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開封市政府工作報告

加快工業區建設,打造工業發展平台。 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職業教育中心建設。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幫助和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搶抓省委、省政府加快中原崛起、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開拓進取,紮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31.2億元、197.9億元、143.3億元,分別增長8.9%、15.7%、13.9%,人均生產總值近1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53.9億元,增長26%,總支出53.7億元,增長25.9%;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3億元,增長16.3%,其中市本級完成7.2億元,增長1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6.3億元,增長3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7.5億元,增長15.1%;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286元,增長14.8%;農民人均純收入3172元,增長16.9%;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59億元,增長13.9%;貸款餘額229.5億元,增長12.6%。
——工業強市成效進一步顯現。工業布局進一步最佳化。規劃並開始建設了杏花營高科技工業區、汪屯精細化工區、邊村重工業區三個工業區,五縣工業區建設初具規模。紡織、食品、化工、醫藥、機械設備製造等產業優勢更加明顯,五大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7%。空分設備、空間結構、預應力、汽車配件等產業集群逐步形成,產業競爭能力進一步提高。工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新開工和續建重點工業項目53個,累計完成投資26.9億元,其中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竣工25個,完成投資17億元。工業運行速度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179.7億元,增長16.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0.1億元,增長22%,實現利稅39.7億元,增長77%。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起步。按照“規劃先行、突出重點、搞好試點、紮實推進”的總體思路,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開展了新農村建設31個示範村和300個整治村試點工作。全市糧、棉、油總產量分別達到233.8萬噸、7萬噸和34.4萬噸,增長15.1%、16.5%和25.2%;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40.9萬噸、24.5萬噸和13.6萬噸,增長8.6%、8.3%和50.9%。財政支農力度進一步加大。各級財政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支出達14.5億元。對種糧農民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各項措施全部落實到位,共補貼資金1.7億元。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完成了2.6萬人脫貧。認真執行“兩免一補”政策,發放資金5448萬元,資助農村學生48萬人次。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發展優質專用小麥194萬畝、優質專用玉米103萬畝、優質水稻12萬畝,農產品優質率達到39%;累計建成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9個,總面積49萬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1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900多個;畜牧業規模養殖比重進一步提高,新發展養殖小區75個,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投資3.2億元,完成了821個村1017公里“村村通”工程,建成了80個鄉鎮客運站,解決了1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改建24所鄉鎮衛生院,新建沼氣池3.1萬座。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改建連鎖農家店769個,建成郵政服務網點1800個。農村通信、文化等社會事業取得了新的進展。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推進。完成了鐵塔橡膠集團、宏達紡機公司、農藥廠、滌綸廠等企業國有產權的整體轉讓,盤活資產4.2億元,4500多名職工得到妥善安置;無線電一廠、針織內衣廠等企業的破產清算和職工安置工作進展順利。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鞏固鄉鎮機構改革成果,清理涉及鄉鎮的一票否決和評比達標項目,切實減輕鄉鎮負擔;農村義務教育體制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農村中國小公用經費標準,建立了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以清收盤活不良貸款為重點,農村信用社改革不斷深化。分配製度改革有序展開。穩步實施公務員法,認真做好公務員登記、工資制度改革和規範津貼補貼工作;近11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工作如期完成,人均月增資191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5元。其他領域改革取得新成效。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市級已全面推行,縣級改革範圍進一步擴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行政審批事項精簡至199項,為全省省轄市最少;幹線公路養護體制改革順利完成;交通規費征稽體制基本理順;事業單位改革、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和市政公用行業改革進展順利。
——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引進省外項目301個,契約資金總額165.9億元,到位資金68億元,增長52.9%;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6家,契約利用外資1.53億美元,增長146%,實際利用外資3148萬美元,增長37%。國內500強企業已有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安陽鋼鐵集團、平煤集團、深圳能源集團、晉煤集團、雨潤集團和永煤集團等7家企業來我市投資發展。進出口貿易增長加快。全市進出口貿易額完成1.35億美元,增長25%,其中出口7561萬美元,增長11.3%。對外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成功舉辦了中國開封第24屆菊花花會;參加了2006杭州世界休閒博覽會,開封館以豐富多彩的展覽內容和別具特色的文化活動被評為最佳展館。與杭州市締結為友好城市,與澳大利亞溫格卡瑞比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市113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5.9億元,其中省定13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0億元。