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花園城市

國際花園城市

評選活動始於1997年,由聯合國的環境計畫署(UNEP)支持並認可的非盈利性組織‘國際公園與康樂管理協會’(IFPRA)負責承辦,是一項涉及城市與社區環境管理的國際競賽,目標是通過創建宜居的社區和城市,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發展的社會。

國際花園城市

“國際花園城市”競賽自1997年起已舉辦14屆。該項競賽最早得到已開發國家城市的廣泛參與,近年來一些開發中國家由於注重可持續發展也紛紛加入競賽行列。目前已有包括中國晉城、深圳杭州泉州廈門武進大連、常德、常熟、美國芝加哥、加拿大多倫多、英國紐卡斯爾、法國里昂、德國漢諾瓦、厄瓜多洛加、阿聯杜拜、南非約翰內斯堡等來自亞、非、歐、澳、北美、南美等六大洲70多個國家的100多座城市已加入國際花園城市的行列。
評選活動始於1997年,由聯合國的環境規劃署(UNEP)認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其支持並認可的非盈利性組織‘國際公園與康樂管理協會’(IFPRA)聯合主辦,是一項涉及城市與社區環境管理的國際競賽,目標是通過創建宜居的社區和城市,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發展的社會。由於這項評選活動以倡導生態、環保、宜居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被譽為‘綠色奧斯卡’。據介紹,國際花園城市的評選主要圍繞景觀改善、藝術文化與遺產管理、環保最佳實踐、公眾參與及授權、健康生活方式、戰略規劃等6個方面進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國際公園協會於2007年11月在英國倫敦簽署“合作備忘錄”。備忘錄的目標是提升國際花園城市競賽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之間的合作與協調關係,宣布正式從2008年開始,將“國際花園城市與社區”競賽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官方聯合舉辦規格,並由環境署直接發動全球城市與社區參賽。
國際花園城市競賽主要設三個獎項,即“國際花園城市獎”、“環境可持續項目獎”和“助學金獎”,2007年增設“個人貢獻獎”。“國際花園城市獎”按參選城市或社區的常住人口分為五個評選等級。同一人口等級的參評對象不與等級內其他參評對象進行橫向評比,只按照其所在地的有關文化、政治、經濟、地理與氣候環境因素等評選標準進行評選。環境可持續項目獎則旨在表彰創新性項目對可持續發展與提高環保意識方面所做出的貢獻,肯定其對當地環境所帶來的巨大的積極影響。
國際花園城市競賽迄今已舉辦了11屆,是目前世界城市建設與社區管理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有“綠色奧斯卡”之稱。該競賽始創於1997年,由國際公園與康樂管理協會主辦,是目前全球唯一全面倡導環境管理和宜居社區建設的國際競賽,並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可。到目前為止,已有來自50多個國家的城市經常性地參與該項賽事。
我國的國際花園城市:
2012年第16屆國際宜居城市D類城市金獎 東莞市長安鎮
2012年國際花園城市E類城市金獎以及特別獎全球第二和第三名:遂寧、常州
2012年國際花園城市D類城市金獎以及“景觀改善類”特別金獎:晉城
2012年國際花園城市自然類單項金獎:晉城白馬寺山森林公園
2012年國際花園城市社區類單項金獎:重慶桃源居
2011年國際花園城市E類城市金獎:南京
2010年國際花園城市E類第一名大獎以及“最佳環境實踐獎”第一名:無錫
2010年國際花園城市D類金獎:北京市東城區
2009年國際花園城市最高級別組(E類)大獎第一:大連
2008年國際花園城市D類金獎、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第一名:浙江長興
2008年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上海青浦朱家角
2008年國際花園城市E類銀獎:江蘇江陰市
2007年國際花園城市E類最高級別組全球金獎(第一):江蘇武進
2007年11月,第十一屆全球“國際花園城市”決賽中,溫江區以優異成績摘得“國際花園城市”稱號(銀獎)
2006年B類銀獎:南昌紅谷灘新區
2005年C類第一:上海松江
2005年D類金獎:常德(湖南)
2004年B類第一:杭州千島湖
2004年D類第二:江蘇常熟
2003年D類第一:泉州
2003年D類第二:河南濮陽
2003年E類第三:蘇州
2002年E類第一:廈門
2002年E類第二:杭州
2001年E類第三:廣州
2000年E類第一:深圳

