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網路流行語

2010年的網際網路深深地融進了人們的生活,社會的動態,在網際網路中得到了及時的迅速反應,由此誕生了一系列網路熱詞,如給力、神馬都是浮雲,蒜你狠,亞克西等等。

2010年網路流行語

概述

 2010年的網際網路深深地融進了人們的生活,社會的動態,在網際網路中得到了及時的迅速反應,由此誕生了一系列網路熱詞,如給力、神馬都是浮雲等等。

具體內容

1.給力

給力讀音為,gěilì,中國北方的土話,表示給勁、帶勁的意思。“給力”一詞最初的火熱源於日本搞笑動漫《西遊記:旅程的終點》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啊老濕。”所謂“不給力”就是形容和預想目標相差甚遠,而“給力”一般理解為有幫助、有作用、給面子。
 

 2.神馬都是浮雲

“神馬”並非一匹馬,而是“什麼”的神馬都是浮雲諧音。網友們用搜狗輸入法打“什麼”時,習慣用拼音首字母“**”代替,因為打字飛快,常在打“什麼”時打錯,打出一個“神馬”來,“神馬”一詞就像曾在網路紅極一時的“蝦米”一樣,走的同樣是諧音路線,而這個詞語也迅速代替了“蝦米”,成了時下最熱門的流行語。浮雲的意思即虛無縹緲,轉瞬即逝,意為“都不值得一提”。它的流行源於紅遍網路的“小月月”事件,2010年國慶期間,一則名為《感謝這樣一個極品的朋友給我帶來這樣一個悲情的國慶》的帖子中,“小月月”橫空出世,以極其詭異的言行雷倒眾生,並讓網友們將“神馬”和“浮雲”聯繫在了一起,誕生諸如:“用任何詞語來形容她,都根本乏味得很,神馬網絡豪放女,浮雲!都是浮雲!”、“小月月還能保持著暈的狀態靠在他胸口,神馬暈倒無意識論,統統是浮雲!”的感嘆。而“神馬”和“浮雲”的神奇之處,則是當這兩個詞結合在了一起,便可組成萬能金句,推之四海而風靡。
ps:神馬真的出現了!外國攝影師偶拍到“神馬”實為羚羊被鶴追。猛一看,仿佛是神話中的神獸“天馬”降臨人間。實際上,倒霉的羚羊因為不小心踩翻了丹頂鶴媽媽的窩而慘遭追趕,被揮舞著雙翅的丹頂鶴一頓狂啄。

3.我勒個去

“我了個去”(或“我去”)這種用法最近貓撲很流行。可以說是一種調侃式的笑罵的。有種無奈的“我靠”的意思。就是個嘆詞,無實際意義,相當於古代的“嗚呼哀哉”東北方言來源於日和漫畫中平田的世界,中文配音版。
 

 4.ungelivable

雖然老外看不懂,但是ungelivable在中國網友中卻大受歡迎。“昂給力圍脖!”網友們不僅第一時間就弄懂了它的發音,而且舉一反三,“不給力是ungelivable,給力就是gelivable。”“哈哈,這單詞實在太gelivable了!”昨日,各知名微博對此進行紛紛轉載,轉發量很快破萬。網友戲稱,ungelivable可能是有史以來傳播速度最快的英文單詞。流行源於網路動畫如果gelivable真被收錄進英語詞典,那首先要歸功於中文原詞“不給力”。據介紹,“給力”一詞可能源自東北或閩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現多用來形容事物“夠勁”、“使人振奮”、“感到力量”等。

5.羨慕嫉妒恨

“羨慕嫉妒恨”,一語五字,蘊含著多么豐富的內容啊!恨源於嫉妒,嫉妒源於羨慕——換言之,恨源於愛,嫉妒源於不如人。對一個人來說,被人嫉妒即等於領受了嫉妒者最真誠的恭維,是一種精神上的優越和快感;而嫉妒別人,則會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惱、羞愧和不甘,對自信心無疑是一個打擊。學到知羞處,才知藝不精,一個人正是透過嫉妒這種難於啟齒的情感,才真切地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如人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6.非常艱難的決定