開封炭素年產2.2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申豐公司10萬錠紡織等一批重點項目竣工投產,鄭開大道、大廣高速開封段和黃河特大橋建成通車,環城公園一期工程、大廣高速東連線線拓寬改造完工,中原皓月現代肉牛產業工程、晉開“1830”工程、匯源三期、各縣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編制完成了汴西新區概念規劃和鄭開大道兩側功能區規劃,啟動宋都古城風貌保護與重現工程,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黃河大街北段道路工程,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4.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鄭汴一體化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與鄭州市簽署了《關於建立協調發展機制 加快推進鄭汴一體化的協定》。鄭汴城際公交已經開通,鄭開大道兩側產業布局逐漸展開,電信同城、旅遊同城、商務同城、金融同城以及面向兩市市民的互惠措施正在實施。汴西新區建設全面啟動。投資7.2億元,建成了宋城路西延3.8公里和區內1—6號路南段工程,管網、電網建設已經啟動。汴西新區已進駐工業項目32個,總投資64.2億元;已開工項目18個,總投資25.2億元。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完成了8個省定重點鎮和部分鄉鎮的新一輪規劃編制工作。加快縣城和小城鎮發展,促進企業向城鎮集中,人口向城鎮聚集,縣以下建制鎮常駐人口達到78.9萬人,增長2.2%。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對市電影公司、人民會場、大眾娛樂城等6家單位進行重組,成立了開封市影視娛樂集團;依託開封日報社,組建了神州聖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擴大了開封報業“兩報一網”的影響力。認真做好文物保護和景區創優工作,尉氏興國寺塔、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舊址、劉青霞故居等6處文物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封府、鐵塔公園和中國翰園碑林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朱仙鎮木版年畫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強旅遊宣傳和推介,旅遊年票發行工作已經啟動,全年累計接待遊客189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60.5億元,分別增長15.2%和19.6%。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深入實施科教興汴和人才強市戰略,科學技術研究與推廣步伐加快,科技對經濟成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與中國農大合作建設的現代農業示範工程進展順利。“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新增市二十五中、尉氏三中、杞縣高中、蘭考一中4所省級示範性高中,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加快。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成投用,對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能力增強;擴大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尉氏縣、蘭考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76.2%。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參加省十運會取得良好成績。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下,尉氏縣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視窗行業規範管理優質服務競賽活動深入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和科教、文體、衛生、法律“四進社區”活動紮實有效。水、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統計、審計、電力、電信、氣象、菸草、保險、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社會科學、地方志、檔案管理、地震監測、人民防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和諧開封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城鎮新增就業7.7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9萬人,其中“4050”人員1.4萬人,市區基本消除了“零就業”家庭。新發放小額擔保貸款9653萬元,居全省首位。完成勞務輸出107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52億元。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企業養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0.5萬人和28.5萬人,比上年增加3.9萬人和0.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36.2萬人。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五縣由100元提高到120元,五區由130元提高到150元。經濟適用房竣工21.8萬平方米,為2074戶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解決了住房困難問題。加大農村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力度,提高了農村特困人口最低補助標準和“五保戶”集中供養率。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全面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開展打黑除惡和打擊“兩搶一盜”活動,打掉涉黑涉惡犯罪團伙64個,有力打擊震懾了犯罪。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信訪秩序進一步規範。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年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各類傷亡事故、經濟損失分別下降25.6%和20.1%。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活動,促進了軍政、軍民團結。認真開展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年,我們實現了“十一五”規劃、鄭汴一體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紮實起步。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和幫助,凝結著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駐汴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開封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與先進地區的差距仍然較大,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產業結構不優,一產比重高於全省11.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只占生產總值的21.2%,低於全省12.1個百分點。二是經濟成長方式粗放,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高,稅收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固定資產投資不足,尤其是工業投入不足的問題仍很突出,隨著建設用地趨緊等因素的制約,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高增幅難度加大。四是“三農”問題仍很突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五是財政基礎薄弱,政府對社會事業等公共投入不足,社會保障能力不高,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還比較多。六是影響持續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尚未完全消除,一些地方和部門仍存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現象,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並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7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任務
