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於2011年8月12日開幕,2011年8月23日圓滿落幕,主辦城市是中國深圳。參賽國家及地區152個,參賽運動員7865人 ,設306項(24個大項)比賽項目。中國奪75金創造新紀錄。

賽事簡介

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將於2011年8月12日到8月22日在中國深圳舉行。

執委會

深圳大運會會徽深圳大運會會徽
為確保深圳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各項籌備工作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深圳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由深圳市市委王榮擔任主席,由中國大體協常務副主席、秘書長楊立國等14位各級領導擔任副主席,由深圳市副市長梁道行兼任秘書長,下設副秘書長、執行副秘書長、委員等職務多名。
大運會執委會的主要職責是:在大運會組委會領導下,執行組委會相關決議、決定;定期向組委會報告籌辦情況及重大問題;指導、協調市有關部門開展相關工作。
執行委員會下設具體辦事機構大運會執行局,執行局分為綜合行政部、人力資源部、財務和審計部、市場開發部、場館競賽部、外事聯絡部、新聞宣傳部、大型活動策劃部、後勤保障部、大運會督查室等部門,工作人員由在機關事業單位中抽調少部分人員和在社會上招聘大部分雇員組成。

吉祥物

吉祥物“UU”是由深圳2011年世界大運會會徽“歡樂的U”演變而成的一張笑臉,同時,它又具有“UNIVERSIADE”(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首寫字母“U”的形態。根據設計界、影視動畫界、玩具製造界專業人士的意見,“UU”最適合作為大運會的吉祥物,它打破了以往大運會吉祥物造型寫實風格的設計傳統,展現出同深圳大運會會徽“歡樂的U”二者間的血緣關係,並與國際大體聯永久標誌呈現出一種基因傳承,因而具有了共同的氣質與外貌,形成一種血脈相連的家庭關係。

會徽

“歡樂的U”

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吉祥物“UU”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吉祥物“UU”
2011深圳大運會會徽由大大小小的彩色圓點組成,每個圓點作為logo的其中一個元素,沒有固定含義,可以有多種想像,完全是一個開放的標誌。
U:大學(University)、你[U(You)]、聯合(Union、United)、世界宇宙(Universe)。U/也可以理解為深圳的海灣,比如大鵬灣,五大洲不同膚色的大學生聚集大鵬灣;U/U的半環和杯形,象徵既容納又開放。
這些圓點自由放大、縮小、聚集、裁剪,也可以演化成不同的事物,變化出各種具象的圖形,在大運會的各種場合自由運用。
圓點演化成不同的事物,變化出各種具象的圖形,有多元的意義。具體歸納出六個方向,這些方向對我們的大運會宣傳推廣有指導意義。
在文藝創作中,它又可以成為六個段落的標題——歡樂的U、開放的U、包容的U、青春的U、世界的U、未來的U。
整個“歡樂的U”以紅、綠、黃、藍、黑為基色,五種色彩的圓點組合成一個U形,五彩圓點自由地排列在U的圖形中,黑色的英文字“Universiade”代表著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英文名稱。“SHENZHEN2011”代表著舉辦城市深圳和舉辦時間2011年,五顆星是國際大體聯的標誌。

火炬

火炬設計,是繼會徽、吉祥物設計徵集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的形象景觀設計任務,火炬設計要充分體現國際化和藝術性,強調與大運會會徽、主題口號、吉祥物、獎牌等視覺符號相得益彰,充分展示深圳“設計之都”的專業水準,體現“改革開放,青春時尚,創意無限,充滿激情”的辦會理念。因此,大運會非常重視火炬設計研製工作,經過一年時間的徵集評審、開模實驗、研發製作等環節,現各項工作已經順利完成。
一、火炬經過專業設計與嚴格評審
2009年6月,邀請中央美院、清華美院、深圳設計聯合會、深圳工業設計行業協會等單位參加火炬設計,共收到9個單位27套設計方案。2009年8月13日,組織了火炬設計評審會,評審來自中國頂尖的專業設計與火炬製作專家,對火炬設計的形象、功能、差異化、可行性等展開系統性的討論及篩選,從27套方案中評出了3套入圍方案,經過開模製作與複審,最終確定設計方案。
二、火炬設計理念的首創性

火炬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深圳大運會會徽“歡樂的U”,以圓點切片為基本元素建構火炬基本形態。每個橢圓形切片以大運會色彩系統為基礎,以紅、黃為主色,體現陽光、青春、聖火的色彩意向。
火炬的創意亮點:橢圓形、多彩切片可以任意鏇轉出各種造型,是一支可與火炬手互動、造型百變的火炬。每一位火炬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調節出自己喜愛的火炬形狀。這就意味著:每一位火炬手和他的火炬都是獨一無二的。
火炬的設計,徹底打破了既往以奧運會為代表的各類運動會火炬的設計觀念,改寫了火炬強調單一造型的歷史,真正體現了深圳“設計,創意之都”的城市精神,將為世界大運會歷史增添絢麗而富創意的一筆。

