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

20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

本書內容涵蓋了19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世紀末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的發展歷程和主要流派。注重歷史研究與理論、現實相結合的方法和視野,注重克服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研究中的片面化傾向,注重對西方國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注重對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新情況、新主題的研究。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20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
作者:顧海良,張雷聲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2月1日)
叢書名:經濟學系列
平裝:686頁
開本:16開
定價:56.00元
ISBN:7505858742, 9787505858749
條形碼:9787505858749

內容簡介

《20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不是關於20世紀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的“通史”。
首先,如書名示,它只是20世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業在“國外”發展的部分,並不包括在中國發展的部分。在我們的研究計畫中,後者屬於將要繼續寫作的《20世紀國內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的內容 。
其次,即使是“國外”,也沒有涵蓋所有的國家和地區、所有的理論和思想或者所有的人物和流派,因為這不是我們的能力所能完成的。本書涉及的只是其中部分的方面,主要是我們認為對20世紀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內容,這些內容也是我們長期以來研究的部分成果的集結。
第三,本收所示的“國外”是一種統稱,主要是為了能夠從整體上理解20世紀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的歷史。
因此,在本書章節的安排上,我們力求把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在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同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不已開發國家中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既體現它們之間的分化、分野,也盡力體現它們之間的關聯、契合。
最後,儘管書名標為“20世紀”,但本書闡述的起點是19世紀90年代中期。以此為起點的原因在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在經歷它的第一個世紀之交時,有過一次關於它的歷史命運的大論爭。這場論爭不僅對20世紀初,而且對整個20世紀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思想歷史同樣可能有驚人的巧合。在20世紀和21世紀之交時,馬克思主義再次遇到了關於它的歷史命運的大論爭。面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轉入低潮的事實 ,面對世界資本主義發展跌宕起伏的走向,面對紛至沓來的經濟社會思潮,我們有必要在對由歷史的經線和現實的緯線交織在一起的壯觀的畫卷中,思考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的真諦。

作者簡介

顧海良,1951年1月生於上海。1984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畢業。1994年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2002年8月至2008年11月任武漢大學黨委書記。2008年11月任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長期致力於馬克思經濟思想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研究。他先後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出版和翻譯著作20多部。
張雷聲,1954年生於安徽蕪湖,著名經濟學家。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第一副院長。

目錄

導論
第一章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馬克思經濟學的爭論
一、伯恩施坦對馬克思經濟學的全面“修正”
二、盧森堡對伯恩施坦理論的批判
三、倍倍爾對伯恩施坦理論的批判
四、考茨基對伯恩施坦理論的批判
第二章帝國主義理論的形成及多方面的探索
一、盧森堡對帝國主義理論的探討
二、拉法格對帝同主義理論的最初探索
三、希法亭的金融資本理論
第三章列寧對帝國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一、列寧對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
二、列寧對帝國主義時代特徵的科學分析
三、列寧對帝國主義時代殖民地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論述
四、布哈林對帝國主義和世界經濟的論述
第四章20世紀初馬克思經濟學說在西歐國家的傳播
一、希法亭對龐巴維克的反擊及其意義
二、盧卡奇對馬克思“總體”方法的探索
三、科爾施的“社會化”及“工業自治”理論
四、葛蘭西關於“工廠委員會”理論
第五章列寧和布哈林對社會主義過渡經濟問題的探索
一、列寧對民粹派社會主義過渡理論的批判
二、列寧對俄國不發達經濟發展道路的探索
三、列寧關於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經濟理論
四、布哈林論過渡時期經濟學
五、列寧新經濟政策時期的經濟學理論
第六章兩次大戰期間格羅斯曼和多布的理論研究
一、格羅斯曼的資本主義制度“崩潰”理論及其爭論
二、關於資本主義制度“崩潰”理論的三種“形式”
三、多布對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的研究
四、多布對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理論的研究
第七章史達林對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最初探討
一、史達林的社會主義觀
二、史達林關於工業經濟發展道路的探討
三、史達林關於農業經濟發展道路的探討
第八章東西方學者對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各自爭論
一、布哈林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探討
二、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對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的最初探討
三、沃茲涅辛斯基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的最初探討
四、社會主義經濟核算問題爭論和“蘭格模式”的提出
第九章史達林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發展
一、史達林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
二、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探討
三、對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的探討
四、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探索
第十章20世紀50年代西方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探討
一、西歐國家共產黨對戰後發達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趨勢的思考
二、米克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歷史探索
三、米克評“斯拉法一馬克思命題”
四、巴蘭對落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問題的探討
五、關於戰後資本主義歷史命運的爭論
第十一章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美國的激進政治經濟學
一、激進政治經濟學派的形成及其理論淵源
二、激進政治經濟學派早期的理論主題
三、激進學派與西方“正統”經濟學理論的對立
四、激進學派對馬克思經濟學的“重新研究”和“重新塑造”
五、對當代資本主義現實經濟關係的探討
六、對當代資本主義性質及其歷史走向的探討
七、對“可行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思考
第十二章馬克思主義不發達政治經濟學的拓展
一、弗蘭克的“不發達的發展”理論
二、多斯一桑托斯的“依附的結構”理論
三、卡多佐的“依附的發展”理論
四、伊曼紐爾的“不平等交換”理論及其論爭
第十三章羅斯多爾斯基等對馬克思經濟思想的歷史研究
一、馬克思經濟思想歷史研究的基本過程和主要論題
二、羅斯多爾斯基對馬克思經濟思想的歷史研究
三、曼德爾對馬克思經濟思想的歷史與現實的研究
第十四章蘇聯東歐學者對壟斷資本主義理論的新探討
一、瓦爾加對戰後資本主義經濟新變化的探析
二、科學認識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當代意義
三、蘇聯學者關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探索
四、蘇聯學者對資產階級國家與壟斷資本“結合”特徵的探討
五、對資本主義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的新探討
六、齊香和明茲對現代資本主義發展新特徵和模式的分析
第十五章西方學者對資本主義新發展的研究
一、美國“壟斷資本學派”對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特徵的論述
二、奧康納的“國家的財政危機”理論
三、法國學者論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四、法因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探討
五、曼德爾的“晚期資本主義”理論
第十六章阿明的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
一、“邊緣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不平等交換理論
三、經濟發展戰略理論
四、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五、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理論
第十七章蘇聯東歐國家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理論
一、社會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理論的構想
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和商品經濟理論的新發展
三、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和按勞分配規律的探討
第十八章西方學者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
一、曼德爾對蘇聯社會主義經濟性質的探討
二、斯維齊和貝特蘭關於社會主義過渡經濟的爭論
三、關於“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
第十九章經濟全球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探討
一、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
二、馬克思經濟學體系中關於國際經濟關係的分析
三、沃勒斯坦的“世界體系”理論
四、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於經濟全球化問題的探討
第二十章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現實發展及歷史命運
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20世紀發展的理論主題
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現實主題及其趨向
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支柱”、“本質”及其歷史命運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