2007年是貫徹落實市九次黨代會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新開封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落實市九次黨代會精神,圍繞建設和諧社會和實現開封復興的總目標,抓住中部崛起和鄭汴一體化發展機遇,強力實施工業強市、開放引進等六大戰略,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促進老工業基地向新型工業化城市跨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文化旅遊大市向文化旅遊強市跨越,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17%和16%;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出口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0%;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3.5%和1.1%;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下。
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力推進工業強市戰略,構築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充分利用我市現有工業基礎,抓住我省建設鄭汴洛工業走廊的機遇,認真研究並用足用活國家對老工業基地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大投資力度,最佳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突出項目建設,著力建設一批工業區、形成一批產業集群、培育一批骨幹企業、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我市工業經濟的競爭力,推進老工業基地向新型工業化城市跨越。加快工業區建設,打造工業發展平台。進一步搞好規劃,完善政策,創新體制,最佳化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項目落地條件,推動項目向工業區集聚,把工業區建設成為全市的產業基地、創新基地、財源基地和就業基地。強力推進杏花營高新技術工業區、邊村重工業區、汪屯精細化工區、黃龍工業區和尉氏—通許—杞縣—蘭考紡織產業聚集帶建設,支持五縣工業區加快發展,形成市、縣工業區和優勢產業帶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發揮開發區體制、政策、區位等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把開發區建成對外開放的視窗、產業聚集的公共平台、市級工業的重要支撐。培育優勢特色產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加強產業調研,制定紡織、食品、化工、醫藥、機械設備製造等五大優勢產業以及空分、閥門、空間結構、預應力、汽車配件、汴繡等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完善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各種配套政策,加大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力度,積極爭取3平方公里的空分特色產業園區列入國家火炬計畫,促進我市工業支柱產業的形成和產業集群的發展。建立產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繼續擴大招商引資,實行項目帶動。根據我市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方向,認真做好項目的篩選、包裝和推介,著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藉助其優質資本和人才、市場、管理優勢,帶動我市工業又好又快發展。要切實搞好招商引資項目的跟蹤服務,在談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落地,落地項目抓進度,建成項目抓投產。今年我市確定實施70個重點工業項目,總投資84.4億元。繼續實行市領導聯繫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制度,對中原皓月綜合加工、京源公司2×600MW發電機組、晉開公司“1830”工程、平煤集團開封東大化工公司年產6萬噸有機矽和15萬噸離子膜燒鹼改擴建、永煤集團鐵塔公司橡膠工業園等重大項目,由市領導牽頭,成立專門工作組,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問題。要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潛力,加大土地儲備、開發復墾力度,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要。加強企業誠信建設,積極推進銀企合作,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引導金融資本、市外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向重點項目。堅持扶優培強,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圍繞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培育壯大現有企業,對發展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的高成長性企業,要制定政策,及時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支持其儘快做大做強,力爭在3—5年內培育出一批產值超10億元、超20億元、超30億元的大企業,努力實現1—2家企業上市融資。積極實施名牌戰略,鼓勵企業聯大聯強、聯名聯優,爭創名牌企業,發展名優產品,發揮名牌效益。
(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邁出新農村建設的新步伐。全面落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促進縣域經濟晉位升級,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農業,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始終堅持把發展工業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根本途徑,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各縣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著力培育1—2個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和深加工,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拉長產業鏈條,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加快優質專用小麥等大宗優質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優質花生、汴梁西瓜、杞縣大蒜等特色農業,推進水產養殖和菊花生產規模化、產業化。推廣健康養殖方式,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禽養殖小區,狠抓畜產品加工、流通和質量安全,做大做強畜牧業。積極發展以速生豐產林為主的工業原料林,加快林業產業化步伐。發展和完善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大宗農產品應急銷售機制和網路,切實解決西瓜、辣椒等大宗農產品賣難問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抓住國家和省加大對“三農”投入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增加市、縣財政投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放,加快農村飲水、道路、供電、郵政、通信、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務輸出的層次和水平,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施“43300”工程,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加強扶持,分類指導,積極探索符合各縣區實際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在原有31個示範村和300個整治村的基礎上,再增加12個示範村。示範村重點培植髮展新產業,完成“三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廁、改圈、改路),實現“六通一氣”(通水、通路、通電、通廣播電視、通電話、通寬頻,沼氣入戶率達到80%);整治村要鞏固“三清”和文明村鎮創建成果,沼氣入戶率達到20%。
