應以從前的事例為鑑,明確一脈相承的正統原則,給後代樹立規範。於是,派甄豐攜綬,就地賜封平帝母衛姬為中山孝王后,賞賜平帝舅父衛寶、衛玄關內侯爵位,都留在中山國,不許至京師。
王莽殺子除異己
王莽王宇反對王莽排斥衛氏,恐久後受禍,便私與平帝舅衛寶通信,讓平帝母衛姬上疏請至京師。王莽拒不答應。王宇乃與其師順章、內兄呂寬合謀,欲以製造怪異恐嚇王莽,使其移交政權給衛氏。事發,王莽交王宇下獄,逼其服毒而死。又腰斬吳章,盡滅衛氏支屬。還藉此案,窮治黨與,被牽連及素忠直不附者,內及敬武公主(元帝之妹)、紅陽侯王立以及名臣何武等,皆坐罪死,凡數百人。全國震動。
何武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今四川郫縣)人。詣博士受業,治《易》。以射策甲科為郎。光祿勛舉四行,遷為鄠令,坐法免官。後太僕王音舉武賢良方正,征對策,拜為諫大夫,遷揚州刺史。所舉奏二千石長吏必先露章,服罪者減除其狀,直令免去。不服則極法奏之,抵罪或至死。武為刺史,二千石有罪,應時舉奏,其餘賢與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國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總必先至學官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後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穀美惡,已乃見二千石。武為刺史五年,入為丞相司直,得到丞相薛宣敬重。出為清河太守,後坐郡中被災害什四以上免。後大司馬王根薦武,征為諫大夫,遷兗州刺史,入為司隸校尉,徙京兆尹。二年後又坐遷左內史,遷沛郡太守,復入為廷尉綏和元年(前8)為御史大夫。成帝改御史大夫大司空何武更為大司空,封汜鄉侯,食邑千戶。哀帝即位後,欲改易大臣,遂以舉措煩苛策免何武,罷歸就國。五年後,復征為御史大夫。月余,徙為前將軍。哀帝死,太后詔有司舉可為大司馬者。自大司徒孔光以下舉朝皆舉薦王莽何武與左將軍公孫祿相善,兩人互舉。太后竟用王莽為大司馬。王莽乃劾奏何武、公孫祿互相稱舉,皆策免。元始三年(3)呂寬事起,何武受誣坐罪自殺。

《資治通鑑》記載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公元三年)
春,太后長樂少府夏侯籓、宗正劉宏、尚書令平晏納采見女。還,奏言:“公女漸漬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大師光、大司徒宮、大司空豐、左將軍孫建、執金吾尹賞、行太常事、大中大夫劉秀及太卜、太史令服皮弁、素積,以禮雜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謂康強之占,逢吉之符也。”又以太牢策告宗廟。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莽深辭讓,受六千三百萬,而以其四千三百萬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貧者。
夏,安漢公奏車服制度,吏民養生、送終、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之品,立官稷,及郡國、縣邑、鄉聚皆置學官。
大司徒司直陳崇使張敞孫竦草奏,盛稱安漢公功德,以為:“宜恢公國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所賜之品亦皆如之,諸子之封皆如六子。”太后以示群公。群公方議其事,會呂寬事起。初,莽長子宇非莽隔絕衛氏,恐久後受禍,即私與衛寶通書,教衛後上書謝恩,因陳丁、傅舊惡,冀得至京師。莽白太皇太后,詔有司褒賞中山孝王后,益湯沐邑七千戶。衛後日夜啼泣,思見帝面,而但益戶邑。宇復教令上書求至京師,莽不聽。宇與師吳章及婦兄呂寬議其故,章以為莽不可諫而好鬼神,可為變怪以驚懼之,章因推類說令歸政衛氏。宇即使寬夜持血灑莽第門,吏發覺之。莽執宇送獄,飲藥死。宇妻焉懷子,系獄,須產子已,殺之。甄邯等白太后,下詔曰:“公居周公之位,輔成王之主,而行管、蔡之誅,不以親親害尊尊,朕甚嘉之!”莽盡滅衛氏支屬,唯衛後在。吳章要斬,磔屍東市門。初,章為當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餘人。莽以為惡人黨,皆當禁錮不得仕宦,門人盡更名他師。平陵云敞時為大司徒掾,自劾吳章弟子,收抱章屍歸,棺斂葬之,京師稱焉。
莽於是因呂寬之獄,遂窮治黨與,連引素所惡者悉誅之。元帝女弟敬武長公主素附丁、傅,及莽專政,復非議莽;紅陽侯王立,莽之尊屬;平阿侯王仁,素剛直;莽皆以太皇太后詔,遣使者迫守,令自殺。莽白太后,主暴病薨;太后欲臨其喪,莽固爭而止。甄豐遣使者乘傳案治衛氏黨與,郡國豪傑及漢忠直臣不附莽者,皆誣以罪法而殺之。何武鮑宣及王商子樂昌侯安,辛慶忌三子護羌校尉通、函谷都尉遵、水衡都尉茂,南郡太守辛伯等皆坐死。凡死者數百人,海內震焉。北海逄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
莽召明禮少府宗伯鳳入說為人後之誼,白令公卿、將軍、侍中、朝臣並聽,欲以內厲天子而外塞百姓之議。先是,秺侯金日磾子賞、都成侯金安上子常皆以無子國絕,莽以日磾曾孫當及安上孫京兆尹欽紹其封。欽謂“當宜為其父、祖立廟,而使大夫主賞祭。”甄邯時在旁,廷叱欽,因劾奏:“欽誣祖不孝,大不敬。”下獄,自殺。邯以綱紀國體,亡所阿私,忠孝尤著,益封千戶。更封安上曾孫湯為都成侯。湯受封日,不敢還歸家,以明為人後之誼。
是歲,尚書令潁川鍾元為大理。潁川太守陵陽嚴詡本以孝行為官,謂掾、史為師友,有過輒閉閣自責,終不大言。郡中亂。王莽遣使征詡,官屬數百人為設祖道,詡據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徵,不宜若此。”詡曰:“吾哀潁川士,身豈有憂哉!我以柔弱征,必選剛猛代;代到,將有僵仆者,故相吊耳。”詡至,拜為美俗使者。徙隴西太守平陵何並為潁川太守。併到郡,捕鍾元弟威及陽翟輕俠趙季、李款,皆殺之。郡中震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