獎牌

獎牌樣式是體育賽事最閃亮、最精彩、最易得到關注的部分之一。本屆賽會獎牌設計堅持深圳大運會一貫的創新思路,希望給獲獎運動員留下珍貴的紀念,以充分體現深圳作為聯合國“設計之都”的藝術水準。現相關設計方案已完成。
一、獎牌設計理念

獎牌直徑60毫米,厚度5毫米。正面刻有國際大體聯的標誌和“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英文字型;背面刻有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會徽和中文全稱,並在其中一塊折面上鑲嵌有波浪形的五彩螺鈿。綬帶由核心圖形和本屆賽會的名稱等組成。
獎牌設計的靈感來源於本屆大運會主體育場的建築結構與水晶質感。獎牌基本形態呈現了水晶的晶體結構意向,多角度的折線與體面變化與主體育場建築風格交相輝映,體現出折射光輝、映照四方的容光與璀璨。更具匠心的是,獎牌折面上鑲嵌有波浪形的五彩螺鈿,似海水掠過沙灘,留下海洋的印記,深圳的記憶。我們稱之為“海之心”。
獎牌的設計方案詩意地體現了深圳海濱城市的地理與人文特點,以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所特有的青春氣息與勃勃生機。願“海之心”跨越海洋,傳達中國深圳的祝福,帶給全球大學生快樂與智慧!

比賽場館

·大運中心體育場
·大運中心游泳館
·深圳體育場
·體育新城
·深圳體育館
·深圳游泳跳水館
·深圳市體工隊訓練館
·龍崗國際腳踏車賽場
·羅湖體育館

·寶安體育館
·南山區文體中心
·西麗體育中心
·深圳大學體育館

形象大使

郎朗、陳楚生、王力宏、戴菲菲

籌備大事記

●2004年12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以深圳名義申辦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這是繼2001年北京成功舉辦第21屆世界大運會和哈爾濱贏得2009年第25屆世界大學生冬運會舉辦權之後,蓬勃發展的中國大學生體育運動走向世界的又一件大事,受到了各方面的熱切關注;
●2005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申辦執行委員會及下屬“一室三部”組成的工作班子;
●2005年11月,申辦執行委員會開始公開向社會徵集申辦口號,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共得到海內外近800件應徵作品。
●2005年12月20日至25日,國際大體聯3位執委來深訪問,深圳用東方的禮遇感動了執委,給對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006年4月30日,市體育局、規劃局和建築工務署聯合舉行大運中心詳細規劃及一場兩館建築設計方案國際競賽發布會。參加競賽的設計單位包括5家體育建築設計實力雄厚的國外設計單位和3家國內設計單位。
●2006年5月22日,申辦執行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深圳申辦第26屆大運會的口號確定為“深圳,和世界沒有距離”。其主要內涵意義為:深圳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這片熱土與五大洲之間沒有距離;深圳是海納百川充滿愛心的城市,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深圳是新興的國際花園城市,人與自然之間沒有距離;深圳是充滿朝氣的年輕城市,人口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全民健身蔚然成風,深圳與世界大學生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之間沒有距離。
●2006年6月28日,以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許德立為團長、深圳市副市長梁道行、中國大體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楊立國為副團長的廣東省深圳市世界大運會申辦代表團抵達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總部所在地—比利時布魯塞爾,在我駐比使館政務參贊張國慶的陪同下,向國際大體聯秘書處遞交了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申辦報告》。
●2006年7月1日,申辦執行委員會公開徵集申辦標誌。訊息傳出後,10多天內,陳紹華、王粵飛、韓家英、韓湛寧等10多名設計師提交了200多幅參選作品。專家組從中選出了7幅作品,加上市民主動送來的1幅參選作品,共8幅作品參評。

劉先明為深圳大運贊助商講授文化行銷劉先明為深圳大運贊助商講授文化行銷
●2006年7月20日,經過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由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秘書長韓湛寧設計的“飄揚的U”脫穎而出。舞動的彩帶象徵著大運會與深圳這個年輕城市共有的燦爛、青春、活力、激情等氣質,飄帶方向相對舞動,表達了交流、溝通和友誼的主題,亦表達了互動、競爭、進取的運動精神。“S”字整體造型傳達了大運會申辦城市—深圳的概念;主要元素“U”字傳達了“universiade-大運會”的概念;整體圖形為龍的變形,蘊含著舉辦國—中國的強健、博大等喻義。整體顏色為藍、紅、綠和黃等的漸變,出自大運會五星與奧運五環的色彩,藍色象徵深圳廣闊的大海及胸懷,紅色象徵著深圳熱情及紅色中國,綠色象徵深圳與大運會的青春和未來。整體圖形靈動飛舞,活力四射,充滿激情和希望,柔美的線條與硬朗的大運會五星相襯,體現了“大運會”與“深圳”及“中國”的整體含義及廣闊的未來。
●2010年10月22日,大運聯盟貴賓體驗之旅暨深圳衛視2011大運資源優先征訂會在深圳舉行。 大運會執行局和深圳衛視的領導,以及贊助商們參加了此次會議,企業文化專家、奧運行銷專家、武漢工程大學客座教授劉先明應邀到會,做了“用好大運資源,搞好文化行銷”的專題講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