(三)全面提升文化旅遊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水平,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優勢。以文化旅遊資源為依託,以培育文化旅遊龍頭企業為重點,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支撐,努力打造中部地區旅遊休閒之都,加快由觀光游向休閒度假游轉變,推進文化旅遊資源大市向文化旅遊強市跨越,全面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整合開發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振興傳統文化產業,發展新興文化產業,著力實施文化精品項目,發展龍頭骨幹企業,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建設文化產業基地,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發揮我市景觀文化、府衙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品牌優勢,促進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互動發展。加快建設汴繡、木版年畫、官瓷等生產園區,推進我市特色文化產品的產業化、基地化生產。發展網路服務、廣告會展、文化創意等新興文化產業,支持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藝演出等主導文化產業,促進重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完成市區有線電視由模擬向數字整體轉換。加強文化產業項目庫建設,搞好文化項目推介和招商工作,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完成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資本進入文化領域,促進民營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策劃舉辦第一屆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活動,提高開封文化知名度。實施旅遊帶動戰略,加快旅遊產業化步伐。以建設具有較強吸引力的國際文化旅遊城市為目標,以宋都古城復建工程為主線,理順體制,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市場運作,著力打造宋都、菊鄉和水城三大品牌,培育旅遊龍頭企業,推進旅遊產業化進程,把旅遊業發展成為我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以資產為依託,以利益為紐帶,以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為突破口,積極推進旅遊景區(點)改組、改制。強化旅遊推介,大力開展旅遊招商,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參與我市旅遊業開發。培育壯大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旅遊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圍繞吃、住、行、游、購、娛,規劃建設若干特點突出、吸引力強的休閒旅遊集聚區,促進開封旅遊由觀光游向休閒度假游轉變。加快金明池等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完成水系二期工程,做好沿岸和水上旅遊項目開發,建成貫穿景區之間的水上旅遊觀光帶。啟動實施開封文化夜市建設項目,推出一批特色表演節目,加強夜間景觀建設,打造夜遊開封品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堅持市場化促進、信息化支撐和法制化保障,分層次、有重點地推進現代服務業領先增長,努力構建高增值、強輻射、廣就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實現三次產業融合與互動發展。最佳化服務業網點布局,鼓勵支持傳統服務業不斷擴大規模、提升檔次。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培育大型商業集團。整合政府、社會和社區資源,大力發展家政服務、物業管理、養老托幼、醫療保健等社區服務,構建覆蓋全市的多元化社區服務體系。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發展連鎖農家店、農資配送中心、農資超市等,探索發展農村商貿服務業的新機制。積極發展信息、中介、房地產、銀行、證券、保險、策劃、法律等服務業,推動商務服務方式創新。
(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實現改革開放的新突破。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深化企業改革。堅持以盤活存量、擴大增量為目標,以妥善安置職工為前提,以引進外來資本為主導,強力推進以產權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非工業企業改革。改制不規範、不徹底、不成功的企業,要尋求新的形式繼續深化改革,儘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以轉變職能為重點,深化鄉鎮機構改革。以落實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為重點,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改革,確保各級財政承擔的公用經費按規定增加、編制內教師工資按現行標準及時足額發放。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鄉財縣管制度,增強財政保障能力。深化人事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認真組織實施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和規範津貼補貼工作。全面推行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崗位管理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繼續推進經營服務型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和科研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交通、醫療衛生等改革,力爭取得階段性成效。繼續實施開放引進主戰略。改進和創新招商方式,更加注重引進項目的產業方向、技術含量、環保要求、投資規模和經濟效益,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加強項目庫、商情庫和信息發布平台建設,謀劃、推介和實施一批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積極參加中部投洽博覽會、廈交會等活動,辦好中國開封第25屆菊花花會,組織好赴杭州、台灣等地的招商活動,全年引進市外資金100億元以上。加大引進外資的力度,確保今年實際利用外資4000萬美元以上。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機電、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重點扶持興化精細化工廠、特耐集團、三環桐材等一批出口骨幹企業。加強對外勞務合作,擴大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規模。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著眼於建立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創新政務服務機制。繼續推行項目代理制,為外來投資者提供優質便捷服務。逐步實行涉企“一費制”,減輕企業負擔。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打造誠信開封。深入開展萬人評議機關活動,著力解決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不高的問題,嚴肅查處影響和破壞投資環境的行為。
