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國際環境法與比較環境法評論

2008國際環境法與比較環境法評論

《2008國際環境法與比較環境法評論》,是王曦編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作 者: 王曦
2008國際環境法與比較環境法評論2008國際環境法與比較環境法評論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050489 出版時間:2008-03-01 版 次:1 頁 數:456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國際法

內容簡介

《2008國際環境法與比較環境法評論》分為國際環境法編、比較環境法編、環境法相關學科編、套用成果編與文獻資料編五大部分,共收錄中外專家學者論文25篇、文獻資料2篇。這些論文和文獻資料反映了當前國際環境和比較環境法研究的前沿動態,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查看全部>>

作者簡介

王曦,出生於武漢市,籍貫湖北襄陽,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和法學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碩士,武漢師範學院文學學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環境與資源法)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和中華環保聯合會的理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決策諮詢專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環境法學院臨時理事會理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環境法委員會氣候變化和能源專家組成員、德國環境法國際理事會(ICEL)理事、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亞太環境法雜誌》和麥考瑞大學《麥考瑞國際與比較環境法雜誌》國際編委、巴西《環境法評論》國際編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常務委員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曾以黨外人士身份出任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2000~2002年)。
作為恢復高考制度後的首批本科畢業生,王曦於1982年考取武漢大學法律系國際法研究生,師從韓德培教授。1985年至1987年留學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並擔任該院William Jones教授的研究助理,協助其翻譯《大清律例》。1996年至2000年,在職攻讀法學博士學位,師從梁西教授。於1985年到2002年在武漢大學法學院環境法研究所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環境法研究所副所長,是武漢大學環境法博士點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環境資源法)創立時的三教授之一,曾被評為武漢大學優秀教師。
王曦一直從事國際環境法學和比較環境法學的教學和研究。所著《國際環境法》是教育部“十一五”重點教材,2006年獲法務部第二屆全國優秀法學教材和科研成果三等獎、上海市優秀教材獎和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材特等獎;所著《美國環境法概論》對我國環境法學和環境法制建設產生積極影響;所著“發展中的中國環境法與政策:導論與評價”一文於1992年發表於美國著名的《喬治敦國際環境法評論》,在國外法學界產生較大影響。他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國際環境法”項下所有詞條的作者。2006年,荷蘭Kluwer Law International出版公司出版他用英文撰寫的《國際法律全書(環境法——中國卷)》。
·查看全部>>

目錄

國際環境法編
論國際環境法的發展
紀念亞歷山大?基斯教授
通過法律的和市場的手段保護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國際合作法律制度的建構:國際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的視角
從松花江污染事故看跨界污染損害賠償問題的解決途徑
跨國水資源的國際法律制度淺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啟示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規則與準法律規則:概念、術語和法律的挑戰
國家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障礙
作為法律和政策問題的氣候變化:國際氣候變化制度及其在歐洲的實施
海洋環境的保護保全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海上油污損害民事賠償機制的法律經濟分析
東協的自然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多元化與趨同化
比較環境法編
論我國《環保法》的修改與政府環境保護公共職能的統一性
21世紀環境法展望
環境訴訟與環境法的發展
尋環境法的均衡
理性之要求:使法律為可持續發展服務
印度參與式流域開發的推進
中澳參與式灌溉管理模式套用研究
可再生能源——過程與遠景
國外推行綠色政府採購政策與法律措施芻議
德國著名環境法學者埃卡德?雷賓德教授訪談錄
環境法相關學科編
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套用成果編403
污染集中處理市場化、產業化下的環境管制
文獻資料編
國際法院加布奇科沃——大毛羅斯工程案衛拉曼特雷副院長的個別意見書
印度共和國《危險廢物(管理與處理)條例》
·收起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