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中國國慶4周年閱兵式

1953年中國國慶4周年閱兵式,中國第五次國慶閱兵,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出現在天安門觀禮台上。該次閱兵儀式上,火箭炮兵方隊第一次出現在受閱隊伍中,使用的是蘇制“卡秋莎”火箭炮。

簡介

機車方隊通過天安門1953年中國國慶4周摩托車方隊通過天安門

195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四周年國慶節慶祝典禮,在首都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今天檢閱了保衛祖國和平建設的武裝部隊,和首都四十餘萬從事和平建設的各界人民的遊行隊伍。1953年的國慶節,首都人民和全國人民一樣特別感到歡欣鼓舞,因為中國人民已經取得抗美援朝鬥爭的偉大勝利,基本上完成了肅清三大敵人殘餘勢力的各種社會改革運動,勝利地結束了經濟恢復時期的工作,並從而穩步地開始了有計畫的經濟建設,1953年就是國家建設第一個五年計畫的第一年。

出席人員

主要出席人員

195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右二)和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195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右二)和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

1953年出席檢閱的有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秘書長林伯渠,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董必武陳雲郭沫若黃炎培鄧小平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沈鈞儒,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陳叔通,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長彭真,以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委員、各委、部、會、院、署、行首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首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在京常務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負責人。

其他

在觀禮台上有一萬多名觀禮者,他們有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和朋友,有中國人民志願軍國慶節歸國觀禮代表團,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各部國慶觀禮代表團,有工農業生產中的先進工作者、勞動者,有科學、教育、文藝工作者的代表,還有華僑回國各觀光團的團員,以及應邀前來幫助我國進行建設的蘇聯專家代表,各國使節和外交人員等。

基本數據

1953年中國國慶4周年閱兵式1953年中國國慶4周年閱兵式
共有54個方(梯)隊,其中48個地面方隊,6個空中梯隊。受閱人員共有10038人。受閱武器裝備,有各種火炮144門,坦克自行火炮67輛,汽車168輛,三輪機車165輛,軍馬770匹,飛機96架。閱兵式歷時65分鐘。首都50餘萬民眾參加慶典和遊行。

特點

探照燈方隊通過天安門探照燈方隊通過天安門

1953年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四周年慶典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有50餘萬人參加了慶典。典禮中進行了閱兵式和各界人民的大遊行活動。這次慶典,本是“第四屆”國慶節,但此次活動沒有再延續前幾次“屆”的說法。

黃色戰馬組成的方隊,是在之前閱兵中是沒有的,首次參加受閱。

“拖拉機拖炮”的攝影照片,是當時風靡全國的掛圖佳作,還被製作成掛曆,現在則成了那個年代國慶閱兵的經典之作。

過程

1953年中國國慶4周閱兵式過程1953年中國國慶4周閱兵式過程

1953年10月1日黎明時分,浩浩蕩蕩的人群,從四面八方走向天安門廣場。晴朗的天,朱紅的牆,金色的瓦,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和千萬面彩旗,襯托著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顯得比往日更加莊嚴和雄偉。

上午9時56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登臨天安門城樓檢閱台。

10時整,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慶祝典禮開始。全場肅立,軍樂隊高奏國歌,100門禮炮齊鳴28響。

閱兵式開始。往年的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因病情較重需休養,今年的閱兵總指揮改由副總參謀長張宗遜擔任,他陪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乘車檢閱整隊而立的受閱部隊,並向官兵們致以節日的祝賀。

1953年國慶閱兵1953年國慶閱兵

閱兵後,朱德總司令登臨檢閱台,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給全國武裝部隊的命令,他號召:“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揮員、戰鬥員同志們!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全國人民一起,熱烈地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四周年……我命令你們,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強軍事戒備,努力學習蘇聯先進的軍事科學和技術,學習政治和文化,鍛鍊體質,掌握新的戰鬥技術,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發揚英勇、機智、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為鞏固國防、保衛祖國的安全而奮鬥!”
閱兵分列式宣布開始後,在閱兵總指揮張宗遜乘車率領下,受閱部隊進入天安門廣場。

1953年中國國慶4周年閱兵式1953年中國國慶4周年閱兵式

1953年受閱部隊的組成,有南京軍事學院、南京總高級步兵學校、信陽第5步兵學校、南京工兵學校、張家口通信學校、北京第6炮兵學校、第1坦克學校、大連海軍學校、瀋陽空軍機務學校的學員,有第66軍步兵第196師、炮兵第9師、炮兵第14師、炮兵第22師、高炮第66師、華北軍區防空高炮第513團、坦克獨立第1團、坦克第2師第2團、騎兵第5師、探照燈第411團、公安部隊第4團、公安部隊第6團、空軍飛行部隊的官兵。共有54個方(梯)隊,其中地面方隊48個,空中梯隊6個。受閱人員共有10038人。受閱裝備,有各種火炮144門,坦克、自行火炮67輛,汽車168輛,三輪機車165輛,軍馬770匹,飛機96架。
走在最前面受閱的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學員,他們都是身經百戰和功勳卓著的高級指揮員。
接著是總高級步兵學校、高級步兵學校、步兵學校、通信學院、炮兵學校、工兵學校、坦克學校、海軍學校、航空學校方隊。緊跟其後的是公安部隊方隊和步兵方隊。騎兵方隊整齊劃一的黃色、棗紅色戰馬,引起觀眾們的讚嘆。特別是黃色戰馬組成的方隊,在之前閱兵中是沒有的。
緊跟騎兵方隊之後的是炮兵方隊。先是騾馬挽曳的炮隊,接著是汽車牽引著各種口徑的大炮,還有拖拉機牽引著巨大的加榴炮隆隆而過。“拖拉機拖炮”的攝影照片,是當時風靡全國的掛圖佳作,還被製作成掛曆,現在則成了那個年代國慶閱兵的經典之作。火箭炮兵方隊第一次出現在受閱隊伍中,使用的是蘇聯製造的“卡秋莎”多管火箭炮。

意義

1953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1953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這次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5次國慶閱兵。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觀禮閱兵式,朱德總司令乘檢閱車檢閱部隊,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給全國武裝部隊的命令,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他第5次任國慶閱兵首長,也是最後一次。閱兵總指揮換人,改由副總參謀長張宗遜擔任,這是他惟一一次任國慶閱兵總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出現在天安門觀禮台上。各種口徑的大炮,組成規模龐大的方陣引人注目。火箭炮兵方隊第一次出現在受閱隊伍中,使用的是蘇聯製造“卡秋莎”火箭炮。黃色戰馬方隊首次出現在閱兵式上。35幅領袖畫像分組5個方隊的群體方陣,創歷次國慶閱兵典禮之最。

盤點新中國曆次國慶大閱兵

國慶大閱兵是展現一個國家武裝力量建設成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國慶大閱兵包括兩部分,一是閱兵式,即閱兵者從受閱部隊佇列前通過,進行檢閱;二是分列式,即受閱部佇列隊從檢閱台前通過,接受閱兵者的檢閱。

中國歷屆閱兵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