(五)加快鄭汴一體化發展步伐,打造加速發展的新平台。抓住鄭汴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根據區域對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總體思路,強力開發汴西新區。按照集高新產業、居住、辦公、商貿、教育、休閒為一體的功能定位,加快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產業布局,加強生態環境整治,把汴西新區建設成為功能高度集中、基礎設施配套完備、產業發展健康有序、用地集約、環境友好、可容納80萬人口的現代化、生態型的新城區。建立高效協調機制和管理體制。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及鄭州市的協調合作,理順汴西新區建設管理體制,形成集中、統一、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確保汴西新區建設快速運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政策,建立多元投資機制,加快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新區綜合承載能力。繼續抓好已開工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鄭開大道兩側防洪除澇開封段工程;投入4億元,建設魏都路西延、宋城路西延、區內1號路、4號路、5號路、8號路等道路,同步推進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熱力、燃氣、污水處理等市政設施建設;完成2×300MW熱電聯供和馬家河北支、運糧河景觀整治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杏花營水廠、污水處理廠的項目論證,為實現汴西新區“三年樹形象、五年成規模”奠定堅實基礎。全力推進鄭開大道兩側項目建設和產業布局。抓緊編制鄭開大道兩側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及汴西新區專項規劃,儘快在鄭開大道兩側展開工業、商住、金融、教育、生態等建設,帶動汴西新區的建設與發展。重點抓好項目的落地率、開工率、完工率和投產率,力爭起步區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汴西新區產業發展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產業分區,認真篩選項目,積極引導高新技術項目、清潔環保項目、投資強度大的項目向汴西新區集中,逐步形成鄭汴緊密相連的產業帶,切實把汴西新區建設成為中原城市群核心區的先導區、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區、全省城鄉協調發展和集約用地的示範區。
(六)加強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促進城鎮化水平的新提高。按照“古今文明交相輝映、新老城區各展風采、宋都古城特色濃郁”的城市發展總體布局,堅持“保護、修繕、適度開發老城區,高標準建設新城區”的方針,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加快城市建設和改造步伐,推進城鎮化進程,全市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實施宋都古城風貌保護與重現工程。抓好水系二期、延慶觀頂升擴建、鼓樓復建等重點工程建設。整治和規範商業街區,規劃建設停車場、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加快背街改造步伐,爭取開工建設金耀路,逐步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和人居環境。支持老城區機關、企業和人口外遷,降低人口和建築密度,促進老城區的保護和修繕。同時,進一步完善東區基礎設施,搞好東區開發和建設,提高城市發展規模和檔次。加快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加強城鎮的規劃、建設、管理和經營,多元投資,加快縣城和小城鎮的建設步伐,突出抓好8個省重點鎮的建設和發展。堅持把縣城和小城鎮建設與市場建設、產業集群發展結合起來,增強城鎮綜合經濟實力和輻射力,引導人口向城鎮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以人口和產業聚集帶動縣城規模擴大和中心城鎮發展。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為農民進城創業、就業、安居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大城市管理力度。進一步整合和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創新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各區、街道和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健全社區工作機制,提高社區自我管理水平。繼續推進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鞏固“創三城”成果,爭創國家園林城市、衛生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
(七)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形成全民創業的新局面。非公有制經濟是工業強市的主力軍,全民創業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要毫不動搖地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大力推進全民創業。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企重組改制,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以及法律法規未限制的一切領域,支持有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做大做強。建立民間風險投資和融資中介機構,為非公有制企業搞好融資擔保、創業輔導、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服務和支持,營造有利於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營造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弘揚創業精神,強化創業理念,培育創業文化,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以創業推動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促進和諧。切實改進創業服務,加強政策和信息引導,制定和完善全民創業政策措施,在降低門檻、土地使用、信貸稅收等方面創造平等競爭環境,推動創業成功。
(八)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上取得新進展。把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完成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任務。強力推進節能降耗。建立健全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完善能耗指標公報和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著力抓好高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降耗。加快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加快先進節能技術、節能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套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節約型產業結構,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加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繼續推進“空心村”、磚瓦窯場、廢棄地三項整治。實行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嚴格核定項目用地標準,減少企業非生產性用地。最佳化工業用地布局,以各類開發區、工業區為重點,推廣使用多層標準廠房,提高投資強度。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全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環境目標責任制。做好城市大氣、水、噪聲、垃圾污染和農村污染源的防治工作,繼續嚴查“十五小”、“新五小”和其他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的污染企業。以創建綠色社區、生態示範鄉鎮活動為載體,建設生態城市,打造綠色開封。