續2010年11月3日晚間騰訊發表了“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稱“將在裝有360軟體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體”,隨後網民開始模仿騰訊公開信改寫“QQ體”,其中最經典台詞為“我們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令人啼笑皆非。
艱難的決定原文:當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們剛剛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在360公司停止對QQ進行外掛侵犯和惡意詆毀之前,我們決定將在裝有360軟體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體。我們深知這樣會給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們誠懇的向您致歉。同時也把作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寫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7.蒜你狠系列

(豆你玩、姜你軍、煤超瘋,苹神馬……)
2010年11月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十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在監測的31種產品中,近80%價格上漲食品接連漲價,從“蒜你狠”到“姜你軍”,再從“糖高宗”到“油你漲”、“苹什麼”接力不斷,新詞也層出不窮。為了應對,不少人還成了“海豚族”
(海量囤積一族)。就像一副推倒的多米諾骨牌,除了農產品價格集體上漲外,人們發現,有關吃穿住行的價格都在逐漸呈上升趨勢,物價因素正在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
 

 8.有關部門

有關部門就是什麼都管、什麼也都不管的部門。
有了成績和好處的時候,這些部門就會明確地站出來,這些成績與其有關,所以好處也應當有份;當出現問題和需要處罰時,這些部門就馬上不見了蹤影,誰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這樣發生的問題就可以找個替罪羊來承擔責任。
有關部門的電話號碼是1推625
地址在中國朦朧省模糊市不定大街零號

9.鬧太套

英文“notatall”的中文音譯。歌手黃曉明在演唱《OneWorldOneDream》時,由於對notatall的發音酷似“鬧太套”而遭網友調侃,此詞也因此成為網路流行語之一。
 