如何建造國際花園城市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大連市就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發展建設理念,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當作城市改造、完善功能、改善市民生存質量的首要原則。不到十年時間,大連這樣一個重化工業的城市形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大連人酷愛自己的城市,因而大連人對城市文明的追求和由此獲得的幸福感,高於一般城市。”大連老幹部報告團團長、將軍李光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儘管大連是一個移民城市,包括我也是外地人,但大家都非常熱愛這座美麗的文明城市。”
這是為什麼呢?大連市建委主任張亞東表示,以民生引導城市建設的努力和積累,包括完善基礎設施,保護生態環境,致力於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是大連多年形成的城市建設基本思路。“民生城建”的思路遵循科學發展的原則,深得民心,保護了城市生態,讓市民分享了城市建設成果。
看看最近幾年,大連在“民生城建”方面都做了些什麼。
濱海路是大連市最主要、也是保護最好的自然景觀。去年,大連市沿路修建了一條近21公里長的木棧道,吸引無數市民、遊客觀賞自然風光和健身休閒,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連市退休幹部於仁國說,多年來一直有人要在濱海路沿線搞開發,但大連市始終堅持保留原始的自然風景線,這是大連城建注重民生與生態最值得一寫的成就。
為了讓市民享受生態環境帶來的恩惠,大連市幾乎把市區所有的山林,都建成了可供市民攀登、休閒的公園,並且在近郊的甘井子區新建了一座大型森林公園。2007年,大連市提出保護碧海藍天是科學發展的首要任務之一,一些在濱海路、黑石礁等自然景觀地帶上項目、填海修路等發展預期,已被擱置或重新考慮。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阿蘭史密斯由衷地讚揚“大連是一座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城市”,肯定當地政府在生態保護、改變民眾生活方式等方面採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一種現象“民生城建”得到普世認同
記者注意到,大連市民正在更多享受“民生城建”的成果。政府的口號是:把公園和綠地還給市民,讓市民出家園進花園。大連城市所有公園、綠地免費開放,建設風格均體現通透、便捷、文化和富有人性化、人情味特點。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兩個外籍員工表示:大連人真的很幸福。
大連走“民生城建”的路子,致力於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產生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這就是大連城市建設的價值取向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肯定。
十年前,大連是以“美麗的海濱城市”聞名全國;現在,大連則以城市建設的國際榮譽揚名世界。去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捷克評選“國際花園城市”,大連在全球百萬人口以上城市級別的評比中以第一名入選。這是大連在過去幾年先後獲得“世界人居獎”、“全球500佳”之後,在國際上第三次獲得城市環境保護與建設方面的殊榮。大連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長張軍說,這是世界對大連城市建設方向的評價和認可。它說明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理念是普世認同的,是科學發展城市的根本目標。
“國際花園城市”評比被譽為“綠色奧斯卡”,涉及城市與社區人居環境管理、資源利用、人與自然、持續發展等議題。大連城建堅持生態、環保、宜居、健康和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是贏得這一領域最高榮譽的前提。
有關調查顯示,大連人對城市生存環境、生活質量和文明水準的滿意度在全國最高,從而成為大連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稱號的民意基礎,也是“達沃斯論壇”長期落戶大連的理由之一。
記者了解到,去年7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來大連考察時,參選“國際花園城市”的報名僅剩一周時間。“然而,我們相信多年來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追求,足以讓大連有能力爭創‘國際花園城市’。”中共大連市委書記夏德仁決定,兩個月內做好準備參加評選。事實上,大連市領導和市民有信心參評並獲獎,除了來自“民生城建”的思路得到國際社會認可外,大連在城建細節方面的不懈努力,為其自然成功做了準備和鋪墊。
例如,大連與其他城市一樣在不斷解決交通擁擠等問題,但政府會努力做到把每個社區的小路、路燈鋪平和點亮,推行“雪中送炭”的民生原則。因此在大連,無論小巷多深、房子多舊,環境綠化與衛生都會延伸進去,如城市大街、廣場一樣清潔。讓城市的社區小路與大的市政設施一樣均衡、完善,是大連城市建設的細節與民生情結。目前,大連城市空氣品質優級天數繼續保持有監測以來的最好水平。去年大連萬元G D P綜合能耗和主要污染排放總量分別削減了5%以上。
一個啟示:城市文明也是投資環境
大連的人均收入遠沒有深圳等東部沿海城市高,但對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公共文明指數調查卻顯示,大連的文明指數最高。這是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作出的調查結果。
大連城市建設及其國際化水準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包括獲得“世界人居獎”、“全球500佳”和“國際花園城市”等美譽後,大連人從未停止和花園城市同步建設的社會文明的創新與升華。
任何外地人來大連都會驚奇地發現,在大連街頭的每一個公共汽車站,都有一道永不消逝的“亮麗風景”:從小學生到成年人,排隊乘車蔚然成風。一位來大連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外賓,看到大連人排隊乘車的場景時說:“大連不僅城市基礎設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裡市民的公共道德水準更是令人驚喜。”
2008年,大連人崇高的社會公德在抗震救災中得到印證。一個擁有600萬人口、志願者達到40多萬人的城市,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6億多元,有1600多名黨員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奔赴災區救災。
現在,大連是我國擁有志願者、義工最多的城市之一。大連有數萬名環保志願者。每到周末、“五一”、“十一”等假日,他們都會自發地來到大連周圍的海邊、山林,去清理白色塑膠袋等垃圾,查看斑海豹和候鳥等生物的保護情況。
大連為什麼會成為“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和東北吸引外資最多的城市?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度高,讓人們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相信大連市民素質是一種文明、安全和信任的保證。另有數據顯示,大連是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社會公平成為大連城市文明和市民普遍具有幸福感的原因之一。

國際花園城市——泉州

泉州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與港澳東南亞聯繫密切,擁有豐厚歷史文化積澱,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旅遊資源,濃郁的民俗風情,譽稱“花錦山川,人文薈萃”。去年生產總值1380.11億元,經濟總量連續7年居福建省首位。泉州被列為閩南廈泉漳沿海經濟開發區、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和全國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走出一條以“市場調節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具有僑鄉特色經濟建設成功路子,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三。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遺產、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78處,其中國家級14處。泉州是聞名中外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曾創造過“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歷史輝煌。譽稱“東方第一大港”、“光明之城”、“世界宗教博物館”,留下大量極為珍貴的“海絲”史跡。“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和“中國泉州南音”已列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歷史文化街區中山路的整治與保護項目榮獲聯合國“2001年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總長28公里的內溝河整治及排洪排澇工程榮獲聯合國“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杜拜)獎”40強之一。泉州還被評為“國際花園城市”金獎第一名和“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此外,泉州的“文化遺產管理項目”在25個國家城市評比中榮獲唯一的金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