(九)建設創新型開封,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動“科教興汴、人才強市”的戰略基點,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增長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推動經濟成長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著力提高自主創新和吸收再創新能力。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大科研投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和套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勢產品和高新技術產業,力爭在紡織、食品、精細化工、機械設備製造等領域突破若干關鍵技術,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打造若干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和企業集團。組織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鼓勵支持高新企業、大中型企業和有條件的民營科技企業建立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加強與中國農大、河南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共建合作,促進產學研聯盟。加快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進一步完善政策,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學術技術帶頭人,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一批專業化、高技能的實用人才。完善人才選用、職稱評聘等制度,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十)更加注重解決民生問題,建設文明和諧的新開封。堅持以人為本,以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為重點,加快推進和諧開封建設,提高人民幸福指數。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最佳化整合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切實加強素質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職業教育中心建設。積極發展高等教育,支持河南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開封大學、開封教育學院等院校發展。加強市場監管,保證食品藥品安全。發展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市七屆運動會。認真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統籌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流動人口管理、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和殘疾人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核心,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深入開展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活動。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切實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深入開展視窗行業規範管理優質服務競賽活動,繼續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等活動,提升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大力推進平安開封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農村和社區警務工作,深入開展嚴打專項鬥爭,預防和減少各類刑事犯罪。建立健全維護穩定的工作機制,依法規範信訪秩序。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建立健全社會預報預警和應急救援體系,提高對自然災害和突發性事件的處置能力。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先活動,促進各民族民眾和諧共處、共同發展。開展國防教育,支持駐汴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強外事、僑務工作,繼續做好統計、審計、電力、電信、郵政、菸草、物價、氣象、地震、對台、檔案、地方志、社會科學等工作。
著力辦好關係全市人民切身利益的15件實事。1.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繼續實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等7項補貼,確保補貼金額高於上年。2.繼續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與養護,解決16萬人的農村安全飲水問題,新發展沼氣用戶2萬戶。3.鞏固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繼續對困難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用兩年時間把貧困地區農村中國小課桌更新配置一遍。全面完成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4.提高城區中國小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從2007年起,城區中學、國小公用經費分別由20元/生年、12元/生年提高到100元/生年和60元/生年。5.緩解民眾看病難、吃藥貴問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和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市一中醫院病房樓。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新增通許、杞縣、金明區三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區)。加快建立特困職工、弱勢群體大病救助機制。繼續降低藥品價格,整頓醫療服務價格。6.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加大對公益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加快各縣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和鄉村文化站、文化大院建設,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豐富農民文化生活。7.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畫、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15萬人,其中免費培訓5萬人,實現勞務輸出110萬人次以上、務工收入60億元以上。8.及時解決“零就業”家庭問題。