 10.亞克西

亞克西是什麼意思:新疆少數民族維吾爾族語的一句口語,用的比較多,讚賞的意思,可以翻譯為”好”"不錯”"優秀”等等.春晚《幸福生活亞克西》節目。

時事觀察:網路熱詞,憑什麼一語風行

“蟻族鬧蝸居,神馬駕浮雲”,從虛擬世界到現實生活,網路熱詞已經成為一種醒目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存在,其影響越來越難以忽視。
網路熱詞這么“熱”,深層原因何在?它折射出了怎樣的社會心理和意識?如何理性看待網路熱詞?怎樣客觀評價網路熱詞的社會文化功能?在辭彙爆炸的時代,我們怎樣兼顧文化的活力與品質?怎樣最大程度發揮網路熱詞對社會的正面效應?如何促使其成為文化發展、社會進步的正面推動力量?本期“時事觀察”,我們一起討論“網路熱詞”。
網路熱詞為什麼這么“熱”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刁晏斌
網路熱詞走紅,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它集中表現了國人的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也反映了“雷人”、調侃、“山寨”等社會心理和文化徵候。
其實,網路熱詞不只是“詞”:小到一個詞或詞的構成單位,大到一個完整的句子,都在它的所指範圍內。並且,無論從來源渠道還是使用範圍來說,網路熱詞也不僅僅限於網路世界,在現實世界中也經常見到它們的身影。
網路熱詞為什麼會“熱”起來?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是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基本的滿足並有了一定的保障,這才開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滿足;二是人們的思想空前解放、社會氛圍寬鬆自由;三是網際網路時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網路熱詞是當今人們社會意識和心理的直接反映,從個體的角度來說,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現了國人的關心意識、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角色定位日趨理性、合理,由此而對各種社會現象和某些事件的關心意識、參與意識都空前地增強;而人們的關心和參與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損於社會正義與公平的方面,並有非常明顯的褒貶傾向,由此就體現了很強的批判意識。
從最初的網路流行語到現在的網路熱詞,其實已經實現了一次“華麗轉身”:由網友們別出心裁、主要只是自娛自樂的新奇樣式轉而成為一種全社會的新銳話語形式。從這個角度來說,網路熱詞也可以稱之為社會熱詞,它們往往直接反映某一個或一些成為一時焦點的社會現象與事件,並且這種反映還是即時性的。比如“漲價系列”的“蒜(算)你狠”,與之同類的還有“油(由)不得你、棉(勉)為其難”等。隨著漲價風的持續不斷,類似的熱詞也在不斷地產生,如食糖也開始漲價,於是就有了“糖(唐)高宗”,而這幾天價格又開始下跌,使人們有些看不懂,所以又有了“糖(唐)玄宗”一詞。
通過數量眾多、範圍廣泛、面目各異的網路熱詞,可以基本把握社會生活的脈搏。在教育部、國家語委剛剛發布的2009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列出了五大年度熱詞“躲貓貓、七十碼、蝸居、釣魚執法、樓脆脆”,無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年度記憶。
語言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它的重要載體。所以,要了解、認識網路熱詞,試圖給出一個較為恰當的定位和評價,就必須更多地結合當今社會文化語境和背景。
如果用一個關鍵字來對當今的社會文化現狀及其發展趨向作出概括的話,筆者會選擇“多元”。多元的社會,一定具有高度的文化包容性,而網路熱詞的走熱,正是這種包容的結果。就網路熱詞本身而言,它也是多元的:從內容來說,既有針砭時弊的,也有弘揚正氣的,既可直指國計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細枝末節的小事;從形式來看,既有符合語言規範和發展規律的創新,也有隨心所欲、興之所至的“編造”;而在品位方面,則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種“品類”。所以,我們還可以說,網路熱詞也正是當今社會文化的一個縮影、一面鏡子。
作為一種語言現象,網路熱詞除了反映當今的社會意識和文化外,更直接地表現出當今社會表達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而這也是我們全面了解和認識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是“雷人”心理。早就有人指出,人民民眾是最偉大的語言學家,這話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和最充分的證明。在網路熱詞的創造者一方,以前通常說“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今則是“語不雷人死不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惜殫精竭慮、絞盡腦汁製造出各式各樣的新奇乃至於怪異的形式;而就接受和使用者一方來說,往往也是喜聞樂用、趨之若鶩。我們甚至可以說,“雷人”已經成為全民話語時代的一個顯著標籤。