完善和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其中“4050”人員1萬人;確保每個有就業能力人員的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9.擴大社會保障範圍。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儘快使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覆蓋到各類企業。建立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適時提高城鎮最低工資標準。10.加大對城鄉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完善農村低保制度,提高最低保障標準,農村低保由每人每月20元提高到30元。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提高到30%。增加對城鄉醫療救助的資金補助,確保補助金額高於上年。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完成3萬人脫貧和解決溫飽。11.加快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住房制度,新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30萬平方米,解決3000戶以上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從今年2月起,實行廉租住房制度,使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享受廉租住房或住房補貼。12.加快老城區背街改造步伐。改造徐府街、天地台南北街等城市背街26條,解決部分街道路面不平、道路積水、路燈不亮問題。13.增設城市環衛設施。新建生活垃圾中轉站4座、水沖式公廁10座,解決部分社區、廣場、夜市垃圾中轉和民眾如廁問題。14.提高城市公交運營能力。更新13路、24路公車32台,新開30路(豪德貿易廣場—公交三公司)、31路(金明廣場—火車站)、32路(河大新校區—火車站)公交線路,改善居民出行條件。15.進一步加強污染防治。將惠濟河、賈魯河作為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的重點,使河流水質達到省政府確定的2007年出境斷面水質目標要求。加強飲用水源保護,確保飲用水源安全。建成投用東區、五縣污水處理廠和市垃圾處理廠、醫療廢物處理廠,改善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環境。
各位代表:
人民民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為人民服務是黨和政府的根本宗旨。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懷著深厚的感情為民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儘管我們不能在短時期內把所有問題都解決好,但我們必須把工作精力儘可能地向這方面集中,把財力、物力最大限度地向這方面傾斜,從解決民眾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入手,從能夠辦好的事情做起,抓住不放,持之以恆,爭取每年都辦成幾件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好事、實事,讓廣大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
建設為民、務實、清廉、高效的政府,打造有利於開封發展的良好環境,是人民民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的重要保證。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以提高政府效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為出發點,大力推進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協的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辦好各項提案議案,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要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為民。堅持以民為本,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立足點、出發點和根本點,多做打基礎、管長遠、惠百姓的工作。切實搞好經濟協調和市場監管,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認真解決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和企業改制中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特別對民眾就業、就醫、住房、子女上學等實際困難和問題,要千方百計加以解決,真正做到察民情、解民憂,言必信、行必果,切實取信於民。
二是務實。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發展的熱情、科學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統一起來,繼續弘揚焦裕祿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力戒心浮氣躁,防止急功近利,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堅持講實話、鼓實勁、乾實事、求實效,各項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民眾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大力精簡會議、檔案,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調查研究和工作落實上。強化工作責任,加強督促檢查,實行全程跟蹤、即時監控,確保各項具體工作措施的落實。
三是清廉。牢記“兩個務必”,大力發揚艱苦奮鬥和勤儉節約精神,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嚴格財政支出管理,進一步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建設節約型機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教育政府工作人員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增強為民服務意識,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加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和查處違法違紀案件的力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審計監督和行風建設,把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推向深入。
四是高效。完成今年各項工作任務,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節奏。要切實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駕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發揚只爭朝夕、人一我十的精神,對關係全市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和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主動研究,主動協調,急事急辦,特事特辦。要繼續深入開展效能革命,創新行政方式和運行機制,規範工作秩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為開封發展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法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
各位代表!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開創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為加快開封復興,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新開封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