二是“調侃”心理。這一心理經常藉助於遊戲性的語言形式來實現。語言有遊戲功能,傳統的字謎以及迴文詩等都是,而現代人藉助新的媒體形式,在新的社會意識和心理的牽引、作用下,更是把語言的這一功能發揮到極致。然而,這裡的調侃早已不僅僅是語言層面的文字遊戲,而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心理層面的無奈、排遣與宣洩。看一看、想一想“逗(豆)你玩”吧,人們對綠豆漲價的不滿和無奈,竟然採用了這樣一種表達方式!有人把無房、無車、無女朋友的“三無”男青年稱為“低碳哥”,相應的也有“低碳姐/”,堪稱現代版的黑色幽默。
三是“山寨”心理。當今的“山寨文化”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它的實質一是“拿來主義”,二是從眾心理。網路熱詞創製及使用中的山寨心理一方面表現為大量借用與改造已有形式(如諧音改字,類推仿造等),另一方面表現為更多人的即時接受、使用和傳播,由此往往造成了某些網路熱詞一時的“井噴式”爆發。
網路熱詞早已成為一種客觀存在,它不僅以獨特的方式即時反映現實生活,而且還寄寓了人們豐富的社會情感,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以至於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面對著鋪天蓋地的網路熱詞,我們既需要開放胸懷,也需要理性鑑別,去粗取精,去莠存良,善加引導,最大限度發揮其積極作用。
網路熱詞的表達為什麼“怪”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薛國林
網路熱詞是一種民意表達,這種表達是自我意識的自然流露,是對社會現象的發問,目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對民生熱點的關注、對不良現象的批評。
網路熱詞的傳播、流行、使用等,無形中形成了一種社會文化景觀。這種“文化景觀”有兩個特點,一是它的表達方式,具有中國文化特色——曲線的表達,諸多熱詞的背後透露出網民對公共事件的普遍關注;二是它的影響力,影響社會生活——不少熱詞的流傳推動了相關事件的解決,一些熱詞甚至進入兩會代表們的議案提案,如去年網路熱詞“躲貓貓”、“打醬油”和“樓脆脆”等。但是,從總體看仍然處於“圍觀”狀態。五花八門的網路熱詞,業已成為世態人心的一個重要觀測點。
從表面上看,網路熱詞的表達往往新穎、怪異、“雷人”,在社會話語體系中獨樹一幟,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這裡面有修辭的力量、網民的巧思,這是技術層面的原因。另一方面,這種文化景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民意表達。這種表達是自我意識的自然流露,是對社會現象的發問,目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對民生熱點的關注、對不良現象的批評。
網路熱詞的出現最初是網民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如2008年,虎照謊言被戳穿,“周老虎”一詞成了指代“蓄意造假和欺世盜名”的代名詞。去年的“躲貓貓”,源自雲南省晉寧縣被拘押男青年李蕎明意外死亡事件,當地警方稱該獄犯是在與同監獄友玩“躲貓貓”遊戲時,不小心撞到牆壁而身亡。此解釋一出,一時“躲貓貓”成為繼“伏地挺身”之後,又一個可致人死命的吊詭詞匯。之後的“欺實馬(70碼)”、“樓脆脆”、“洗臉死”等等,這些熱詞都折射出網路輿論對於不靠譜結論的不信任,想了解事實真相的急切心情。網友樂此不疲地運用這些網路熱詞,一定程度而言,既是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也是一種意見表達。
其次是反映民生熱點。去年隨著電視劇《蝸居》的熱播,蟻族、蝸牛、杯具、餐具等網路熱詞,成為眾多網民喜歡的網路新語言。今年以來,蟻族群體廣受關注,深度報導屢見報端。同年,“逃離北上廣”成為一些白領們熱捧的網路流行語,反映出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大城市的生存壓力。
還有對不良現象的批評。在各種調查中屢屢“被代表”的網友,通過“被XX”的傳播,訴說出一些無奈和委屈,但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其權利訴求。“我爸是李剛”事件發生後,網民蜂擁跟帖,戲仿“我爸是李剛”的詩詞、歌曲、順口溜等鋪天蓋地,顯示了網民對恃權作惡、違法亂紀行為的義憤,儘管這些表達不無偏激、過激之處,但其主流意識還是文明理性的:權力再大,也是公民,也得守法做人。
儘管我們說網路熱詞是一種社會表達。但網路生態異常複雜,不可避免會出現泥沙俱下的現象,出現低俗化、過度闡釋、泛娛樂化等問題。那些“泥沙”之流,是一些無聊者的惡搞和遊戲,甚至是網路熱詞推手的別有用心,它們只能曇花一現,注定沒有生命力。雖則如此,也要加以規範,不能任由泛濫,謬種流傳
源自網路,融入生活。網路熱詞產生之初,就像一種社會方言,有其特定的發源地和特定的使用人群,它由網路催生,並被網民大量使用。而如今,網路熱詞不僅被各大傳統媒體爭相轉載使用,更日漸被除網民之外的不同階層的人接受、使用,這反映出網路熱詞的一種發展趨勢,即它由一種“社會方言”正變成一種“社會共同語”。如近期《人民日報》頭條標題使用網路熱詞“給力”之後,無論是網路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掀起了一股強勁的“給力風”。而一些熱詞在二次、多次傳播中仍經久不衰,如“囧”“雷人”“山寨”等詞語已經成為我們經常使用的日常辭彙。
網路熱詞是網際網路時代產生並與之相適應的一種嶄新的語言方式和文化景觀,它真實地折射出這個時代大眾的社會訴求和心理,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其未來的發展軌跡,也必然與時代需求與發展走向相契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